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辅导幼儿讲故事一、首先,我跟大家谈谈讲故事的好处。讲故事是有很多好处的:1讲故事,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讲故事,可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让孩子的表述更符合逻辑;3讲故事,还可以锻炼孩子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因为对故事的复述是建立在对原故事的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的。4故事讲得好的人,在日常交往和学习生活中,能够获得成就感,找到自己的优势和自信。通常,会讲故事和故事讲得好的人,一般来说,性格都比较开朗,生活态度比较乐观,能够从容面对生活中、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孩子小时候,家里讲故事的人通常都是大人,孩子只是听故事。那么,孩子稍大一些,就要慢慢转换角色,孩子给大人讲
2、故事。这样,孩子精神会高度集中,要经历阅读、思考、理解、语言组织和表达等一系列复杂过程,对于孩子来说,这是绝佳的综合性训练方法,能帮助孩子从整体上提升综合素质。孩子通过讲故事,不仅可以使他记住故事的内容,领会故事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促进他的语言发展,帮助他较快地掌握语言的连贯性,开始学习艺术语言。二、第二个方面跟大家说的是怎样辅导幼儿讲故事? 那么,我们作为老师应该怎样辅导幼儿讲故事呢?有的老师认为,教孩子讲故事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其实,不然,只要选择的故事合适,教的方法得当,孩子是可以学会的。 教孩子讲故事是有一个过程的。由记住故事的名字、故事中的角色、主要情节到部分对话、叙述,直到会独立
3、完整地讲出来,这个过程,需要老师一点一点地帮助和引导。既不要教孩子机械地背,也不要满足于孩子只讲出个大概,因为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和智力水平。 首先,重视是前提。在辅导孩子讲故事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孩子讲故事的能力才能提高得快。其次,选材是基础。 (1)故事选择是否适宜,是孩子能否讲好故事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选择的故事要具备生动、有趣、有利表达等特点。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仅能使讲故事的孩子乐于表达,有助于提高表达表现的质量;也能吸引听故事的人,使人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故事中去,受到影响、感染,产生共鸣。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挑选一个孩子喜欢的、有趣的故事。(2)所选
4、故事的情节不能太复杂,人物不宜过多,语句不宜太长,平翘舌音过多转换的、拗口、不容易发音的字音过多的,应尽量避免。(3)故事中还要有一定的语气、语调的变化,以增强故事的表现力。如:故事老狼卖瓜其中老狼的几次吆喝“谁来帮我卖瓜”就有很大的表现空间,能用提高音量、拖长语调等方法来表现,使故事讲述时语言有起伏和变化。又如:故事中老狼对应聘者的挑选:认为小青蛙的叫声“咕呱”“咕呱”就好像是“苦瓜”“苦瓜”,因而不能招聘,而母鸡的叫声“咯咯哒”就像是“个个大”,因此选择母鸡做推销员。这些有趣的情节和谐音既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又增强了故事的表现力。(三)指导是关键。1有机会就放给他听。小班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
5、力和感悟能力逐渐增强,所以能很快把故事记住。在给孩子选择能够让他们重述的故事时,要注意文学性,还要注意语言的生动、简练,以及部分的重复。这样的故事,才能引起孩子学习讲述的兴趣,也容易掌握。2讲故事前我们当然要先给孩子讲,让孩子理解故事的整个情节,知道这个故事的意义所在,孩子才会把握住故事的情感。3多次重复讲,要一段一段地教,讲故事不是背书,要有动作,表情,语调,有整体感,所以,我们要尽量给孩子多示范,然后在孩子讲时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要有耐心,多鼓励,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4让孩子把整个故事串连起来讲,当好听众的角色。如果孩子有讲错的地方,中途不要急着打断孩子的
