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2 2课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3 3: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交流与传播目录CONTENTS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课标要求】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第第2 2课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吸收外来文化西学东渐西学东渐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对亚洲的影响对亚洲的影响对欧洲的影响对欧洲的影响时空坐标时空坐标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文化的传入佛教文化的传入(1)历程:)历程:两汉之际:佛教从印两汉
2、之际: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度传入中国。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身毒(今印度)寻佛取经。整理自洛阳伽蓝记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明帝令画工图佛像以白马负经而至,汉因立白马寺于洛城雍关西。魏书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文化的传入佛教文化的传入(1)历程:)历程:魏晋南北朝:佛教日趋兴盛,魏晋南北朝: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道文化相融合。逐渐同儒、道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出现不同宗派,主张顿悟的禅宗隋唐时期:出现不同宗派,主张顿悟的禅宗成为主流,完成本土化。成为主
3、流,完成本土化。宋明时期: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宋宋明时期: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宋明理学,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明理学,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材料材料 佛教的幻想能力、迷人的方法都比传统的中国儒道学说高超得多。而且,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人生在世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五阴盛苦等八苦。造成苦难的原因不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不是吃人的社会,而是“业”,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槃”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佛教还提出了唯心主义的“十二因缘”说
4、和“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主张。佛教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所乐于接受和利用的。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希望从佛教中找到为自己统治所需要的精神武器,把佛教视为控制民心,稳定社会,拉拢汉族地主阶级的法宝。这就是佛教能够在中国得以传播、生根的一个重要原因。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2)佛教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佛教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融合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融合性;佛教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实现本土化佛教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实现本土化适应统治者控制民心的需要,有利于维护统治。适应统治者控制民心的需要,有利于维护统治。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中华文化在交流
5、中发展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佛教文化宣扬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利益。(3)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文化的影响:【实战演练实战演练】(2022广东高考真题)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
6、“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答案】C【详解】由材料中“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与吾儒水火不容”可得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地位沦落、佛教和道教的盛行感到不满,站在维护儒学统治地位的立场上抨击佛教、道教,结合所学可知,宋儒通过改造儒学来达到重振儒学、回应佛道挑战的目的,C项正确;【实战演练实战演练】(2020江苏高考真题)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
7、融合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答案】B【详解】材料“程颐程颢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等信息可反映出北宋时期存在儒学与佛教融合的现象,B项正确;材料强调了儒佛的融合,而不是强调佛教对儒学的冲击,无法体现地位动摇的现象,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问题,并且在南宋时理学才逐渐成为官方哲学,C项错误;阳明心学出现于明代,D项错误。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2.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方文化的传入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2.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方文化的传入 材料材料 明末清初,一批来华耶稣会会士由于精通中国文化而获得高官的
8、赏识,其中最有名的是利玛窦,他们脱下僧袍,换成了儒服,通过与儒家学者们谈天、辨论,用三棱镜、自鸣钟和地理知识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汤若望精通天文,后来他在满清官廷担任过钦天监监正的职务。耶稣会会士们将大约7000种西文图书带到了北京。17 世纪时会士与中国学者合译出了大约380 种著作,这些书多为神学著作,但也有一些涉及天文、数学、地理、医药、气象、机械、解剖学、动物学、逻辑以及欧洲政治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的论文和专著。费正清东亚:传统与变迁 引入西方的某些自然科学技术,丰富了中国的传统科技;促引入西方的某些自然科学技术,丰富了中国的传统科技;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进了中西文
9、化的交流与融合;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影响:影响:明末清初明末清初近代近代背景背景受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影响;受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影响;传教士传教的需要;传教士传教的需要;工业革命后列强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工业革命后列强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蓄意侵华;蓄意侵华;救亡图存的需要;救亡图存的需要;传播主体传播主体西方传教士如利玛窦西方传教士如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汤若望、南怀仁 参与主体广泛,包括官员、知识分子、民族参与主体广泛,包括官员、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等资产阶级等;接受群体接受群体少部分知识分子如徐光启少部分知识分子如徐光启群体不断扩大,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群体不断扩大,由被
10、动接受到主动选择内容内容西方科技为主西方科技为主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层层深入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层层深入影响影响文化上东西双向交流,开阔眼界但没有开阔眼界但没有使中国产生根本性变革使中国产生根本性变革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转型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转型【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与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比较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与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比较 P13【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选集第7卷接受外来思想,并不意味着无条件照搬,而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的实
11、际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毛泽东同英国记者斯坦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3卷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1)应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积极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对待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在外来文化面前,既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也切忌盲目自大,固步自封。层次层次派别派别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器物器物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抵抗派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派制度制度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派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派思想思想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激进派激进派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林则徐、魏源林则
