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考苑《专题七之破解诗歌的“读懂”关》.ppt

上传人(卖家):仙人指路 文档编号:541016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0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考苑《专题七之破解诗歌的“读懂”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湘教考苑《专题七之破解诗歌的“读懂”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湘教考苑《专题七之破解诗歌的“读懂”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湘教考苑《专题七之破解诗歌的“读懂”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湘教考苑《专题七之破解诗歌的“读懂”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 2014年湖南考试说明对本考点要求为:“鉴赏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级。湖南卷诗歌鉴赏所选文本从体裁上看,诗歌以绝句为主,如2012年度破讷沙(其二)、2011年春暮西园;词以小令为主,如2013年钓船归、2010年好事近。从题材内容看,都是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之作。从考点设置来看,思想情感与表达技巧是考查的热点,对情景关系的考查方式很灵活,重视个性化鉴赏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的考查。分值从2012年增加到8分,都为主观题,2012年出现了一道诗歌题材知识填空题,2013年出现了一道与诗句相关的名

2、句默写题。1.(2013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钓船归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_。”句。桃花流水鳜鱼肥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答: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解析:这是一道以炼字题形式出现的语言赏析题,主要抓住“净”字在词句中的含义,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作者的内心世界。首句为写景句,“净”字表现为芳菲凋尽的状况;而景语即情语,联系“绿”字以及“好染衣”可揭示出作

3、者内心世界的纯净。(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答: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表现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解析:分析诗歌情感一般都要联系诗中的意象,分析表现手法,以揭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实际上,第(1)题与张志和诗句的联系已经暗示了本词的思想情感的方向,即对隐居生活的喜好,而第(2)题又引导考生去分析词人纯净的内心世界,第(3)题的理解分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文中还用到了“忘机”的典故,见于列子黄帝,说海上有一个人喜欢鸥鸟,每天坐船到海上,鸥鸟下来跟他一起游玩,在他手中吃食。一天他父亲对他说:“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

4、吾玩之。”他就存了捉鸟的心,这鸥鸟就飞而不下。而“忘机”,则是说把得失荣辱的机智巧诈之心都忘记了。道家常用它来指甘于淡泊、忘掉世俗、与世无争的思想。如能明白这一典故,就更容易了。2(2012湖南)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度破讷沙(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诗。边塞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答: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

5、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解析:题目中有两个关键点:“角度”“全诗”。就给定角度,对全诗赏析。所谓“意境”,即景与情融合的境界,故先要找出诗中意象,然后分析意象所指向的情感;所谓“营造”,即有计划有目的地构造,也就是说“景”与“情”融合的方法手段,分析时应指向诗的构思及表现手法;所谓“赏析”,即欣赏并分析,应对意境有一定的描绘后再进行分析。答案应该包括以下要点:意境的描绘、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诗歌情感的揭示。3(2011湖南)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6、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答: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作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解析:试题要求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开放性比较强,而准确理解诗意是赏析的前提。诗句描写池塘里满漾着粼粼春波,池面倒映着晴朗天空,池周围环绕着嫩绿芳草,然而你不必为晴空

7、的一碧如洗而欢欣,那是潇潇春雨过后的景象,这雨洗净了天空,可也带走了春色,提醒你已是暮春时节。虽是春花凋谢,但作者的目光却投向毫不足珍的菜畦,你没见那菜畦上纷纷扰扰的粉蝶吗?就是因邻家的花朵给春雨摧折得零落满地,才使这儿的菜畦大增了招蜂引蝶的魅力。在这暮春时节,这不也是一种情趣供你赏玩,令你欣悦?本诗立意角度新颖,令人叹服,可以从语言、形象、内容、技巧、态度等各个角度展开赏析。诗歌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点,虽然我们高度重视,在这一考点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从每年的高考情况来看,这一直是一个难点。究其原因,我们往往在诗歌鉴赏的各类题型和答题模式上下工夫,却忽视了它最基本的前提是读懂诗歌。如果没有

