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 (4)-(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47848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60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 (4)-(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 (4)-(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 (4)-(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 (4)-(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 (4)-(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1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二、西方的文官制度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三、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核心核心概念:概念:世官制、荐举军功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世官制、荐举军功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上计上计、刺史、御史台、都察院、科道、刺史、御史台、都察院、科道关键关键问题:问题:中国古代先后实行过哪些官员选拔制度?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中国古代先后实行过哪些官员选拔制度?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中国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与监察制度经历怎样的演变过程?如何

2、评价?古代的官员考核与监察制度经历怎样的演变过程?如何评价?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和制度;【知识梳理知识梳理】朝代朝代制度制度途径途径标准标准西周西周世官制世官制世袭(世卿世禄)世袭(世卿世禄)血缘血缘春秋战国春秋战国荐举功劳制荐举功劳制举荐、通过战争获得军功举荐、通过战争获得军功才能、军功才能、军功秦秦“以法为教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吏为师”向官员学习律令而为官向官员学习律令而为官明习法律明习法律两汉两汉察举制察举制先考察后推举,先考察后推举,分常科和特科分常科和特科孝廉、茂才等孝廉、茂才等魏晋魏晋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中正定品,吏部

3、授官中正定品,吏部授官家世、道德、才能家世、道德、才能隋唐隋唐科举制科举制分科考试,分科考试,分为制举和常举分为制举和常举才学才学两宋两宋科举制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取士不问家世”才学才学元元蒙古传统和科举制蒙古传统和科举制世袭、军功、科举比例小世袭、军功、科举比例小血缘、军功、才学血缘、军功、才学明清明清科举制科举制从学校参加科举,分三级考试从学校参加科举,分三级考试才学才学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一)先秦:从世官到尚贤材料材料1 1:天子之子为天子,: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大夫之子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统。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统。钱穆历

4、代政治得失钱穆历代政治得失材料材料2 2:(魏文侯变法):(魏文侯变法)“为国之道,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使有能而赏必行而赏必行 、罚必当、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来四方之士”。刘向说苑刘向说苑材料材料3 3:有军功者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各以率受上爵。司马迁史记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列传思考:下列材料分别反映了何种选官制度,有何标准?思考:下列材料分别反映了何种选官制度,有何标准?世官制客卿制军功制世官制(世卿世禄制):夏商周至春秋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高官世代相袭,官位与血缘结合,与奴隶社会的宗法制、分封制相适应。变化原因:变化原因:世官制世官制

5、自身的局限性自身的局限性(血缘固化);(血缘固化);世官制世官制受到冲击受到冲击:春秋战国诸侯争霸需要:春秋战国诸侯争霸需要尚贤择能。尚贤择能。世官制为何会被后两者取代?世官制为何会被后两者取代?荐举功劳制血缘功劳(二)秦汉至南北朝:察举制时代1 1.秦:秦:“以法为教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吏为师”概念:“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指百姓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后者负责宣讲法律和君主的旨意。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韩非子若有欲学法令,以吏为师。若有欲学法令,以吏为师。李斯李斯目的:统制舆论,钳制思想,维护君主专

6、制中央集权制度。(二)秦汉至南北朝:察举制时代2 2.汉代:察举制汉代:察举制(1)产生: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察举制。(BC134年)(2)概念: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先考察后举荐)思考思考2 2:察举制相较于战国时期的荐举功劳制度有何变化?:察举制相较于战国时期的荐举功劳制度有何变化?(特点)特点)(4)特点:权力掌握在皇帝和各级主要长官手中,科目由皇帝制定;指导思想:儒家(开儒学取士之先河)标准: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并重。有固定的时间、地域、名额规定。(3)内容(二)秦汉至南北朝:察举制时代2 2.汉代:察举制汉代:察举制(20

7、17.海南高考.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5)评价:讨论:结合本题和所学,思考该如何评价察举制。讨论:结合本题和所学,思考该如何评价察举制。从选拔对象看从标准和内容看从当时作用看从后期弊端看平民得以升迁,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察举与考试相结合,科目广泛,有利于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儒家思想为指导,重视德行,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适应汉武帝时代

8、加强大一统国家中央集权的需要,保障官员来源。东汉中后期察举制被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成为世家大族维持特权的工具。(二)秦汉至南北朝:察举制时代2 2.汉代:察举制汉代:察举制征辟制: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6)重要补充:积功劳为官+征辟制“景帝为太子时景帝为太子时,为舍人为舍人,积功迁至太中大夫积功迁至太中大夫”。汉书汉书周仁传周仁传“学通五经,门徒常千人,其著录者万六千人。征辟并不就。学通五经,门徒常千人,其著录者万六千人。征辟并不就。”后汉书后汉书.蔡玄传蔡玄传(2021.全

9、国甲卷高考.25)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A、分科考试选官制的建立 B、监察体系的改进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举制度的实施(二)秦汉至南北朝:察举制时代3.3.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家世、道德、才能家世标准单一化标准单一化特权垄断化特权垄断化(1)背景:汉末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2)过程:220年魏王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魏氏承魏氏承颠覆之颠覆之运,起丧乱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后,人士流移,

