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5)-(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478490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2.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5)-(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5)-(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5)-(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5)-(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5)-(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2.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是什么?该制度起到怎样的作用?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是什么?该制度起到怎样的作用?职责: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议封驳,尚书省执行机构;职责: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议封驳,尚书省执行机构;评价: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效率提高;完整的相权被分割,利于加强评价: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效率提高;完整的相权被分割,利于加强皇权;标志着中国古代官制的成熟皇权;标志着中国古代官制的成熟内容:(内容:(1 1)核心:皇帝制度,本质是君主专制;()核心:皇帝制度,本质是君主专制;(2 2)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制(九卿制(3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

2、:郡县制(4 4)实行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系统)实行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系统特点:皇权为中心;特点:皇权为中心;“家天下家天下”色彩;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官僚政治取代贵色彩;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族政治;1.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呈现怎样的特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呈现怎样的特点?导课导课 明标明标3 3.雅典民主制度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雅典民主制度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积极:激发公民参与与政治的热情;积极:激发公民参与与政治的热情;为后世民主积累宝贵经验;为后世民主积累宝贵经验;局限:范围有限,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直接民主,易导致局限:范围

3、有限,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直接民主,易导致权力的滥用造成多数人的暴政;权力的滥用造成多数人的暴政;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为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4 4.三三制原则的作用有哪些?三三制原则的作用有哪些?导课导课 明标明标2023-4-20治国之本在治国之本在治吏治吏,吏治吏治则国治。则国治。大唐名相张九龄大唐名相张九龄吏治吏治用什么人用什么人治吏治吏怎么用人怎么用人导课导课 明标明标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官员选拔方式拔方式的的更迭过程更迭过程和和

4、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的的特征特征。知。知道道中央集权体制中央集权体制下下古古代中国代中国的的官员考核官员考核和和监察制度监察制度。一、中国古代的官员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选拔制度二、中国古代的官员二、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考核制度三、中国古代的官员三、中国古代的官员监察制度监察制度导课导课 明标明标 同学们阅读课本P30P33,结合同步练习,重点内容圈划标注,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 1、结合表格,结合表格,简述简述中国古代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秦汉至明清的官员选拔方式。的官员选拔方式。自主自主 合作合作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及组内交流成果,进行自学成果展示。(4分钟)我展示!我补充!我纠错!我质疑!1

5、1、结合表格,简述结合表格,简述中国古代秦汉至明清的官员中国古代秦汉至明清的官员选拔方式。选拔方式。展示展示 质疑质疑官员的选拔制度先秦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血缘亲疏世袭世卿世禄制(世官制)军功爵制举荐、授官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举荐考试科举制授官举荐功劳制才能、军功军功道德才能门第才学展示展示 质疑质疑贵族世代垄断高官(贵族政治形成)废除贵族特权;提高军队战斗力。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后期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期门阀士族垄断用人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推动教育的发展。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

6、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俞正燮癸巳类稿概念:世代为官概念: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为什么为什么西周西周时期官员的选拔实行时期官员的选拔实行世官制世官制?世官制是西周时人们仍保持着牢固的宗族血缘联系,人群基本以族区分的产物,世官制是西周时人们仍保持着牢固的宗族血缘联系,人群基本以族区分的产物,并得到并得到宗法封建制的制度上的保证宗法封建制的制度上的保证,从而自然形成了各级宗族长同时也就是各,从而自然形成了各级宗族长同时也就是各级官长,级官长,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统治模式、格局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统治模式、格局。点评点评 提升提升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

7、危机(春秋时代)的猛烈冲击之后,西周那种旨在维护血缘贵族统治的“任人唯贵”“任人唯亲”的陈腐观念就越来越暴露出它的落后性与腐朽性。战国时代,各流派的思想家亦纷纷反对“唯贵”“唯亲”的旧观念,主张“任人唯才”“任人唯贤”。据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战争胜负是决定国家存亡的关键战国时代用人的特点是人才需求量大,对人才能力要求明确,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能否迅速为国家和君主创造利益。秦国利春秋战国时期人才价值观的演变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选官制度的变化?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选官制度的变化?分析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点评点评 提升提升(汉武帝元光元年,董仲舒)请令诸侯、列卿、郡守、二千石,各

8、择其吏民之贤者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禄德而定位帝於是令郡国举孝廉孝廉各一人。通典选举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应劭注:旧言秀才,避光武讳称茂才茂才)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汉武帝元封五年诏书,汉书武帝纪材料:后来察举制度逐渐因“累世经学”“权门相托”“故旧报恩”之故而为两汉豪强宗族所把持以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九品中正制度在其初创之时,犹能“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选拔出有用人才,但后来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控,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 察举制是如何选拔官员的,后期又有怎样的变化?察举制是如何选拔官员的,后期又有怎样的变化?察举制:自

