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背诵默写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卫风氓中男女主人公有过愉悦的往昔,“_,_”,就是对他们小时候欢乐相处的描写。(2)杜甫登高中“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2)李商隐锦瑟“_,_ ”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3)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_,_”两句,以花落归根为喻,抒发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
2、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情怀。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2)乐器在古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诗经周南关雎中写到乐器的句子是“_”和“_”。(3)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鲍照的拟行路难当中以“_,_”起兴,从日常平凡的生活现象引发自身的感慨。(2)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关于“谢公”的句子:李白十分崇
3、拜谢灵运,常常称其为“谢公”,如“_,_”。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两句使用叠字,增添了乡村远景的平静安详之感(2)杜甫蜀相中“ ? ” 两句自问自答,点明了诸葛武侯祠所在的位置。(3)古代京城百业兴旺,精英荟萃,又被称为“京华”,这一美称,在唐宋诗词里经常出现,如_,_”。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_,_”两句,后世一直传诵不已,苏轼赤壁赋中就曾引用过。(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_”两句,交代了诗人贬谪之地的偏僻与被贬时间之久。(3)花与鸟既是传统绘画作品中的重要题材,又常常在古代诗歌中对举出现,如“_,_
4、”。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其为人也,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2)故不积跬步,_;不积小流,_。(荀子劝学)(3)弦弦掩抑声声思,_;_,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4)_,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潮平两岸阔,_。海日生残夜,_。(王湾次北固山下)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左传庄公十年记载,长勺之战结束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说,确认齐军不是伪装败退进而决定追击,是因为“_,_”。(2)庄子逍遥游引用志怪书齐谐的内容称,当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_,_”,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3)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引
5、用渔歌“_,_”,来印证前文对哀猿长啸的描写。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2)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_,_”。(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写到花草的句子是:“_,_。”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_,_”,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2)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陈述自己的感悟:力量足以达到目的却未达到,“_,_”;而尽了自己的努力仍未达到,便
6、可以无所悔恨。(3)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经典句子。从此之后,将“王孙”与青草一起吟咏,成了古典诗词中表现隐逸、离别等情感的一个传统,如“_,_”。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曾子曰:“_,任重而道远,_,不亦重乎?”(论语)(2)哀吾生之须臾,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3)_,下有冲波逆流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李白蜀道难)(4)春花秋月何时了?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杜甫旅夜书怀)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
7、裳”有所反映。(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 两句。(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_,_。”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月亮时圆时缺,“_”。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
8、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_,_”(2)白居易观刈麦)中“_,_”两句,写劳动者珍惜夏日时光,不顾劳累,也忘记了炎热。(3)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嘈杂的音乐声“_”。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论语)(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3)_,靡有朝矣。_,至于暴矣。(诗经氓)(4)此去经年_。_,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5)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扈江离
9、与辟芷兮,_。(屈原离骚)(2) _,金石可镂。(荀子劝学)(3) 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4)秦爱纷奢,_。(杜牧阿房宫赋)(5)起舞弄清影,_。(苏轼水调歌头)(6)峰峦如聚,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7)投我以木桃,_。(诗经 卫风 木瓜)(8)无情未必真豪杰,_。(鲁迅答客诮)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_。(曹操短歌行)(2)斧斤以时入山林,_。(寡人之于国也)(3)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苏轼定风波)(5)在”听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10、“,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论话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2)李请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情。(3)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_”;而北望故都,又“_”, 视线常被遮断。附:参考答案1.(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2.(1)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2)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
11、年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3.(1)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2)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3)示例一: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示例二: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4.(1)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2)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3)示例一: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示例二: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5. (1)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2)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3)示例一: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华示例二: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示例三:游观须知此地佳 纷纷人物敌京华示例四:江亭夜语 喜见京华新样舞6.(1)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2)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7. 发
12、愤忘食 乐以忘忧 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故国神游 一尊还酹江月 风正一帆悬 江春入旧年8.(1)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2)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9. (1)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2)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3)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10. (1)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氓隶之人 (2)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 (3)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补充:1.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11. (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 (2)羡长江
13、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猿猱欲度愁攀援 (4)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5)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12.(1)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2)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3)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13.(1)輮以为轮 輮使之然也(2)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3)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14.(1)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2)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3)多于机上之工女 多于市人之言语15.(1)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2)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夙兴夜寐 言既遂矣(4)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5)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16.(1)纫秋兰以为佩(2)锲而不舍(3)剑阁峥嵘而崔嵬(4) 人亦念其家(5)何似在人间(6)波涛如怒(7)报之以琼瑶(8)怜子如何不丈夫17.(1)天下归心(2)材木不可胜用也(3)三顾频烦天下计(4)也无风雨也无晴(5)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8.(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才下眉头,却上心头(3)中间多少行人泪,可怜无数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