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幼儿如厕能力培养幼儿如厕能力是指幼儿会独自如厕、自理如厕的基本生活技能。如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能反映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当幼儿第一次进入幼儿园集体时,首先面临的是如何适应集体生活,特别是进餐、午睡、如厕等生活自理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2-3岁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正在迅速发展之中,而生活自理活动充满了精细动作的尝试和练习。所以,让幼儿学做力所能及的事,不仅能帮助幼儿形成自我服务的能力,还能使他们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发展动作,体验成功,增强独立性,从而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在家访和入园后观察中发现:幼儿由于家中使用的是痰盂,不利于幼儿独自使用,于
2、是,家长总是帮助幼儿如厕。甚至有的家长按时给幼儿把尿,幼儿没有独自小便的意识或表述的意愿,更没有自理小便的能力。有的幼儿在睡觉时还用尿布,养成幼儿有便意不知表述,没有在便池如厕的意识和不会自理。其次,幼儿在家中多有老人带养,老人样样事情包办再先,从不让孩子自己尝试、动手操作,造成幼儿动手能力非常弱,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会。入园以后,幼儿表现在不会向老师表述而尿裤子;如厕时,幼儿不会穿脱裤子,心理紧张;便后幼儿又不会提起裤子,一个个光着屁股等待老师的帮助。所以,对初入园幼儿进行如厕习惯的培养,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是非常重要的。结果与分析:1、熟悉如厕环境,减轻如厕焦虑托小班幼儿从家庭来
3、到幼儿园新的环境,对幼儿园人员、环境都感到非常陌生。而如厕是幼儿生活中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只有帮助幼儿解决基本生活需求,熟悉生活环境,才能使幼儿在新环境中安全、愉悦地生活。在开学处教师应专门设计组织一次认识盥洗室的活动,可以通过实地参观讲解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幼儿观察盥洗室门口的标记,知道盥洗室,认识便池和洗手池,观察男孩、女孩小便时使用的不同便池,认识男孩和女孩不同的便池标记,让幼儿熟悉生活环境,了解盥洗室的用途。在日常的生活盥洗活动中,老师更要不断的反复帮助幼儿观察、操作、感受,消除幼儿的陌生感,让幼儿进一步熟悉盥洗室,了解男女孩如厕的地点和要求,知道了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幼儿就能很快的
4、适应新的环境,消除如厕的恐惧。2、营造如厕氛围,感受如厕快乐托小班幼儿刚入园,如厕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贪玩而忘了说,才尿裤子;二是紧张或害怕,不敢说;三是换了陌生环境不知如何是好。2-3岁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因此,创设一个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给孩子母亲般的关爱,让孩子有安全感。这样幼儿才会消除紧张感,用语言主动向老师表示如厕的需求。首先,在盥洗室环境中,创设便于幼儿如厕的低矮便池。女孩的便池式样可与家中的马桶一样,但要小一些;男孩的便池也要低矮,和有身高相符。这样,幼儿就可以在不用成人帮助的情况下也能自己如厕,成功的如厕体验,让幼儿获得了充分的自信,
5、有利于减少幼儿的依赖行为,消除幼儿的紧张情感,激发幼儿主动如厕的愿望。其次,老师积极鼓励并指导幼儿用语言表述如厕的愿望,当有便意时,会用语言向老师表达,这样通过语言的表达,避免了幼儿尿裤子所引起的紧张情绪。在幼儿意外尿裤子后,老师也不责怪幼儿,而是用轻柔的话语安慰幼儿不要着急,不要紧张,别担心并提醒幼儿以后有便意时告诉老师。同时,老师赶快帮幼儿换上干净的裤子,让幼儿感受家庭式的温暖。老师还特意留心一些容易尿裤子的幼儿、小便间隔时间短的幼儿,定时了解他们是否需要小便,提醒他们按时小便,以免幼儿尿裤子,逐渐养成幼儿有了便意就上厕所的习惯。在幼儿午睡时,老师可以准备好拖鞋和宽大的外衣,方便午睡时需要
6、小便的幼儿随时小便时穿着,让幼儿在满足随时小便需要的同时,感受到妈妈般的温暖。有的幼儿胆子小,午睡中要小便不敢说,常扭动身体,以示他的需求。对这样的幼儿老师特别关注,主动询问了解他是否需要小便并培养他大胆表述自己的需求。幼儿情感得到满足后,幼儿的自信心也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提高,愿意用语言表述了,尿裤子的现象也没有了。3、掌握如厕方法,提高如厕自信2-3岁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加上家长的包办代替,平时缺乏锻炼的机会。他们来到幼儿园如厕、盥洗、饮食、睡眠等都有一定的困难,为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为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鼓励幼儿尝试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幼儿如厕前,首先要指导幼儿如厕
7、的方法,男孩要面对便池,两腿分开站稳,拉下裤子,肚子略向前挺,对准便池小便。女孩则先脱下裤子至膝盖下,然后在马桶上坐好,身子略往前倾。这样幼儿小便时不会尿在裤子上。穿裤子是幼儿穿脱裤子中的难点,以往幼儿小便后都会光着屁股走到老师这边来让老师帮着穿裤子,现在老师通过指导幼儿方法让幼儿自己试着穿,通过语言提示“拉住裤腰往上拉”,指导幼儿先拉小短裤,再拉外面裤子的穿裤子方法。穿得不好没关系,老师再帮幼儿整理好,塞好内衣,这样每个孩子获得了动手的机会。利用幼儿午睡的机会,老师先指导幼儿脱裤子的方法,再指导幼儿穿裤子的方法。总之,幼儿能够自己做的,在幼儿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我们都鼓励幼儿自己去做,自己尝试
