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文档编号:5444879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4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问题研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这一内容位于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的“问题研究”栏目。本章主题是植被、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适合开展综合性活动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同时,植被、土壤在利用过程中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问题比较严重。因此,教材设计从发水土壤蓄水功能的角度探讨解决城市“看海”方法。教材内容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城市“看海”情境的创设,并提出了这一课题的探究思路,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参考。第二部分是知识拓展,一共包含三则文字资料资料1“城市洪水与

2、土壤蓄水功能缺失”、资料2“雨水花园”、资料3“海绵城市”,配以两幅图示“典型雨水花园结构示意图”、“海绵城市示意图”,每一则资料后面都有资料分析的问题提示,教师可以据此引导学生分析资料。第三部分是问题探讨,与第一部分的情境相呼应,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城市“看海”问题存在哪些困难以及如何应对。教材将此问题研究设计为三个步骤:了解城市“看海”与土壤功能缺失的关系;查寻人们为控制城市雨洪所采取的措施或努力;探索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看海”问题的显示困难和可能的应对措施。第一步需要的背景知识有水循环、土壤的蓄水功能、城市地面被硬化的原因。水循环的知识在第三章已经学习过,城市地面被硬化的原因可以看作是常识,

3、于是,教材重点给出了“城市洪水与土壤蓄水功能缺失”的资料。在自然状况下,降水时,部分降水被植被截留和渗入土壤,剩余的降水形成地面径流。城市地面被硬化,因而少了下渗环节,所以绝大部分降水变成了地表径流,土壤蓄水功能减弱,出现城市“看海”现象。城市是人类对自然干预最强烈的地区,城市地面被硬化是人类应对城市改造的必然结果。但是,人类不能仅仅为了方便自身的生产生活,还要考虑雨洪控制、城市水资源的蓄积与利用、城市环境的美化、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等多方面的需要。因此,教材将研究的视野扩大,提供了雨水花园、海绵城市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步探究。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一定会遇到问题,因此教材提出该问题探究的第

4、三步,促使学生针对现实问题探讨应对之策。教材上的探究思路清晰,资料丰富,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图片、视频以及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一问题。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前期已学过水循环、植被、土壤等知识,城市内涝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学生对此具备一定认知基础。然而,对该课涉及到的土壤的物理性质、城市化等知识学生尚未系统学习,仅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此外,学生未受过综合思维方面的方法指导,因而对内涝等问题会表现出“有所了解,不够全面”的特征。教师在讲解这一问题时,应该结合实际案例的图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对城市“看海”现象有充分的认知,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三、

5、教学目标1、 结合所学水循环的过程以及教材P96资料1,判断城市“看海”与土壤功能缺失的关系;2、 结合雨水花园和海绵城市等资料,说出人们为控制城市雨洪所采取的措施或努力;3、 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资料以及生活经验,讨论并说明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看海”问题的显示困难和可能的应对措施。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导入新课情境【导入】现在已经进入夏天,天气热了,降雨也随之增多,国内很多地方都开始降雨,尤其是我国的南方地区降雨是较为频繁的。一些城市可能是排水系统不完善,又或者是降雨量实在是太大了,导致雨水在城市里面排泄很慢,造成了内涝。出现了内涝,会影响居民的生活,又会给居民的

6、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呈现图片】北京内涝武汉内涝深圳内涝广州内涝【读图思考】观看图片,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城市内涝带来的危害。以图片调动生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具身认知和情感共鸣。讲授新课城市洪水与土壤蓄水功能缺失【呈现材料】土壤截留的降水越多,降水通过它流到河流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削减了洪峰,因此降低了洪灾的风险。1米厚的多孔隙土壤能截留300毫米的降水量。用沥青或者混凝土之类的不透水层覆盖的土地,降水无法向土壤下渗。城市中大面积的土地表面被硬化,一旦发生强降雨,产生的径流量很容易超过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在地面积水成涝。2016年7月,武汉市发生的洪涝灾害造成全市12个区75.7万人受灾。【提问】

7、1.城市大面积土地表面被硬化,改变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2.以武汉市为例,说明土壤对蓄积雨水和减轻洪涝灾害的意义。【总结知识】城市大面积土地硬化改编的水循环环节有: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土壤对蓄积雨水和减轻洪涝灾害的意义:土壤能够截留水分,涵养水源,削减了洪峰,减轻洪涝灾害。【阅读思考】仔细阅读材料,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结合,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认真听老师总结讲解。【思考总结】跟随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方法和情感方面的成就。呈现相关材料和图片,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使学生达到潜在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采取自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

