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ppt课件(共38张PPT)-(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48143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5.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ppt课件(共38张PPT)-(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ppt课件(共38张PPT)-(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ppt课件(共38张PPT)-(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ppt课件(共38张PPT)-(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ppt课件(共38张PPT)-(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石壕吏(一)石壕吏(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卖炭翁(三)卖炭翁观察这三首诗在句式、字数和用韵上与我们之前学习的诗歌有何不同?古体诗古体诗 也叫古诗或古风,唐代以来指区别于近体也叫古诗或古风,唐代以来指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有的只有二、有的只有二、三、四句,多的可达百句以上。三、四句,多的可达百句以上。每句字数也无严格限制每句字数也无严格限制。一般是五、七言,也有四。一般是五、七言,也有四言、六言、八言、九言、杂言。言、六言、八言、九言、杂言。用韵灵活自由

2、用韵灵活自由。古体诗也要求押韵,但比较自由、。古体诗也要求押韵,但比较自由、灵活。灵活。对平仄和对仗也没有什么要求。对平仄和对仗也没有什么要求。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物简介人物简介杜甫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

3、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战乱流离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江舟长逝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仕途不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为官时期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主要经历石壕吏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社会现实;2.体会诗人情感;3.品味诗人的巧妙构思。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是唐朝爆发了()。那段兵荒马乱的历史,使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杜甫,亲身经历了这

4、场战乱,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安史之乱“三吏三吏”是是新安吏新安吏石壕吏石壕吏潼关吏潼关吏“三别三别”是是新婚别新婚别垂老别垂老别无家别无家别导入导入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y)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诗人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一路上他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作者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背景简介背景简介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的诗歌,我们称之为叙事诗。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

5、简练的叙事和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古典诗歌中著名的叙事诗有十五从军征木兰诗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琵琶行等。文体常识文体常识一、读诗歌,明诗意一、读诗歌,明诗意暮投暮投/石壕村,有吏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出门看。吏呼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前致词:三男/邺城戍。邺城戍。一男一男/附书至,二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长已矣!室中室中/更无人,惟有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无完裙。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力虽衰,请从

6、/吏夜归,急应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备晨炊。夜久夜久/语声绝,如闻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老翁别。书声琅琅书声琅琅读准字词、读美韵律、以声传情读准字词、读美韵律、以声传情hohoyyyyyy形式上:五言古体诗,二三节奏 疏通文意疏通文意 暮暮投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走,老妇,老妇出门看。出门看。吏呼吏呼一何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怒!妇啼一何苦!投宿逃跑多么译文:译文: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人。老翁吓得翻墙逃跑了,老妇赶忙出门察

7、看。人。老翁吓得翻墙逃跑了,老妇赶忙出门察看。差役喊叫得多么凶狠!老妇啼哭得多么悲苦!差役喊叫得多么凶狠!老妇啼哭得多么悲苦!听妇听妇前致词前致词:三男邺城:三男邺城戍戍。一男。一男附书至附书至,二男,二男新新战死。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完裙。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防守。捎信回来。最近。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还在吃奶的孙子。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老妇。疏通文意疏通文意译文:

8、译文: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到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了。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她进进出出连件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完整的衣服都没有。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你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给军营你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

9、。准备早饭呢。疏通文意疏通文意译文:译文: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老翁告别了。返回家中的老翁告别了。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疏通文意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疏通文意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古义:跑古义:跑 今义:行走今义:行走古义:泛指衣服古义:泛指衣服 今义:专指裙子今义:专指裙子古义:对古义:对说话说话今义: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今义: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

10、、祝贺、悼念之类的话感谢、祝贺、悼念之类的话老翁逾墙老翁逾墙走走()出入无完出入无完裙裙()听妇前听妇前致词致词()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吏有吏夜夜捉人捉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听妇听妇前前致词致词 ()名词作状语,上前,向前。名词作状语,上前,向前。二、析细节,悟情感二、析细节,悟情感校园课本剧比赛就要到了,同学们打算把本诗改为课本剧。请你结合课本剧的特点,展开说说本诗是否适合改为课本剧,为什么?论点论点适宜改编为剧本的课文特点:1.故事性强,情节波澜起伏2.人物不多,形象鲜明突出3.时空集中,矛盾冲突尖锐内容品析内容品析1.故事性强,情节波澜起伏论点论点内容品析内容品析开

11、端:有吏夜捉人发展:听妇前致词高潮:请从吏夜归结局:独与老翁别原文原文差役半夜抓壮丁老妇痛陈家庭悲剧妇人随军赴前线诗人告别老翁2.人物不多,形象鲜明突出论点论点内容品析内容品析夜捉:“夜”,表明“捉人”之事时常发生,百姓昼夜难安。白天抓不到人,就夜间突袭,可见差役的手段狠毒。“捉”,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可见差役的野蛮凶狠。吏呼一何怒:“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呼”“怒”再次强调差役的横行叫嚣、野蛮凶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石壕吏石壕吏2.人物不多,形象鲜明突出论点论点内容品析内容品析第三段的语言描写属于老妇的血泪之诉,围绕“苦”字,写出了老妇的悲愤凄苦,哀婉可怜,勇于承担。人

