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德)马克思选必选必2意识形态+政治制度选必3选必1本书导读本书导读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第1、2课)课)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第3、4、5课)课)三、人口迁徙、文化交流与认同三、人口迁徙、文化交流与认同 (第(第6、7、8课)课)四、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四、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第9、10课)课)五、战争与文化交流五、战争与文化交流 (第(第11、12、13课)课)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第14、15课)课)七、信息
2、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七、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活动课)(活动课)地域文化发展地域文化发展交流与传播的途径交流与传播的途径传承、保护、共享传承、保护、共享多样性多样性 交互交互性性 传承性传承性教材知识教材知识体系体系何为何为文化: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中国文化,就是中规范、价值观念等。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之历史、艺术、哲学国之历史、艺术、哲学之总和体。之总和体。何为何为中华传统文化:何为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中华文化发展的代表中华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正确方向、体
3、现中、体现中华民族华民族蓬勃向上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是指是指1840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华文化。的中华文化。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易除的式上的难以易除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心理和行为习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物产风俗 第第1 1课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新新课标:课标: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
4、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仁仁义义礼礼智智信信孝孝忠忠廉廉敬敬俭俭贤贤024681012上古东周秦朝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和儒学发展历程图中国文化和儒学发展历程图儒学中国文化起源奠基争鸣重击主流融合冲击三教合一繁盛传承与批判禁锢与转折西学冲击民主与科学批判与否定马克思主义传入辩证认识错误批判重新复兴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1.多元起源多元起源(一)起源(一)起源
5、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青藏高原、天山南北。中原华中原华夏夏认同认同北狄北狄西戎西戎东夷东夷南蛮南蛮华夏认同华夏认同血缘文化认同血缘文化认同民族融合民族融合“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夏;有服章之美,谓之;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华夏华夏与蛮夷的分别,并非在于种族,而在于是否认同华夏文化。与蛮夷的分别,并非在于种族,而在于是否认同华夏文化。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起源(一)起源2.2.春秋战国华夏认同春秋
6、战国华夏认同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奠基:先秦(二)奠基:先秦经济:经济:铁犁牛耕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封建小农经济产生发展产生发展政治:政治:王室衰微,诸侯战争频繁,王室衰微,诸侯战争频繁,礼崩乐坏。礼崩乐坏。阶级:阶级:士士的地位提高的地位提高,诸侯国君礼贤下士诸侯国君礼贤下士文化文化:孔子创办孔子创办私学私学,教育学术下移教育学术下移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大变革。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奠基(二)奠基:先秦:先秦 1、儒家思想 仁仁 “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
7、施于人”(人本人本思想)思想)(1)孔子(春秋 代表奴隶主阶层)以德治民,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的(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的(民本民本思想)思想)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希望希望恢复周礼恢复周礼,维护奴隶制等级制度,维护奴隶制等级制度(进步)(保守)(核心)天命思想天命思想(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政治思想:政治思想:(2)孟子(战国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亚圣”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人性论:“性善论性善论”义利观:义利观:重义轻利重义轻利民贵君轻民贵君轻”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奠基(二)奠基:先秦:先秦 1、儒家思想 “仁政仁政”(3)荀子的思想主张(战
8、国 新兴地主阶级)政治思想:政治思想:礼法并用礼法并用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君舟民水君舟民水”人性人性论论 :“性本恶性本恶”天人天人观观:事物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事物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天行有常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奠基(二)奠基:先秦:先秦 1、儒家思想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材料三: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道家思想哲学思想:哲学思想:世界的本原世界的本原“道道”、万物相互对立转化万物相互对立转化朴素辩证
9、法朴素辩证法、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回到奴隶社会)(回到奴隶社会)(2 2)庄子思想:)庄子思想:崇尚自然、追求逍遥自由崇尚自然、追求逍遥自由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奠基(二)奠基:先秦:先秦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奠基(二)奠基:先秦:先秦3 3、法家韩非子:、法家韩非子:(战国战国新兴地主阶级)新兴地主阶级)以以法法治国,加强治国,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4.4.墨家创始人墨子墨家创始人墨子 代表代表小生产者小生产者追求公平的愿望追求公平的愿望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10、墨子5.5.阴阳家阴阳家 邹衍邹衍 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相生相胜学派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儒家儒家孟子孟子“仁政仁政”“”“民贵君轻民贵君轻”人性本善人性本善荀子荀子人性本恶、隆重礼法,制天命而用之人性本恶、隆重礼法,制天命而用之道家道家庄子庄子逍遥自由逍遥自由墨家墨家墨子墨子“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尚贤尚贤”节俭节俭法家法家韩非韩非法治,中央集权法治,中央集权阴阳家阴阳家邹衍邹衍五行说,五行说,“相生相胜相生相胜”兵家兵家孙膑孙膑知自知彼,百战不殆知自知彼,百战不殆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奠基(