9、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标 准:品德(西汉时期主要标准)、才能、门第点评点评 提升提升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权归右姓已。其州大中正大中正、主簿,郡中正中正、功曹,皆取著姓士族皆取著姓士族为之为之,以定门胄,品藻人物。新唐书柳冲传 以家世、道德、才能为依据 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重要集权)九品中正制一 品二 品三 品四 品五 品六 品七 品八 品九 品上上 一品上中 二品上下 三品中上 四品中中 五品中下 六品下上 七品下中 八品下下 九品中正九品官品九品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势族上上 品品中中 品品下品下品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公侯之子孙孙,则

10、当涂之昆弟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段灼传 九品中正制设立的背景何在?又起到怎样的作用?九品中正制设立的背景何在?又起到怎样的作用?弊端:弊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点评点评 提升提升取士不问阀阅。郑樵通志氏族略一切以程文为去留。陆游老学庵笔记(唐太宗)幸瑞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尽入吾毂中矣。”唐摭言散序进士 相比较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有哪些优势?相比较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有哪些优势?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加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追求公平公正,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点评点评 提升提升科举制科举制经济上:经济

11、上:(1 1)背景)背景打击门阀士族,创立新的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以巩固统一;打击门阀士族,创立新的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以巩固统一;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政治上:政治上: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阶级上:阶级上:封建小农经济发展,中小地主实力壮大封建小农经济发展,中小地主实力壮大点评点评 提升提升(3 3)方式标准:分科考试(明经、进士)选拔人才,分制举和常举。)方式标准:分科考试(明经、进士)选拔人才,分制举和常举

12、。制举是皇帝亲设科目考试选人,常举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制举是皇帝亲设科目考试选人,常举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4 4)考试合格后,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考试合格后,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2 2)创立发展:)创立发展:时期时期阶段阶段概况概况隋朝隋朝确立确立唐朝唐朝完善完善宋朝宋朝发展发展明清明清加强加强清清末末废除废除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形成形成)隋文帝分科举人;隋文帝分科举人;武则天创设武则天创设武举和殿试武举和殿试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和进士为主以明经和进士为主;

13、考试实行考试实行糊名、誊录、锁院糊名、誊录、锁院科目减少,科目减少,进士科为主进士科为主;考试分考试分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南北卷南北卷八股取士八股取士;考试分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三级;19051905年正式废除年正式废除点评点评 提升提升 材料材料一一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

14、,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材料二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丁韪良西学考略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反映士族地主势力衰落及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利于反映士族地主势力衰落及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利于打破特权垄打破特权垄断,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断,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推动文化发展:推动文化发展: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相联系,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相联系

15、,促进社会促进社会重学风气重学风气的形成;的形成;巩固国家统一:巩固国家统一:把选拔人才、任命官员权力集中到中央,利于把选拔人才、任命官员权力集中到中央,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封建王朝的扩大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统治基础,提高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官员文化素质影响世界文明发展:影响世界文明发展:为西方国家所借鉴为西方国家所借鉴,改造成为,改造成为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根据材料小组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小组合作探究一、二一、二简析科举制的简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积极影响?点评点评 提升提升拓展:门阀士族 唐朝,科举考试原则上允许自由报考,由于取士原则兼顾士子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考试之前,

16、士子往往向达官显贵或闻士名流投呈作品,官员不避讳直接向选举机关推荐人才,仅就考试规则而言,则尚不周严。宋朝确立三级考试制度,有地方选拔的“乡试”,全国性选拔的“省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糊名”“誊录”,避免辨识字迹,防范录取中作弊。考试内容出现了章法、格式相对固定并适于考试的“时文”,它的作文体例为考生和考官提供了相对客观、标准的评价框架,但是忽略了思想见识,实际开了明清八股文之先河。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宋代科举制度的完备表现:表现:“取士不问家世取士不问家世”且形成且形成严密的考试制度严密的考试制度(

17、确立乡试、省试、殿试(确立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三级考试制度)取士取士规范化、严密化规范化、严密化(锁院、糊名、誊录)(锁院、糊名、誊录)出现出现“时文时文”体,体,测试方式相对客观、标准测试方式相对客观、标准,易操作(但其,易操作(但其考试程式也渐趋僵化考试程式也渐趋僵化)点评点评 提升提升明朝明朝考生:参加考试的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考生:参加考试的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考试范围:只考四书五经,不允许发挥个人见解考试范围:只考四书五经,不允许发挥个人见解特点:学校制度和科举制度融为一体特点:学校制度和科举制度融为一体童生试秀才/生员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一甲:赐进士及

