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47860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6.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轮复习一轮复习-选必选必1 1第第2 2单元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标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2.了解西方近代文官制度与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第第5 5课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考核课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考核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朝代朝代制度制度途径途径标准标准西周世官制世袭(世卿世禄)血缘春秋战国荐举功劳制举荐、通过战争获得军功才能、军功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向官员学习律令而为官明习法律两汉察举制先考察后推举,分常科和特科孝廉、茂才等魏晋九品中正制中正定品,吏部授官家世、道

2、德、才能隋唐科举制分科考试,分为制举和常举才学两宋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才学元蒙古传统和科举制世袭、军功、科举比例小血缘、军功、才学明清科举制从学校参加科举,分三级考试才学内容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123分类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评价察举制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风气改善;官僚阶层掌控推荐权,易导致贪污腐败察举制选拔方式主要标准选拔程序历史作用自下而上道德品格(孝廉)先举荐后策问再命官注重品行才学,

3、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1.标准:分科考试选拔人才2.内容:常科:每年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等几十种,其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制举: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铨选: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资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明经即明于儒学的经典,通晓儒术。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普遍受到重视,特立明经科取士,不少士人把经学视为入仕之途。当时曾流传“遗子黄金,不如一经”。明经考试的内容有帖经、经义和时务策,以帖经为主;进士考试的内容为帖经、诗赋和时务策,以诗赋为主。考帖经能死记硬背即可,考诗赋则需要独立思考,因而中明经易,中进士难。“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三十岁考上了明经都觉得老

4、了,但是五十岁考上进士却是还算年轻。吏部选官标准有四条:身(仪表气质);言(语言表达)书(书法遒美);制(文字表达)科举制: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取士不问家世)宋朝隋唐锁院、糊名、誊录等制度的实行,使得科举考试真正体现了公开公平的竞争原则。元朝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恢复科举制,官员中科举出身比例不高。1313年,元朝颁科举诏。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中外历史纲要上P67明清形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生源: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等内容: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实现南北卷制度;1905年废除科举制: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玄宗

5、武则天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扩大了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p38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回顾纲要上第11课p63宋琼林宴积极社会整合功能 打破了特权垄断,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推动儒学发展 推动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升行政效率 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和文化素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推动世界文明 对东亚国家和西方文官制度产生深远影响消极重才轻德过于侧重学问标准,忽视对品德的考察官本位思想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

6、想影响深远禁锢思想强化儒家正统地位,禁锢人们思想,抑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强化控制是统治者控制读书人,维护统治的手段科举制的影响:明朝科举考试中的南北卷制度为了保证科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也为了保持科举人才来源的地域平衡,宣德二年(1427年)的会试首次 实行南北卷制度。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中卷和北卷的录取人数分别占会试录取总人数的55%、10%和 35%。材料 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

7、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1425年,明朝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后来被清朝继承沿用。林白、朱梅苏著中国科举史话你怎样看待材料四中的“南北榜争”及其最终结果?看待:“南北榜争”反映了经济文化重心南移背景下,科举录取的公平性(科举录取与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问题;明朝最终按地域分配进士名额的做法,有利于笼络北方士人,巩固明朝统治,为后世借鉴(沿用)。【典例研析典例研析】(2022湖北高考真题)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B崇

8、文抑武政策的实施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答案】D【典例研析典例研析】(2022湖北高考真题)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薄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革其书坊刊刻一应时文,悉宜烧毁,不得鬻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A士子应考投机取巧B书商刊刻时文牟利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八股文体日益僵化【答案】A二、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制度二、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制度朝代朝代考核制度或归考核制度或归属部门属部门考核时间考核时间考核对象考核对象考核结果考核结果秦汉上计制每年岁末地方行政长官官员赏罚的依据隋唐两宋尚