8、真正读懂诗歌,即使我们注意了答题模式的选用和鉴赏术语的运用,也往往是胡乱贴标签或者答非所问。因此,对于诗歌鉴赏,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读懂的问题。特别是在考场上,时间紧迫,没有任何资料可帮助的情况下,快速读懂诗歌显得尤为重要。在考场上如何快速读懂诗歌呢?第一节破解第一节破解“读懂读懂”关关 古代诗歌从体裁上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可分为绝句、律诗、词、曲。1古体诗古体诗 包括古诗(主要是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9、明明“诗体诗体”2近体诗近体诗(1)绝句绝句 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简称七绝。绝句的声律要求与律诗相同。具体说来,有四种: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完全不用对仗,这是常式。截取律诗的后半两联,即颈联和尾联,这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情况,它要求第一联对仗。截取律诗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都必须对仗。截取律诗前半两联,即首联和颔联,则要求后一联对仗。(2)律诗律诗 律诗的格律十分严密,其要求主要有:诗的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诗句的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即在10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有特定的对仗要求。八句

10、者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依次通常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每首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声韵格律的要求严格。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限平声韵;二、四、六、八句押韵,而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五律首句多数不押韵,七律首句多数押韵。(3)词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11、4)曲曲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高考所选的诗体主要是近体诗和词,偶尔涉及古体诗和散曲。近体诗和词在体式结构章法方面既同又异。抓住这“同”和“异”,可以帮助我们读懂诗歌,甚至可以解答结构思路方面的题目。1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思路层次、大体内容,协助解答某类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起”即开篇,“

12、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悉悉“体式体式”试以2011年高考江苏卷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为例来看它对我们懂诗、解题的帮助。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为“承”。颈联为“转”,开始由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尾联是“合”,是怎样收束全诗的?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相见,这是一层;渴望相见,见面干什么?对酌、切磋诗艺,又把首、颔两联的内容收在里面,这又是一层。明白了该诗的起承转合过程,自然很

13、容易做“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题目了。2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的内容层次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的内容层次 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我们读诗、赏诗也一样,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先写景后抒情。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的;绝句的三、四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间的过渡(过片)。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3利用律诗中间两联对仗特点理解诗意利用律诗中间两联对仗特点理解诗意 对仗,就是对偶,只在律诗中称对仗。对仗,

14、从内容角度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正对是指上下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道理。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两个时代的角度抒发人事代谢、怀古伤今之情。反对是指上下两句意义上互为对立。如高适燕歌行中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就是把军中战士和将帅的两种生活放在一起,构成反差,从而抒发忧愤之情。串对是指构成对偶的上下两句在语意上有承接、因果、假设等各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偶形式,亦称“流水对”或“走马对”。如杜甫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两句说的是从四川出三峡而北上的行程,前后一贯,又有次序。分清对仗种类,可以理解诗的内容。另

15、外,根据上下句词性相对、结构相同的形式特点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句的意思。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同样一件事用散文的语言来写,会是很长的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而诗歌却只用几个字。如“高楼聊眺望”,若是写散文,会先交代某年月日,在某地登上一座怎样的高楼,然后再写极目眺望远处的情景,而诗句只有5个字。诗歌语言也富于跳跃性,在句与句之间留下很多空白,需要读者通过想象作补充,还原诗歌的场景。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访者与童子的三番问答,至少要用六句话来写,但诗人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四句二十个字。这就在句与句之间留下了空白,要我们读者去想象补充。懂懂

16、“诗家语诗家语”此外,由于诗歌不仅讲究凝练,还要讲究韵律,因此,诗的语言往往会打破语法规则,出现倒装。1出现倒装的主要原因(1)声律的要求。初盛唐成熟的“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有些变通。如临江仙词“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本是套用王维终南别业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2)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那么画面中心就归结于被动因素竹和莲

