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十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建设史第26课第27课第三目:伟大的建设成就第28、29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包含新中国建立巩固新生政权及社会主义革命)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包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及“文革”两个阶段)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包含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进程及“一国两制”)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包含建设理论、综合国力及新时代全方位外交等领域的成就)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年)(1)政治:新生政权建设;并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初步构成
2、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2)经济: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通过“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3)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4)思想: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建设指导理论)进一步发展。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561976年)(1)政治:中国八大的成功召开;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建设遭遇曲折。(2)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积累了经验,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三面红旗”指导下国家建设经历了曲折,“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进一步恶化。(3)外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并取得重大突
3、破。(4)科教文卫:成功地发射了“两弹一星”;教育、医疗均取得长足进步。3.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1)政治:民主法制建设恢复并发展;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2)经济: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3)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国际地位: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第26课第27课第28+29课1.以下是某同学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会议”为主题整理的历史图片,请与下列的图片说明相匹配(填写字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颁布共同纲领。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新中国融入战后国际社会打开了新局面。提
4、出“求同存异”方针,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停止“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明确党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满足人民需要。BAFEDCB A E CFD2.周恩来曾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天安门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象征,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它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天安门见证了()1919年中国人民的觉醒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5年学生的爱国运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BCD3.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这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B改写了半殖民
5、地半封建的历史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A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历史组2022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九单元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课标要求: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材料: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开始,一直延续下来。这种主张不仅模糊了社会性质的不同,也掩盖了1949年这个时间的极端重要性。还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
6、11年辛亥革命开始。这种主张貌似重视辛亥革命,却忽视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为重大的历史意义。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而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没有改变这一性质。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而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还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立起了人民民主共和国,而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但没有真正建立起民主共和政体。4.“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
7、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上述论述应出自下列文件中的()A新民主主义论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论十大关系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B1949年9月21日北平中南海怀仁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代表大会会议内容: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为国名;确定了首都、纪年、等。通过了 等重要文件。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 的作用。选举了 (第一届政府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代国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共同纲领具有代宪法性质的因素:制定该文件的与会代表具有
8、广泛性;在充分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P161问题探究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第二十三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和华侨选出的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包括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
9、法,由选举法规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证人民对国家的管理。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了人民代表大会能够真正集中和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还可以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属于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54宪法规定了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初步构成了我
10、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下列属于基本政治制度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A.B.C.D.B6.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台的第一部基本法,被毛泽东誉为“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根本大法”。该法律的颁布()A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成果B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遵循新中国宪法的人民民主原则D促进了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形成D选必一P20: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首先发育于城市选必一P54: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都颁布于1950年,都属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期
11、国民党残余军队盘踞华南、西南;全国尚有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国民经济千疮百孔,国家财政困难;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直逼鸭绿江和图们江;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新生中国。建国初我们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时机并未成熟!建国初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时机并未成熟!巩固新生政权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P157学习聚焦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剿匪镇反、抗美援朝,是巩固人民政权紧急而又必要的重大决策,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P158学习聚焦新中国进行的积极外交活动为国家建设争取到有利的国际环境。(完成填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措施背景 残余军队还
12、盘踞在 、西南地区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 的农民被束缚在 之下 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 侵入中国台湾海峡,以美国为首的“”直逼中朝边境的 和图们江,严重威胁中国内容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通过经济措施和必要的 等手段,进行“”和“米棉之战”1950年10月,以 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经过 次战役,中朝军队把战线稳定在“”附近结果影响1951年10月 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除 外的所有大陆领土得到解放到 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农民从 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 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