9、书省吏部负责考核每年九品以上官员官员升降的依据明朝考满三年、六年、九年任职期满的官员分三等,是决定官员升降的依据考察三年外地官员查处官员贪、酷和作为六年京官清朝京察三年京官官员奖惩的依据大计外省官员县郡中央上计制县将户数增减、农田垦植、社会安定状况等,上计于郡郡国汇编,制成计簿,上报中央以考课结果的优劣来决定对官员的赏罚升降负责核实政绩的虚实御史府性质:是中央政府用来对地方政府实行财政监督和政绩考课的制度。作用: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和控制,也意味着中央对地方财政控制的加强。1.秦汉2.隋唐考核部门尚书省的吏部考核方式地方报告中央皇帝巡查州县考核标准品德、才能 考核结果分九等,确定官员升降四善德

10、慎公勤 唐代的考课制度有三大主要特点:一是覆盖广泛,把所有的官与吏均纳入考课范围;二是等级与标准明确、客观,便于执行;三是制度严密,既有专门负责此事的机构,又有明确的考课时限,既有校考使,又有监校使,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宋代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材料: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隋书儒林传三、中国古代官员的监察制度三、中国古代官员的监察制度秦汉隋唐中央设立御史台;地方设立道作为监察区两宋中央设立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台谏合一元中央设立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明清都察院和六科(科道)特点:逐渐制度化、专职化、体系化、约下不约上。秦在中央设御史大夫;汉在地方设刺

11、史三、中国古代官员的监察制度1.秦朝秦统一后,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监察制度。汉书百官公卿表明确记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可知御史大夫不仅是最高的监察官,而且地位显赫。秦统一前已有御史掌监察,统一后更名为御史大夫,加上了“大夫”二字,显然是其地位极大提高的标志。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后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中设置郡守、郡尉、郡监。郡监,就是郡中掌管监察的官员。郡监又称“监御史”,表明是从中央御史系统派生出来的。卜宪群秦朝御史大夫制度之历史得失监御史职责令人案行之,举劾不从令者,致以律,论及令、丞。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监御史“典正法度”“举劾非法”中央

12、:御史大夫 地方:刺史垂直体系“位卑权重”的格局,使垂直体系中的官员能够利用他们“权重”的优势,想方设法改变自己“位卑”的处境。汉代的御史大夫升为三公、刺史变为州牧,以及尚书台由少府属下转化为后来的最高行政机关,都说明了这一点。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前期前期对于防止地方分裂割据,加强中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巩固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后期后期掌握地方的军权和行政权,变成了割据势力,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导致国家分裂。2.汉朝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刺史由丞相派属员分任,秩六百石,但出刺时代表朝廷,故“位卑而权重”。十三部刺史的设立,加强了朝廷对地

13、方的控制。白寿彝中国通史刺史特点分区域设专职监察官;定期巡视;细化监察职责;监察官“位卑权重”刺史的职权虽重,却不直接处理地方行政事务。汉承秦制,在中央仍设置御史大夫。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郡国的监察,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个监察区,置十三州部刺史。作用:强化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巡视监察制度自此延续。西汉刺史制度有何特点?作用?【典例研析典例研析】(2021全国高考真题)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

14、察举制度的实施【答案】B3.隋唐殿中御史御史中丞监察御史御史大夫御 史 台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监察系统。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十五道,每道派监察御史一人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中央: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 地方:唐太宗将全国划分十道监察区中央 监察谏院御史台在中央承唐制设御史台宋代监察制度的重大变化就是台谏合一,御史拥有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宋朝在地方监察制度方面建立了与路、府州二级相适应的监察体系,并且对地方监察体制自身监察进行了强化。其在路上建立四监司,府州一级设置了通判,称为“监州”,与知州同领州事并专门负责对知州的监察。中央 监察通判四监司

15、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中央御史台,谏议大夫(台谏合一)地方四监司,通判4.宋代5.元朝中央御 史 台地方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6.明清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清:沿袭明代,仍设都察院,以都御史为主事官。雍正年间,将六科给事中归属都察院,科道合一,实现监察权的统一。监察机构严密特点: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品级虽低(正七品),但权力很大【典例研析典例研析】(2022山东高考真题)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C协调中央与

