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ppt课件+视频_(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杜甫.mp4
-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ppt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交流与传播有哪些文化有哪些文化?文化之间文化之间如何交流如何交流?如何传承如何传承与保护与保护?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二第二单元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亚洲亚洲、非洲非洲、欧洲欧洲、美洲美洲)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文化交融与认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商路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贸易与文化交流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战争与文化交锋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 1单元单元第第1 1课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程目标:1、认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3、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以辨其特质观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以辨其特质壹壹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读图:分析中华文化的起源的特征北狄西戎东夷南蛮中华文明是人类最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多元中华文明多元起源起源以中原华夏族为以中原华夏族为核心核心推动着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形成推动着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形成1、阅读教材P2-4概况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华夏认同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思想大一统秦汉时期,秦始皇推崇法家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至此儒家思想成为2000多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主流。挑战与融通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两教使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高度繁荣宋代,理学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理论思维,但同时宣扬封建礼教,束缚人们的精神世界;宋元时期,科技、史学等高度繁荣。批判继承到禁锢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等批判理学(心学),抨击封建专制,提倡经世致用;康雍乾时期,文字狱钳制人们思想,也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123456学习西方救亡图存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并中国化,推动中华文化的进步。思考1:“华夏认同”什么时候?谁认同什么?思考2:谁最早完成我国的思想大一统?中国的主流思想是什么?何时成为主流?思考3:什么时候?哪些思想对中国主流儒学带来过挑战?这些思想彼此融通后的成果是什么?思考5:批判继承指的是哪些思想家?从时代背景分析思想禁锢的原因?思考5:试例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试从中华文化发展进程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传承性多样性包含性本土性凝聚性3、试从中华文化发展进程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连续性连续性本土性本土性多样性多样性连续性连续性: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传承至今,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本土性本土性: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品格中华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品格;多样性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丰富多彩,领域广阔领域广阔;包容性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凝聚性凝聚性:中华文化试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中华文化试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包容性包容性凝聚性凝聚性4、温故知新:下图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中ABCD对应事件A:秦朝秦朝焚书坑儒焚书坑儒B:汉武帝汉武帝“罢黜百罢黜百家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C:魏晋时期佛教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对儒学造成冲击道教对儒学造成冲击(三教并存三教并存)D:宋明理学形成宋明理学形成(三教完成合一三教完成合一)P3思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征形成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征形成;中原文化和周边各民族文化一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原文化和周边各民族文化一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原文化率先成为核心中原文化率先成为核心,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吸收其他思想中合理成分吸收其他思想中合理成分,使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使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2014年习近平在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给学生上了年习近平在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给学生上了一堂一堂“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公开课公开课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析其内在价值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析其内在价值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强调自强不息,主张和而不同等思想理念。独特的中华文化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贰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赏析周公姬旦周公姬旦政之所兴,在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管子管子牧民牧民为君之道,必须先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吴兢贞观政要卷吴兢贞观政要卷1 1君道君道民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孔子孔子孟子孟子“仁者,仁者,爱人爱人也也”“”“苛政猛于虎也苛政猛于虎也”孔子孔子吴兢吴兢敬天保敬天保民民周公周公重视以人为本,强调民本思想价值价值: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为我国的为我国的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赏析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道生一道生一,一生二一生二,二生三二生三,三生万三生万物物 老子老子“天行有常天行有常,不为尧不为尧存存,不为桀亡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荀子价值价值: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将天、地地、人视为一个整体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谐发展的关系。为天地立心,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太平张载张载先先天下天下之忧而忧,后之忧而忧,后天下天下之乐而乐之乐而乐范仲淹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丹心照汗青照汗青文天祥文天祥保保天下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顾炎武顾炎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赏析 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天下天下之本在国,之本在国,国国之之本本在家,在家,家家之本在之本在身身”“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国治而后而后天下平天下平。”孟子孟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精髓)张张载载范范仲仲淹淹文文天天祥祥顾顾炎炎武武价值价值: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凝结成的爱国主义情感凝结成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的巨是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大凝聚力,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讲信修睦。”礼记礼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赏析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孔子孔子孟子孟子“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有耻且格。”“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孔子“夫夫尚贤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墨子墨子“尊贤使能尊贤使能,俊杰在位,俊杰在位”孟子孟子价值价值:这些思想在各国曾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这些思想在各国曾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对历史上对历史上德才兼备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丰富了中华传统美德丰富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的内涵。“天行健,君子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周易周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孟子“路漫漫其路漫漫其修远修远兮,吾将上下而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屈原屈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赏析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实生物,同则不继”西周末年太史伯西周末年太史伯“君子君子和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孔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孟子孟子太太史史伯伯主张和而不同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价值:“和”的思想最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总之总之: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小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重视以人为本,强调民本思想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和而不同123654中华文中华文化的内化的内涵涵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摘自习近平在2014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P7学习拓展: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习近平在孔子诞辰2526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结合材料思考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谈谈你对当代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1.中华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文化沃土和精神底蕴;2.中华文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3.中华文化是彰显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4.中华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了思想源泉;5.中华文化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如何区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是否有利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对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是否起到推动作用本课小结中中华华优优秀秀传传统统文文化化的的内内涵涵与与特特点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价值古代: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从先秦到明清(图表图表)近代: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近代: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本土性本土性多样性多样性包容性包容性凝聚性凝聚性连续性连续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天下为公崇德尚贤,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和而不同1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是先秦时期影响较大的学派,其思想及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家等是先秦时期影响较大的学派,其思想及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这些学派性。这些学派()A A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B B都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都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C C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D D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故答案为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故答案为C C项。题干问的是项。题干问的是各家学派的共性,而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是法家的主张,各家学派的共性,而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是法家的主张,故排除故排除A A项;儒家强调尊卑等级,主张建立有序的社会,后来逐渐成为项;儒家强调尊卑等级,主张建立有序的社会,后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故排除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故排除B B、D D两项。两项。巩固练习巩固练习2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才能达到平衡。孔子和,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才能达到平衡。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这反映了等思想。这反映了()A A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B B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C C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D D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解析:材料解析:材料“西周末年史伯提出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思想思想”等信息体现的是在不同时期人们对等信息体现的是在不同时期人们对“和和”字的字的解释也有所不同,强调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故解释也有所不同,强调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故B B项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体现对个性的否定,故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体现对个性的否定,故A A项排除。材料无项排除。材料无法反映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故法反映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故C C项排除。材料无法反映项排除。材料无法反映传统的道德准则在西周时期形成,故传统的道德准则在西周时期形成,故D D项排除。项排除。3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A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传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解析:根据材料“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并结合所学可知,儒家传统思想开始于孔子,至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C项正确;材料并非强调宗法血缘关系,A项错误;君权神授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来的,B项错误;法家治国思想与材料中心思想不符,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