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解读(概要版).ppt

上传人(卖家):仙人指路 文档编号:5405421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1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解读(概要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课标解读(概要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课标解读(概要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课标解读(概要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课标解读(概要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课程价值:、课程价值:(1)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审美体验)(2)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创造发展)(3)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文化传承)(4)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交往)2.课程性质课程性质 (1)人文性(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是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

2、、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2)审美性 (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3)实践性 (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

3、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3、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2)强调音乐实践 鼓励音乐创造 (5)重视音乐实践 (6)鼓励音乐创造 (3)突出音乐特点 关注学科综合 (10)完善评价机制 (7)提倡学科综合 (4)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8)弘扬民族音乐 (9)理解多元文化 (5)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3)面向全体学生 (4)注重个性发展 重点阐明课程核心理念“音乐审美”的内涵:“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

4、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简述确立这一理念的依据:“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接着指出“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4.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1)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 (2)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

5、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音乐特殊性必定含有特定的知识技能要求正是这一客观的学科规定性,正确处理课程中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审美体验和文湖人只能力的关系。强调学习和应达到的标准。(4)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5)课程内容标准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5.充实、改写音乐课程充实、改写音乐课程“总目标总目标”“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

6、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常见结构、体裁形式、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2)音乐基本技能 学习演唱、演奏、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6.重新归理、整合、提炼重新归理、整合、提炼

7、“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中中“音乐知音乐知识与技能识与技能”要求要求(3)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 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联系,扩展音乐文化视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二)对课程内容文本的修改 2011年版对实验稿4个“教学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课程内容与水平要求的表述文字逐条检视,对“实验稿”中不科学、不严谨、不完善的内容标准加以修改和调整。这部分内容的修订

8、计约60余处。重要的如将“感受与鉴赏”改为“感受与欣赏”;在“音乐体裁与形式”3-6年级中提出“随着乐声哼唱短小的音乐主题或主题片段”的要求;在“演唱”1-2年级“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中注明“其中中国民歌1-2首”(背唱中国民歌的要求一直贯穿到9年级),3-6年级新加“每学年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7-9年级为每学年学唱1段);在“综合性艺术表演”1-2年级加入“儿童歌舞表演”,3-6年级加入“儿童歌舞剧”;将“识读乐谱”3-6年级的水平规定为“具有识谱的初步能力”,7-9年级为“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将“创作实践”1-2年级“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

9、作1-2小节的节奏或旋律”,修改为“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在教师指导下编创1-2小节的节奏音型”,降低创作难度要求,等等。(三)对“实施建议”部分文本的修改 在“教学建议”中,新加写“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应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并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教学形式的选择应服从于教学目标,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三个维度的整合及有机联系,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意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体现,同时应明确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在“实验稿”“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扩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重视教

10、学设计的预设功能,重视教学过程的生成意义;关注教案文本的价值取向,关注课堂环境、资源的客观变化;强调教学过程的学生参与,也应有必要的教师传授;提倡探究式学习方法,也应有适当的接受性学习;倡导合作学习,也要注重发挥个体学习的特点与优势”。“教学建议”强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网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在“评价建议”中,评价的“激励与改善”功能前,加进了评

11、价的“诊断”功能。全段删除原稿“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及所有针对“教师”和“教学管理与课程发展”的评价内容。具体阐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自评、互评及他评”的操作方式与方法,提出“音乐成长记录册”和“班级音乐会”的音乐课程评价形式,强调各种形式的评价“都应该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又找出学习中的差距和不足及改进方法”。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音乐教材”所指:“音乐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和与之相匹配的音响、音像教材以及教师用教学参考资料”。要求“音响、音像教材要紧密配合教科书的内容,运用多种载体(如录音带、录像带、CD、VCD、MP3、MP4等)呈现。演唱、演

12、奏与录音效果要具有良好品质”。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倡导“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新加写了“应重视家庭和包括网络在内的社会音乐资源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为此,一方面要对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文化生活进行积极引导;另一方面要防止低俗、不健康的负面信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四、供老师参考的几点建议四、供老师参考的几点建议 1、牢牢把握“以美育人”的音乐教育理念和课程宗旨,正确

