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 新学的研究对象概念: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现象+规律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也研究动物的心理,以人为主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中间(交叉、边缘)科学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过程(共性)-认知过程(感知记想思) 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 意志过程(克服困难) 注意是一种心理伴随状态,不属于过程,注意是全程都存在的个性心理(个性)-个性心理倾向(理信趣爱,需动三观)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一、 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神经系统的结构 神经系统是心
2、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元是基本单位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 大脑是高级中枢 额叶-组织有目的的活动(动) 顶叶-触、温、动感觉(感) 枕叶-(视觉) 颞叶-听觉 左脑:抽象罗辑思维和言语 右脑:形象思维和空间知觉 延髓被称为“生命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1、 反射与反射弧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刺激-反应)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反射-无条件反射(先天):无意识的本能行为(见风流泪) 反射-条件反射(后天)1、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 2、第二信号系统:语词符号,人特有的2、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规律 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基本规律:兴奋和抑制
3、的扩散与集中行为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同时、同继) 正诱导:抑制兴奋过程(由睡眠到醒来) 负诱导:兴奋抑制过程(晚上学习,白天昏昏欲睡-相继负诱导)(认真学习时,视而不见,因为兴奋引起的抑制-同时负诱导)二、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单选)1、 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里-客观性-孟母三迁,说明人的心理有客观性 社会生活条件是人的心理源泉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主观性3、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应-能动性第三节、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 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亚里士多德论灵魂1879年 冯特 德国莱比锡大学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心理学之父”或“科学心理学之父”生理心理学原理 民族心理
4、学心理学大纲二、 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 构造主义 冯特、铁钦纳 主张研究意识结构,认为人的意识可以分为感觉、意向、激情 实验内省法2、 机能主义 詹姆士、安吉尔、杜威-我的教育信条 意识功能 意识流-意识是永远变化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来适应环境3、 行为主义(第一势力) 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环境决定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轮 主张研究行为,反对研究意识 主张采用实验法,反对内省法S- R4、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 威特海默、考夫卡、柯勒-顿悟说、关系理论研究意识整体 研究意识整体 反对把意识分为元素,主张心理是一个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Gestalt)5、 精神分析(第二势力
5、) 异常行为、无意识 佛洛依德-梦的解析、冰山理论、泛性:性本能-意识、前意识层-潜意识层 荣格-内外向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8阶段6、 人本主义(第三势力)-以.为中心,强调人的潜能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罗马人)罗杰斯-非知道行教学模式正常人的人格以人为本、人性本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人是有潜能的7、 现代认知心理学 奈赛尔-1967年认知心理学 加涅-对学习进行了分类 皮亚杰-“三个四” 皮亚杰既是认知心理学,又是建构主义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信息加工系统 记忆过程:编码,储存和提取 (记忆、保持和再现)第二章、 认知过程(记忆 言语和思维 注意是一级考点)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一、 感知觉
6、概述1、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依赖过去经验 多重属性+经验=知觉2、 观察和观察力 观察:人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持久的知觉活动,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力:人迅速、敏锐的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的等方面的直觉能力3、 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视听嗅味肤内部感觉:机体觉(对内脏的感觉) 平衡觉(对身体姿势的感觉) 运动觉(对关节肌肉的感觉)4、 物体知觉 空间 时间 运动(真动、似动)运动后效:先盯着运动的看,再看静止的,会认为静止的动 似动的形式: 动景运动:两个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距相继呈现(如
7、动画片、霓虹灯) 诱导运动: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如月动云静 自主运动:烟头、光点二、 社会知觉 社会刻板印象(对一群人,忽略个体差异)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投射效应三、 错觉 必然产生,不能克服 每个人都会产生(生理、心理) 是一种不正确的知觉四、 感知觉的一般规律一、 感觉的规律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感受性与感觉阈值呈反比2、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觉器官觉察这一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无-有差别阈限:刚刚引起差
8、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A1-A2 从一种感觉到另一种感觉3、 感受性的发展人的感受性不是固定不变的,依赖于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二、 感觉的相互作用1、 统一感觉的相互作用:适应、对比、后效 感觉适应:刺激对感受器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了变化 暗适应:明-暗,感受性上升,感受阈限下降 明适应:暗-明,感受性下降,感觉阈限上升 感觉后象:听觉后像:余音绕梁视觉后象:正后像-前后一样 负后像:前后不一样(一般彩色视觉都是负后像)2、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影响、补偿、联觉 影响:感冒了食欲也不好 补偿:盲人听觉很灵敏三、 知觉的规律1、 知觉的