8、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表达能力。雨水花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城市看海问题,我们不妨首先来看看国际上提出的解决办法。”【展示资料】资料2 雨水花园 A图文资料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一个新建住宅区为每栋住宅配建30-40平方米的蓄积雨水的场地,称为“雨水花园”。经过数年的追踪监测,发现雨水花园平均减少了75%-80%地面雨水径流量。此后,世界各地开始建设各种各样的雨水花园。B1分钟视频资料近年来,随着城市内涝这一城市病的出现,我国也在引进“雨水花园”这一景观设计思路。我们通过一个小视频了解雨水花园的工作原理。【启发引导】从材料中我们可看出,“雨水花园”是城市内部小规模的应对城市内

9、涝的一个措施,那“雨水花园”究竟是如何建立起与城市“看海”的联系的,我们一起结合图、文资料与视频,分析几个小问题,相信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决,同学们就会对“雨水花园”以及城市内涝有更多了解。【问题展示】1.雨水花园自上而下分为哪几个层?2.雨水花园各层的主要功能?3.从对雨水下渗、净化、蓄积、利用等方面,说明雨水花园的作用。4.雨水花园还有哪些作用?【总结提升】教师总结点评关键问题。“雨水花园”作为城市内一种小尺度雨水控制措施,对城市内涝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但不仅仅是缓冲城市内涝,还可净化雨水、涵养水源、弥补公共用水,此外,还可将“雨水花园”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基地供我们参观学习。【探究材料】阅读材

10、料、观看视频,认识雨水花园。【思考】根据材料提示,思考几个小问题,深入了解雨水花园的工作原理及对城市内涝的作用。展示直观感性材料,丰富背景知识,为原理学习做铺垫,降低学生对雨水花园的学习难度。层层深入,逐步设计思考及讨论问题,弄清“雨水花园”对城市“看海”问题所起的作用。【启发过渡】通过刚才对资料2的探讨,我们对“雨水公园”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知道其对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有较大贡献,那它与“海绵城市”又有何联系呢?通过对资料3 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得到答案。海绵城市【播放视频】【资料展示】2012年,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希望以此提升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启发引导】通过材料跟视频,我们知道

11、“海绵城市”充分发挥了原始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通过雨水下渗,充分发挥植被、土壤等对水质的净化作用,能够弹性的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问题探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以下问题1. 推想海绵城市地面材料的特点2. 从雨水花园到海绵城市,对城市雨洪控制的思想有哪些发展?3. 在什么自然条件下的城市宜建海绵城市?【点评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及时鼓励与纠正。“海绵城市”以建筑、道路、绿地等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建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观看材料】观看视频与材料,了解“海绵城市”的相关知识【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讨论,并对问题进行解答【聆听思考】聆听教师总结,进

12、一步完善答案通过视频和图文材料直观展示,降低学习难度,吸引学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理解“海绵城市”的特点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帮助学生强化理解。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植被和土壤能够蓄水,既能合理利用雨水,又能减轻城市内涝。同时,我们学习了雨水花园、海绵城市这两大减轻城市内涝的有效途径。雨水花园不仅能缓解城市内涝,还可净化雨水、涵养水源、弥补公共用水;海绵城市在下雨时,蓄水、吸水、渗水、净水,而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回顾总结】跟随教师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建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加深对该内容的理解。知识迁移【课堂练习 】下沉式绿地是一种高程

13、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与“花坛”相反,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如下图所示)。它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读图,完成12题。1.在下沉式绿地一侧,路缘石缺口处常常要放上一些鹅卵石,其主要作用是()A.减轻地表径流的侵蚀B.与绿地整体搭配、美观C.防止污水流入D.避免行人、车辆踩压绿化植被2.在选择下沉式绿地内的绿化植被时,最好选择()A.地被植物B.观赏性强的植物C.蒸腾作用强的阔叶树种D.本地耐渍的植物【完成练习】阅读材料和图片,思考问题。以实际的地理问题来检验学生的理解情况,并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板书作业布置请同学们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谈一谈针对成都市,打造“海绵城市”存在哪些困难?应该如何解决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人教版(2019) > 必修第一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教师相关)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