18、第(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乡试会试殿试元朝元朝方式:元朝的官员选拔,部分保留蒙古传统方式方式:元朝的官员选拔,部分保留蒙古传统方式恢复科举制:随着上层统治者汉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元朝在恢复科举制:随着上层统治者汉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元朝在1313年颁科举诏,宣年颁科举诏,宣布次年开考,恢复了科举制,但仍然时断时续。布次年开考,恢复了科举制,但仍然时断时续。录取人数:元朝科举录取人数不多,科举出身者在官员队伍中的人数比例也不高录取人数:元朝科举录取人数不多,科举出身者在官员队伍中的人数比例也不高点评点评 提升提升材料:材料:“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

19、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 百六十余人也。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顾炎武1 1、重才轻品重才轻品:过于重视才学,忽视品德,造成一些官员过于重视才学,忽视品德,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道德素质低下2 2、官本位思想官本位思想:价值取向单一,直接促成古代:价值取向单一,直接促成古代官本位文化官本位文化;3 3、禁锢思想:禁锢思想:强化儒家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强化儒家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阻碍科技阻碍科技进步进步,是,是造造成成近代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的文化因素;点评点评 提升提升时期时期制度制度标准标准方式方式西周西

20、周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汉代汉代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隋唐至明清世官制世官制血缘亲疏血缘亲疏世袭世袭举荐与功劳制举荐与功劳制才能和军功才能和军功举荐、授官举荐、授官察举制察举制道德才能道德才能举荐举荐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门第门第评定授官评定授官科举制科举制才学才学考试考试选选拔拔标准:标准:由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由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选拔方式拔方式:从推荐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从推荐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选选拔原则拔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选拔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选拔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点评点评 提升提升1.据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

21、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察举制的推行 B九品中正制的实施C科举制的设置 D中央集权制的加强2“面向社会招揽人才,只讲德行与能力,使得许多熟知民间疾苦体恤劳苦民众的有德之士进入中央政府,为官员集团注入了新鲜血液。”此段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A军功爵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BB训练训练 巩固巩固 同学们阅读课本P30P33,结合同步练习,重点内容圈划标注,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简述简述中国古代秦汉至明清的官员考核与监察制中国古代秦汉至明清的官员考核与监察制度,并思考其呈现的特点。度,并思考其呈现的

22、特点。自主自主 合作合作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及组内交流成果,进行自学成果展示。(4分钟)我展示!我补充!我纠错!我质疑!简述简述中国古代秦汉至明清的官员考核中国古代秦汉至明清的官员考核与监察制度,并思考其呈现的特点。与监察制度,并思考其呈现的特点。展示展示 质疑质疑县郡中央县或侯国将户数增减、农田垦植、钱谷收入、社会安定等状况,上报郡国郡国汇编,制成计簿,上报中央以考课结果的优劣来决定对官员的赏罚升降负责核实政绩的虚实御史1.秦汉:上计制二.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2.魏晋南北朝:流于形式3.隋唐:考核方式考核标准考核结果品德才能地方报告中央;皇帝遣使巡查州县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官员

23、的考核归吏部4.宋朝: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考核称为“磨勘”,由审官院考核京官京官,考课院考核地方官地方官展示展示 质疑质疑(二)考核制度朝代考核制度考核时间考核对象考核结果明朝清朝考满三年、六年、九年任职期满的官员分三等,是决定官员升降的依据三年一次的朝觐六年一次的京察外地官员京官查处官员贪、酷和作为考课考察三年京官外省官员官员奖惩的依据展示展示 质疑质疑朝代中央地方秦朝汉朝隋唐两宋元朝明朝清朝根据所学,归纳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御史大夫监察史御史大夫十三州刺史御史台(御史大夫)唐太宗将全国分为10道监察区,派监察官巡回监察御史台、台谏合一地方划分路为监察区(四监司)、通判御史台

24、御史台、肃政廉访司都察院、六科御史巡按各省都察院点评点评 提升提升朝代中央地方秦朝汉朝隋唐两宋元朝明朝清朝根据所学,归纳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御史大夫监察史御史大夫十三州刺史御史台(御史大夫)唐太宗将全国分为10道监察区,派监察官巡回监察御史台、台谏合一地方划分路为监察区(四监司)、通判御史台御史台、肃政廉访司都察院、六科御史巡按各省都察院点评点评 提升提升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组织独立,自成系统,垂直监察 重奖重罚:对官吏的监察渗透于考核、奖惩制度之中,实行重奖重罚 以轻制重:给级别低的监官以监察级别高的官吏的权力,更利于加强专制 权力来自皇权:随着专制主义的加强,监察机构的