13、碍到 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到 年底,国民经济 到解放战争前 年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提高了 ,形成强大的 。鼓舞全国人民为 和 祖国而团结奋斗剿匪镇反土地改革稳定物价抗美援朝2/3国民党华南封建土地制度西藏台湾19501952封建土地制度生产力国家财政困难,商人投机,物价飞速上涨行政、法律银元之战19501952全面恢复1950第七舰队联合国军鸭绿江国家安全彭德怀五三八线1953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民族凝聚力保卫建设本质:承接(延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果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14、。反封建不仅仅是指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同时也包括摧毁封建统治根基。土地改革具有上述双重意义,把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是摧毁封建剥削制度的基础;消灭地主阶级,则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力量。实现“耕者有其田”,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成为国家的主人,为结成工农联盟创造了条件,工农联盟的建立,从根本上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材料: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1950年)(1)对朝鲜的影响: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韩国跟随着美国加入
15、资本主义阵营,朝鲜加入社会主义阵营。(2)对美国的影响:在朝鲜战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进行了三年的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了。(3)对中国的影响: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支持了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4)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影响:两国关系彻底破裂,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7.1950年11月29日,他在坚守长津湖畔某高地的战斗中,率领三排打退了美军“王牌”部队的
16、八次进攻,最后只剩他一人时,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军同归于尽,用生命实现了“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这里的“他”是()A杨靖宇B赵一曼C王进喜D杨根思D8.据统计,仅在1951年,农民对工业品特别是对轻工业日用品的购买力,就比1950年提高了25%左右。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A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B农业机械化的推进C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D农民生活水平提高A9.1900年八国联军以不足两万人的兵力长驱直入迅速占领北京;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刚逼近鸭绿江边就被志愿军打回了三八线以南。产生上述不同结果的关键因素是()A战争性质的截然不同B先进社会制度的建立C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D现代民族国家的
17、建立D选必三P74: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例举有独立后的印度、新加坡、韩国、埃及等,且各有特色,形成多样的民族文化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坚守1071.1高地,“特级战斗英雄”注:是表现非原因11.论及朝鲜战争,有学者评价说:“这个胜利,是在对方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特别是完全掌握着制空权的条件下取得的,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对远东及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下列有关朝鲜停战后出现的形势,若作为这一评价的依据,不准确的是()A国际紧张局势尤其是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趋于缓和B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有了和平的国际环境C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
18、,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D日内瓦会议就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D10.这次波及地区最广、持续时间最长、涨幅最大的物价风潮,仅十天左右就被平息下去。上海一位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不无感慨地说:“6月银元风潮,中国共产党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经过这次“物价风潮”()A.物价得到了根本稳定B.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C.人民币基本占领了城乡市场D.人民政府完全掌握了市场主动权D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米棉之战”经过此次斗争(P157历史纵横)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19、;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1954年,印度支那问题得以解决,但朝鲜问题因美国阻挠未达成任何协议结合选必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相关知识中国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建交;以及印度、缅甸、瑞典、巴基斯坦等国建交,新中国迎来第一次建交的高潮。20C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出现了以与亚非独立民族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第二次建交高潮;逐步冲破西方大国封锁,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从提出背景看:当时,周边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抱有恐惧和疑虑心理,为消除这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需要制定适合于同这一类国家交往的新方针,以改善和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尤其是邻近的民族
20、独立国家的关系。因此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四个“互”字、一个“共”字言简意赅地概括出新型国家关系的总体特征。从历史影响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很快成为处理一般国际关系的准则,不仅被用于处理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关系,也被用于处理同社会主义各国的关系。从现实意义看:目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P159学思之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四个“互”字、一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
21、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较之建国初三方针而言,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使中国的外交政策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更能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13.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
22、系C.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D.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C1955印尼的万隆召开亚非会议提出12.1949年中共中央指出,“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政府是帮助国民党反动政府反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因此,我们不能承认这些国家现在派在中国的代表为正式的外交人员可使我们在外交上立于主动地位,不受过去任何屈辱的外交传统所束缚”。这体现的外交方针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比较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背景目的为和平解决 和 问题亚洲、非洲 运动不断高涨时间地点 年4月,日内瓦 年4月,印度尼西亚的万隆结果由于 阻挠,问题并
23、未解决由于中国作出的努力,问题得以 解决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中国提出“”的方针,避免会议可能走上歧途的危险特点意义显示了新中国在通过 解决国际争端、维护 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为中国进一步开展同 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会后中国 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朝鲜印度支那1954瑞士民族解放1955美国朝鲜印度支那政治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谈判世界和平求同存异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亚非各国独立自主?13.新中国面临四大课题,也是四大任务。一是巩固新政权,刷新旧国风;二是按既定目标,让新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三是促进中国的工业化进
24、程,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长期以来“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四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寻找一条可行有效的道路。四大课题环环相扣,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列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A稳定物价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C12.1949年10月到12月间,中国先后同苏联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到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包括印度、瑞典等国与中国建交。这表明新中国()A.坚守“一边倒”的方针 B.基本消除帝国主义敌视C.努力营造有利外部环境 D.积极维护世界大国形象C万隆会议后,中国外交取得新进展,到1956年,中国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
