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 能 性 巧家营小学 杨顺碧教学内容: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验学习的数学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及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爱数学的情感。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对可能性大小做出正确的预测。 难点:正确地分析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性。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圆盘2个、彩色珠子15袋。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
2、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教学方法:(1)由故事引入可能性这个主题,采用情境探究法。(2)通过参与转转盘实验, 让学生“操作观察理解应用”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面积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有关。(3)在教学中,采用“猜一猜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
3、今天天气怎么样,是天晴还是下雨。生:天晴。师:那么明天的天气同学们觉得可能怎样呢?生:下雨、天晴、阴天。师:对,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出了我们明天可能发生的情况。(着重可能)二、互动新授1引入: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但节目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演什么节目呢? (组织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2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
4、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3抽签指生抽一张。(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 师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 指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以学生抽到的是朗诵为例)4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吗? 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卡片了。5 师小结: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
5、”三种情况,当然,不同情况下,它们有时也会发生变化。 (板书:可能 不可能 一定)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黄棋子,二号盒子放的有白棋子,三号盒子放的是黄棋子和白棋子。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黄棋子?哪个盒子里可能会摸出白棋子?等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组织摸一摸活动,并验证,再集体汇报。2 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1题。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3题。 先让学生自主连一连,教师发彩色球让学生验证摸一摸,再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连。4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6、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引导归纳:1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2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它通常包含经常、偶尔两种情况。)五、课堂作业:1.任意从有10枚白子和12枚黑子的袋子里摸1枚那么摸到( )的可能性大,摸到( )的可能性小。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一定”、“可能”、“不可能”。明天( )会下雨。 太阳( )从东边落下。 这次考试我( )得100分。3. 下列现象,确定会发生的用“”表示,有可能会发生的用“”表示。 掷一次骰
7、子点数是3。 () 买彩票中奖。 () 明天太阳会升起来。 () 下周三本地下雨。 () 明天有人走路。 ()板书设计 可能性(1) 可能(不能确定)可能性 不可能(完全确定) 一定教学反思: (1)可能性本身就是与生活中的事件联系得非常紧密的,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启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可能性的大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在活动过程中,抓住问题的关键,不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面积和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猜想、验证过程,通过学生的猜想,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再通过验证证实这种猜想,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