10、考详无地考详无地,故,故立九品之制,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时选用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之本耳。晋书晋书(3)内容:设置中正、品评人物、按品授官。(4)标准:(5)影响:本籍本籍在在中央任中央任高高官的人担任官的人担任评定评定士人资品,写士人资品,写出评语出评语“状状”吏部吏部授官授官地方舆论被世族垄断;地方舆论被世族垄断;察举制弊端暴露,选举不实;察举制弊端暴露,选举不实;人员流动大,失去社会基础人员流动大,失去社会基础思考思考3 3:察举制在汉末遭遇了哪些困境?为何会被新制度取代?:察举制在汉末遭遇了哪些困境?为何会被新制度取代?(积极)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局限)逐渐成为维护门阀士族

11、政治利益的工具。【知识梳理知识梳理】创立创立-隋唐隋唐发展发展-宋朝宋朝恢复恢复-元朝元朝加强加强-明清明清废除废除-清末清末隋文帝分科举人;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形成)。隋文帝分科举人;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形成)。唐太宗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和进士为主;武则天创设武举和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和进士为主;武则天创设武举和殿试。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地位。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地位。考试实行糊名、誊录等考试实行糊名、誊录等;南北分卷;南北分卷;“取士不问家世取士不问家世”,科举,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时断时续,比例不大;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基

12、本内容,答时断时续,比例不大;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考试分乡试考试分乡试(举人)(举人)、会试、会试(贡士)(贡士)、殿试、殿试(进士)(进士)三级;八三级;八股取士;股取士;南北卷南北卷南北中卷南北中卷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三)隋唐至明清:科举制时代(三)隋唐至明清:科举制时代1.1.隋唐:科举制的确立隋唐:科举制的确立(1)背景材料4: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

13、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时代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度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度创立的背景?唐制,取士之科唐制,取士之科举选不由馆、学者,谓之乡举选不由馆、学者,谓之乡贡,皆贡,皆怀牒自列怀牒自列于州县。于州县。新唐书新唐书选举志选举志(2)特点:“投牒自进”,士人可自由报考,以考试结果决定去留 公开考试,有具体科目和具体程式州县考试州县考试京城省试京城省试吏部铨选吏部铨选 择优录取,公平公正。思考思考1:科举制度有何特点?:科举制

14、度有何特点?(三)隋唐至明清:科举制时代1.1.隋唐:科举制的确立隋唐:科举制的确立(三)隋唐至明清:科举制时代2.2.两宋:科举制的完善两宋:科举制的完善思考:据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宋科举制发展的表现?(1 1)“取士不问家世取士不问家世”。严厉清除科举制中的荐举因素,严格管控官僚世家子弟的考试;(2 2)严格考试制度。)严格考试制度。加强考场布置、进场搜身、锁闭考场等,创立试卷糊名、试卷重新誊录等制度,保障了考试的公平性;(3 3)考试程序与内容有变革。)考试程序与内容有变革。两宋创立殿试制,形成了州、省、殿三级考试,形成了三年一考的考试周期,以经义取代诗赋,注重真才实学。(4)科举

15、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三)隋唐至明清:科举制时代3.3.元明清:科举制的繁荣与衰落元明清:科举制的繁荣与衰落思考:据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科举制繁荣与衰落的主要表现。繁荣:繁荣:(1)形成严格、规范的乡试、会试、殿试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2)与学校制度相结合。参加考试的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等,其学习内容与科举科目对应,两者呈现合流趋势。(3)考试采用八股文,评价标准规范、统一;(4)科举仍是选官的主要途径,选拔了一批文化素质较高的官员。衰落:衰落:考试形式(八股取士)和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日益僵化,不能适应世界形势的变化。问题探究:多角度认识科举制材料材料

16、 关于科举考试的功过是非,历来莫衷一是。关于科举考试的功过是非,历来莫衷一是。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历史学家钱穆国史大纲:历史学家钱穆国史大纲:“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政之机会。”“”“唐代中叶以后,中国有两项很大的变迁,一项是南北经唐代中叶以后,中国有两项很大的变迁,一项是南北经济文化的转移,另一项是社会上贵族门第的逐渐衰落济文化的转移,另一项是社会上贵族门第的逐渐衰落;近代西方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近代西方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

17、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相反的责难也很多,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相反的责难也很多,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李光耀更直言:李光耀更直言:科举使中国被摒弃于西方伟大科学工艺发明和工业革命的门外科举使中国被摒弃于西方伟大科学工艺发明和工业革命的门外。康。康熙说:熙说:“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1)积极打破门阀世族的政治垄断,扩大统治的社

18、会基础,促进官僚政治的进一步成熟。以考试取人,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阶层流动,使中国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科举制将做官与读书结合,提升官员文化素质和社会文化水平,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科举制把选官任官权力集中在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保持了儒家文化主体地位,有利于古代学术文化发展和传播;推动世界文明:科举制被科举制被“东亚文化圈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并成为这些国家政国家所采用,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组成部分,后来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产生治制度组成部分,后来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产生了

