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3 3课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程标准】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912-19491912-1949)(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1.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1912年年1 1月月1 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政府成立。五色旗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资产阶级共和制度2.2.政治制度政治制度3.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
2、袁世凯(1)直接目的:(2)根本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以法律否定专制,巩固共和,保障民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1.11912.2.12清帝逊位诏书1911.10.10武昌起义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1袁世凯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2.15(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第二条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
3、教之区别。第六条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副署之。摘自摘自1912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自由平等责任内阁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否定封建等级制度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共和制度否定君主专制制度(3)主要原则3.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参议院多数党经参议院同意
4、任免选举 弹劾对参议院立法有一次否决权经参议院同意任命立法权立法权司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行政权进步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进步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4 4)评价)评价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治体制”示意图(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3.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材料二 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
5、能确定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杨天宏论杨天宏论 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局限性:未能真正限制袁世
6、凯权力;职权不明,导致政治局限性: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职权不明,导致政治斗争不断、政局动荡。斗争不断、政局动荡。(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3.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 4)评价)评价 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其中,同盟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为三大党,共和党拥戴袁世凯,统一共和党接近同盟会。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1.政党政治开始出现政党政治开始出现国民党宋教仁392革命派共和党黎元洪176旧官僚统一党程德全24旧官僚民主党汤化龙24
7、立宪派1912年12月至1913年初国会议席分配表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912-19491912-1949)(二)北洋政府时期(二)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1912-1928)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北洋政府(1912-1928):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他们看重的只是自己的政治前途,搞政治的目的是入朝为官,因此他们看重的只是自己的政治前途,搞政治的目的是入朝为官,因此他们并不代表什么阶级。以前入朝为官的快捷方式是参加科举;他们并不代表什么阶级。以前入朝为官的快捷方式是参加科举
8、;现在现在科举没有了,党就变成科举的代替品了。入党做官,或组党做官,就科举没有了,党就变成科举的代替品了。入党做官,或组党做官,就成了有志青年的正途成了有志青年的正途。这是我们社会政治大转型还未转完的一条大尾。这是我们社会政治大转型还未转完的一条大尾巴。巴。一言以蔽之,万变不离其党,才是入朝为官的不二法门。一言以蔽之,万变不离其党,才是入朝为官的不二法门。唐德刚袁氏当国唐德刚袁氏当国【P15P15】思考点: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党派分化组合多变,政党林立;党派分化组合多变,政党林立;政党政治形式上活跃,但任何政党都未进入国家权力中心;政党政治形式上活跃,但任何政党都未进入国家权力中心;
9、国民党力量强大,立场激进;国民党力量强大,立场激进;受执政者镇压,政党政治实践以失败告终。受执政者镇压,政党政治实践以失败告终。(二)北洋政府时期(二)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1912-1928)1.1.政党政治开始出现政党政治开始出现2.2.政党政治名存实亡政党政治名存实亡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不久,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宋教仁组阁威胁袁世凯独裁统治,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宋案”后,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被镇压国会议员受袁世凯胁迫,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后,其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国民党成立与宋教仁组阁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宋
10、教仁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912-19491912-1949)(二)北洋政府时期(二)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1912-1928)照搬西方政党政治模式,脱离了中国基本国情。西方政党政治的兴起与其照搬西方政党政治模式,脱离了中国基本国情。西方政党政治的兴起与其制度的确立,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整个国家严重资本主义化之后。辛亥革制度的确立,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整个国家严重资本主义化之后。辛亥革命后,政权虽然易手,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是命后,政权虽然易手,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天下而非政党的
11、天下。所谓自由结社、合法反对、公平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天下而非政党的天下。所谓自由结社、合法反对、公平竞争、轮流执政等政党政治的原则,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虽然在形式上,竞争、轮流执政等政党政治的原则,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虽然在形式上,民初各政党获得了较多的政治权利,但在关键的政权问题上,手执枪杆子的袁民初各政党获得了较多的政治权利,但在关键的政权问题上,手执枪杆子的袁世凯是不会让步的。世凯是不会让步的。因此,在当时中国国情下,如果政党要去搞所谓政党因此,在当时中国国情下,如果政党要去搞所谓政党政治,要么成为独裁者欺骗民众的工具,要么成为独裁者刀俎下的鱼肉。政治,要么成为独裁者欺骗民众的工具
12、,要么成为独裁者刀俎下的鱼肉。探究: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盲目学习照搬英美模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军阀操控政权。政党仓促成立,党争不休。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较深。(二)北洋政府时期(二)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1912-1928)3.3.袁世凯复辟(袁世凯复辟(1915.101915.10)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912-19491912-1949)(二)北洋政府时期(二)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1912-1928)u 19151915年年1212月月1212日,袁世凯接受帝位。日,袁世凯接受帝位
13、。u 19161916年年1 1月月1 1日日 正式登上帝位。正式登上帝位。u 19151915年底至年底至19161916年云南等省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复年云南等省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辟帝制。u 19161916年年3 3月月2323日,袁世凯申令日,袁世凯申令“洪宪年号应即废止,仍以洪宪年号应即废止,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u 19161916年年6 6月月6 6日,袁世凯在北京去世,中国进入了长达日,袁世凯在北京去世,中国进入了长达1212年的军阀割据局面。年的军阀割据局面。五色旗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
14、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1924)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1928)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黎元洪黎元洪、段祺瑞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徐世昌冯国璋、张作霖、徐世昌(二)北洋政府时期(二)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1912-1928)4.4.军阀割据时期(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19161928)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912-19491912-1949)19241924年年-1927-1927年年国共合作,发起国民大革命国共合作,发起国民大革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罹患肝癌,憾然去世蒋介石接管国民党,成立国民革命军,这
15、时部队是国民党和共产党混合军队1926年,打倒列强,除军阀从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从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1.训政时期(1928-1948)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912-19491912-1949)(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1927-1949)l 孙中山革命程序论: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宪政时孙中山革命程序论: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宪政时期。期。l 19281928年年8 8月,国民党宣布月,国民党宣布军政时期军政时期结束,结束,训政时期训政时期开始。开始。l 19281928年年1010月月3 3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日,国民党中常