25、权力也随之提高,甚至被任意扩大或滥用,从而使监察制度畸形发展 监察活动制度化,监察方式多样化评价:专制制度决定了监察制度效能有限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贪污腐败;点评点评 提升提升两宋监察体系不断强化中央监察系统:承袭唐制,以御史台和谏院(简称“台谏”)为核心,辅以门下给事中地方监察系统:以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组成的监司为主(监察州县的地方行政机构的简称。监司是路的官署。转运使“即汉刺史、唐观察使之职”),辅以通判宋朝监察制度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以往只负责言谏的谏官与御史台官员一样拥有监察权材料:材料:宋代中央沿袭唐

26、制,并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宋代中央沿袭唐制,并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有“闻风弹人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辱台钱”。选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选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思考:思考:与前代相比,唐、宋监察制度有何重要发展?与前代相比,唐、宋监察制度有何重要发展?唐:从中央到地方,监察机构更趋完备;监察机构和御史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划分监察区唐:从中央到地方,监察机构更趋

27、完备;监察机构和御史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划分监察区宋:增加对御史的任职资格限制;强化御史的监察职责;台谏合一宋:增加对御史的任职资格限制;强化御史的监察职责;台谏合一元朝监察体系 元朝的监察机构严密,中央设有御史台,地方设有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两级地方监察机关,从而组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的监察系统。中央御史台是全国的最高监察机关,与行台有隶属关系;而行台是“统制各道宪司总诸内台”,实质上是区域性的监察组织,是最高的地方监察机关,是沟通中央与地方各道监察组织的桥梁。明代:监察制度走向严密(1)全国最高监察机关: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使等,可弹劾官员、对人事进行监察、拥有司法权和司法监督权;(2

28、)地方监察: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监察地方。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还代皇帝巡按各省。清代:监察制度衰亡(3)六科给事中:独立于都察院之外的另一套监察体系,稽查六部百司,是六部的监察机关,还负责皇帝制敕与封驳奏章。(1)都察院:分置科道,科掌言谏,道司纠举,合言监为一体,凡国家行政、财赋、司法、官吏,皆在督察纠举之列。自唐朝以来,封建国家的台、谏并列之局,至此完全统一(2)六科给事中:原为独立的监察机构,雍正初并入都察院,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法,但都察院作为皇帝“耳目风纪之司”监察百官的职能没有改变,并分稽六科庶务(3)特点:监察权的集中,体现清朝君主集权专制和对汉人官吏进行控制明

29、清监察体系达到顶峰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呈现的特点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呈现的特点考核制度:考核制度:秦汉上计制;隋唐考核归属吏部;明朝的考满和考察,清朝的考课制度;秦汉上计制;隋唐考核归属吏部;明朝的考满和考察,清朝的考课制度;特点:特点:专门机构;品德政绩并重;内容全面;奖惩结合;专门机构;品德政绩并重;内容全面;奖惩结合;中国古代官员监察制度及其呈现的特点中国古代官员监察制度及其呈现的特点监察制度:监察制度:秦汉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州部刺史;隋唐两宋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秦汉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州部刺史;隋唐两宋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唐朝设道、宋朝设路作为监察区,宋朝台谏合一。元

30、朝监察机构严密;明清设督察院唐朝设道、宋朝设路作为监察区,宋朝台谏合一。元朝监察机构严密;明清设督察院和六科;和六科;特点:特点:相对独立;体系不断完备;服务于皇权;相对独立;体系不断完备;服务于皇权;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演变及趋势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演变及趋势趋势趋势:考核内容有针对性;考核与监察相结合;考核与奖惩相配套;考核监察渐归中央;认识: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始终围绕着皇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加强而变化,是巩固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总结总结 测评测评1 1.秦朝法律严格规定了官吏行政的行为规范,对于秦朝法律严格规定了官吏行政的行为规范,对于“善、失善、失”赏罚分明;赏罚分明;

31、汉代对官吏实行汉代对官吏实行“考选合一考选合一”,强调孝悌廉公之行。这说明秦汉时期,强调孝悌廉公之行。这说明秦汉时期()()A.A.官吏的选任以德为先官吏的选任以德为先 B.B.官员考核机制发展成熟官员考核机制发展成熟C.C.重视吏治的制度建设重视吏治的制度建设 D.D.实行外儒内法治国方式实行外儒内法治国方式C2 2.明朝皇帝仁宗指出:科举考试明朝皇帝仁宗指出: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南人

32、十六,北人十四”。明朝实行这一办法的主要目的是。明朝实行这一办法的主要目的是()()A.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 B.B.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C.C.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的交流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的交流 D.D.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B总结总结 测评测评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员监察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员监察制度实质:实质:始终围绕着皇权的强化、始终围绕着皇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加强而变化,中央集权的加强而变化,是巩固统治、强化专制的是巩固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一种手段。总结总结 测评测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5)-(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