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研究: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2017年版课标对于该章的“内容要求”为“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此标准中,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条件是“运用资料”,行为动词是“说明”、“了解”,行为结果是学生能够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问题研究”栏目是对已学学习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旨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主动性以及地理核心素养。本教学属于地理1模块,其对应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是水平1、水平2。这条标准不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洪涝、干旱灾害,而是要求学生理解洪涝和干旱避灾、防灾的措施,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批判性思
2、维训练的内容。因此,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让学生理解了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危害,了解了面对灾害,政府应该做什么,个人应该采取什么应急措施。“问题研究”栏目要求学生以此为基础,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探讨救灾物资储备库的选址问题。基于此,本节课以“福建省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为情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查找、实地考察,探究并解决此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地理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二、教材分析1. 内容层面本课内容是地理1第六章自然灾害的“问题研究”栏目,教材中设计了“探究思路”、“知识拓展”以及“对策建议”三个部分。探究思路建议让学生先搜集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
3、分布特征;接着引导学生对比我国自然灾害与已建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空间布具以及灾区对救灾物资的基本要求,从时空条件和物质条件上对救灾物资储备库进行选址;最后据此提出新建救灾物资储备库的选址建议。该研究思路清晰,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在本次的问题研究中也基本采取此思路。“知识拓展”部分教材给出了一些主要的资料,这些资料都与本次的问题研究息息相关,但是有些资料过于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加入其他的补充资料;值得注意的是,教材提出“你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有无救灾物资储备库?如果有,查找该储备库的地点,并了解其物资储备情况;如果没有,请给出选址建议”,由于福建省已有中央救灾储备库,若只是单纯让学生查
4、找有关资料,无法达到对其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目的,也无法与前面所作的探究相契合,此外,福建省的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就建在福州,为福州市的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提供了基础,因此,本研究以“福建省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建库原因、借鉴其他储备库的经验以解决问题,最后通过考察福州救灾物资储备库验证自己的想法,提升探究过程的科学性。2. 知识层面本课内容在知识层面上,要求学生探究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的时空条件和物质条件,具体分析如下: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的基础上,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已建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空间布局,以及救灾物资的基本物质
5、要求,以此得出救灾物资储备库的选址条件。教师首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巩固先前所学知识,对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立的必要性有一个感性认识;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的时空条件和物质条件,借助“中央级成都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案例,分析建库经验;最后学生根据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对其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最后通过实地考察,对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的时空条件和物质条件进行验证。3. 核心素养层面在本次问题研究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形成一定的区域认
6、知;探究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的时空条件与物质条件,可培养学生多角度、非孤立地看待问题,提升综合思维素养;学生通过对福州救灾物资储备库的考察、调查,地理实践力会得到培养与提升;在整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人地和谐相处的人地协调观将渗透至学生的脑中。4. 能力层面在本次问题研究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查询资料的目的和方向,培养其信息检索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条件的分析中,教师通过展示图表、文字等材料,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逻辑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问题研究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对学生知识迁移能
7、力的培养。三、学情分析1. 知识基础在本章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理解了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危害,了解了面对灾害,政府应该做什么,个人应该采取什么应急措施,对救灾的必要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地理1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自然要素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对人文要素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认识,所以在本次问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渗透人文要素的相关知识,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打好基础。2. 认知能力在地理1的学习中,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念,这有助于本次问题研究的开展。但是,由于学生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地理核心素养不高,图表分析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都不高,认知能力大部分仅停留在记
8、忆、理解层次,应用、分析、创造、评估等能力不足。3. 学习心理这个阶段的学生需要成功体验与表现机会,而本次问题研究正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并且通过研究福建省的案例,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索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兴趣的动机。四、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区域认知)2. 学生通过对比我国自然灾害与已建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空间布局,分析成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物资储备等情况,归纳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所需的时空条件和物质条件,并对福建救灾物资储备库的选址提出建议;(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3. 学生通过考察中央救灾物资福州储备库,结合自己对于福建省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的建议进行验
