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六 求索真理的历程 (建议用时 45 分钟 ) 考点一 实践 1.(2018广州模拟 )由香港中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太空养蚕”随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 ,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实验 ,目的是想验证在失重情况下蚕吐出的丝会比较粗且韧性较强 ,可应用于不同领域 ,包括制作航天服。这说明 ( ) 意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客体通过中介系统作用主体的过程 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目的性 通过实践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A. B. C. D. 【解析】 选 B。香港中学生设计的实验项 目具有目的性 ,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实验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 符
2、合题意。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主体通过中介系统作用客体的过程 , 表述错误。 2.2017 年 8 月 28 日 ,我国最先进的科考船“向阳红 01”科考船从青岛起航 ,执行我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本次环球科考是首次将大洋科考与极地科考整合在一起 ,进行环境、资源、气候等多学科的综合考察。我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 ( ) 体现了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的特征 是人类改造客观规律的具体表现 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 是以尊 重社会发展规律为前提的 A. B. C. D. 【解析】 选 A。我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进行环境、资源、气候等多学科的综合考察 ,体现了实践
3、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 ,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 , 符合题意。人类不能改造客观规律 , 表述错误。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要尊重自然【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规律 ,不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 , 不符合题意。 3.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 ,直面百姓最为关注的灰霾问题 ,确定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 10 条 35 项措施。实施 4 年来成效显著 ,重点区域 PM2.5平均浓度与 2013 年相比下降了 30%以上 ,连续稳定达标的城市数量明显增加。由此可见( ) A.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人的活动的烙印 B.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实践的目的是获
4、得真理 D.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 选 A。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体现了实践具有能动性 ,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人的活动的烙印 ,A 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不能决定实践 ,B 表述错误。实践的目的是满足人类的需要 ,不是获得真理 ,C 表述错误。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 ,但不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D 表述错误。 【知识拓展】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背景 :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 ,以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 ,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 ,大
5、气污染防治压力继续加大。 (2)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 ,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 ,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 ,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考点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党的十八大以来 ,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 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我们党进行艰辛探索 ,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了 ( )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
6、创造性 C.认识有时与实践无关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解析】 选 D。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我们党进行艰辛探索 ,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 ,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D 符合题意。人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 ,但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是只有实践 ,A 说法太绝对。材料体现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B 不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是对实践的反映 ,C 表述错误。 5.2017 年 9 月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破译牡丹基因组 ,首次完成了牡丹基因组精细图的绘制
7、,首次注释了 65 898个牡丹基因 ,首次构建了牡丹基因组及表型数据库 ,填补了芍药科植物基因组研究空白。成功破译牡丹基因组表明 ( ) 人类可以利用科技的发展逐步解开世界之谜 通过科学实 验我们可以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通过认识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们能够获得全部真理 A. B. C. D. 【解析】 选 A。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破译牡丹基因组 ,表明通过科学实验我们可以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可以利用科技的发展逐步解开世界之谜 , 符合题意。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 表述错误。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
8、止境的过程 ,并不能决定人们能够获得全部真理 , 表述错误。 6.科学家破译牡丹基因组 ,可以更加科学 地做好牡丹品种资源的溯源、保护工作 ,可以实现牡丹精准定向分子育种 ,可以加快牡丹产业化发展。这一事例说明 ( )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循环往复性 A. B. C. D. 【解析】 选 C。科学家破译牡丹基因组 ,加快牡丹产业化发展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不符合题意。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 表述错误。
9、【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考 点三 真理与认识过程 7.曾经有人质疑载人航天投入大、产出小 ,甚至诋毁说 :“这是劳民伤财。”其实 ,载人航天工程取得近千项国家级发明专利 ,辐射带动原材料、微电子、机械制造、化工、冶金、纺织、通信等领域发展 ,有 2 000多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 ,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 ,投入产出比在 110 到 112 之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立场观点、认识能力和水平的制约 人们对事物认识角度不同 ,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必然产生不同的认识 对事物的认识结果受制于 具体的实践水平 A. B. C. D. 【
10、解析】 选 A。不同的人对载人航天工程的不同认识 ,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立场观点、认识能力和水平等主体因素制约 ,受制于具体的实践水平 ,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认识角度不同 , 与题意无关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也会产生相同的认识 , 说法太绝对。 8.(2018唐山模拟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通俗地讲 ,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二者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 ;二是既要金山银山 ,也要保住绿水青山 ;三是绿水青山本身 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进一步证实了 ( ) 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
11、制约 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 B. C. D. 【解析】 选 C。某地的认识过程进一步证实了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 符合题意。 颠倒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的发展与认识主体有密切的关系 , 表述错误。 9.碱性食物好处不在其 碱性而在营养价值 ,而长期、大量食用碱性食物 ,是不能很好地获得需要的营养的。每个人都应当根据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 ,调整饮食 ,合理地搭配选择食物 ,才能够减少营养缺乏 ,保持身体健康。上述情况说明 ( ) A.真理具
12、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B.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C.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D.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解析】 选 D。本题考查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每个人都应当根据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 ,合理地搭配选择食物 ,说明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 符合题意。 B、 C 不符合题意。真理具有客观性 ,但 真理是具体的 ,不是普遍的 ,A 表述错误。 【加固训练】 荧光防伪纸是常用的防伪材料之一。然而 ,传统防伪纸存在较多问题 ,比如植物纤维热稳定性差 ,高温容易碳化燃烧等。但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朱英杰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有望应用于防伪领域的多模式防伪耐火纸
13、。耐火纸具有荧光、防水、耐高温、耐火等多种性能。可实现遇火不燃、遇水不侵。这表明 ( ) 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真理是理论 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 A. B. C. D. 【解析】 选 A。本题考查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多模式防伪耐火纸与传统防伪纸比较 ,具有更高的性能 ,体现了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 , 符合题意。 将科学实验等同于实践 ,是错误的。真理可不断发展自己 ,但不会被推翻 , 表述错误。 10.(2018烟台模拟 )央视新闻微博发布中医药 最有代表性的中 国元素 ,引发网友热议。网友观点基本分化成三派 :挺中医的、喷中医的、理性分析的。从哲学的角度看 ,这是因为 ( )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互渗透的 真理因人们认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标准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复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定的过程 A. B. C. D.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解析】 选 C。网友对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