11、二)奠基:先秦:先秦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成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推崇法家推崇法家汉:巩固大汉:巩固大一统局面一统局面秦:建立大秦:建立大一统国家一统国家尊崇儒术尊崇儒术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三)秦汉(三)秦汉-成为主流成为主流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加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维护统治秩序:提出提出“春秋大一统春秋大一统”和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神化君权;,神化君权;提出提出“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学说,限制君权,倡行仁政。学说,限制君权,倡行仁政。提出提出“
12、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泛指封建伦理道德。)(泛指封建伦理道德。)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常:指仁、义、礼、智、信。随着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儒、佛、道交汇融通的的景象。景象。思想上,宣扬思想上,宣扬“无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政治上,主张;政治上,主张“无为无为”;社会风气;社会风气上,崇尚上,崇尚“清谈清谈”。特点:儒、。特点:儒、道结合道结合。唐朝唐朝佛学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
13、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儒学的创新与发展。(1 1)背景)背景:(2 2)表现)表现: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盛行。盛行。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辉煌辉煌灿烂。灿烂。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四)儒佛道交融汇通(四)儒佛道交融汇通:魏晋隋唐:魏晋隋唐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五)宋(五)宋-繁荣繁荣1.1.宋代儒宋代儒家思想吸收家思想吸收佛道学说佛道学说,形成形成理学理学(儒家思想哲学化、思辨化)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五)宋(五)宋-繁荣繁荣2.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内容内容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 陆王心
14、学陆王心学不不同同点点认识理认识理 实现理实现理 相相 同同 点点世界本原世界本原 实质实质以儒家的以儒家的纲常伦理纲常伦理来维护专制统治来维护专制统治理在心外理在心外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向外求理向外求理)致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知行合一 (向内求理向内求理)理在心中理在心中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在身外理在身外理存心中理存心中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留取丹心丹心照照汗青汗青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要留清白清白在在人间人间苟利苟利国家国家生死以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清林则徐林则徐粉身碎骨寻常事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但愿牺牲报国家国家清清秋瑾秋瑾重重视主观意志
15、力量;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注重气节、道德;强调、道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彰显;彰显人性尊严,对塑造中人性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格起了积极作用。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2.理学影响理学影响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尊卑等级观念;观念;重男轻女重男轻女的观念;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的观念;轻视个体轻视个体自由自由的观念;的观念;重礼轻法重礼轻法的观念等;的观念等;压制人的自然欲求。压制人的自然欲求。三从四德三从四德 “三从三从
16、”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从子 “四德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黄宗羲黄宗羲顾炎武顾炎武王夫之王夫之作品作品明夷明夷待待访录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天下郡国利病书 日知录日知录读通鉴论读通鉴论主张主张抨击君主专制抨击君主专制 天下为主天下为主 君为客君为客 工商皆本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倡导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批判批判“存天理,灭人存天理,灭人欲欲”均天下、反专制均天下、反专制、爱国理想。、爱国理想。共同共同影响影响批判地继承儒学,批判地继承儒学,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反映了
17、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性;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性;(1 1)进步:)进步: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六)明清(六)明清进步与禁锢进步与禁锢(2 2)禁锢:)禁锢: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六)明清(六)明清进步与禁锢进步与禁锢(1 1)18401840年鸦片战争后:年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以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救亡图存逐逐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
18、流流 。开眼看开眼看世界世界师师夷长技以制夷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李鸿章中学为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为用康有为康有为立立宪法,开国宪法,开国会会,建立君主建立君主立宪制立宪制孙中山孙中山民主共和民主共和三民主义三民主义(2 2)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抨击封建思想,科学科学与民主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3 3)五四运动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广泛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毛泽东思想)了中华文化的进步。(毛泽东思想)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
19、程(七)近代(七)近代-冲击与转折冲击与转折林则徐林则徐阶段阶段理论理论形成形成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发展发展“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发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八)现代八)现代-复兴复兴阶段阶段时期时期概况概况起源起源上古上古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形成。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形成。奠基奠基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儒家文化核心形成。儒家文化核心形成。“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形成形成秦汉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