16、会通过训政纲领训政纲领。l 19281928年年1212月月2929日,日,东北易帜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北洋政府统治正式结束。一,北洋政府统治正式结束。1.训政时期(1928-1948)(1)主要内容:颁布训政纲领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912-19491912-1949)(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三)南京国民政
17、府时期(1927-19491927-1949)材料材料2 2:训政纲领内容:训政纲领内容:第一条第一条 中华民国于训政时期开始,中华民国于训政时期开始,由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由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领导国民行使政权民行使政权。第二条第二条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行之。之。第三条第三条 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行使,以立宪政之基
18、础。第四条第四条 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第五条第五条 指导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党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之。行之。第六条第六条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由,由中国国民党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行之。会议议决行之。剥夺人民权利的国民党一党专政剥夺人民权利的国民党一党专政“训政
19、训政”的实质是什么?的实质是什么?(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1927-1949)内容:内容:19481948年,国民党召开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实质:实质: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企图以此为其独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企图以此为其独裁统治披上裁统治披上“宪政宪政”的外衣,但最终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的外衣,但最终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19481948年年3 3月,月,“行宪国大行宪国大”在南京召
20、在南京召开,通过开,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规,规定在定在“戡乱时期戡乱时期”,总统,总统“得经行政院会得经行政院会议之决定,为紧急处分议之决定,为紧急处分”,而,而“动员戡乱动员戡乱时期之终止,由总统宣告时期之终止,由总统宣告”。“临时临时条款条款”的通过,的通过,满足了蒋介石继续独揽大满足了蒋介石继续独揽大权、个人独裁的愿望权、个人独裁的愿望。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1948年5月20日,正副总统就职典礼(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1927-1949)2.宪政时期(1948国民政府改组总统府后)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21、一)土地革命时期(一)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1927-1937)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各级苏维埃政权也陆续建立起来政权也陆续建立起来。1.1.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渐摸索出农村包围城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一)土地革命时期(一)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1927-1937)观察右图,为什么要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在这些地区呢?农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
22、以不完全依赖城市而存在这些地区远离大城市,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在北伐战争的影响下,有群众基础1.1.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一)土地革命时期(一)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1927-1937)2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1931-19371931-1937)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制定宪法大纲,通过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大会推
23、选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2)(2)内容:内容: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为以后建立人民政权提供有益的借鉴。(3)(3)意义:意义:(1)(1)时间地点时间地点:毛泽东站起来朝大家挥了挥手说:“同志们,我们过去握锄头把子,扛枪杆子,今天又要握起印把子。过去我们只会种田,会做工,后来学会了打仗,现在还要学会治理国家。”他特别强调道:“工农群众的意志,是苏维埃国家权力机关的唯一源泉。”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凡上述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凡上述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是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皆是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直接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苏维直接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
24、定一切国家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的地方的政治事务。政权性质:工农民主专政2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1931-19371931-1937)(一)土地革命时期(一)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1927-193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28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年井冈山土地法 宣布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大众。实行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 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25、2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初期的根据地有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等边区,抗战胜利时发展为19个根据地。大反攻前夕的大反攻前夕的1919个抗日根据地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于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二)抗日战争时期(二)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1937-1945)1.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二)抗日战争时期(二)抗日战争时期
26、(1937-19451937-1945)2.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以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2)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去参议会选举产生(3)实行“三三制三三制”原则原则“三三制三三制”: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1/3。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共产党员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
27、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评价“三三制”原则?巩固了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为此后政协制度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经验。(二)抗日战争时期(二)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1937-1945)2.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P17P17思考点思考点】比较革命根据地与抗日根据地比较项比较项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
28、抗日根据地不同点指导思想斗争对象分布地区政权性质最终结果相同点工农武装割据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反动派日本侵略者、顽固派、伪军主要在江南地区主要在华北地区人民革命政权抗日民主政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根据地丧失抗击大部分日寇,根据地发展都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政策,着眼于发动和依靠群众壮大力量,都通过发展生产、政权建设、武装民众等方式巩固和建设根据地启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启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制定正确的路线、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巩固、发展和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巩固、发展和建设根据地。建设根据地。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
29、放区的制度探索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社会矛盾变化革命任务、斗争对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理论认识的深化(1)措施: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置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2)意义: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东北解放区纸币(1945年发行)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三)解放战争时期(三)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1945-1949)1.行政区的建立 截至1945年底,原伪满各省均接收完毕,东北解放区共成立10个省和2个特别市。1947年5月至1948年末是东北
30、解放区不断扩大和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政治建设中,明确提出了解放区政权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田茂纯东北解放区的建立与发展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设立(大行政区)这样一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设立(大行政区)这样一级的有力量的地方机构,才能把事情办好。应该统一级的有力量的地方机构,才能把事情办好。应该统一的,必须统一,决不许可各自为政;但是统一和因地的,必须统一,决不许可各自为政;但是统一和因地制宜必须互相结合。在人民的政权下,产生像过去那制宜必须互相结合。在人民的政权下,产生像过去那样的封建割据的历史条件已经消灭,中央和地方的适样的封建割据的历史条件已经消灭,中央和地方的适当分工将有利而