16、地方的关系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答案】A【典例研析典例研析】(2021全国高考真题)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答案】D第第7 7课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时空轴1840-19121912-19491949-至今晚清时期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1905废除科举学堂选官留学生毕业生选官19131933文官考试制度建立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1993一、晚清选官制

17、度的变革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p 思考 1905年废除科举后学校职能有何变化?科举选官制度 戊戌变法1898年 加设经济特科;废八股 改试策论 晚清新政1905年 光绪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折停止科举学堂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晚清新政1901年 学堂选官制度开始建立1904年 学堂选官制度正式确立 标志: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该章程统一学制1904年 留学毕业生选官制确立1905年 废科举后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高等小学堂毕 业 者 给 予相 应 科 举 出身 授予相应官职留学毕业生考 试 合 格 给予 相 应 科 举出 身 分 配 相应官职 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近代中国第一部全国统一

18、施行的学制现代教育建立的标志,学堂选官制度正式确立标志p 变化:1901-1905育人1906年后育人选才合二为一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问题探究1:阅读材料,指出袁世凯主张废除科举制的原因是什么?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我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

19、折(1905年)原因:1.换取列强信任;2.可使留学生为求功名而潜修所学,不受蛊惑;3.设立学堂可以培养人才,开启民智,促进教育发展;总之,可维护清王朝统治。【探究】结合图表,提炼晚清官员选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时间 事件1898 1901 新政开始后 190419051906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进行官制改革;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形成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立停科举制之奏,科举制度废除责成各督抚严饬府、

20、厅、州、县,抓紧于城乡各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内容:四书五经经时济变形式:科举选官学堂、留学毕业生选官目的:选拔官吏育人、取才合于一途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问题探究1:孙中山的文官选考试思想?期望能根据这种办法最严密、最公平地选拔人才,使优秀人士掌管国家,美国等国家只是将考选制度应用于下级的官吏,且考试之权仍然在行政部之下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了独立机关方得妥当.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孙中山全集中国历代考试制度不但合乎平民

21、政治,且超过现代之民主政治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用。孙中山设置独立机关进行管理需经考试选拔人才,核定资格吸收科举制度的有益成分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1912.4)(1)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积极: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局限:当时未能真正实施。(2)措施:在官员选拔方面,以考试制度为主,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考试权独立)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人事权独立)(3)意义:孙中山孙中山“五权五权”即立法、行政、即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

22、察司法、考试、监察发端与奠基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内容考试: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即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甄别: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影响:积极:积极:促进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局限:局限:受北洋政府性质的制约和影响。2、北洋政府时期(1912.41928)形成与确立建立依据内容评价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标

23、志着公务员制度建立。公务员的选任由考试院负责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法律、制度规定严密,考试内容趋于现代化。实施过程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年)-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制度特点对一般在职人员,也采用甄别审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资格。中西合璧,古今结合;考试选拔以立法形式确立确立了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更开放、更平等以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1929年公布第一部考试法,确立了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发展与成熟1930年,南京

24、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1933年3月,公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近代公务员制度初步确定。但是国民政府一面采用公务员制度,另一面限制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一些地方实力派也把公务员制度视为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人事渗透、瓦解其统治基础的阴谋,坚决阻挠公务员法的制定和推行。总的来看,公务员制度在抗战之前推行效果相对较好,而到了抗战时期及至解放战争时期则步履维艰,流于形式,甚至是连形式都没有。杨学为中国考试制度通史、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事实上,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虽规定较详细,却并未能动摇其专制独裁基础,反而在吏治腐败和专制事实面前,徒具形式,得不到严格执行。对此,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也不得不指

25、出,多年来官僚主义早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在当时,对政府官吏的贪污舞弊,不仅不能批评,且须为之隐蔽。因此,公务员制度及其有关法律规定多被践踏,成效甚微。白钢政治制度史【探究】如何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政党保护色彩明显实行较为艰难,逐渐流于形式实际作用极为有限P41历史纵横:【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P42历史纵横【公务员】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除行政机关外,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

