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节:古诗鉴赏复习 第1-2课时许浑咸阳城东楼(主旨:家国衰败的感慨)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从“视听结合”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今昔对比,抒发了对历史沧桑和家国衰亡的无限感慨。 3.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晚眺远景,寓意深远。描写了鲜羊城山雨将至,风声满楼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条荒凉的氛围。这是对自
2、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李商隐无题(主旨:相思离别之情)1.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象征、托物寓意的写法;“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示例:这句诗运用了比喻和双关的修辞,写出了春蚕自缚,蜡烛自煎,生命耗尽却爱心不改,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至死不渝。2.赏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
3、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表现相爱之深。秦观行香子(主旨:田园风光的赞美)1.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行乡子一词,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2.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D)A.本词上阕移步换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B.本词下阙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3.请对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示
4、例一:动静结合。通篇全是写景,但上下片的安排与采取的视角各不相同。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这样,就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示例二:寓情于景。整首词通篇写景,描绘了小园—带和东冈附近明媚的春光,明快的节奏中,自然流露出词人愉快的心境,宇里行间贮满盎然的意兴。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主旨: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是词人闲居带湖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词人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2. 分析下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
5、效果。“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主旨:思乡 忧国)1.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1分)。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凄凉悲苦”、“愤懑不平”,答对两点给2分)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示例: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噪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
6、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风光。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阙的抒情蓄势。(点1分,共2分)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主旨:为国建功立业)1.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描写或记叙);下阕重在(抒情)。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好处?引用典故,意思是“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作者以魏尚自喻,委婉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这句话用典,“天狼”,喻指辽和西夏。表达了作者自己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主旨:杀敌报国 壮志难酬)1
7、.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虚写梦中军中生活和战斗场景,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3. 这首词的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解析“赋壮词”的含义。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主旨:苦闷心情 救国之志)1.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家庭的不满,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以及走向
8、革命前夕的苦闷心情,也表现了作者为国家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向往之情。2.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3.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
9、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苏轼定风波(主旨:乐观旷达)1.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麽人生态度?作者写出图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作者面对人生苦难时,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2.自选角度赏析“山头斜照却相迎”。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斜阳当做人来写,表现了诗人经历风雨之后,感受到斜阳的无限喜悦之情。3.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借自然界的风雨比喻和象征人生的坎坷。在常人所认为
10、的悲喜之中,作者却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为虚无。这表现了作者顺境不骄,逆境不馁的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陈与义临江仙(主旨:悲痛孤寂 旷达襟怀)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上阙以“忆”字领起,申发题中的“忆洛中旧游”之意(“点题”亦可),回忆当年豪酣欢乐的生活画面;下阙折回现实叙“夜登小阁”所见所闻,抒发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之感。2.试分析下阙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阙“二十余年”两句,表达了作者经国家沦丧的悲痛和自身沧桑变化的沉郁伤感;“闲登小阁”三句写雨后新晴时的月色及渔唱樵歌,“古今多少事”两句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洞达世事淡看烟云的旷达之情。3.赏析“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
11、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情景交融,作者用悠扬笛韵衬托月夜杏林的美景,写出了一幅宁静空灵的月景,表现出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主旨:壮志难酬 政治理想)1.“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用“桂”比喻朝廷中阻碍北伐的人,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
12、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纳兰性德浣溪沙(主旨:人生世事的感慨)1.“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荒凉破败冷清的边塞画面。2.这首词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主旨句:“古今幽恨几时平”。这首词上阙写行程,下阙怀古抒情,表现了作者对人生、世事以及时光流逝的感慨。十五从军征(主旨:兵役沉重 厌恶战争)1.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
13、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素:满怀希望一希望落空一彻底失望一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E此诗与采薇同为战争题材的诗作,都表达了归途中急切、担优以及回家后发现家中物是人非的哀伤之情。3.请结合全诗,
14、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孤苦无依、内心哀伤;春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谁,出门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每点2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主旨:豪迈壮烈情怀 依依惜别之情)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描写了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塞外壮阔雪景的喜爱和赞叹之情,雪中送客
15、的真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烘托了边塞将士的豪迈气概和壮烈情怀。2.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雪景图?以“雪”为线索八月飞雪苦寒图军营饯别奇寒图东门惜别惆怅图别后雪地思乡图3.品一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的妙处。比喻,以春天的梨花比喻冬天的雪,新颖奇特,表现了“胡天”天气变化无常,大雪来的突然,雪景的千姿百态,气象壮阔之美,富有浪漫色彩,表达了作者的惊喜赞叹之情。4.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的作用。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内容上用对偶、夸张、寓情于景,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辛弃疾南乡子
16、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主旨:讽刺当朝 收复中原)1.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不满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C.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生子当如孙
17、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文天祥过零丁洋(主旨:舍生取义视死如归)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D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表现出作者兵败被俘的忧叹感人至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
18、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1分),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2分)。“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 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1分),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3.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诗歌颔联通过风飘絮和雨打萍两个自然景物,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表现出作者国破家亡的坎坷命运。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主旨:同情百姓)1.请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中“聚”和“怒”的妙处。运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
19、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1分)“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1分)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话该如何理解?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受苦难。此句表达出作者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文天祥南安军(主旨:誓死报国)【甲】过零丁洋【乙】南安军1.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甲】诗的颔联借用自然景物将国家和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和个人遭际的艰难坎坷,。B.【甲】诗的颈联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既说明诗人所历之地,又写出形势险恶和自身境况危苦,抒发了诗人忧虑不安
20、情感。C.【乙】诗颔联上句写诗人被俘后押送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虽然途经故乡,但身系拘囚,无颜见家乡父老,还不如战死沙场。D.【乙】诗的颈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2.请简要赏析【乙】诗“风雨湿征衣”一句中的“湿”字。诗人征衣被风雨淋湿,表现了环境的凄苦,烘托出诗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凄苦、沉痛。3.联系【甲】诗,说说【乙】诗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至死不渝,以死明志,誓死报国的决心。4.赏析“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运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
21、面目全非进行对比(2分)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2分)(化用杜甫春望的名句“国破山河在”,加上“千古”二字,突显出诗人对于宋王朝的满腔赤诚以及对于神州光复的强烈期待。)夏完淳别云间(主旨:誓死不屈 依恋故乡)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壮志未酬的悲愤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
22、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主旨:否定穷奢极欲的统治者)1.这首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怀古感伤之情?对历史上王朝兴衰更替中的残酷及那些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彻底否定与强烈批判。2.请简析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用典。前两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用了阿房宫赋中的典故,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反问。“当时奢侈今何处”一句中,作者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借景抒情。“只见草萧疏,水萦纡”两句是说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
23、,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借古讽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国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对比。“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全曲两句在对比中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者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王磐朝天子咏喇叭(主旨:揭露宦官丑恶,表达痛恨之情)1.这首散曲表面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处处写和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宦官仗势欺人),“水尽鹅飞”则比喻(宦官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借物咏怀,以描写喇叭、唢呐,揭露明末宦官们作威作福,残害人民的罪恶。表现了作者的痛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