8、,大胆放手,为幼儿自己动手做事创设更多的机会。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幼儿从依赖性大到逐步树立起自己动手的意识和愿望,穿脱裤子的能力不断增强。利用幼儿喜欢儿歌作为幼儿练习时的指导语,让幼儿听听念念,提高幼儿学做事的兴趣,增强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如儿歌:穿裤子,将穿裤子比喻成火车钻山洞,大大激发幼儿穿裤子的兴趣,同时指导幼儿像火车钻山洞一样将裤子穿上去。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也可以提供小的衣裤和娃娃,让幼儿通过给娃娃穿脱衣裤,练习穿脱衣裤的方法,在游戏的情景中幼儿反复练习,动作得到锻炼,技能不断巩固。4、家园共同配合,养成如厕习惯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幼儿汲取生活经验的源地。幼儿发展受幼儿园
9、、家庭、社会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只有幼儿园与家庭相互沟通,使双方的教育保持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实现生活教育的目标。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地,尤其是小年龄幼儿对家庭十分依恋。当他们第一次离开家,进入集体生活时,家长和幼儿都有一个不适应的过程。因此,开学初,通过家访或幼儿家庭如厕能力问卷调查的方式,一方面了解幼儿在家如厕方面的情况,另一方面提醒家长做好相关的准备。教师要经常通过家园联系册、日常沟通等方式将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能力、行为表现等与家长沟通,使家长能感受、体会幼儿在如厕自理能力过程中的进步,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支持幼儿独自如厕,使他们的自理行为和生活习惯能在家园一致的环境中养成
10、。也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和家长一起进行以“如何培养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激发幼儿独立做事的愿望”为主题内容的讨论,通过讨论让家长相互介绍、交流如何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并向家长宣传从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意义和方法,吸收好的家庭教育经验相互交流,促进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或通过家园联系栏让家长了解近阶段幼儿园教育重点工作,以便家长能家园一致地做好配合工作。在与家长个别联系时,多报喜,少报忧。多向家长介绍幼儿在自理能力上的进步之处,在报喜的基础上提出要求,这样容易使家长和幼儿接受教师的建议。同时尊重家长作为幼儿照料者及影响者的主体地位,真诚与家长交流,注意征求和倾听家长的想法,以商量
11、、探讨的口吻向家长表述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在平等的交流中沟通,引导家长参与、认同、支持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同时对家长的不同需求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保证幼儿在家中生活习惯的培养与在幼儿园的教育一致与同步。在培养幼儿良好如厕习惯时应遵循的原则:1、关爱幼儿,赋予亲情在生活教育中,要给幼儿与家一样的感觉,创设与幼儿家庭生活相似的环境,帮助幼儿熟悉生活环境,给与幼儿更多生活上关心,耐心引导,循循善诱,消除幼儿紧张情感。2、尊重个性,顺其天性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个体差异,不可强求,应根据幼儿的个体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有效手段,为幼儿营造愉快的氛围,正确看待孩子的点滴进步,用积极的语言去引导孩子的行为,
12、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 3、保教结合,教养并重教育来源于生活,又要贴近生活。重视生活中的教育与引导,让幼儿在参与生活活动中,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积累,在做中学。4、家园共育,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尊重家长作为幼儿照料着及影响者的主体地位,真诚与家长交流,帮助家长理解、体会让幼儿学会自理的重要性,引导家长认同、参与、支持幼儿园生活教育,形成合力。2-3岁幼儿如厕能力的形成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培养中应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措施,提出不同的要求,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提高。创设幼儿自己动手的机会,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幼儿才会更加独立。在每天反复的练习中,幼儿积累了经验,发展了动作,掌握了必要的生活本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幼儿自主自信的主体意识。随着幼儿如厕能力的提高,幼儿更喜欢上幼儿园,乐意与人沟通交流,幼儿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总之,如厕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等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