17、这是动作过程的终点。由于动作至此终结,画面也便归于静止”。现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渔舟入画的引子。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渔舟上。浣女渔舟之动,不仅远比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3)声律的要求和修辞的需要往往是兼而有之的。如王昌龄从军行、杜甫春夜喜雨二例,定语“孤城”挪前而“锦官城”移后,除了为符合七绝和五律的平仄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关所处孤立突兀的地势以及春雨后诗人想象中繁花坠落的景象。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就是直接将名词并列成句,既不用动词,也不用连词。

18、再如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就是典型的语序倒置。此例按正常语序应是:鹦鹉啄香稻余粒,凤凰栖碧梧老枝。当然语序正常了,诗的节拍便失去了,也完全不符合原诗韵律的要求了。2诗歌中常见的倒装诗歌中常见的倒装(1)主语后置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2)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

19、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3)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

20、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4)定语的位置定语的位置 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下面分别举例说明。定语挪前。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闻横

21、笛声)都是同类的例子。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定语挪后。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度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度”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又杜甫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春风”不受“笑”的支配,而是表示“在春风中笑”的意思。这类情况在诗

22、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兴:“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发时归)是同类的例子。因为诗在语言上有其特殊性,所以诗歌的解读首先就要在文句上读懂它。鉴赏古典诗歌,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从深层次准确的而不是牵强地把握主题。古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大致分为社会政治和作家个人境遇两个方向。1社会背景知识概览社会背景知识概览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北朝诗歌多写征战尚武北朝诗歌多写征战尚武 北朝战乱频繁,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彪悍,在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尚武

23、精神。木兰诗就是典型的女子“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例子。又如北朝乐府琅琊王歌辞(其一)说新买了一把战刀,每天要多次抚摸,爱这把战刀胜过爱妙龄的女子:新买五尺刀,悬着中梁柱。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当然,连年征战也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企喻歌辞(其四)就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主题: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峡谷中,白骨无人收。南朝诗歌多写男女相思南朝诗歌多写男女相思 南朝尽管政权频繁更替,但与动乱的北方相比,社会是比较安定的。士大夫享乐之风延及民间,因此男女艳情几乎成了这一时期的乐府诗歌的唯一主题。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双关等艺术手法含蓄地抒发男女之间的爱慕情怀。西洲曲是其中典型的代

24、表作,这首诗歌通过写一个女子盼望所爱的男子,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表达了这个女子对心上人的长相思。唐诗题材丰富多彩唐诗题材丰富多彩 有的文人从军,自然要用诗歌反映建立军功的愿望,叙写边塞的生活,表达思乡的情怀;有的文人隐居山林田野,自然以诗歌寄情山水,歌咏田园;有的文人献诗于权贵,希望得到引荐,干谒诗则应运而生。希望建立军功,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反映边塞生活,如王之焕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献诗以求引荐,如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离别思乡之作,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25、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怜之,于此有悯农怜民诗的兴起,如聂夷中的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宋人注重理义宋人注重理义 宋人喜欢议论,连写记叙性的文章也如此,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名曰山水游记,其实均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是议理。此风浸染诗歌,因而宋人的哲理诗就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道风景线。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又如卢梅坡的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南

26、宋抒发爱国情怀南宋抒发爱国情怀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国忧”。这一期间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涌现出了像辛弃疾、陆游等一批杰出的爱国作家。他们把自己的终生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为一体,而他们的作品就是这种融合的结晶。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明注重忠义宋、明注重忠义 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士人面临异族入主中原的局面,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组织义军奋起反抗。他们一手拿剑在战场上与敌军兵戎相见,一手拿笔以诗歌的形式忠实记录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义举,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民族

27、气节。这类爱国诗篇只有在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才会产生出来。这些爱国诗人中最突出的代表有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明朝的张煌言、夏元淳等。看文天祥的京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这首诗抒写了国破家亡之痛,结语自明志在必死,尤为深挚,饱含着爱国的感情。又如他的正气歌在不厌其烦地一一列举了前贤的忠贞气节之后说:“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表示前代忠贞之士尽管已经逝去,但他们坚持节操的风范与我朝夕相随,表现了自己一定能经受住血与火的生死考验,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精神。2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诗人生平

