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2 月 1 日 课 题21庄子二则 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总第 2 课时课标解读学习本文,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还要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学情分析学生们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但他们的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要体悟作者的情感,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还需要一个长期的锻炼过程。目标要求1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2体味对话中
2、的人物语气,理解寓言阐述的道理。3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学习古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雅的人。重点难点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2.学习古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雅的人。教法学法朗读法、阅读法 讨论法 小组合作评价任务本文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论辩,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情景创设】/【复习回顾】/【实验导入】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梳理上节课内容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冥有鱼领略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今天我们学习另一则庄子的文章,体验一下庄子的
3、机智与幽默。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学环节】一、 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教学过程二次备课1.把握重点字词:(1)是鱼之乐也 :是:这。(2)全矣:全,完全、肯定。(3)子之不知鱼之乐:子,你;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4)请循其本:循:追溯。(5)云者:助词用于句末。(6)既已:已经。2.古今异义: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今义:安全。) 3.一词多义: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词
4、 的)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我知之濠上也(代鱼,鱼之乐)4.文言句式:是鱼之乐也(判断句。“也”,表判断)5.庄子一书中有许多内容已衍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在汉语中的有: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东施效颦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组内研学】/【小组讨论】二、问题探究1.你是如何理解庄子的反问的?(考点:反问句的作用)2.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3.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4.二人辩论了很久,你认为在这场辩论中谁占据了上风?5.本文中,惠子认为每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别人的心理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开放题,言
5、之有理即可)【学生展学】/【自学展示】/【小组展示】三、问题解疑1. 你是如何理解庄子的反问的?(考点:反问句的作用)庄子并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是采取反问的方法来回答。以“非我”者不如“我”者不知“我”知鱼。点拨:以反问句的形式来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答在问中,语气肯切,坚定有力。2.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一妙在换角度思考问题。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肯定庄子是否知鱼之乐,且有不知鱼的快乐的意思,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说过,知道他是教学过程二次备课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2. 笔法轻松,充满
6、机智和幽默。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辩论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本文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论辩,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课堂检测】一、重点字词(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3)鲦鱼出游从容(4)是鱼之乐也(5)固不知子矣(6)子固非鱼二、思考问题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事?2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3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4这场论辩到底谁赢了?你更喜欢谁?出示惠子相梁和匠石运斤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人的关系。三、扩展延伸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辩论家?见学案助学专项测试【最优化最小量作业布置】完成本课助学【板书设计思维导图】【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