6、思路。等孩子讲完了再纠正,哪儿错了就训练哪儿。这时候的耐心和孩子的兴趣是成功的关键。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讲好故事,千万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孩子一步步地提高。比如利用吃饭前后、睡觉前的时间,陪孩子听听录音,讲讲故事,使孩子的语汇量得到充分扩展,同时也能让孩子多了解一些知识,开阔视野。这样孩子才会愿意讲故事、喜欢讲故事、大胆地讲故事。(1)要让幼儿对所讲的故事感兴趣。一般可采用老师或家长先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述或用听故事录音等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再通过提问、看图阅读等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再进行讲故事的辅导,切忌机械的死记硬背。(2)要对故事进行分析。包括故事里的角色有哪些?情
7、节发展的线索怎样?有哪些对话语言?如何处理故事叙述和不同角色对话语言的区别等。再通过示范、模仿、对话等方式进行分段或完整的学习讲述。(3)要进行动作、语气语调等表演技巧的处理。如:启发幼儿自己进行动作的创编:“怎样表示小熊的害怕和老虎的蛮横?”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感情:如大灰狼和小花猫的不同语气处理,又如:“小狐狸讨好大老虎时可以怎么说?”“小白兔碰到危险怎样呼救?”等,从而使幼儿明白不同语气语调的运用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增强故事的感染力。也能使幼儿在学会讲故事的同时,理解和掌握一些讲故事的技能技巧。那么,在辅导幼儿讲故事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呢?(一)避免死记硬背和过
8、多重复有的教师在教幼儿讲故事时,采用一次次重复的方法,让幼儿“强记”,孩子在机械的强化训练下,虽然把故事背出了,但是往往缺乏内在情感,因此,也就缺乏表现力。在听幼儿讲故事时,发现有的幼儿目光呆板,语言平直,整个过程就是在背故事。缺少交流,没有灵气。究其原因,多半是由背故事引起的。(二)避免过分夸张和过多动作有的幼儿讲故事时,不够大方自然,语气语调过分夸张,也有的幼儿在讲故事时出现了很多的尖音,感觉很“嗲”,可能是教师认为这样讲更好听,因此在辅导时有意无意强化或默认了幼儿的讲述。也有的孩子从头至尾、每句话都有动作,而这些动作又显得机械、夸张,一看就是外加的,因此就很难把人们带入故事的情境中,就显
9、得多余,意义不大。也有的幼儿在讲故事时,因为要记忆、表演动作而出现较多的停顿,影响了表达,反而得不偿失。三、第三个方面是跟大家说说在辅导幼儿讲故事时,我们教师在语言方面有哪些要求呢?(一)对语言的要求语言,它是人们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手段,那么它就该具有这样的作用:能传达自己的心理活动,又能影响和改变别人的思想与行为。也就是说语言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行动。通过这种行动能让别人更直接的了解你内心活动与你想要表达地思想感情。所以在讲故事时我们对语言就有了一定的要求,对孩子讲故事要求就会更高一些。1.语言要清晰(1)音量的掌握。在跟孩子讲故事时要根据场地的条件、观众的多少及距离观众的远近来调节、控制自
10、己的音量,使之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让观众听得见并且听起来不吵、不炸、不费劲。(2)语音的准确。讲故事时尽量注意发音的准确,才能使观众听准确故事内容。(3)语言的表达。在讲故事时用怎样的语气来讲述才能真正表达出故事的含义,让孩子爱听,首先自己要准确的找到故事的中心意义,抓住每段话的主要思想,弄清语句的轻重主次,把握住语句中的思想逻辑摸透其中的来龙去脉。这样在讲故事时才不致把话说得支离破碎,叫人难以捉摸。(一些人会犯这样的毛病,本来是完整的一句话却要把它分割成几截去说,说出来后没有层次,没有变化。还有的每个字都想去强调,生怕孩子听不懂,结果越是这样,孩子听起来反而越费劲越糊涂。2.语言要感人讲故事的语
11、言要动听、感人,耐人寻味,叫观众爱听,愿意听,要具有诗意和音乐性,给人以美的享受。(1)声与情。声与情是语言艺术的两大支柱。要使台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动听感人的目的,就要先解决好声与情的结合问题。声,是语言的手段和形式,离开了它,一切生动感人的内容将无从体现;情,是语言的内容和生命。在语言艺术里有了情,才能激动人心,感人至深;有了情,才能使人物形象具有活的生命;有了情,才能创造美好的意境,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有了情,才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离开了情,语言就等于失去了血肉,成为干瘪的躯壳。因此,要把故事讲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处处都应声情结合,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2)语言的音乐性