9、选择性:自动把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 影响因素:刺激物的绝对强度(强度率) 对象和背景的差异性(差异率) 对象的活动性(活动律) 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新奇率)2、 知觉的理解性:以人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同知识经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3、 知觉的整体性:1、整体优先 2、整体影响部分 3、重要部分影响整体4、 知觉的恒常性: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人的知觉映像相对不变感知觉规律教学的应用:1、遵循感知规律,直观教学 2、学生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观察的品质:1、目的(不受干扰)2、精确性(差别)3、全面性4、深刻性(透过现象看本质)(目精面刻)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背)1、 明确目的和任务 2、充分准备、计
10、划、提出具体方法2、 加强个别指导,有针对性 4、整理观察结果,写出报告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中学生视觉敏锐发展到一生中最高水平第二节、 记忆一、 记忆概述1、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2、 记忆的品质(口诀:准备劫持):敏捷性(快)、准确性(准)、准备性(用)、持久性(长)二、 记忆过程及规律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编码、存储、提取1、 识记(首要) 识记的分类:有无目的性(有意识记、无意识记) 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机械识记(死记硬背)、意义识记(理解)2、 识记的规律(背)-木太轻,质量法 识记的目的与任务 识记的态度和情绪状态 活动任务的性质 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11、 识记的方法组织材料:整体识记、部分识记 时间安排:集中识记、分散识记三、 保持与遗忘(背)3、 遗忘及其规律 方式:不能回忆或再认,错误的回忆和再认 种类: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主动性遗忘和被动性遗忘 部分遗忘和整体遗忘4、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 遗忘曲线 特点:遗忘是不均衡 趋势: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 措施:及时复习5、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背) 学习材料的性质 系列位置效应(前摄和倒慑)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学习程度150%)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 时间因素 识记的方法 情绪和动机6、 遗忘的原因 消退说(永久性遗忘) 干扰说(暂时性遗忘,排除干扰,记忆就会恢
12、复)压抑说(主动性遗忘) 考试时候由于情绪紧张引起遗忘 提取失败说 (明明知道,舌尖现象)同化说四、 再认或回忆1、 再认:再度呈现 2、回忆:有意回忆、无意回忆(触景生情)五、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背)口诀:十次方品味1、 复习时机要得当 (集合简讯) 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间隔复习循环复习2、 复习方法要合理(两多两结合) 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结合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结合3、 复习次数要适宜4、 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5、 注意用脑卫生六、 学生记忆的发挥在那16-18岁,高中生是“黄金”时期第三章、 想象一、 表象概述1、 表象:事物不在面前,人脑出现的
13、形象(原来的样子)-回忆呈现的内容就是表象2、 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用(在头脑中操作)3、 分类:记忆、想象二、 想象概述1、 概念:对表象加工-产生新形象2、 种类: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 白日梦 梦 有意想象(随意想象) 随意-跟随意志努力3、 加工方式: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啊q,祥林嫂)孙悟空是一种黏合,并不是拟人化,拟人化是把没有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4、 想象的功能:预见(科学家的发明)、补充(不完整到完整)、替代(满足愿望)、调节(放松训练)5、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根据词语和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的 (读者是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根据目的任务、独立的创造出
14、 (作者是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的条件:原型启发丰富的表象储备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强烈的创造愿望积极的思维活动灵感三、 幻想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创造想象科学幻想、理想、空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背)(4引导1注意1结合)1、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大门3、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知识储备4、 引导学生积极的幻想5、 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6、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初二到初三是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期第三节、 言语和思维一、 言语:外部言语-口头言语-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教师教课属于独白言语)言语的
15、理解分为3个水平:词汇理解、句子理解、课文(文本)理解二、 思维和品质思维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应间接性(透过现象看本质)(一眼看不透,通过思考来反应本质)概括性:(总结出结论):1、同一类事物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概括2、把多次感知到的事物的联系和关系概括思维的品质:1、 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横向广,纵向深)2、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与人独,对己批)批判性:不受自己情绪和偏爱的影响3、 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灵则变,敏则快)随机应变,当机立断,不仅要快,而且要准,不然就是轻率不是敏捷4、 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逻辑严谨是中心)三、 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简答