12、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译西书籍,仿制西方战舰译西书籍,仿制西方战舰曾国藩、李鸿章、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张之洞中体西用,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洋务运动(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新民用工业、近代海军、新式教育)式教育)康有为、梁启超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改良,君主立宪维新改良,君主立宪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孙中山、黄兴孙中山、黄兴暴力革命,民主共和暴力革命,民主共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陈独秀、李大钊、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胡适、鲁迅民主、科学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陈独秀、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毛泽东马克思主义马克思
13、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及特点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及特点(1)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过程,即由“器物器物”到“制制度度”再到“文化文化”的复杂历程。(2)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联系,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主题:救亡图存)(主题:救亡图存)(3)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4)从走他人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走自己的道路。【实战演练实战演练】(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
14、题)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海国图志得到一些日本学者的赞同,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侵略的主张,排除B项;魏源写作的海国图志并不反对封建专制,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中日两国都掀起了“师夷长技”的
15、社会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实战演练实战演练】(2022全国高考真题)“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答案】B【详解】根据“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湖南新旧派大哄”等内容可得出,当时维新派并没有统一的思想与策略,有人宣扬新的思想,便大家起哄,B项正确;当时维新思想是主流,排除A项;C项太绝绝对,排
16、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群众的动员,排除D项。故选B项。【实战演练实战演练】(2021广东高考真题)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答案】D【详解】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孙中山提出了社会革命来解决民生问题,“免得再蹈覆辙”,故D正确;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不是孙中山的目的,故A错误;“均贫富”不是孙中山的政治理想,
17、故B错误;联合苏俄的政策依据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C错误。【实战演练实战演练】(2022全国高考真题)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可知五四之后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了一定的变化,更具理性,说明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
18、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主张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D项正确;“由此引发”表述错误,排除A项;“开始受到批判”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B项;“得以消除”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二、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史料史料 7世纪初,(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制度,以儒学思想为指导,推行了“推古朝改革”唐帝国建立后,公元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遣唐使,在此后二百多年中,日本共任命遣唐使18次。在返日的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大化革新日本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新罗统一朝鲜后,更以唐制为立国规范在学制上,新罗仿唐置国学,设儒学科和技术科。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整理1.对朝鲜
19、、日本和东南亚的影响: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的影响:(1)文化:)文化:汉字:公元前汉字:公元前4-公元公元3世纪,汉世纪,汉字字传入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广大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广大地区。后来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后来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文字,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9世纪日本创造假名。世纪日本创造假名。“假假”即借,即借,“名名”即字。意即只借用汉即字。意即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它的意义。15世纪朝鲜创造世宗世纪朝鲜创造世宗大王遣人创造朝鲜拼大王遣人创造朝鲜拼音文音文(谚文谚文)越南喃字。
20、以汉字为越南喃字。以汉字为素材,运用形声、会素材,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式意、假借等造字方式来表达越南语的文字。来表达越南语的文字。二、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儒学:儒学:3-5世纪,世纪,儒儒学在农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学在农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儒学成为官学。佛教:约佛教:约4世纪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世纪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促进了各国佛教的发展。等国,促进了各国佛教的发展。(2)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古代朝
21、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世纪日本大化改新,都以唐朝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都以唐朝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3)其他方面:)其他方面: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文化影响。唐朝服唐朝服饰饰日本和日本和服服韩国首尔景韩国首尔景福宫福宫
22、日本法隆寺的金堂和日本法隆寺的金堂和五重塔五重塔二、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思考汉字对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并分析原因。思考汉字对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并分析原因。影响:促进了东亚文化圈形成;促进了东亚、东南亚地区文化的影响:促进了东亚文化圈形成;促进了东亚、东南亚地区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发展;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原因:中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和国力的强盛;汉字符号丰富多样;原因:中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和国力的强盛;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4)琉球、华侨、郑和:)琉球、华侨、郑和:14世纪末,中国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
23、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15世纪大批华侨移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西洋,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二、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2.对欧洲的影响对欧洲的影响(1)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总之,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造纸术:造纸术: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火药:火药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衰落。指南针:指南
24、针: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印刷术:印刷术:欧洲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造纸术造纸术火药火药指南针指南针印刷术印刷术14至至15世纪印世纪印刷术传至欧洲,刷术传至欧洲,推动了文艺复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放和社会进步。8世纪造纸术世纪造纸术逐渐传入中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亚、西亚及欧洲。促进欧洲。促进教育、政治教育、政治及商业发展。及商业发展。13世纪经阿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拉伯人传入欧洲。粉碎欧洲。粉碎骑士阶层,骑士阶层,推动了封建推动了封建社会的瓦解。社会的瓦解。
25、13世纪初,世纪初,传入阿拉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伯和欧洲各国,推各国,推动大航海动大航海时代到来。时代到来。二、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2.对欧洲的影响对欧洲的影响(2)16-18世纪: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思考中华文化西传的特点及原因思考中华文化西传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特点:汉代西传的主要是以丝绸为主的物质文化以及养蚕、丝织等技术;唐宋到元发展到西传科学技术,特别是四大发明;明清时期发展到西传哲学思想、理论观念。(2)原因: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对外影响力扩大;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本课小结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