12、和诗意。这里所指的音乐性并不是像在音乐中那样,可根据节拍、强弱、快慢、音符、旋律等等来固定对表演者的要求,更不是配乐诗。而是在讲述时,表演者加入对作品的感悟,靠声情结合而构成的,是内在的优美的旋律,起伏鲜明的节奏,声音色彩的变化,声音的布局,以及开合收放,轻重层次等手段来体现的。要让观众听了这样的语言,宛如欣赏一部优美和谐的交响乐,感人悦耳。沁人心肺,意境深远,余味不绝。(二)讲故事时内外部的技术运用1.内心视像要使语言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说话就要生动。生动,才能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达到影响观众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把话变得生动起来呢?最基本的一个手段,就是表演者在内心建立起“视像”。也
13、就是说,当你用语言表达某些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先在内心想到看到这些事物,即一定要“言之有物”,更具体点说就是要在表演者的内心视像中非常清楚、非常详细地看到你要讲述故事中的那些人和事物的一切生动的、活的形象,并尽最大的可能通过你的讲述让观众像你一样地看到感觉到你想表达的一切。2.语气语气,就是说话的口气。在不同的环境里,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说话的口气都会不一样。在讲述文学作品时选择什么样的口气才能体现出作品的含义尤为重要。语气变化的根据是很多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标点符号对语气的作用(2)人物心情对语气的作用3.重音(1)逻辑重音根据说话时在逻辑上的避让要求,为了突出句中的特殊含义而读的
14、重音。叫逻辑重音。(2)情感重音除表达一定的思想含义外,还会为表达一定感情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加以强调,这就形成了情感重音。情感重音是建立在逻辑重音基础上的,不能离开逻辑重音任意乱用。过多强调或过多增设情感重音,容易冲淡甚至失掉语言的思想内容与逻辑性,然而只强调逻辑重音,忽视对感情的表达也不行。4.停顿可为情感的铺垫或转折使用,根据作品的需要有不同的处理。停顿,概括起来共有五种: 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情感停顿、结构停顿和舞台停顿。5.高低起伏(1)语言的起伏。人们在说话时,声带拉紧,声音则高;声带放松,声音则低。声音高时,显得响亮清脆,在情绪上能给人以明亮、愉快、兴奋和振作的感觉;声音低时
15、,显得幽暗,沉闷,在情绪上就会给人带来压抑、深沉、哀痛和负重的感觉。利用声音的这种特有的作用,就可以表达出作品中的各种思想感情。(2)在作品中起伏的处理。在作品中声音的起伏更多决定于作品内容的起伏。根据作品事件和事态的发展,确定哪里是高潮,哪里是低潮,哪里是平铺,何时急剧上升,何时下伏缓冲。起伏的快慢怎样,升降的幅度如何等等先构成一条总的起伏发展线。然后在把握段落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再去处理每段和每句的高低起伏,安排语句之中及至最小的细微变化。6.速度与节奏(1)人们在说话时,有时快,有时慢,有时紧张,有时又很松弛,总之在不同的情绪和不同环境下有一定的速度与节奏形式体现着。(2)通过讲述者的各种
16、速度与节奏变化,能充分揭示文学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有力地表达情节与事件发展的全部进程,从而对正确地展现主题死刑的具体内容具有直接的作用和影响。(3)速度与节奏的变化,能调节观众的精神,改变观众的情绪,指挥观众的注意力,增强艺术的感染力。7.气息(1)在平常生活中人的呼吸,素来没人注意。而在讲故事时气息的运用却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它的技巧就包括二十多种,比如:倒吸气(表现尴尬),急促的呼吸(表现生气)(2)气息的运用在语言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孤立的运用它是不行的。它较多的运用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把气息同声音、语言、思想、感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也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喜欢听故事、讲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感受真善美,感受故事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更好地发挥故事教育、审美、娱乐等功能,使幼儿通过故事立体地认识世界,涵养性趣,陶冶情操,提升美感。让故事伴着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