9、证,并撰写研究报告。(地理实践力)五、教学计划1. 课前: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2. 课中:通过案例,分析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所需的时空条件和物质条件,为福建省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提出简单建议。3. 课后:考察中央救灾物资福州储备库,结合已为福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提出的建议进行检验,撰写考察报告,并提出更具体的建议。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建库之因【呈现新闻材料,创设情境】材料1: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18日凌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即刻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通知中央救灾物资成都储备库紧急调运5000顶帐
10、篷、10000张折叠床、20000床棉被到四川省宜宾灾区。截至6月18日7点30分,第一批中央救灾物资已到达灾区,全力保障了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材料2: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气候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质条件使福建成为我国一个自然灾害的重灾区和多灾区之一,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问题导入】由上面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正确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是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的重要措施。福建省作为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其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应该如何储备物资呢?阅读教师呈现的材料,对救灾物资储备库有
11、一个初步了解,认识到福建省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必要性。从具有时效性的新闻材料导入课题,通过真实情境,让学生迅速了解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立的必要性;再从学生所在的福建省导入问题,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过渡想要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我们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去搜集资料,了解福建省的常见自然灾害。问题探究建库准备探究活动1: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特征【呈现图片】教材P120图6.29。【提出问题】请结合教材P120图6.29和你搜集到的资料,说说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什么特征?福建省的常见自然灾害有哪些?【小结】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特点如下:福建省常见自然灾害:台风、洪
12、涝、干旱、病虫害等灾害。仔细分析教材中的图,结合搜集到的资料,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老师的总结下,明确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特点以及福建省常见的自然灾害。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信信息搜集能力以及区域认知能力。探究活动2:已建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布特点【呈现材料】材料1:截止2016年年底,我国已建18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别位于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合肥、福州、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昆明、贵州、拉萨、渭南、兰州、格尔木、乌鲁木齐和喀什。材料2:“十一五 ”期间 , 政府将原来第一批中央救灾物资到达灾区的时间由原来的48小时缩短到24小时,现在政府“以人为本”的救灾理念对救灾的
13、时效性有了更高要求,提出第一批中央救灾物资在经过不长于12小时的运输时间到达灾区。【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讨,已建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布有何特点?储备库的选址需要考虑什么?【小结】已建救灾物资储备库都位于区域中心城市,具有交通便利、经济水平相对较高、辐射广、互不重叠的特点。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立需要考虑到达时间及空间布局。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尝试归纳储备库选址需要考虑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念。过渡要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还需要有前车之鉴。建库之鉴探究活动3:中央救灾物资成都储备库特点【播放视频并提问】播放“民政部成都救灾物资储备库汇报片”,要求学生边观看边思考下列问题(
14、小组合作讨论):1、 成都库储备了哪些物资?数量多大?辐射范围如何?2、 为何将成都库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救灾物资储备库?3、 成都库的建设对福建省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有何启示?【小结】成都储备库除了储备食物、毛巾等生活类物资,救治灾民所需要的医用物资,安置灾民所需的帐篷、棉衣(被)等取暖御寒物资的外,由于其所处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因此,其还储存了大量的发电机、挖掘机、冲锋舟、橡皮艇等救生类工具。正因为西南地区灾害频发、人口数量大、灾害种类多、救援难度大,因此成都储备库被建设成我国最大的救灾物资储备库。认真观看视频,小组合作探讨老师提出的问题。总结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立依据因时因地因灾种而异
15、原则物质基础救生类生活类救灾物资种类数量【归纳总结】教师总结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立应考虑的因素,过程板书:医用物取暖御寒物储备救灾物资灾前准备原则交通便利辐射广互不重叠救灾物资储备地点到达时间任务布置建库实践【布置课后研究任务】万事俱备,快来付诸实践吧!我们已经知道了福建省的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立在我们的省会福州。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立需要考虑的因素,那么,你认为福州库的具体地址应该在哪里?其应该储备哪些救灾物资?救灾物资储备量应该多大呢? 请同学们先行设想,然后进行实地调查,以验证自己的想法。小组分工合作,自行设计探究计划,准备下节课的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16、、探究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地理实践力。七、展示成果,交流学习(一课时)学生按照每小组十分钟的时间,以PPT的形式进行研究报告(包括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包括设想的和调查到的福州库具体选址、物资储备情况。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成果展示、讨论交流、发现不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八、教学反思在本次的研究学习中,课前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基础;课中通过“建库之因”、“建库准备”、“建库之鉴”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救灾物资储备库的选址条件,是本次问题研究学习活动的一部分;课后,引导学生对中央救灾物资福州储备库进行考察,付诸实践,提出更为具体详细的选址建议。整个教学思路较为清晰,但在考察活动实施之前,应引导学生制定详细的、有针对性地考察计划,另外还应具体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因素,确保学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