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9 课 两 宋 的 政 治 和 军 事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与元朝元朝的的统一统一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第9课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辽夏金元的统治第第10课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第第11课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第12课课【单元概述】【单元概述】宋朝:多民族政权并立宋朝:多民族政权并立元朝:完成统一元朝:完成统一2、总体特征、总体特征政治与军事政治与军事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社会:文化:文化:3、三部分内容、三部分内容1、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北宋与辽、
2、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统一元朝统一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课标解读(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课课标标导导航航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新变化。1、通过对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了解,理解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及其相关措施唯物史观、史料实证2、结合两宋的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利与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的相关史实,认识两宋时期政治军事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通过对文天祥、岳飞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忧患意识家国情怀5、通过构建本课的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时空观
3、念宋代形势图(一)北宋的建立(一)北宋的建立1.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宋太祖赵匡胤一、北宋一、北宋2.统一: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北宋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原因1、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五代十国后期,统一的趋势已经不断加强2、长期战乱、北方少数民族的掠夺,人民渴望统一3、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4、宋太祖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5、宋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铲除藩镇割据的基础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
4、不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东北还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番和大理等,呈现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如何防止北宋王朝成为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呢?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927927976976)宰相赵普宰相赵普“此五他故,此五他故,方镇太重,君弱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则天下自安矣。”“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
5、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1 1、了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一、一、宋初宋初中央中央集权的加集权的加强强加强中央集权的第一原则:收权,即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具体而言:具体而言:削实权削实权制钱谷制钱谷收精兵收精兵削实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设通判监督;节度使逐渐演变为虚衔重文轻武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保证各州税收大部分上交朝廷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更换强干弱肢加强中央集
6、权的第二原则:分权,即分散机构权力,使其相互牵制,避免专权。分散分散机构机构权力权力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有调兵权不统兵三衙:统兵但不调兵地方设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四监司”从各方面监控各州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分散相权分散相权分散军权分散军权监控各州监控各州分散知州分散知州权力权力2 2、概括、概括宋初宋初加强中央加强中央集权的集权的措施措施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皇权加强,有效的监察和牵制官员,以防权臣
7、篡权。皇权加强,有效的监察和牵制官员,以防权臣篡权。一、一、宋初宋初中央中央集权的加集权的加强强加强中央集权的第三原则:崇文抑武(重文轻武)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崇文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形成文官政治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风气:风气:重文轻武重文轻武轻武之势轻武之势 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收回朝中大将的兵权收回朝中大将的兵权禁军禁军“三衙三衙枢密枢密院院”兵权相互牵制兵权相互牵制充实中央禁军(抽调)充实中央禁军(抽调)强干弱枝,守内需外强干弱
8、枝,守内需外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1234实行养兵政策实行养兵政策5 抑抑 武武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加强中央集权的第一原则:收权,即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的第二原则:分权,即分散机构权力,使其相互牵制,避免专权。加强中央集权的第三原则:崇文抑武(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强干弱枝3 3、认识北宋政治新变化(特点)、认识北宋政治新变化(特点)分化事权分化事权重文轻武重文轻武4 4、分析、分析宋初宋初加强中央加强中央集权的集权的影响影响“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尽量预想到可能导致动乱的各种因素,对需要预防的各种隐患都制定了完善的制度
9、,而并非考虑如何使国家机器最有效、合理的发挥作用。积极积极:预防内乱、巩固统一、强:预防内乱、巩固统一、强化中央集权化中央集权消极消极:制度僵化,分权过细,行:制度僵化,分权过细,行政效率低下,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政效率低下,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治风气。外难御辽夏虎狼之师外难御辽夏虎狼之师边防压力边防压力内不支朝廷财政之需内不支朝廷财政之需财政危机财政危机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边防压力北宋与辽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北宋与西夏有战有和有战有和屡战屡败屡战屡败以和为主以和为主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积弱:积弱:军事上屡战屡败军事上屡战屡败战斗力低下战斗力低下积贫:积贫: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家财政入不敷出18