19、较大影响了较大影响(2)消极:科举制度引导人们严重脱离实际,助长了封建文化教育畸形发展;科举制代代沿袭,因循守旧,束缚人们个性与才能的发展。朝代朝代制度制度演变趋势演变趋势认识认识西周西周世官制世官制春秋战国春秋战国荐举功劳制荐举功劳制秦秦“以法为教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吏为师”两汉两汉察举制察举制魏晋魏晋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隋唐隋唐科举制科举制两宋两宋科举制科举制元元蒙古传统和科举制蒙古传统和科举制明清明清科举制科举制选拔标准:选拔标准:由重家世门第到重学识才能由重家世门第到重学识才能选拔方式:选拔方式:由推荐到公开考试,严密科由推荐到公开考试,严密科学。学。选拔原则:选拔原则:逐渐制度

20、化,严密化,相对逐渐制度化,严密化,相对公平、公开、客观。公平、公开、客观。选官权力:选官权力:选官权从地方收归中央,体选官权从地方收归中央,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选拔制度在不断丰富完善,反映出统治阶级不同时期的统治需求,总体上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本质上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大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张居正二、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磨勘制度磨勘制度考满与考察考满与考察考满:考满:依年限分为依年限分为“初考初考”“再考再考”和和“通考通考”;考察:考察:外地官员三

21、年一次的朝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上计制上计制记薄汇总,御史记薄汇总,御史审核;上计考核审核;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罚的依据。流于形式流于形式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仍,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接受考核巡察接受考核巡察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巡行考察。遣使到州县巡行考察。四善二十七最四善二十七最以以品德品德和和才能才能为标准考核

22、为标准考核官员,分为九等,依据考官员,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考课制度考课制度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察京官和外省文官。秦汉秦汉魏晋魏晋南北朝南北朝隋朝隋朝唐朝唐朝明朝明朝清朝清朝宋朝宋朝(一)考核制度小结: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朝代考核制度考核标准特点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明朝清朝上计制上计制土地人口、财政收土地人口、财政收入、治安情况入、治安情况流于形式流于形式吏部考核吏部考核品德、才能品德、才能磨勘制度磨勘制度政绩政绩考满和考察考满和考察政绩、贪酷和不作为政绩、贪酷和不作为京察和大计京察和大计才能、操

23、守、政务才能、操守、政务1 1、考核方法与考核法规、考核方法与考核法规渐趋完善;渐趋完善;2 2、考核重德尚能;、考核重德尚能;3 3、据考核结果奖惩激励;、据考核结果奖惩激励;4 4、中央官与地方官分开、中央官与地方官分开考核考核5 5、监察监督人员介入考、监察监督人员介入考核过程。核过程。朝代中央地方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监察史监察史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御史中丞)十三州刺史十三州刺史御史台(御史大夫)御史台(御史大夫)御史台、台谏合一御史台、台谏合一地方划分路为监察区(四监司)、地方划分路为监察区(四监司)、通判通判御史台

24、御史台御史台、肃政廉访司御史台、肃政廉访司都察院、六科都察院、六科御史巡按各省御史巡按各省都察院都察院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唐太宗将全国分为1010道监察区,道监察区,派监察官巡回监察派监察官巡回监察(二)监察制度小结: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与演变朝代朝代监察官职或主要部门监察官职或主要部门秦朝秦朝汉朝汉朝隋唐隋唐宋朝宋朝元朝元朝明清明清特点特点演变趋势演变趋势作用作用/影响影响御史大夫(中央)、监御史(地方)御史大夫(中央)、监御史(地方)御史台(中央)、监察御史(地方);御史台(中央)、监察御史(地方);门下省为谏议部门门下省为谏议部门御史大夫(中央)、刺史(地方)、司隶校尉(京畿)御史大夫(中

25、央)、刺史(地方)、司隶校尉(京畿)御史台(中央)、四监司和通判(地方);御史台(中央)、四监司和通判(地方);台谏合一台谏合一御史台(中央)、行御史台和肃政廉访司(地方)御史台(中央)、行御史台和肃政廉访司(地方)督察院和六科(中央)、按察使司(地方);清取消督察院和六科(中央)、按察使司(地方);清取消谏议机构。谏议机构。监察部门增多,对官僚队伍的监督加强。谏议部门减少,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体系独立,垂直管理位卑权重;服务于皇权;方式多样积极:整顿吏治,维护中央集权,防止决策失误局限: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也不能杜绝腐败贪污等现象。总结: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先后经历了世官制、荐举功劳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不同形式,不断丰富完善,反映了统治阶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统治需要,总体上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其完整性、发展性和连续性为世界罕见,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仍有其借鉴作用。考核与监察是历代官员管理的基本手段,是官员队伍有效运行、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保障。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与监察不断完善、发展,日益法制化、规范化、严密化。考核制度在发现、提拔德才兼备之人,激励官员忠于职守,勤勉为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监察制度在对行政权力的制衡、惩恶扬善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对今天仍有积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 (4)-(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