25、代办级外交关系。外交三级:代办级、公使级、大使级“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一化三改造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但仍不能满足当时中国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农业方面,土改后分散的个体农民生产率低,在生产、销售、分工等方面均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迫切需要。在手工业方面,作为个体经济的手工业,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通过合作化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之适应国家工业化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使其存在剥削工人剩余劳动的问题,这与社会主义生产目标相左。同时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国家有计划按比例的要求不相适应,必须
26、对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满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的需要。过渡时期,中国成功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4.下表反映了新中国建国初期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比例的变化(单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工业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B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成效显著C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D直接导致粮食生产严重不足A15.下图反映中国某一时期经济成分结构变动情况。这一变动可以说明当时中国()A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B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反思C彻底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迫切D16.“一五”时期,苏联援建我
27、国的156项工程,有70%以上布局在北方,其中东北占了54项,实际实施建设的项目中仅有9个项目布局在东部地区。从城市层面来看,工程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哈尔滨、齐齐哈尔、吉林、长春、沈阳、抚顺,西部地区的包头、西安、兰州、成都以及中部地区的洛阳、太原、武汉、株洲等城市。这种布局()A保障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B标志着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C兼顾协调区域发展与国防建设的需要D基于“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决策C1953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1958年的“总路线”17.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
28、我国国民经济成分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表明()A.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C.国家工作重心实现转移D.我国已改变工业的落后面貌B18.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A.通过社会主义类型宪法B.国民经济全面恢复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取得抗美援朝胜利A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代表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爆发初期,提出“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七届二中全会上工作报告;194
29、9.6论人民民主专政1956论十大关系;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丰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回忆毛泽东思想发展演变历程(关注时期与代表作)19.1954年9月,全国实行凭“布票”限进供应棉布的政策;从1955年开始,实行粮食的凭票定量供应。从此,中国进入“票证的年代”,各种民用商品如煤球、猪肉等,都需要用特定的票证才能购买。这在本质上说明()A物资供应紧张没有得到改观B工业化建设需要生产资料保障C三大改造取得了初步的进展D民生消费领域向计划经济转型D20.1954年12月,全国人
30、大常委会通过条例,在城市里统一设置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为市政府或市辖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属于基层行政组织;居委会的法定性质为“群众自治组织”,但在当时主要作为街道办事处的进一步延伸。这一举措旨在()A保障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B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C提高国家的城市治理水平D健全国家的基层法律制度C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九单元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标要求:了解20 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
31、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探索、曲折和发展政治上:中共八大召开,基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制定国家建设任务;经济上: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中,打下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思想上:双百方针的提出和毛泽东思想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P163学思之窗: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参考答案: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毛泽东根据当时我国正要全面进入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现实需要
32、,借鉴了苏联和东欧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也考虑到我国1956年前后出现的一些少数人“闹事”的问题,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要从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取得胜利的高度来认识全党、全国团结的重要性。而能否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又是能否实现团结的重要保证。1.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指出,国内阶级斗争已经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应该从团结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团结的目的。该文章的发表,旨在()A明确舆论宣传方向B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巩固社会主义制度D营造宽松的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环境B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指出“现在我国的情况是,革
33、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我们的新国家。”毛泽东的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全面展开并总结经验教训B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并着手恢复国民经济C改革开放成效初显并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国内阶级斗争结束并集中精力进行三大改造A依据: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国际环境相对有利。原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国情认识不清;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材料:1956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
34、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中共八大的共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遗憾的是,中共八大精神没有得到持续的全面贯彻。摘编自杨鹏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图示:19561966年成功的探索、失误及启示(完成启示填空)启示1启示2启示3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四个现代化大跃进强调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强调“一大二公”具体所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背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
35、乱;19591961年,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效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材料:中国自1959年开始,在“左”倾错误影响下,各地出现严重饥荒,进而导致工业发展也严重滞后。1960年9月30日,中央转发的国家计委党组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八字方针”。参考答案: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各项调整,到1963年夏,各项建设事业呈现出明显的健康发展势头。1963年后,根据党中央部署,再用三年时间继续调整,作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到第三个五年计划之间的过渡。三年继续调整期间,我国国民经
36、济调整工作取得巨大成就。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到1965年底,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全面完成。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市场供应得到改善,财政收支达到平衡,全国物价稳定,市场繁荣。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大跃进”后经济上的严重困难已经被克服,我国经济又具备了在新的基础上健康发展的条件。3.据统计,1955年职工平均工资为637元,到1961年下降为537元,如果去除1958年以来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平均工资为399元,比1957年下降37.4%。出
37、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政策失误B.自然灾害严重C.国际局势紧张D.工业建设减缓A4.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实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产积极性高B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的特别重视,提出“以粮为纲”C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D人们迫切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D5.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
