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真听讲!”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李老师正在给全班的孩子讲故事萝卜回来了。女孩月月不停地把头转向门口,并不认真听李老师讲故事。暗示了她几次都不见效果,于是李老师就把月月叫到自己身边,看着她,以便让她安心地听故事。你怎样评价李老师的行为?以平常所理解的教育者的职责来衡量,我们可以肯定,李老师是一位很负责任的老师,她之所以会把月月叫到自己身边,强迫她集中精力认真听讲,是因为在她看来,月月的表现只是一种简单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不能专心听讲的行为。作为教育者,为了帮助月月,必须在这个时候对月月加以干预。但是,如果李老师能够转换一下思路,去探究一下月月行为的理由,可能就会结合月月的其他表现,或者通过直接的询
2、问了解到,此时在月月的内心之中正体验着某种焦虑妈妈早上对月月说今天要带月月去外婆家,下午会很早就会接她,到现在还没出现。了解到这一背景,我们不难推断,对于月月而言,教师在此时最应该提供的是情绪上的安慰,而不是纪律方面的约束。因为即使真的坐到了老师的眼皮底下,月月也不一定就像老师预想的那样认真听故事,相反,也许由于老师的干预,月月原本已经在体验着焦虑的内心又会被追加上羞愧、畏惧与委屈。如此说来,在师幼互动行为进行中,教师开始的本意是出于教育者职责的施动行为,很可能会由于教师自身的成人感而变成伤害幼儿情感的一个根源。这样的事情在目前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并不少见。它提示我们这样一个努力的方向,帮助教师把成人感悬置起来,以平视的视角去看待、理解幼儿的行为。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任何设计完美的总体课程目标或是具体的教育方案都只能是“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