26、、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均纳入公务员队伍。干部公务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三.新中国的干部制度与公务员制度第一章 总则第四条 公务员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贯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年修订)【探究】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1)不搞“政治中立”。中国公务员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

27、)坚持党管干部。强调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3)不搞“两官分途”。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划分。(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第第6 6课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西方的文官制度时间轴5-13世纪(中世纪)庄园是基本治理单位,封建主直接统治人民(庄园法庭)无专门官员14-17世纪民族国家兴起,国王任命亲信担任政府官员,西方文官制度的萌芽赐官制度17-18世纪重要官员由议会任免,一般官员由国王和贵族控制的枢密院任免个人赡徇制19世纪后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日益成熟,执政党把政府职位分配给党内同僚政党分肥制1870年重要

28、职位需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制度最终确立(英)文官制度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1.历史因素:西方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凸显2.经济因素:工业革命的推动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3.政治因素: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渐建立与完善 4.思想依据:教育的发展与启蒙思想的影响5.外来因素:科举制提供了借鉴6.催化剂 :克里米亚战争西方文官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材料 在现代意义上的文官及文官制度形成之前,西方国家文职官员的演进大体上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君主专制的恩赐制时期,早期西

29、方资产阶级权贵的个人恩惠制时期,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政党分肥制时期。以后,随着社会环境功能发生的新变化,文职官员阶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世纪中期以后,在西方各国才陆续形成了现代意义的文官系统。孙刚西方文官制度浅析【概念阐释】恩赐制:封建君主和贵族将官职赏赐给下属的任官制度。个人恩惠制:早期西方资产阶级权贵统治集团,将官职作为礼品或商品,私相授受。政党分肥制:西方国家执政党领袖,把政府官职作为酬劳分配给在竞选中出过力的本党党员和个人亲信的任用制度。政党分肥制是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不成熟的表现1881年加菲尔德被刺杀【典例研析典例研析】(2019天津高考真题)“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

30、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答案】D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与内阁共进退。退。限制官员当选为下院议员(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设立常务次官(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作用: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31、建立文官委员会(不受党派干涉)最终确立(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两官分途18世纪初19世纪初1855年1870年1854年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奠定了后来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阅读教材上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54年)想一想:这份报告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目的是选拔能够胜任公共服务工作的人才,认为应该通过公开竞争考试选拔人才,要建立完整的奖罚制度来激励文官的工作。因此,这份报告的核心思想是:考试录用,奖励能者。3.核心思想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2.奖励能者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

32、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1.考试录用【探究】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评价史料一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

33、。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根据史料一,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特点:通过立法确立;建立独立于党派的考试机关;文官政治中立。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法治社会;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工业革命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建立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系的需要;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材料一:各种录用考试都要以公告通知公开进行;所有公民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而受歧视,主要以“品行”和“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文官的录用主要是按考试成绩,并参考个

34、人资历、学历、品德和健康状况来鉴别优劣,择优录用。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材料二: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材料三:划入职业文官行列的行政官员不再是由总统或是部门长官任命,也不再与政治家的选举或任命共进退,而是终身任职。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1.

35、西 方 文 官 制 度 的 特 点官纪严明,待遇优厚其他特征三大主要特征特征一:公开考试和平等择优走向专业,注重培训严格考核,赏罚分明统一管理,科学分类特征二: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特征三: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积极:规范了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进入政府管理队伍;为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范本和宝贵经验。局限: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文官人数增多,加大国家财政负担;文官层次增加,影响政府工作效率。2.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

36、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五权宪法项目西方文官制度科举制产生时期权力情况思想来源考试内容相同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产生于近代民主社会不受国王、内阁控制受启蒙思想影响考试内容综合多样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产生于封建专制社会受国家最高统治者直接干预受儒家思想影响考试内容趋于单一(1)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2)国家重视,有严格法律保障;(3)利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西方文官制度形成与发展之路带来什么启示?p人才是国家宝贵财富,要重视人才培养,公平公正地选拔高素质人才p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考核,打造廉洁高效政府p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科举制合理内核)p任何制度构建都不能一劳永逸,必须立足国情、善于学习、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完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