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06781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南湖早春唐代 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本诗白居易遭到贬谪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发:开花。舌涩:指言语不流利。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不道:不是说。衰病:衰老。(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景象,最后两句主要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南湖早春景象的喜爱。B.颔联“乱点”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乱”并非杂乱、零乱,而是自然、随意,诗人写西湖春景时亦说“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异

2、曲同 工,都从“乱”中见出天然情趣,毫无人工的矫揉。C.第四句中“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蘋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蘋的茂盛。D.颈联“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抓住最具生命活力的动物来写,白雁因为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同样由于雨水的淋浇,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之感。(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答案】(1)A(2)以乐景写哀情。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的景象。渲染了清新明丽、生趣盎然的氛围。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仕途不顺的忧闷心情,以乐衬哀,

3、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解析】【详解】(1)A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主要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南湖早春景象的喜爱”不准确,有喜爱,但主要表达 的是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2)考查诗歌的抒情方式。读懂诗句大意的作答的基础。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勃勃、明媚可爱,反衬诗人遭贬后的衰病不堪,抒发了诗人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消沉郁闷的心情。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1

4、)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2)请对“梦觉流莺时一声”一句进行赏析。【答案】(1)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2)“流莺时一声”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解析】【详解】(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第一句写午睡的场所,“深深”说明别院深幽寂静,因为寂静,而感到了“清”,体现出物我之间的通感,使人直观地感觉到在这里午睡的宜人。第二句写院外的环境。院内屋中是一味清凉,窗外榴花盛开,透过窗帘,仍能感觉到它艳丽的色彩。(2)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梦觉流

5、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从色彩运用的角度分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的妙处。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燕脂”“夜紫”两个凝重的色彩,勾画了悲壮、奇特的意境;烘托凝重而

6、惨烈的战斗气氛,为下面写夜袭做铺垫。(意思对即可)2流露出诗人对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英雄气概的赞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解析】1题干要求从色彩运用的角度分析诗句。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天边的云霞将夜空凝结成紫色。从声、色两个方面进一步渲染悲壮的气氛。“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色来烘托。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同时创设了悲壮、奇特的意境。2考查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7、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抒发了誓死报国、奋勇杀敌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瑞鹧鸪宋卢 炳客里惊嗟(客居他乡,贫困潦倒,如今不觉又是一年将除,如何不“惊嗟”?)又岁除。萧萧寒雨滴茅庐。山深溪转泉声碎(甲),夜永风摇烛影孤。冷甚只多烧木叶,诗成无处写桃符(乙)。强酬节物聊清酌,今岁屠苏自取疏。(注释)瑞鹧鸪:词牌名。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 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屠苏: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在理解已有批注

8、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答案】示例:【甲】“泉声碎”实乃心碎。除夕之夜,本是团圆之时,而诗人却身处郊野,客居他乡,形单影只,怎不心碎?【乙】身处他乡,居无定所,纵然觅得佳句,凑成春联, 亦无处可题,凄苦、无奈之情溢于言表。【解析】【详解】考查对诗句的赏析。甲处“泉声碎”泉声是不会碎的,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泉碎实为人心碎,试想过年本该举家团圆,可自己漂泊在外,却身处郊野,客居他乡,不能归家,心碎至极。乙处自己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凑成春联,却不能题在自家的门上,表现诗人凄苦、无奈之情。5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

9、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台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霏霏:细雨纷纷状。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1)咸阳城东楼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台城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2)两首诗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请做分析。【答案】(1)秋天 春天(2)咸阳城东楼通过蒹葭杨柳、溪云,夕阳,风雨,风声,杂草,鸣蝉,秦苑汉宫,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担忧(或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无限担忧;或对历史沧桑的无

10、限感慨)。台城通过江雨、江草、鸟、杨柳、烟雾,抒发了诗人对唐王朝即将覆亡(或衰败的状况)的无限担忧。【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由“蝉鸣黄叶汉宫秋”可知是秋天;由“江雨霏霏江草齐”“ 台城柳”可知是春天。(2)本题考查对表达手法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结合诗作说明描写了怎样的具体景象,如咸阳城东楼中“蒹葭杨柳、溪云、杂草,鸣蝉”等景象,台城中“江雨、江草、鸟”等景象;接着要展开联想阐明诗作表达的情感;咸阳城东楼中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担忧,台城中诗人对唐王朝即将覆亡的忧虑之情。6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