12、物形象人物形象老妇老妇2.人物不多,形象鲜明突出论点论点内容品析内容品析老妇之老妇之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三男二死三男二死丧子之苦丧子之苦衣不蔽体衣不蔽体贫困之苦贫困之苦自请服役自请服役应征之苦应征之苦3.时空集中,矛盾冲突尖锐论点论点时间:“暮”“夜”“夜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13、也渲染了紧张压抑的气氛;空间:集中在老妇人家中,便于取景;内容品析内容品析3.时空集中,矛盾冲突尖锐论点论点内容品析内容品析社会矛盾:诗人通过记叙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兵荒马乱、无兵可征的社会现状和差役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3.时空集中,矛盾冲突尖锐论点论点内容品析内容品析诗人思想矛盾:诗人并未出面阻止差役的行为,这反映了诗人当时既忧国又忧民的思想矛盾。面对差役的强征,他不能劝阻,因为他希望能平叛安史之乱;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深感悲痛。在这纠葛的矛盾中,他有口难言,更苦不堪言。杜甫”既揭示战争背景下百姓的苦

14、难,统治集团不顾人民死活的现实,如新安吏中的“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白水幕东流,青山犹哭声”;潼关吏中的“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等,又旗帜鲜明地肯定平叛战争,甚至对应征者加以劝慰和鼓励,如新安吏中的“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潼关吏中的“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等。补充资料补充资料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根植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的悲叹,不只属于自己,更属于广大的民众。他也因此成为社会和时代的喉舌。三、品手法,理构思三、品手法,理构思石壕吏因其构思的巧妙而成为杜甫“三吏”“三别”中流传最广的诗歌,请结

15、合文本进行分析。(思考探究3)论点论点手法品析手法品析明暗结合:A.明写老妇,暗写差役。从诗题石壕吏看,差役应该是主要人物,但诗人对他进行暗写。一出场只用“吏呼一何怒”点明其野蛮凶狠,此后就让他转入“幕后”,用老妇的致词来暗写差役的野蛮凶狠。石壕吏因其构思的巧妙而成为杜甫“三吏”“三别”中流传最广的诗歌,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思考探究3)论点论点手法品析手法品析明暗结合:B.明写所见所闻,暗写所思所感。从哪些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所思所感?“夜久”“如闻”可见在老妇一再哭诉、差役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中作者一直在倾耳细听,内心悲愤夜不能寐,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关切同情。“独”更是渗透出老妇被抓走后诗人对这

16、家人的无限同情,以及对时局、国家的忧虑。石壕吏因其构思的巧妙而成为杜甫“三吏”“三别”中流传最广的诗歌,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思考探究3)论点论点手法品析手法品析藏问于答:老妇的话很明显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差役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请大家依据老妇的语言和情感,倒推思考,用白话文补充出差役的语言。石壕吏: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老妪:室中更无人。石壕吏:老妪: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你家的男人呢?快给我交出来!难道你家再没别人了?快交出来!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不

17、行!今天必须给我交个人出来!手法品析手法品析藏问于答石壕吏因其构思的巧妙而成为杜甫“三吏”“三别”中流传最广的诗歌,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思考探究3)论点论点手法品析手法品析对比鲜明: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差役的野蛮凶狠和老妇的悲伤凄苦。石壕吏因其构思的巧妙而成为杜甫“三吏”“三别”中流传最广的诗歌,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思考探究3)论点论点手法品析手法品析反复的修辞:两个状语“一何”用反复修辞手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差役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下文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石壕吏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兵荒马乱、无兵可征的社

18、会现状和差役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诗歌总结诗歌总结论点论点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二选一)1.请参考提示内容并发挥你的想象将石壕吏改写成一部课本剧。课本剧的结构:1、根据人物的出场顺序,创造性地设计好人物的对白、动作、表情。(后两者可在“对白”的前面或后面用提示语注明。)2、剧本开头要写明剧中的人物(给剧中人物起好一个简洁的代名称)3、安排好场景(布景、道具的设计制作及其摆放位置)4、依据课文内容情节的发生顺序,创造性地让一个个人物出场表演。人物对白不要机械套用课文原话,要在不改变课文原意的前提下,创编更生动,更具有个性化的人物对白,剧本的尾声一定要达到创作的最高潮,以利于揭示升华表演主题,收到应有的体验教育效果。论点论点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二选一)2.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提示:石壕史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如诗人是如何辞别老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ppt课件(共38张PPT)-(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