28、及创作风格(1)诗人自身际遇及个性展示诗人自身际遇及个性展示 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虽然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但在同一社会背景下,诗人的不同际遇也会在诗歌中有不同的反映,这就表现出诗人的经历与境遇所决定的诗歌的特殊主题。如: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由于生活无保障只好披星戴月躬耕南亩。他与谢灵运、后世的王维同样寄情山水田园,但由于他自身的特殊境遇,在其作品中也就表现出独特的主题来。再如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她的人生道路以南渡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生活优裕,妻唱夫和,甚为相得。其作品内容充满了上流社会女子的闲适。夫丧与兵灾改变了她的人生,南渡之

29、后生活孤苦,这就决定了其后期作品必然充满了满腹愁绪。生活道路的改变使其前后作品的题材与主题判若两样。(2)同一作家风格有的也不相同同一作家风格有的也不相同 古代诗人在各自不同的社会政治生活背景与个人生活际遇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作品风格,选用了各具特色的诗歌题材,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苏辛的豪放,易安的婉约,凡此等等,多种不同的风格异彩纷呈;陶渊明的田园隐逸,杜工部的忧国伤时,陆放翁的爱国之志,文天祥的四海奔波,各类题材各呈风采。但是,我们在分析某位诗人的某篇具体作品的题材与风格时,不能搬固定不变的套子去给作品贴标签,因为同一个诗人的不同作品会有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只是某位作家写某种题材的作品多,

30、某种风格占主导地位而已。苏轼是豪放派作家,但也不乏婉约之作。请看他的两首江城子: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上面这两首江城子的风格判若两样,前者叱咤风云,充满壮志豪情,后者低回婉约,通篇如诉如泣。1标

31、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类型、写作手法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如:王昌龄闺怨题目即点明诗歌类型、写作对象、感情基调;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冬至夜”即点明时间,“邯郸”点明地点,又有“思”点明情感。通过解读题目我们已能把握诗歌主旨。2关注注释关注注释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一般来说,文本后给出的每一个注释都是有用的:有的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的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的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的解释诗

32、中的生僻字句,降低阅读的难度。3抓关键字词抓关键字词 读诗歌时总有一些字词句能比较直观地透露情感,关注这些,我们可以轻易地走入作者的内心,直击诗歌主旨。如:郑协溪桥晚兴抓住“寂寞”“杨花”“杜鹃”已足以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4翻译诗歌,疏通字面意思翻译诗歌,疏通字面意思 很多学生读诗欠缺足够的耐心,他们还没读懂就动手写答案,结果自然是徒劳无功。其实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考试说明中把诗歌鉴赏称之为古诗文阅读,我们可以从翻译诗歌入手,疏通字面意思。当然我们不需要像文言翻译一样精准,但可以通过疏通字面意思找联系。如下面这首诗:严郑公严郑公宅同咏竹宅同咏竹杜

33、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这首诗的第二联较难理解,但翻译一下就容易多了。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这时就会想到“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阴过酒樽凉”这一句,翻译过后就会知道原来在写竹阴的凉爽,再结合全诗自然会想到这一联也在凸显竹长势喜人。5注意典故神话注意典故神话 典故、神话一般有比较固定的含义,了解这些内容对我们整体把握是大有裨益的。6注意诗歌语境的注意诗歌语境的“冷冷”和和“热热”从诗歌描写景物的景色“冷”“热”中,抓住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小重山从“寒蛩”“松竹老”可见作者忧虑国事、内心苦闷的心情。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危栏”“烟柳”“斜阳”,暗示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现实,寄托了辛弃疾对国事的无限忧思。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快船快意,彩云轻舟,衬托了诗人喜悦畅快的心情。以上几点可以帮助学生在考场上及时理出读诗歌的思路,但这些入手点提供的信息我们必须经过整合才能避免断章取义,才能得出准确、全面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湘教考苑《专题七之破解诗歌的“读懂”关》.ppt)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