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论文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4g/(kgmin)输注,一般连用35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只给常规治疗。 结果 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6.667,P0.05),具有可比性。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憋、呼吸困难、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和湿啰音等。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氧
2、疗、控制喘憋、抗病原体药物治疗,拍背吸痰,雾化镇静、止咳平喘及利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4g/(kgmin)输注,一般连用35天,直至临床症状缓解,肺部哮鸣音和湿啰音减少或消失。1.3 疗效标准 显效:35天内喘憋症状缓解,肺部哮鸣音和湿啰音消失;有效:35天内喘憋症状部分缓解,肺部哮鸣音和湿啰音减少;无效:超过5天,喘憋症状无缓解,肺部哮鸣音和湿啰音无减少;将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记为总有效率。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行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2 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
3、33%;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2=6.667,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例(%)3 讨论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仅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数是16个月的小婴儿,急性期往往病情较重,病程进展快,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毛细支气管炎病变主要侵犯直径75300m的毛细支气管,有细胞破坏物、纤维素堵塞,出现上皮细胞坏死及支气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炎症还可波及肺泡、肺泡壁及肺间质,出现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易产生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引
4、起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引起肺动脉高压,后负荷加重。另外,由于病原体毒素作用而致中毒性心肌损害,心肌收缩率减弱,心脏排血量减少,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前负荷加重,这些都导致心功能下降,尤其是婴幼儿心脏发育不完善,储备能力有限,对心功能下降代偿力差,容易诱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心肌在缺氧和酸中毒情况下对其敏感性增强,不适于作为早期干预治疗药物。多巴胺小剂量5g/(kgmin)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扩张内脏血管,增加内脏血流量,改善全身组织缺氧和酸中毒。多巴酚丁胺是一种新合成儿茶酚胺药,对心肌有较强的正性肌力作用,它能兴奋心脏
5、1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同时并不引起明显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另外,它还有轻度外周血管扩张作用,可降低肺循环阻力,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血流灌注,降低体循环阻力。多巴酚丁胺还能对抗多巴胺引起的动脉血管收缩,防止血压波动,二药联合应用,相互消除不良反应,使心率、血压相对稳定。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还可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使心脏排血量增加,肺部血流增加,抗生素及吞噬细胞渗入有利于肺部炎症吸收,缩短病程。本文资料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及时应用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能较快缓解患儿喘息症状,肺部哮鸣音和湿啰音消失较快,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2=6.667,P0.05),治疗组未发生一例不良反应。所以,小剂量的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