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下册第 14 课变化着的地壳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变化着的地壳是科学五年级下册“火山与地震”单元的第一课。本 课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岩壁上的褶皱,并思考岩层褶皱形成的可能原因;然后,通 过观察和模拟活动,做出推测;最后,聚焦于地球的内部构造,体会地球内部的 运动影响着地表的变化。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 1“岩壁上的褶皱” ,引导学生利用生 活用品做 模拟实验,探究地球岩层褶皱形成的可能原因;活动 2“地壳下面有什么” ,引 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地球内部不同圈层的特点,并模拟地球内部构造制作模型。 二、学情分析 学生能经常观察到各种各样的岩石外表,却很少关注岩石内部或岩石层的情 况。他
2、们认为岩石十分坚硬,不容易移动,更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缺少对自然 现象长期持续的观察,对于地壳运动这个宏观而漫长的过程更是缺乏感性认识。 所以,对于学生而言,本课的内容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借助更多手 段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1. 知道地球的表面分布着岩石层。 2. 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3. 了解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组成。 4. 通过查阅资料,能制作地球内部构造 模型。 5. 培养研究地球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并搜集相关信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组成。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地球的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五
3、、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毛巾、岩石剖面图、各种岩石标本、橡皮泥、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波波和彬彬郊游时,发现远处岩壁的断面有褶皱现象。 问题:这些岩石为什么会皱起来呢? 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发表看法。 (二)活动探究 1. 活动 1 岩壁上的褶皱 媒体:出示不同地区岩层断面的图片或视频。 任务:观察岩层出现的褶皱现象,并尝试用科学的语言或简图进行记录。 活动:分组展开有序的科学观察活动,观看岩层断面的图片或视频,并进行 讨论,做好记录。 交流:小组代表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信息。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整理:高山上岩层
4、的断裂面上往往会有不规则的弯曲现象。 任务: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岩层褶皱形成的可能原因。 设计:围绕探究的主题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 交流: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 整理:在学生探究计划的基础上,逐步确定具体的操作步骤:把一条毛巾 折叠成长条状,模拟岩层;双手放在毛巾两端,稍用力向中间挤压毛巾;观 察现象,并作记录。 活动:学生根据设计展开探究活动,并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 讨论:尝试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对岩层褶皱形成的原因进行推理和分析。 汇报:学生代表陈述小组的发现,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 的语言进行描述。 发现:岩层在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因受力
5、而发生弯曲。如果发生的 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会形成我们看到的岩层褶皱现象。 2. 活动 2 地壳下面有什么 问题:坚硬的岩石由于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发生弯曲变形。岩层下面到底有 什么? 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发表看法。 任务:查阅资料,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资源:提供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数据、视频等。 活动:分小组进行阅读,并记录、整理有效信息。 汇报:分小组汇报整理后的信息,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和记录。 小结: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是地球 的坚硬表面;地幔的顶部为较薄的固体岩层,其下有一层呈粘稠状的岩石,接近 熔融状态;地核由液态的外核和固态
6、的内核组成。 任务: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要求:模型要能体现地球内部构造及各圈层的特点。 活动:分小组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作记录。 交流: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 提示:模型要有依据,所传递的科学信息要准确。 活动:制作模型。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作介绍。 评价:作品是否有依据,所传递的科学信息是否准确? 引导:地球的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无论是陆地还是在海洋底部,都分布 着坚硬的岩石层,它们构成了地球的地壳。 活动:科学阅读活动。 任务: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组成地壳的岩石,根据岩石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岩 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做好阅读记录,认识这三大类岩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