20、统一。一统帝国与文化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以法家学说治国。秦始皇统一文字,以法家学说治国。汉武帝时,儒家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和主流。思想成为正统和主流。发展发展魏魏晋晋-隋隋唐唐儒、佛、道交汇融通;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被挑战,也促进儒、佛、道交汇融通;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被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繁荣繁荣宋元宋元理学理学形成,丰富了理论思维,宣扬礼教。科技文化繁荣形成,丰富了理论思维,宣扬礼教。科技文化繁荣。传承传承与与禁锢禁锢明中后期明中后期陆王心学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得到广泛传播明清之际明清之际抨击专制,倡导个性自由,经世致用。抨击
21、专制,倡导个性自由,经世致用。康雍乾康雍乾君主专制、文字狱君主专制、文字狱,禁锢文化。,禁锢文化。冲击冲击与与转折转折18401840年后年后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成为潮流。成为潮流。1915-19171915-1917年年新文化运动前期新文化运动前期,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复兴复兴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后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与中国实际结合,推动中华文化的进步。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与中国实际结合,推动中华文化的进步。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中华文化文化源远流长源远流长的原因?的原因?(1 1)地理
22、环境:)地理环境:相对相对封闭和较广阔封闭和较广阔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文明独立连续发展提供了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文明独立连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稳定的社会体系社会体系。(2 2)政治政治制度制度:确立了专制主义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中央集权体制;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形成了高效公正的选官体系形成了高效公正的选官体系。(3 3)经济经济方面方面: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文明农耕文明,为文化的生生不息奠定物质基础。,为文化的生生不息奠定物质基础。(4 4)思想文化思想文化教育教育:较早形成成熟的较早形成成熟的汉字体系汉字体系,确保了文化稳定传承;,确保了文化稳定传承;统一的文化政策统一的文化政策
23、(5 5)民族关系:民族关系:民族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之间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往交流与与交融交融。(6 6)外来文化)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兼收并蓄,借鉴其他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合理成分,借鉴其他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合理成分,丰富了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中华文化内涵。(7 7)先进人士:)先进人士:先进人士先进人士对中华文化的改造与弘扬。对中华文化的改造与弘扬。二、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重视重视,强调民本思想强调民本思想崇尚崇尚,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提倡爱国,追求求,推,推崇天下为公崇天下为公崇尚崇尚,厚德载物厚德载物主张主张123654中华文中华文
24、化的内化的内涵涵二、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伦理观:伦理观:以人为本以人为本(1 1)人本内涵人本内涵: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生活,主张积极入世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生活,主张积极入世。(2 2)民本内涵:)民本内涵:是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体现;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是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体现;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表现为,表现为以民为本,爱惜民力,体恤以民为本,爱惜民力,体恤百姓百姓。人本思想人本思想 周公:“敬天保民”孔子:“仁者爱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民本思想民本思想 尚书:民惟邦本
25、,本固邦宁。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2 2.崇尚崇尚天人合一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将将天、地、人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顺应自然,建立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的关系。(1 1)内涵:)内涵:自然观:对自然自然观:对自然界的看法界的看法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天地、祖先。春秋:春秋:老子提出老子提出
26、“道道”的概念,的概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追求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战国:战国:荀子提出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的思的思想。想。表现表现3.3.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对国家对民族责任感、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国家对民族责任感、使命感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孟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
27、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张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顾炎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林则徐 4.4.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意义:意义: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
28、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西周统治者主张西周统治者主张“明德明德”“”“敬德敬德”孔子提出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治国,要求人人都应该,主张以德治国,要求人人都应该“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墨子主张墨子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孟子主张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贤使能,俊杰在位”。礼记: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5.5.人生观:人生观: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尚自强不息,厚德
