1、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公关心理学试卷(课程代码0064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下列属于交际型公共关系活动形式的是( B )A.报纸B.座谈会C.慈善会D.路牌2.增强组织凝聚力的关键因素是( D )A.组织利益B.组织领导人C.组织内部冲突D.组织目标3.群体促进作用是指( A )A.个体在群体中的工作效率往往比个体单独工作时高B.个体在群体中的工作效率必然比个体单独工作时高C.个体在群体中的工作效率往往比个体单独工作时低D.个体在群体中的工作效率必然比个体单独工作时低4.个人愿望和社会道德准则之间的冲突是( B )A.非原则性
2、的动机冲突B.原则性的动机冲突C.双趋式动机冲突D.双避式动机冲突5.容易导致冷漠行为产生的情形是( D )A.少数人在场时B.无人在场时C.一个人在场时D.多数人在场时6.顺从行为和从众行为的共同特点是( B )A.都出自内心的自愿B.都迫于外界的压力C.都保持原有的意见D.都不受外界影响7.依据群体是否实际存在,群体可分为( C )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B.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C.实际群体和假设群体D.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8.在群体领导心理的表现形式中,群体领导班子对待权力的心理倾向属于( D )A.成就感B.竞争感C.威望感D.用权感9.在短时间内流行起来而马上又迅速平息了的时尚状态
3、称为( A )A.阵热B.时髦C.时狂D.狂热10.下列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中属于软要素的是( D )A.组织资金状况B.组织的无形资产C.组织的地理位置D.组织的道德形象11.在公众印象形成过程中,不属于加权平均模式特点的是( D )A.人们会对早先形成的印象予以更大的权重B.人们会对消极的评价予以更大的权重C.人们会对同先前印象一致的信息予以更大的权重D.人们会对积极的评价予以更大的权重12.富于攻击性的人认为别人也生性好斗,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D )A.晕轮效应B.近因效应C.木桶效应D.投射效应13.在公共关系传播诸要素中,担任组织信息把关人角色的是( C )A.组织内公众B.组织外公众
4、C.公共关系传播者D.公共关系接受者14.在关于大众传播受传者的理论中,强调“选择性的注意与理解”的是( D )A.枪弹论B.社会关系说C.社会范畴说D.个人差异说15.公关传播的主要对象是( B )A.非目标公众B.外部公众C.内部公众D.组织公众16.在公众态度的结构中,属于外在表现的是( C )A.公众态度的认知成分B.公众态度的情感成分C.公众态度的行为倾向D.公众态度的文化背景17.下列对公众态度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中属于自我评定法的是( A )A.总加量表法B.问答法C.投射法D.语句完成法18.“潘多拉效应”指的是( C )A.价格逆反B.自我价值保护逆反C.过度禁止性逆反D.广告
5、逆反19.公共关系人员必须具备的首要心理因素是( C )A.稳定乐观的情绪B.充分的自信心C.良好的意志品质D.和谐的人际关系20.在所有交际障碍中,最难排除的障碍是( A )A.职务障碍B.对等障碍C.职业障碍D.性别障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霍桑实验证明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 CDE )A.工作方法B.工作条件C.员工的士气D.组织中的人际关系E.管理者对员工的重视22.影响公众心理的外部因素包括( AC )A.组织行为B.公众自身C.社会环境D.地理环境E.情感需要23.知觉与感觉的关系是( AB )A.知觉以感觉为前提B.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综合加工
6、C.感觉以知觉为前提D.知觉是感觉的简单集合E.感觉就是知觉24.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有( ABDE )A.自觉性B.自制力C.随意性D.果断性E.坚韧性25.影响个体公众产生利他行为的因素有( ABCD )A.个人因素B.人格特点C.情境因素D.被帮助者的特点E.获取报答的希冀心理26.下列关于流言的说法正确的有( BCDE )A.流言的传播时间比时尚长久B.流言的产生原因主要是正常的信息渠道受到阻碍C.流言不可取D.流言不能作为说明问题的凭证E.流言的传播一般为口头形式27.组织形象的客观性体现在( BCE )A.组织形象的评价是客观的B.组织形象的原型是客观的C.组织形象的形成过程是客观的
7、D.组织形象的认识是客观的E.组织形象形成后的状况是客观的28.刻板效应形成的途径包括( ABC )A.由认知主体类型造成B.通过第三条渠道得到的信息而形成C.由历史原因造成D.由认知对象造成E.由地理环境造成29.关于印象管理,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有( ABC )A.符号相互作用论B.自我表现论C.情景认同论D.主客关系论E.情景反映论30.公关人员应当具备的能力有( ABCDE )A.应变能力B.宣传能力C.交往能力D.创造能力E.论辩能力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比较该病而具有你放性符点的悄绪认态。32.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
8、一种主观状态,它是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33.群体整体感:是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一种总体感觉意识。34.优先效应:也称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是指人们在初次交往中雇下的深刻印象,并由此对以后交往产生的影响。35.公众态度:是指公众对组织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36.新闻媒介公众的心理需要有哪些?答:及时获取真实信息的需要。(1分)尊重职业道德的需要。(1分)追求新闻价值的需要。(1分)希望较少付出的需要。(1分)希望较多配合的需要。(1分)37.简述群体发展的基本阶段。答:第一阶段为初创阶段。(1分)第二阶段为磨合阶段。(1分)第三阶段为稳
9、定阶段。(1分)第四阶段为操作阶段。(1分)第五有段甲止阶段。(1分)38.简述个体加入群体的必要性。答:有助于满足我们的一些重要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2分)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各种目标,而这些目标作为个人不可能达到。(1分)有助手我们获得某些知识和信息,这些知识和信息在别处无法获得。(1分)获得群体的成员资格有助于得到社会认同。(1分)39.与大众传媒相比,人际交往有哪些优势?答:感官剌激方面:面对面的交流能调动并刺激人的所有感官,使之积极参与信息传播过程;而大众传播在传者与受传者之间插入一个中介物,使感官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2分) 取得信息反馈的机会方面:人际交流能够为人们之间迅速取得并交换
10、信息提供最充分的机会;在大众传播中,受传者不能立即回音。(2分) 控制信息流速方面: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可以控制信息流速;而在大众传播中,受众无法做到对信息流速的控制。(1分)40.为做好组织与外部世界的“中介人”,组织传播者应当具备哪些条件?答: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信息。(2分)了解交往对象的心理待征。(2分)拿握一定的沟通技巧。(1分)41.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克尽职守,诚实信用。(2分)努力学习,有效工作。(1分)廉洁奉公,不谋私利。(1分)公道正派,谦虔团结。(1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2.试述“有限效果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启示。答
11、:(1)有限效果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不可低估,但也不能任意夸大。(2分)受传者使用传播媒介,并不是希望通过它来改变自己的观念,而是希望它能够支持或证实自己的所思所想,以维持心理平衡。(2分)传播者很难改变受传者固有的观念,传播效果有限。(2分)(2)有限效果论提示我们:受众对组织的传播内容并不是“来者不拒”,而是有所排斥的。(2分)只有对群众的精神和物质需要保持敏锐的注意力,充分反映他们的呼声、愿望和等求,组织传播的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他们,取得理想的宣传效果。(2分)43.试述性格的内涵、特征及其对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答:性格是一种心理特征,它通过人对社会现实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2分)性格的特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1分) 性格的意志特征。(1分) 性格的情绪特征。(1分) 性格的理智特征。(1分)现实意义表现在:第一,了解和掌握性格特征,有助于预测公众的行为。(2分)第二,了解和掌握公众的性格特征有助于我们对不同性格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