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方案学校课题长度比较教时1课时日期一. 教学目标:1.在物体长短比较的活动中,初步形成长度概念。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长度比较的各种方法。3.通过操作、体验活动,理解要用统一的度量标准进行测量比较。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比较方法进行长度比较,并能够完整地表达。教学难点: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教学准备:铅笔、丝带、方形纸、多媒体课件等二制定依据1 内容分析 小学阶段关于图形测量概念的教学主要包括长度测量概念、面积测量概念和体积测量概念。而长度比较是长度测量概念教学的第一课时,教材是将物体长短的直接比较方法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比较物体长短的过程
2、中,初步建立起一维长度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学生形成对长度的初步感知。本课时一个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探究运用不同方式,进行测量比较的活动中,体验到统一测量比较标准的重要性,这也为后续度量教学,统一长度单位作铺垫。2 学生实际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早有了“长”与“短”的认知经验,也能够通过观察来比较物体的长短。同时,他们在比身高或者其他比较活动中经历过一端对齐的直接比较方法,而且他们对度量的工具:尺,应该不陌生,甚至部分孩子可能也会使用并知道一些度量的单位。但是,学生可能缺乏的是对于抽象的长度概念的理解,这也是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我们设计了较多的学生自主操作、体验的活动,促使
3、学生在比较的活动中深入的认识长度,建立起长度概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技术应用设计意图常规积累(课前2分钟)请同桌两人比一比,说一说开放式导入(一) 感知长度的含义:1.小朋友们最近都在学认字,现在张老师写两个字,请你们认一认(板书:长 短)2.揭示课题生活中物体有长有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度比较”。(板书课题)学生独立尝试,通过识字引出课题,认识生活中的物体有长有短。核心过程推进(一) 初步感知目测和重叠法第一放:1. 比丝带活动三条丝带比长短,包含长度接近的2条丝带(红1,绿2,黄3)进行比较1.老师这里有三根丝带,它们谁最长谁最短呢?(放在手心里)你们也有
4、几根这样的丝带,请你们比一比谁最长谁最短?2.师:谁来比给大家看,并说说是怎么比的?比较的结果如何?(注重生动作-结果。生:我是这样比的,发现了()比()长)师小结:一条丝带的长度就是指丝带这一端到另一端之间的距离。1、2这样比较都是将丝带的一端对齐,怎么比较他们的长短呢?(生反馈:看另一端)(师梳理学生语言:“这边、这头”,数学上我们称一端”,“两根或三根”放在一起数学语言我们称“重叠”)师小结:在长度比较过程中,差别明显的物体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谁长谁短,这种目测的方法数学上称为(板书:观察法);当2条丝带的长度差别不明显时,我们可以把物体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就可以比较出谁长谁短。这种方法称为(
5、板书:重叠法)3巩固练习,感悟概念小丁丁和小胖也在学习“长度比较”(1)小丁丁说:蓝色铅笔比较长。师追:我们看笔尖知道蓝长,红短,(拿开纸,揭开真相1,学生惊讶)师追:到底哪支铅笔长?(生反馈:红色)为什么我们会判断错误呢?(生反馈)小结:仅仅看笔尖的一端而不能看到另一端的时候,是不能确定两支铅笔的长短的,所以我们比较物体长短时一定要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板书:一端对齐,看另一端)预设2:错(说理由)师小结(同上)(2)小胖说:红色跳绳比蓝色跳绳短 小结:对了,在比较绳子长短时,先把曲线变成直线再比(板书:曲 直)第二放:(二)灵活运用一端对齐的比较方法,介绍间接比较的方法1.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个