29、载物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天行健,君子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周易周易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屈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孟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韩愈进学解意义:意义: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大的进步,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以国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大的进步,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境界。家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体现中华民族
30、精神境界。6.6.主张和而不同主张和而不同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 2)意义)意义:“和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作用。西周末年的太史伯:西周末年的太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认为“和和”,才能产,才能产生新事物。生新事物。孔子、孟子:孔子、孟子:提出了提出了“和为贵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等思想。家和万事兴家和万事兴和平共处五项
3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人类民运共同体人类民运共同体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人与国家的关系协调人与自身的关系(一)伦理观:重视以人为本(人本思想)重视以人为本(人本思想)(二)政治观: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三)自然观:崇尚天人合一,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道法自然 (四)家国观:提倡爱国,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追求家国情怀(五)价值观:崇德尚贤,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推崇天下为公(六)人生观:崇尚自强不息崇尚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厚德载物 (七)处世观:主张和而不同主张和而不同概念辨析你能列举更多传统文化的内涵吗?你能列举更多传统文化的内涵吗?畅所欲言与时俱进、脚踏实地与时俱进
32、、脚踏实地 、穷则思变、居安思危、穷则思变、居安思危、实事求是、求同存异、实事求是、求同存异 三、绵延至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本土性本土性凝聚性凝聚性多样性多样性连续性连续性包容性包容性三、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三、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2.2.价值价值(1 1)思想价值:)思想价值:是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发展的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内在思想源泉和和精神动力精神动力。它它的道德伦理和价值标准的道德伦理和价值标准,影响着,影响着中国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33、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2 2)政治价值:)政治价值:维护着中国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的政治局面。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为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提供了有益借鉴。3 3、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态度: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新发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新发展。”三、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是先秦时期影响较大的
34、学派,其思想及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家等是先秦时期影响较大的学派,其思想及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这些学派型性。这些学派()A A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B B都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都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C C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作用D D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实战演练实战演练C2 2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才能达到平
35、衡。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才能达到平衡。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人和”等思想。这反映了等思想。这反映了()A A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B B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C C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D D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实战演练实战演练B3 3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
36、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这里所指的“一一成不变之观成不变之观”是是()A A宗法血缘关系宗法血缘关系 B B君权神授思想君权神授思想C C儒家传统道德儒家传统道德 D D法家治国精髓法家治国精髓实战演练实战演练C4 4袁行霈等在中华文明史中说:袁行霈等在中华文明史中说:“对于外来文明,中华文明具有强对于外来文明,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接纳力与融合力。大的接纳力与融合力。”下列各项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下列各项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 A佛教传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一部分佛教传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一部分B B隋唐丝织技术高,还借
37、鉴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隋唐丝织技术高,还借鉴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C C唐宋时期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唐宋时期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蕃坊”D D元朝时海南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元朝时海南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实战演练实战演练D5 5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国不以利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由材料可知,习近平主席的外交思想义融利。由材料可知,习近平主席的外交思想()A A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B B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C 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 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实战演练实战演练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