16、背)-多言多思定能启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1、 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2、 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四、 思维的种类第一种:根据凭借物-直观动作思维:感知和动作根据任务性质-具体形象思维:直观形象和表象根据发展水平-抽象罗辑思维:以词为中介第二种:经验思维 直觉思维第三种:有无步骤-1、分析思维 2、直觉思维(以科学的原理)第三种:根据思维指向性-1、聚合思维 2、发散思维第四种:按照思维的创造程度-1、再造思维(常规性或习惯性) 2、创造性思维(新颖独特)概念学习:1、判断 2、推理-归纳推理(总
17、结)、演绎推理(运用)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概念的种类:根据概念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根据概念反应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关系:合取概念(毛笔)、析取概念(如好孩子概念)、关系概念(高低上下)四、 概念学习的过程1、 概念的获得:概念形成 (发现学习) 概念同化 (接受学习)2、 概念的运用3、 如何掌握科学的概念(背)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提供概念范例,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适当运用比较正确的充分利用变式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明确提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4、 抽象与概括抽象:提炼出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个别
18、的、非本质的概括:把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象出来进行综合的过程(总结)先抽象再概括5、 系统化和具体化系统化:意思就是归类具体化:就是运用推广思维的最基本过程是分析与综合五、 创造性思维概念: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 新颖独特性(最本质)2、多种思维的结晶,但以发散思维为核心发散思维的特点:流畅性(多和快)、灵活性/变通性(广)、独创性(与众不同)2、 创造性想象 4、灵感简答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背)(激发解渴想评价)1、 启发 2、发散思维 3、创造性想象力 4、正确评价 5、开课,教授方法6、结合各学科的特点训练课程:明亮的直发推动了我的假想头脑
19、风暴法-奥斯本集体讨论、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不评判好坏、越多越好六、 学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小学四年级(约10/11岁)初中二年级,进入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第四节、 注意一、 注意概述注意: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功能: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选保洁)二、 注意的分类1、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直接兴趣,不易产生疲劳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间接兴趣,人类特有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高级的)三注意的规律 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屏息
20、现象注意产生和维持的条件1、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客观条件:强度、对比、活动、新异主观:当时的需要 情绪状态 直接兴趣 个体的知识经验2、 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合理组织活动对兴趣的依从性,间接兴趣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坚强的意志力注意的品质1、 注意的稳定性-狭义的是某一对象,广义是指某一任务或者活动 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动摇):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不随意跳跃现象 注意的分散(分心):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2、 注意的广度 3、注意的分配(同时注意不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根据任务主动转移)三、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背)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 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
21、课状态2、 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环境、板书、内容组织和形势变化3、 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目的任务、间接兴趣、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分心4、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四、 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知识链接:注意广度,女生大于男人 稳定性女生高于男生小学二年级是注意分配能力发展的转折期中学生注意力的发展-无意注意初二发展到巅峰1、 有意注意发现明显 2、无论何种注意,都在逐步深化 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学生注意力的培养:(背)1、 培养间接兴趣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重视集中注意的自我训练第四章、
22、 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一、 情绪和情感概述1、认知是情绪和情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和情感的中介2、情绪情感的关系区别:情绪人和动物共有,情感是人特有的 情绪:情境性、易变性、冲动性、外显性 情感:稳定性、持久性、内隐性、深沉性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具体内容二、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 情绪的分类基本情绪:喜怒哀惧根据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分为:1、 心境:微弱的、持久的、弥漫性的2、 激情:爆发的、猛烈的、短暂的-激情下容易做错事3、 应激: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中生智、临场怯考)情感的分类1、 道德感-道德标准2、 美感-审美标准3、 理智感-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三、 情绪
23、和情感的功能(十足信件感动)1、 适应功能(适应生存) 2.动机功能(提高活动效率)3、组织功能(促进或者阻碍任务活动)2、 信号功能:表情传递信号 5、健康功能 6、感染功能二、 情绪的调节和控制良好情绪的标准:1、正确反映环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2、能够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度反映3、 具备情绪转移的能力 4、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背)(调问题 练体态)1、 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2、 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三、 压力与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佛洛依德(无意识的)1、