6、难题,我这里有一张纸,要比较这张纸的两条边,到底是横长还是竖长。为了让小朋友们便于比较、表达,横边描上了一条红色的线段,竖边描上了一条蓝色的线段。你们每人都有一张这样的纸,红边和蓝边比,哪条边长?你有什么好办法?请你动手试试看。(1)学生自主尝试(2)收集学生资源并交流、尝试(3)边小结边指向板书师小结:有的小朋友把纸对折、同桌合作目都是为了把红边和蓝边重叠在一起,比出红边比蓝边长。也有小朋友借用了身边的工具进行间接比较(板书:借用工具)。学会长度比较的方法,初步建立起长度概念。学生独立尝试,动手操作反馈比较的方法和结果第一收:(一收):三根重叠放在一起(凭借生活经验,机械式操作)预设1:预设
7、2:师追:这样放为什么不可以呢?(生反馈)(二收):先目测红最长,再比较绿黄:师:老师刚刚看到有的同学把红丝带放在一边,直接比较绿、黄丝带,他为什么这么做?(生追:一眼就能看出红丝带最长)师:小结观察法(思维灵活性强)预设1:对(说理由)预设1:错误追问:为什么是错的呢?生:虽然一端对齐了,但是没有拉直。师(拉直生判断)第二收(一收)预设1:同桌合作促使两条边的一端对齐。师小结:他们通过同桌合作把蓝边和红边重叠在了一起,比出红边比蓝边长(二收)预设2:对折,使两条边的一端对齐(一收、二收遇到困难,教师给予过程指导:小朋友们先停一下,刚刚我们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那么红边在这里,蓝边在
8、这里,我们怎样才能将它们重叠放在一起呢?手势指一指)(三收)预设3:借助身边的丝带、铅笔、尺等工具进行测量比较。 一根丝带:两边都比丝带长或短。(教师引导:做记号) 两根丝带:做记号,比丝带 尺:生投影反馈,师记号笔写长度红:9.5,蓝:9.0 用手:一扎或是用铅笔用多媒体PPT课件展示授课过程,生动形象的映射孩子们最初的思考过程,帮助其想到周密的方法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比出长度差别不明显的2条丝带的长度,在比铅笔的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这一方法。学生在自己动手比丝带长短的过程中体会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充分关注学生的“学”。遮住铅笔一端,引出“两端都要露出才能比较”,培养
9、孩子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比较一张纸相邻的两条边有多种方法,这里要鼓励孩子方法的多样性,肯定他们的方法,并适时引导通过对折和叠一叠的方法其实也是在利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开放式延伸第三放:(一):辨析比较,分配任务,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任务:量一量,课桌的这条边有几根丝带长师:最后张老师还有一个动脑筋的任务,那么你能用老师提供的丝带测量你们课桌这条边的长度吗(它有几根丝带长呢)?师:用同一颜色的丝带测量,为什么同一条边,我们会有三种不同的答案呢?师小结:因为我们用来测量的丝带长短不一样,所以同样一条边测量的结果也不同。因此度量工具不同,结果也不同。师带领学生先指一指
10、:从左边一端到右边一端的长度动手测量,汇报结果第三收:(一收):不同丝带预设1:桌子的这条长边有1根红丝带+1根黄+1根蓝这么长预设2:桌子的这条长3根黄+1根蓝这么长师(追):过程指导:有的同学用不同颜色的丝带测量的,这种方法好么?生:不好。因为丝带不一样,会说不清楚到底是几根丝带长。(二收):相同丝带预设1:桌子的这条长边有2根红丝带这么长预设2:桌子的这条长边有3根绿丝带这么长预设3:桌子的这条长边有3根多黄丝带这么长(师追:要是再短一些的丝带可能要几根长呢?生:4根、5根、6根等)从直接比较过渡到间接比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探究各种比较的方法。通过引发争议,从而产生统一度量单位的需要,为下节课引进长度单位做准备。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度的比较,学会了长度比较的方法,我们发现了度量工具不同,结果也不同。我们需要统一度量的单位(板书),开展长度的测量(板书),下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个内容。板书设计:长度比较 长 短 曲 直观察法 重叠法 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借助工具 测 量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