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康乾盛世”(1)时间:清朝皇帝康熙、雍正、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2)原因:三位皇帝都以 著称,独断朝廷大政方针。(3)表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乾隆勤政2.君主专制的加强(1)制度制度(始于康熙朝,进一步扩大于雍正朝。)内容: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 ,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特点:迅速、机密。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 ,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奏折奏折密封报告决策效率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重大事务)、内阁(票拟)注:皇帝权力受限皇帝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
2、设南书房,制衡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三足鼎立 制衡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意义:使中枢机构三足鼎立,互相牵制(2)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初立:雍正时,为处理西北军务定制:雍正改为常设机构军机处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特点:简、速、密地位: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机构a.属于顾问机构,无实权,地位不高b.属于三无机构:无法定权力、无办事制度、无行政界线影响: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 标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注:清朝实行内阁和军机处并行的双轨制,重要的事务由皇帝在军机处的协助下完成,一般事务由内阁来处理。秘密立储制度雍正建立了选择皇位继承人的秘密立储制度。雍正帝密立皇四子为储君,是为乾
3、隆帝。乾隆以后,嘉庆、道光、咸丰都是通过秘密立储继承皇位的。秘密立储的特点在于皇帝全权秘密立储的特点在于皇帝全权决定储君人选决定储君人选,不受“立嫡以长不以贤”传统观念的约束,排除了其他势力对建储事的干扰,是强化皇权的重要表现。秘密立储之法于传子之中寓传贤之意,起到了杜绝储位纷争、保持政局稳定的作用,比前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更具合理因素。(3)大兴文字狱大兴文字狱目的: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影响:a.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b.禁锢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c.清朝统治者通过文字狱,强化集权统治,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朝代事件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狱历
4、代加强思想控制的主要措施 (1)地方行政系统: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总督、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2)实行督抚制:职能:总督:督理军务、漕运和盐政;巡抚:安抚军民,兼理军政。演变:康熙年间,督抚成为地方行政最高长官、总掌权力的封疆大吏。意义:保证了省级重要职权行使的协调性,尤其是总督是清代实施地方要地及边区统治的重要官制设计。3、地方:发展督抚制,成为省级最高长官1.疆域奠定的措施(1)统一台湾:.。(2)抵抗沙俄扩张军事:康熙前期,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外交:.。(3)解决蒙古与新疆问题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控制,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武力平叛:1757年清
5、军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后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二、疆域的奠定行政管理:.。(4)加强对西藏的管理:.。(5)加强西南管理: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强化对西南各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边疆统治的特点(1)专职机构:。(2)灵活政策:.。(3)行政管辖: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
6、辖区。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专设理藩院管理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3、边疆统治的原则:(1)大事集权,小事放权(2)因地制宜,因民族而异(3)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4)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4、作用:(1)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2)促进了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3)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
7、局,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4)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安定团结,(5)推动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发展。西南西南平定平定三藩三藩 清廷入关后为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清廷入关后为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封云南的南明政府的反抗,封云南的吴三桂吴三桂、广、广东的东的尚可喜尚可喜、福建的、福建的耿精忠耿精忠为藩王。三为藩王。三方势力合称三藩。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方势力合称三藩。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力甚大,远超过当地地方官员,并可权力甚大,远超过当地地方官员,并可掌控当地军队、税赋等。掌控当地军队、税赋等。16731673年(康熙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
8、出撤藩的决定。由此引发三藩的反叛。由此引发三藩的反叛。16811681年,康熙帝年,康熙帝彻底平定三藩之乱。彻底平定三藩之乱。影响:稳定了清朝的统治。中国近代的版图确立:在清朝入关后的二十多年间,清廷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康雍乾时期,统一了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多民族国家得到统一巩固。1.明代户籍制度严密。(鱼鳞册)2.里甲制度在明清两代都十分严格。各地名称不同,组织系统直达居民百姓。3.理学与乡村治理和乡约势力:理学家们通过制定家礼、族规,借助乡村宗法组织,对乡民进行道德约束
9、;还通过建祠堂、立牌坊、崇先贤等道德实践,达到敦化导民,醇厚乡俗的目的,与官方的乡党里甲等制度相结合,共同实现乡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4.乡村的家族也与政权遥相呼应,宗族组织遍布乡村,迅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承担者。【知识拓展】明清时期的基层治理三、统治危机的初显1.出现: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2.表现(1)内部危机人口膨胀迅速,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乱象萌生。农民起义不断。(2)外部危机及其对策表现: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对策闭关自守清朝仅保
10、留 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影响: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广州十三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概念辨析】(1)“海禁”政策只是禁止中国人与外国人在沿海的往来,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贡赐贸易”,如郑和下西洋。(2)“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是针对外国人来华从事的一切行动的限制政策。闭关锁国不是禁绝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闭关锁国改策是海禁政策的进一步
11、发展和延续。闭关锁国改策是海禁政策的进一步发展和延续。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积极:积极: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消极:消极: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限制了中外文化的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限制了中外文化的正常交流,妨碍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输入。正常交流,妨碍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输入。严重阻碍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严重阻碍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与世界潮流,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使中国逐渐落后与世界潮流,造成中国社会
12、的落后。清朝统治危机初显的原因清朝统治危机初显的原因:1.1.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2.政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使政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3.3.文化:推行文化专制和八股取士,造成近代科学落后。文化:推行文化专制和八股取士,造成近代科学落后。4.4.对外政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世界缺乏了解。对外政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世界缺乏了解。概括康熙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其影响措 施影 响平定“三藩之乱”消除了地方割据,加强边疆统治,巩固统一统一台湾,设台湾府加强台湾同大陆联系,促进台湾开发,巩固海防和国家统一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两江一岛”属中国 维护了边界170多年的稳定平定噶尔丹叛乱打击分裂势力,加强西北边疆管辖,巩固统一。缓和阶级、民族矛盾,加快满族文化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 多伦会盟.特封活佛既保护佛教,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加强了对西藏管理。巩固统一国家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