10、不可取:不可取: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北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北宋衰亡宋衰亡可取:可取:使北宋暂时获得北部边防的安定;有利于使北宋暂时获得北部边防的安定;有利于北宋与辽和西夏的经济交往,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北宋与辽和西夏的经济交往,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民族交融。促进民族交融。换个视角看问题: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1、守内虚外、守内虚外认识北宋军事方面新变化(特点)材料材料 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惟奸邪无
11、状,若为内患,深可惧焉。帝王合当用心于此。惧焉。帝王合当用心于此。杨文公谈苑杨文公谈苑2、有战有和,屡战屡败,以和为主,逐渐形成积弱局面。、有战有和,屡战屡败,以和为主,逐渐形成积弱局面。(2 2)财政危机)财政危机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蔡襄蔡忠襄公文集原因冗兵: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冗员: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泛滥,官僚队伍不断膨胀。结果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冗费)材料一 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选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包拯论冗官财用等材料二【北宋的
12、募兵政策】(1)目的:通过广泛募兵而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不收为兵,则恐为盗”“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2)实际情况:多而不精,管理混乱,训练废弛,素质低下;军费恶性膨胀,成为财政支出的大宗。“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募兵场景构想图三、王安石变法三、王安石变法(1 1)“三冗两积三冗两积”的社会局面,使北宋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的社会局面,使北宋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2 2)“庆历新政庆历新政”失败,社会危机加深。失败,社会危机加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记1、了解变法背景
13、天变不足畏,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流俗之言不足恤。(1 1)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水利、赋税、基层管是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水利、赋税、基层管理、军事训练、科举教育等领域的理、军事训练、科举教育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管理和控制,达到,达到富国强兵富国强兵的的目的目的。(2 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富国方面富国方面:贷款、经营贷款、经营商业商业强兵方面强兵方面:用:用“兵农合一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2 2、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原则、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原则、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3 3、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分析
14、王安石变法的影响积极:积极:达到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达到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消极:消极:强兵效果不明显;加重人民负担;导致统治集强兵效果不明显;加重人民负担;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纷争;北宋逐渐走向衰亡团内部纷争;北宋逐渐走向衰亡(四)北宋的灭亡(四)北宋的灭亡徽钦二帝五国城关押地(复原)靖康二年(靖康二年(11271127)四月初一,金军押解被俘虏的徽、钦二帝及宗室、嫔妃、大)四月初一,金军押解被俘虏的徽、钦二帝及宗室、嫔妃、大臣、工匠、伎女等臣、工匠、伎女等30003000余人撤离汴京,返回北方,同时掠走金帛珍宝、法驾仪仗、余人撤离汴京,返回北方,同时掠走金帛珍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
15、书乐器等,史称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史称“靖康之变靖康之变”。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下册)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下册)四、南宋的偏安四、南宋的偏安射雕英雄传射雕英雄传中中郭靖、杨康郭靖、杨康他们的名字取自他们的名字取自“靖康之变靖康之变”(2)偏安局面的形成 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和议和议时间时间内容内容绍兴和议1141年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称为“岁贡”隆兴和议1164年仍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南宋不再对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宋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
16、和绢各缩减至20万两、匹;宋割商、秦两州给金嘉定和议1208年宋金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绢、银各增至30万匹、两;犒军钱300万贯;维持原来边界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宋金三大和议对比宋金三大和议对比靖康耻,武穆御金 南宋刘松年南宋刘松年中兴四将图中兴四将图岳飞岳飞张俊张俊韩世忠韩世忠刘光世刘光世岳岳家家军军南宋建立后,逐渐形成几支主力军团。南宋建立后,逐渐形成几支主力军团。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臣子恨,绍兴和议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
17、物,称为“岁贡岁贡”。宋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 临安城,君臣偏安题临安邸题临安邸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偏安:靖康之变后,宋王室失去淮河以北的土地,赵构定都南宋偏安:靖康之变后,宋王室失去淮河以北的土地,赵构定都临安,临安,主和派得势,故不思收复北方土地主和派得势,故不思收复北方土地,仅保有江南一,仅保有江南一隅隅,史,史称称“偏安江南偏安江南”临安:临安:今浙江杭州今浙江杭州汴州:汴州:今河南开封今河南开封16强化中央分散权力强化中央分散权力 守内虚外三冗二积守内虚外三冗二积 新法求变难转危局新法求变难转危局北宋变法北宋变法庆历新政庆历新政失败告终失败告终安石变法安石变法弱势难转弱势难转强干弱枝强干弱枝分化事权分化事权重文轻武重文轻武守内虚外守内虚外北族南侵北族南侵三冗加剧三冗加剧和议丧权和议丧权积弱积弱积贫积贫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北宋危局北宋危局南宋偏安南宋偏安靖康之变靖康之变重心南迁重心南迁誓收河山誓收河山成为笑谈成为笑谈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