11、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诗中的“薄暮”与“徙倚”是什么意思?请任选一个作答。(2)这首诗运用了哪个典故,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徙倚:徘徊 薄暮:傍晚(2)“采薇”一词运用典故,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之的故事,表达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解析】【详解】(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意思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意思是“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徙倚:徘徊,彷徨。(2)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

12、,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运用典故,表达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7阅读宋代梅尧臣的春寒,完成后面小题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压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注)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妻子谢世后次子又病逝。“青帘”指酒旗。1请你赏析这首诗的颔联。2请你结合诗人当时的处境和本诗内容,分析标题中“寒”的原因。【答案】1颔联运用了对偶、情景交融、一语双

13、关等手法(1分,三种手法答出一种即可),描写了初春时节春寒料峭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凄冷。2“寒”的原因:初春的阴沉沉的天气感到寒冷;自然界的风雨让诗人感到寒冷;作者体弱多病,毫无游兴而感到寒冷;作者政治处境进入人生低潮;妻子和次子又亡,让作者感到寒冷【解析】1赏析诗句。“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两句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气候环境下的景物特征: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其中“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叫人想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来。表现了诗人此时因改革处于低潮而感情凄苦、心情悲凉的状态。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读懂诗句大意

14、,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注释)解读。如中间两联,写到了自然界的寒冷: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同时要结合注释中“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妻子谢世后次子又病逝”的背景介绍。即可归纳出答案:阴沉沉的天气,自然界的风雨,体弱多病的身体,政治处境的低潮,妻子和次子又亡。这种种因素,哪能不让人感到

15、寒冷?8下列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A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作者人在江南、神驰故乡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B颔联描写了在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江面,上扬帆乘船顺风疾行的景象,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的象征意义。C颈联描绘出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的景象,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哲理,凸显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D尾联与首联呼应,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答案】

16、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据此,“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的理解是错误的。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排徊。1“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了什么哲理?【答案】1“独”字写出了诗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2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

17、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解析】1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小园香径独排徊”,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独”字,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2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蕴含着某种生

18、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既然题为望岳,为何不开门见山写“望”之所见,而以设问开篇?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明了诗人什么决心?【答案】1写出了作者乍望(远望)泰山时,其巍峨壮丽,令诗人惊喜,不知如何形容,也表现出一种迫不及待的仰慕之情。2只有不畏艰难的去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或:“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也可以)【解析

19、】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技巧的理解。首句“岱宗夫如何?”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同时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据此理解作答。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从望岳所见的泰山的壮美景色,从而产生了登岳的想法,用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据此理解作答。1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小题。梦中作(宋)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释)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

20、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1)前两句诗写出月光下的夜晚 、 的环境特点。(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凄清 迷离(2)第三句借用王质观棋故事,表达诗人对悠闲生活的渴盼,对世事变幻的慨叹;第四句写梦中喝酒,表达诗人仕途失意、客居他乡的无奈与思家之情。【解析】【详解】(1)首句写静夜景色。从“凉”“月”等字中可知时间大约是在秋天。一轮明月把远近山头照得如同白昼,作者在夜凉如水、万籁俱寂中吹笛,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恬静。次句刻画的却是另一

21、种境界。“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下面又说“百种花”,则此时的节令换成了百花争妍的春天。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景色写得如此扑朔迷离。(2)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第三句借一个传说故事喻世事变迁。这里运用了梁代任昉述异记中的典故,反映了诗人超脱人世之想。末句写酒兴意阑,思家之念油然而生,表明诗人虽想超脱,毕竟不能忘情于人世,与苏轼水调歌头所说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境相似。“诗言志”,全诗至结尾,寓意就逐渐明朗了。诗人的抑郁恍惚,与他当时政治上的不得志有关。作此诗时欧阳修还在颍州,尚未被朝廷重用。所以这四句是在抒发心中的感慨,它的妙处是没有把这种感慨直接说

