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极推动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建设和发展首届长三角幼儿教育发展论坛纪实作者:来源:早期教2007年12月(2007-12-23)阅读数:459网友评论0条2007年9月2224日,由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江苏教育报刊社、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幼儿教育杂志社、早期教育编辑部、上海托幼编辑部承办的首届长三角幼儿教育发展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700余位幼教工作者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建设和发展”。开幕式上,由浙江大学幼儿教育发展中心友情出演的情景剧教育,让生命灵动和绽放彰显了幼儿园课程园本建设和发展的生机活力。围绕主题,本次论坛特邀国内(包括内地及香港、
2、台湾地)五位专家作了五场主题报告,并设立四个工作坊开展分主题研讨。与会代表围绕幼儿园课程的历史传承和发展、园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国际视野中的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发展、上海市学前教育第二期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及其发展等议题展开了学术交流。一、主题报告(一)填补幼儿园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沟壑(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家雄)朱家雄教授在论坛开幕式后作了题为“填补幼儿园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沟壑”的主题报告。朱教授反思了我国二十余年来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历程,从课程编制的模式和课程实施的取向两方面分析了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改革脱节的现象。例如,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出现的
3、“园本课程”和“园本教研”等,或多或少借用了课程编制实践模式的一些基本思路。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能会对解决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起作用,但是其适用性是有限的,特别是在我国特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背景下更不可能普遍适用。课程实施也远非“应该怎样做,就要这样做”的事情,因为课程实施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朱教授认为,在改革过程中出现教育理念、教育决策与教育实践改革严重脱节的问题是必然的,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事实上,选择课程编制模式和课程实施取向的依据并非是孰优孰劣、孰是孰非,而是其适合性。权衡课程实施生态环境中各种影响课程实施的
4、因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才是选择课程编制模式和课程实施取向的基本出发点。以这样的方式去思维和行动,才有可能缩短幼儿园课程的理念、决策与教育实践改革之间的距离。(二)国际视野中的幼儿园课程园本建设和发展及台湾经验(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副教授林丽卿)来自台湾的林丽卿副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全球教育背景下园本课程的兴起和发展。“园本课程”的概念源自“校本课程”。所谓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背景,通过中央、地方与学校三者权力责任的再分配,赋予学校教学人员权责,由学校教学人员结合校内外资源与人力,主动进行学校课程的计划、实施与评鉴。校本课程自20世纪60年代起逐渐兴盛,它的发展使学校得以彰显专
5、业的教育者角色,承担在课程发展中应承担的任务与责任。林丽卿指出,校本课程强调合作与参与,如果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校本课程的理念就有可能流于形式,失去其真正的精神与意义。林丽卿进而提出,园本课程目标的建构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考虑中央的教育政策、学校所处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以及幼儿园本身对园本课程建设的愿景。而现今外来的课程模式、现成的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性。林丽卿指出了幼儿园构建园本课程过程中面临的几大问题:1在构建园本课程时,无论是园长、教师、家长,或是教育专家、教育顾问、出版社,甚至学校董事会、股东,都不应该是完整课程的唯一决策者。2幼儿园缺乏时间去做详细的计划、反思以及发展课程,缺乏足够的发展课程的智能和经验,缺乏经费支持。3参与课程发展的人员不易形成共识。4幼儿园若缺乏一种鼓励沟通、协作、讨论的文化氛围,园本课程建设将会非常困难。(三)回归十年来香港幼稚园课程发展历程及案例分析(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李辉)李辉博士是香港回归十年教育改革的亲历者,他从自身的经历和思考出发,为我们介绍了香港幼教课程改革的历程和经验。1997年至2007年是香港幼教课程改革的黄金十年。在1997年至2003年,香港着力引进、移植外来的课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