24、 否认2、合理化/文饰 3、移置(如转向攻击) 4、投射 5、升华6、幽默7、认同8、过度代偿9、抵消四、 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1、 初中生情绪的发展初中生:逆反心理、具有两极性,微妙的掩饰性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第二节、 意志与教育一、 特征1、 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首要特征2、 调节支配活动 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二、 意志过程的规律1、 意志与情感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或者阻力 意志可以调节、控制人的情感三、 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独立性 2、果断性(又快又准) 3、自制性 4、坚韧性(坚持和韧性)相反 独断/
25、受暗示性 草率武断/优柔寡断 怯弱/任性 执拗/动摇四、 意志的阶段1、 意志的准备阶段:动机斗争2、 意志的执行阶段五、 意志品质的发展与培养(背)1、 加强目的 2、加强养成教育 3、组织实践活动 4、正确对待挫折 5、因材施教 6、树立模范,点滴小事做起第五章、 个性与发展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一、 需要概述概念:有机体感到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需要有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层次)种类:1、按起源-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2、按对象-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二、 马斯洛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会出现对高级需要的追求三、 动机动机产生的基础是-需要功能:1、激活功能 2
26、、指向性功能 3、维持和调节功能第二节、 能力概念: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 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 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区别:1、 能力有限,知识无限 2、知识和能力不同步 3、能力与知识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一、能力的分类1、根据能力适应范围的大小-一般能力(记忆力、观察力,也就是认知能力=智力)、特殊能力(专门从事某种活动,如教师)二、智力的结构1、智力是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2、包括观察、记忆、注意、想象力和思维力(光记住想死)非智力因素:情绪、动机、意志等等四、 智力的分类
27、1、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二斯) 2、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轮(三幅)2、 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轮(卡刘晶) 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加多宝) 5、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三思)流体智力:生理为基础(先天) 晶体智力:学得经验为基础(后天,经验智力)加多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背 简答)观点:提出其中相对独立的智力(后加:认识自然、道德)(语数体美音自知)言语智力:说话、阅读、书写逻辑-数学智力:运算、逻辑推理 视觉-空间智力:认识环境、辨别方向音乐智力:识别声音、韵律 运动智力: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 人际智力:处理人际关系自知智力:认识自己多元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改革1、 科学的智力观:多种智力同等发展2、
28、 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希望3、 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因材施教4、 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五、 智力测验智商=智龄实龄X100-比率智商,无法比较伟氏智力测验:离差智商,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IQ=100+15Z,Z=(X-M)/SD-离差智商,可以比较三、 智力测验的标准1、 信度 2、效度 3、标准化四、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简答)1、 遗传与营养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主导作用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内在动力五、 学生能力的培养-1、 重视对早期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3、教学中针对能力要因材施教2、 积极培养学会说呢过的元认知和创造
29、能力 5、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 6、重视非智力因素第三节、 气质与性格一、 气质气质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也就是脾气、秉性。气质的类型:古希腊,希波克拉底胆汁质:精力旺盛,易于冲动,反应迅猛 多血质:活动好动、动作敏捷、灵活多变粘液质:安静稳重、忍耐沉着,死板固执 抑郁质:体验深刻,细致敏感,多愁善感艾森克的理论稳定内倾型:粘液质 稳定外倾型:多血质 等气质与教育(背 材料)1、 对待学生克服气质偏见2、 针对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 胆汁质-直截了当,培养自制力 多血质-多种教育方式,严厉批评,培养专一 粘液质-耐心教育,培养热情 抑郁质-委婉暗示,培养友善3、 帮助学生自我分析,自我
30、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4、 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5、 组建学生干部时候,考虑气质类型二、 性格概念: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形成的人格特征结构特征:1、 态度特征:一种态度,具有核心意义2、 意志特征:自觉确定目的,调节只配行为3、 情绪特征:情绪的强度、稳定性,主导心境4、 理智特征:一种认知风格、认知方式(如场依存)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1、 虽然不会影响学习是否会发生,但影响学习方式2、 教学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三、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1、 气质和气质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2、 气质与性格相互渗透,彼此制约区别:1、 气质受生理影响打,性格受社会影响大 2、气质的先天性强,性格可塑性强四、 影响性格的因素1、 家庭 2、学校教育 3、同伴群体 4、社会实践 5、自我教育 6、社会文化因素五、 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1、强三观 2、强良行 3、用榜样4、集体教育 5、实际锻炼 6、个别指导 7、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