13、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在音乐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阶段性过程中,往往会因倡导一些新的理念、方法,而不自觉地陷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误区。为此,在2012年秋季进入“2011年版”课标实施时,仍应坚持十年课改的正确方向,将新课程实验的成功经验应用于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课标内容的新变化,避免走极端。2、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音乐素养”可以理解为音乐能力的总和,包括音乐理解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以及与音乐相关的文化修养。学校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即是学生音乐素养形成的过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音乐素养的形成作出如下表述:“学习并掌握必要的

14、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获取这些能力和修养的渠道,全部来自基于音乐本体的艺术实践。为何如此突出强调“音乐素养”呢?这应该从“音乐素养”与“音乐审美”密不可分的角度来认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理念,而“音乐审美”不是空洞、虚幻的目标或口号,其内涵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其中,“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依靠的是建立在音乐听觉能力之上的对音乐艺术的有效理解。“沟通”和“交流”离不开音乐听赏及以演唱、演奏为主要形式的音乐表演活动。“对

15、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则需有“与音乐相关的文化修养”。简言之,“音乐素养”是形成“音乐审美能力”的根基。正由于“音乐素养”对培育和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值得重视。3、重视“音乐本体”在教学中的贯穿运用。顾名思义,“音乐本体”即音乐自身。它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指向可以泛指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文本(乐谱)或音乐作品的音响,可以是指构成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也可以是指构成音乐作品、形成某种音乐风格或表现特点的内在规律。提出重视“音乐本体”的建议是有针对性的:在课程改革实验初期,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局部地区音乐教学为追求课堂“

16、气氛热烈”,营造学生广泛参与的教学环境,或片面强调“学科综合”,结果把音乐课上成了地理课、历史课、美术课或一般性的娱乐活动;在音乐听赏过程中,仅从乐曲标题出发,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局限于场景描绘的浅层;在音乐表现活动中,只满足于学生参与,不对演唱演奏方法、音准、音色、速度、力度等提出应有的要求。这就在有意或无意间,忽略了音乐本体的存在及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音乐教育的各种可能,致使音乐课堂教学游离于音乐之外。这类“脱离音乐教音乐”的现象,其结果必然导致音乐本体的失落,亦是造成部分学校音乐课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音乐本体”的重视,倡导有效的、使学生真正受益的音乐教育,是在音乐课程10年实验

17、基础上,对音乐教育规律认识深化的重要收获。4、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传承。“2011年版”音乐课标指出:“通过系统地学习母语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通俗地讲,“母语音乐”就是本民族世代相传的、最具民族文化特征的音乐,是生活在本民族社会生活中自幼受到习染的民族传统音乐。这就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广泛而有效度地从中国五大类传统音乐(民歌、民族器乐、歌舞音乐、曲艺、戏曲)精粹中,发掘并将其转化为适宜中小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理解、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材料,使

18、内含于其中的民族音乐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听觉记忆中存活。对此,音乐课标中提出了一系列聆听、了解、背唱、学唱等不同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具体要求。此外还倡导“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这表明,经过10年课程实验后,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认识上的深化,也表明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于参与构建“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教育体系”的信念和行动。5、重视唱歌(及合唱)教学。鉴于

19、人声歌唱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情感体验与表达、音乐兴趣培养及音乐素养形成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教学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便捷性,“演唱”不仅是音乐“表现”领域的首要内容,且在整个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但遗憾的是,在部分地区和学校的音乐课程中,唱歌教学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唱歌中的合唱教学,更是音乐教育的薄弱环节。对此,音乐课标对唱歌及合唱教学,注入了不少新内容。如:在“教学建议”中有如下提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要重视内容标准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

20、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喊唱”。要求“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等等。为了突出强调合唱教学的重要性,课标修订稿新加写和改写了一段关于合唱教学的提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合唱教学可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其他多声部合唱形式”。这段文字,不同寻常地使用了国家教学指导文件中少见的强调实施力度的用语(“更加重视”、“着力加强”),表明对以往音乐教育薄弱环节之一的合唱教学非同一般的重视程度。同时要求“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特别提示“合唱教学可从轮唱开始”。这些内容,对加强唱歌教学,尽早进入合唱实践,提高唱歌教学实效,都十分有益。期望教材修订和教师的教学能在这方面更加关注。“2011年版”音乐课标历经8年(自2003年起)对“实验稿”文本的反复修订,不断锤炼,有望成为立足我国当代教育国情,充分体现国家意志,顺应时代发展,继承我国教育和文化优秀传统,吸纳国际音乐教育理论精华,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教学指导文件,成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新起点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课标解读(概要版).ppt)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