38、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下列属于这十二年“做对了的”是()A.打开外交新局面B.召开七千人大会深入总结经验C.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D.提出“多快好省”的建设路线C6.1963年,周恩来指出:“国民经济体系不仅包括工业,而且包括农业、商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国防各个方面。工业国的提法不完全,提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比只提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更完整。”新的提法反映出()A领导层对现有经济结构的反思 B新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变化C国家推进农业体制改革的决心 D人民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愿望A1.1956年论十大关系发表,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
39、道路。2.1956年中共八大作出了正确决策,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条件下,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确立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总任务,制定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3.1957年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4.1960年冬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5.1962年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6.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时间文革发展的历程(完成主要史实填空)年春夏全面发动中央文革小组煽动“”和
40、“踢开党委闹革命”1967年初“全面夺权”的“”发生。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年4月中共 召开1971年9月 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年 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 ,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 年 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后来 的预演。江青等人极力反对邓小平领导的整顿,使国民经济再度恶化1976年9月 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976年 月中央政治局毅然粉碎了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1966打倒一切一月风暴1969九大林彪反革命集团周恩来1972极左思潮1
41、975邓小平拨乱反正毛泽东10江青反革命集团7.作家冯骥才采访了上千名“文化大革命经历者写下了一百个人的十年一文。最后,他说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A要注重传承传统文化B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C要及时调整生产关系D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文革的历史教训教训1: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训2: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民主集中制教训3: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训4:要依据国情制定相关的方针政策等周恩来的调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B8.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
42、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从该评价中我们吸取的主要经验教训是()A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B必须紧密联系和依靠群众C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和个人崇拜C9.“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都是错误的。其中属于“理论错误”的表现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陈伯达、江青等人组建中央文革小组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的发生ABCDB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本质:左倾错误泛滥的结果“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
43、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结合P164史料阅读和P167思考怎样评价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拓者、领导者。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错误。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我们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所必然得出
44、的结论。P167学思之窗: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问题: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P167问题探究: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
45、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参考答案: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以事实为根据,在1949年至1979年这30年间,虽然经历了一些严重的曲折和损失,但不论是从纵向的历史比较看,还是从横向的国际比较看,新中国的成就都是主要的,都是历史上不曾取得的。10.1975年,邓小平在讨论关于科学院工作的汇报提纲时,反复强调“要加强培训,提高教育水平,提拔更多学有专长的领导,花更多时间进行科研活动”,这体现邓小平()A全面纠正文革“左”倾错误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C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D
46、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D12.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1949-1978年的部分建设成果。由此可以概括出该阶段成就的特点是()A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B基础建设走在世界的前列C自力更生,实现了工业化D国防高科技跃居世界首位A11.2010年12月,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著名语言学家张斌教授举行90寿辰宴会。张老将自己过去的90年分为“求生”“求安”“求得”三个阶段。与其三个阶段分别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反右派斗争、中美联合公报发表B八一三事变、“一月革命”、浦东开发C五卅运动、米棉之战、“一月革命”D“四一二”政变、上海解放、宝山钢铁公司建立B领域(完成填空)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47、的建设成就工业从“一五”时期起到“”时期,逐步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 项目,为国民经济的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防成功爆炸了 试制并成功发射 和 大规模的 ,建设重点放在西南、,是推进我国 进程的重要步骤,不仅提高了 ,而且改善了 ,推动中西部 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通过兴修 、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 、提倡科学种田,大幅度提高了 水平和抵御 的能力文教人民 生活和 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教育事业长足进步,蓬勃发展外交建交高潮:建交国家在1976年达 个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 正常化 年中日建交四五基础工业进一步发展原子弹、氢弹中远程弹道导弹人造卫星三线建设西北
48、现代化国防能力国民经济布局落后水利良种粮食生产自然灾害物质文化医疗卫生1111971开始走向197213.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处在各种强大外来势力包围下,举全国之力所进行的一场盛大的自强运动。这体现了三线建设()A.为了应对美苏严峻的战争威胁 B.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C.推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D.改善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布局A“备战、备荒、为人民”意义: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提高了国家的国防能力 14.19561976 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这一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从总体上看,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
49、要成果。这些成果包括()大规模三线建设 中美建交,实现关系正常化 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打赢“米棉之战”和“银元之战”A.B.C.D.C15.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A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B材料: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广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
50、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美国政府坚持了二十多年的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也逐渐破产。随着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在历届联合国大会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成就: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建交国数量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意义:这些外交成就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尼克松访华重返联合国阶段特征原因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根本原因:中美在 和 上的矛盾和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