31、无害。当分工将有利而无害。毛泽东毛泽东(三)解放战争时期(三)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1945-1949)1.行政区的建立(1)内容: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要“建立工人阶级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2)意义: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三)解放战争时期(三)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1945-1949)2.理论探索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
32、民的。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使自己脱离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使自己脱离内外反动派的影响内外反动派的影响(这个影响现在还是很大的,并将在长时期内存在着,这个影响现在还是很大的,并将在长时期内存在着,不能很快地消灭不能很快地消灭),),改造自己从旧社会得来的坏习惯和坏思想,不使自己改造自己从旧社会得来的坏习惯和坏思想,不使自己走入反动派指引的错误路上去,并继续前进,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走入反动派指引的错误路上去,并继续前进,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和
33、共产主义社会前进。主义社会前进。”论人民民主专政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毛泽东探究:比较中共在革命时期的制度建设时期制度建设地区意义土地革土地革命时期命时期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农村革命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开辟人民政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开辟人民政权的重要实践,积累了治国安民的宝贵权的重要实践,积累了治国安民的宝贵经验。经验。抗日战抗日战争时期争时期边区政府边区政府、参议会参议会、三三制三三制原则原则抗日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了政治基
34、础。解放战解放战争时期争时期大行政区大行政区解放区解放区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政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定基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定基础。础。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国的政治制度根本政根本政治制度治制度基本政基本政治制度治制度1.概念: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2.过程:1949年共同
35、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建立。1957年以后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思想影响,“文革”十年。改革开放新时期1982年宪法初步确立正式建立遭到破坏恢复完善(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思考:谈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理解。权力来自于人民是逻辑起点,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权力来自于人民是逻辑起点,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实现当家作主的目标。小范围内人人都可以讨论会实现当家作主的目标。小范围内人人都可以讨论决定自己的事情,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大范围决定自己的事情,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大范围内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参与
36、政治生活。内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参与政治生活。体现了真正的、广泛的民主体现了真正的、广泛的民主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利于各项工作有效进行利于各项工作有效进行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国家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国家机关协调一致地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工作,从而避免机关协调一致地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工作,从而避免权力集中,提高工作效率。权力集中,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便于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导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党对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国家权力机党对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国家
37、权力机关的作用,把党的意志转变为国家意志,动员组织关的作用,把党的意志转变为国家意志,动员组织全国人民一起行动。全国人民一起行动。3.3.优越性:优越性: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坚持党的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经济基经济基础础行使权行使权力主体力主体权力机关权力机关原则原则相似点相似点建立在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
38、上基础之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建立在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基础之上,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工具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工具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行使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代表人民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利益,受人民监督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议员由竞选产生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以金钱为竞选则以金钱为后盾。议员不对选民负责后盾。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不受选民监督民监督
39、,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组织。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组织。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形式上看有某些相似之处从形式上看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由定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一种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代议制民主)(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19561978198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40、”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进一步明确这一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并提出了一整套与之相关的理论与政策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召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成后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后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二大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1.发展历程:19932.基本内容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41、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政协性质: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探究】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探究】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比较项比较项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人民政协不同点性质职能产生方式相同点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
42、一战线组织,是我国在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物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政协委员通过民主协商推荐产生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都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了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族区城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地位,原则上是依据各自治地方的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决定的。自治区与省同级,自治州与地级市
43、同级,自治县与县同级。内蒙古 1947.5.1新疆 1955.10.1广西 1958.3.15宁夏 1958.10.25西藏 1965.9.9(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这一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首先发育于城市。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44、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发展过程:(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坚持和完善
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2、特点优势:(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2)坚持三个有机结合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评价: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2、特点优
46、势:3.3.总体评价总体评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拓展: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政体历程: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共和制政体(未真正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认识:1、政治体制总的发展趋势是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2、民族独立是实行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3、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国情,不能照搬
47、西方模式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主政治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课堂总结课堂总结中中国国近近代代至至当当代代政政治治制制度度的的演演变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政党政治开始出现政党政治名存实亡袁世凯复辟军阀割据时期训政时期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行政区的建立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