22、出。1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浣溪沙苏轼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注释)作者任徐州太守时,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求雨后设祭谢神。平莎(su):莎草,多年生草木。耦耕:泛指耕作。光:指桑麻叶面光亮。使君:奉命出使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1本词上阕描写了“_”“平莎”“_”等景物,表现出作者_的心情。2赏析“日暖桑麻光似泼”一句。【答案】1 “软草” “轻沙”“路”“路无尘” 表现出作者轻松喜悦,闲适惬意的心情。 2示例一:在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

23、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桑麻叶面光亮似水,表现了乡村景物的清新、明丽(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表达了词人愉悦的心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示例二: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表现乡村景物的清新、明丽(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表达了词人愉悦的心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示例三:“泼”字用得精妙,“泼洒”(“泼水”)之意,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写出了桑麻叶面光亮似水,表现了乡村景物的清新、明丽(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表达了词人愉悦的心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解析

24、】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意象的筛选和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词的上阕抓住了“软草”“平莎”“轻沙”“路无尘”等景物意象,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的特点,而且写出作者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表现出作者轻松喜悦,闲适惬意的心情。据此填写作答。2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词句“日暖桑麻光似泼”一句,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比喻的

25、修辞手法,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看,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桑麻叶面光亮似水,写出了乡村雨后天晴后,田野里的清新、明丽,充满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本题也可以从词语的运用角度来赏析。1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秋闻笛宋朱淑真谁家横笛弄轻清,唤起离人枕上情。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1)两首诗前两句都写笛声,李诗写出笛声“_”的特点,朱诗写出笛声“_”的特点。(2)两首诗都抒发了因笛声产生的情感,内涵却不同,请作分析。【答案】(1)李诗:清越、穿透力强、悠扬、袅绕、隐约

26、、不真切。朱诗:轻柔、清脆(2)李诗主要是通过折柳曲引发了思乡之情,而折柳曲本身就是与思乡相关的内容,诗人触景生情。而第二首是则不同,是因为诗人本身就忧愁,孤独,恰逢中秋这个合家团聚的节日,听着外面热闹的笛声,更反衬出作者的哀怨。【解析】【详解】(1)分析诗歌内容,提取笛声的特点。李诗: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杨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可知笛声的清越、穿透力强、悠扬、袅绕、隐约、不真切。米诗:是谁在吹着横笛,传来了阵阵轻快的乐声。我躺在床上凝听着,触动了离情别绪,心潮难平。可知笛声轻柔、清脆。(2)分祈诗歌的情感需结合诗歌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翻译诗歌内容,再体会诗人情感。一般

27、答题格式:诗敬描绘了一副的画西,表达了诗人情感。第一首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第二首诗人由于思人怀旧而难以入睡,因了笛声而更加伤悲,却有意拓开,说自己的断肠与笛声无关,就使伤心的程度更为加深,蕴含着无尽的辛酸之泪。据此作答。译文:春夜洛城闻笛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中秋闻笛是谁在吹着横笛,传来了阵阵轻快的乐声

28、。我躺在床上凝听着,触动了离情别绪,心潮难平。我的愁肠早已断了,再也听不得乐曲;不是因为那笛儿吹奏出断肠的旋律,令人伤心。14结合上文的相关内容,阅读许有王的词江城子,完成任务。江城子元许有壬懒于沙鸟拙于鸠。为无求。得无忧。底事疏狂,却效子长游。毕竟无求何用出,求不得,亦宜休。西风真解酿羁愁。试登楼。望南州。黄叶疏云,摇荡一川秋。更被谁家多事笛,吹不尽,思悠悠。(1)江城子与许有壬传哪一段相关?为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词中“烟于诊必排于修”一句是许有工的自嘲。他是“懒”“拙”之人吗?请结合许有壬传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对应第段内容。江城子写了词人“效子长游”,离家登楼望南州

