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 (12)-(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49022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4.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 (12)-(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 (12)-(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 (12)-(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 (12)-(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 (12)-(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普通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 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 2 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曾经说:“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其他古国,现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国还继续存在,不但继续存在,而且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内在动力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滋养。诗经书影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学习聚焦 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1.佛教传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兴起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乔

2、达摩 悉达多),主要经典大藏经名称 兴起时间 兴起地点经典 教徒人数 流行地区佛教 前6世纪 印度佛经 3亿多 东亚东南亚南亚基督教 1世纪 巴勒斯坦地区 圣经 20亿 欧洲南、北美大洋洲伊斯兰教 7世纪 沙特阿拉伯 古兰经 15亿亚洲西部和东部非洲北部和东部世界三大宗教一览表佛教传入的历史进程进 程特 点 两汉之际 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 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 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 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宋明时期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

3、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佛教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利益。积极消极 云冈石窟露天大佛 云冈石窟大佛位于山西大同市,高达17米。云冈大佛意义在于发展出佛教世俗化中国化。这些佛像在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融汇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

4、华,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概括图片揭示的历史现象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趋整齐。佛教逐渐本土化出现儒道佛“三教合流”局面。儒佛道在交融中是怎样变化的?结果:儒学在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新儒学宋明理学。最终完成重建理学信仰的任务,自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长期居于统治地位。2.西学传入(1

5、)明末清初西学传入中国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利玛窦(15521610)徐光启(15621633)史料阅读 顺治帝十分钦佩汤若望的学识,他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但以远人,多忌成功,终不见用。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

6、迄于有成。又能洁身持行,尽心乃事俾知天生贤人,佐佑定历,补数千年之阙略,非偶然也。清史稿 汤若望传(2)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后)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西学的传播渠道:创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相继开设了英文、法文和俄文等馆,还增设了天文算学馆);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詹天佑等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创办翻译馆(如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影响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以及社会改革等内容,展现在国人面前。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

7、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民国初期西学传入出现新现象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全面开始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辛亥革命(1912年):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1915年):前期民主、科学 后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大解放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补充: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8、的渐进过程层次层次派别和代表人物派别和代表人物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器物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未付诸实践活未付诸实践活动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以自强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制度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改良,维新改良,君主立宪君主立宪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革命,暴力革命,民主共和民主共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思想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资产阶级激进派 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新民主主义革命命(1 1)第一次是第一

9、次是本土内部文化本土内部文化的融合:的融合:汉代学者汉代学者对先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通过融合,实现了中国文化通过融合,实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综合,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和伦理政治、伦理的多元综合,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和伦理政治、伦理教化的原则。教化的原则。(2 2)第二次是中国文化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的融合:属于东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佛教玄奘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

10、中国佛教、精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影响深远。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影响深远。(3 3)第三次是第三次是东西方文化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的融合:明末西方传教士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知识拓展知识拓展】中国文化的三次融合中国文化的三次融合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学习聚焦 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岌展。1.汉字的传播与影响公元前4世纪一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

11、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后来,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时间 地区 影响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朝鲜半岛 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谚文”日本列岛 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假名”东南亚地区 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喃字”汉字谚文假名喃字2.儒学的传播与影响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木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3.佛教的传播与影响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学思之窗 在古代朝鲜和日本有许多使用汉字的诗人,他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如: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那堪颜

12、氏巷,得接孟家邻。守道惟稽古,交情岂惮贫。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9世纪朝鲜人崔致远长安旅舍与于慎微长官接邻 汉业乃公三尺剑,昭陵无骨一杯羹。元勋尽供菹醢(z hi)肉,史册虚传带砺盟。久见中原争逐鹿,谁教四海始休兵。腐儒未解英雄志,却恨鸿沟不用诚。17世纪日本人那波守之读汉高帝纪阅读上述诗句,体会中华文化对朝鲜、日本的影响。4.社会制度的对外影响 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

13、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韩国首尔景福宫 景福宫位于韩国首都首尔,是朝鲜王朝的王宫,始建于14世纪。景福宫的结构和样式是中国皇宫的翻版,建筑颜色为丹青色,区别于中国皇宫的金黄色。它的规模较小,整体布局精巧。景福宫的门均以汉字命名,匾额上写有汉字,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法隆寺位于日本奈良,据传始建于607年,历遭焚毁,屡屡重建。法隆寺是佛教木结构寺庙,其建筑深受中国南北朝建筑风格的影响。寺内保存有7世纪以来的各种建筑及文物珍宝。日本法隆寺的金堂和五重塔 历史纵横中国饮食、风俗习惯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日本学习、改进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

14、,被改造为“和服”。唐人的打马球、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传入周边地区。发 明传播与影响造纸术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印刷术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火 药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土阶层日渐衰落。5.四大发明的传播与影响史料阅读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15、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德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6.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的传播与影响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15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1618世纪,在西学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华文化在欧洲也得到传播。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

16、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思考点 中华文化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哪些方面?瑞典首都的中国宫 中国宫始建于1753年,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市郊的皇后岛。它是瑞典国王为王后庆生而建。整个建筑呈弓形,宫顶仿中国宫殿,有雕龙装饰。宫门宫窗两侧边框刻有中国式图案。宫内陈设为中国传统样式,四壁挂有中国字画。问题探究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 接受外来思想,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照搬,而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

17、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的实际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毛泽东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3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看法。1.被称为“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中国四大发明中的()A.印刷术和造纸术B.造纸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印刷术D.火药和指南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得知“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火药和指南针。只有D符合题意。所以选D。D课堂检测2.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是()A.民主与科学思想 B.反

18、对儒家传统道德C.问题与主义之争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而A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B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C主要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才发生;故选D。D3.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改成“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反映了()A.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B.儒学吸收了佛教基本教义C.佛教借助儒学实现中国化D.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解析:根据题意,佛教思想传入中国,具体的经文屡遭改动,体现了佛教的中国化。“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说明在佛教的中国化中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C (2016上海高考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链接高考A (2015上海高考10)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观念被引入了中国。这张地图的绘制者是()A沈括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徐光启链接高考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 (12)-(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