29、,纵情山水。许有壬传第段末也提及有壬因官场忌恨他的人多而回乡,不久向南游历湖南、湖北。有壬不是“懒”“拙”之人。不“懒”表现:独自率领弓箭手守卫,使辽州获得安定;京畿发生饥荒时想到开国家粮仓救济,灾民因此得以活命者多。可见他一心为民,勤勉有加。不“拙”表现:“有壬幼颖悟”,千字文“一览辄背诵无遗”;许多官员因韩公溥家中藏有兵器而牵连,有壬独善其身;认识浑河开凿属劳民伤财;他识破僧人开的谎言;又直言敢谏,有理有据。这一“懒”一“拙”带有自嘲的意味,含蓄地传达出当时不被理解,只能寄情山水的无奈意味。【解析】【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

30、句子翻译,把握文章内容。由江城子“试登楼。望南州”,可知这首词写的是词人离家登楼望南州,纵情山水的情景。许有壬传第三段“有壬度不可留,遂归彰德,已而南游湘、汉间”的意思是“有壬考虑不可久留,就回到彰德,不就又向南游历湖南、湖北”,可知此段内容与江城子内容相关。(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和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即可。由“有壬独率弓箭手,闭城门以守,卒获无虞”“卒白于丞相,发粮四十万斛济之,民赖以活者甚众”,可知有壬不“懒”;由“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长芦韩公溥因家藏兵器,遂起大狱,株连台若省,多以赃败,

31、独无有壬名,由是忌者益甚”“徒劳民费财耳”“有壬独疑其妄,呼僧诘之,果语塞不能对”,可知有壬不“拙”。1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将别历下二首(之一)晁补之来见红蕖溢渚香,归途未变柳梢黄。殷勤趵突溪中水,相送扁舟向汶阳。注释:(1)渚:水中的小陆地(2)汶阳:汶河之北。古时有济南到开封经汶河水路。1本诗前两句写了芙蓉香和_的景象,抒发了诗人_的感情。2自选角度赏析本诗第三、四句的妙处。【答案】1 柳梢黄 来时的愉悦和去时的伤感(表现作者对济南的不舍和怀念) 2运用拟人,赋予趵突泉以人的情感,通过写趵突泉水送诗人回汶阳,生动形象的表现出诗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

32、歌内容的理解。诗的前二句运用“红蕖(芙蓉)香”和“柳梢黄”两个意象,叙写了来济南时的欣喜和离开时的感伤,采用借景抒情(谐音双关)的方法,表达了诗人依恋不舍的心情。据此理解填写作答。2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语句“殷勤趵突溪中水,相送扁舟向汶阳”,用殷勤赋予趵突泉水以人的情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叙写趵突泉水送诗人回

33、汶阳,表现出诗人离别时济南时的眷恋和不舍之情。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唐崔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注释除夜:除夕。迢(tio)递:遥远的样子。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后亦多泛指四川。羁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羁,寄寓异乡;危,艰危困苦。残雪:残余的积雪。孤烛:一支烛。这里并非实指,而是说在这除夕之夜,孤烛独照,自己更感到成了离家万里的异乡人了。僮仆:未成年的仆人。亲:亲近。岁华:年华。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离乡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三巴路”言路途遥远,“万里身”

34、表地域艰险。B颔联中,“夜”点明了时间为除夕,“乱山”“残雪”点明了所处的环境,表现了羁旅之苦。C颈联表现了诗人由于长期客居,与亲人骨肉远离,情感渐疏,而与僮仆朝夕相处则越发亲近的无奈现实。D尾联中“明日”二字紧扣题中的“除夜”,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异乡的漂泊之苦,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核心是一个“悲”字,表达了诗人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等诸多纷杂的心绪。B颔联写山用一“乱”字,写雪用一“残”字,既点明了时令,也写出了诗人纷杂的心态和凄冷的心境。C颈联用笔巧妙,明写“僮仆”之亲,暗指“骨肉”疏远,陈述诗人当时处境的寂寞孤独和生活的拮据困窘。D全诗语言朴素,抒情细腻,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感人至深。【答案】1A2C【解析】1A错误,应是:“三巴路”表地域艰险;“万里身”言路途遥远。2C错误,明写“情亲”之乐,暗道羁旅之苦,于无字之处发出一片浩叹。【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无2无3无4无5无6无7无8无9无10无11无12无13无14无15无16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全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