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题.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23296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一、选择题 读图,完成13题。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2关于图示地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较为干旱,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B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雨热同期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年温差变化趋势是从乙到甲逐步递减3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读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完成45题。4该地区可能位于()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5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最有利于()A提高抵御自然灾

2、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下表表示我国某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根据论证可知变化较为合理。据此回答67题。耕地林地草地荒地水面及建筑等用地1978年55%19.8%4.9%15.4%4.9%2008年40%44.1%6.2%1.3%8.4%6.该地的地形()A以平原为主 B以低山丘陵为主 C以高原为主 D以盆地为主7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下列有关今后该地农业发展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利用水面发展渔业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培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为满足人口增长需要,扩大耕地面积A B C D人民网2011年8

3、月16日报道,2011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突破400亿斤。其中水稻总产250亿斤,可向销售区提供优质的东北粳稻230亿斤,有效缓解我国优质粳稻供应紧张的状况,结合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结构(万公顷)图,回答810题。8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热量不足 B土壤贫瘠C气候较为干旱 D光照条件差9黑龙江垦区成为“中华大粮仓”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均占有耕地多 B机械化程度高C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 D生产技术水平高10黑龙江生产的粳稻质量要好于我国南方生产的粳稻,其主要原因是()A土壤比南方肥沃 B水热条件比南方产区充足C生长期比南方产区长 D机械化水平比南方产区高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

4、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1113题。1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江苏省B河南省C四川省 D海南省1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1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

5、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读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我国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完成1415题。14据图推测()A主要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 B第一级阶梯城市分布较密集C长三角地区将持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乡村人口将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城市15图中面积最大的主要城市化地区,今后制约其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B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恶劣C水资源短缺现象明显 D农村经济严重落后,农业基础薄弱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城市化不合理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据此回答1618题。

6、16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17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A绿地 B工业区 C交通区 D住宅区18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 B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问题突出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国际上常用工业化结构性指标衡量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结构性指标的构成

7、是: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下图为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读图回答1920题。19结合图文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bc分别表示工业化指标中的Ba指标我国略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Cb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二、三产业比重低Dc指标我国远低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慢20针对以上我国现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目前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并不断向西、向北扩展,这些乡镇企业总体上与下图中哪一类较为一致()AaBbCcDd

8、 四类工业产品成本分布比重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2122题。 1耕地2居民地3湖泊11333331111133333122313131111231311111113111111111 2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2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

9、化的进程。据此完成2324题。2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C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24、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城镇数量猛增,城乡交错分布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逆城市化现象凸显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AB C D2005年至2010年广东省规划投资1 800亿元,重点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并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建设5个石化基地,进军亚洲石化生产中心。据此回答35题。25.广东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10、)市场广阔 资源丰富 海运便利 技术先进A. B. C. D.26广东将建立石化、化工园区,实行炼化一体化,引导产业向园区、沿海石化基地集聚。其主要目的是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应 便于污染物集中控制 减少运费,降低成本 降低产品销售费用A. B. C. D.27.广东实现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采取清洁生产技术 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加强航空港、高速公路建设 建立原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A. B. C. D.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2829题。28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阶段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快C在此国城市化进程

11、中工业化都是主要动力D城市化速度一直快于工业化速度29在阶段,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A技术指向型产业 B劳动力指向型产业C动力指向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30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代表的地区依次是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二、综合题31、材料1: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 粮食流通格局图。 材料2 D(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下表

12、。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甲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丙旱涝灾害频繁(2)丁区域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地位下降,从外地调入粮食量逐年增多,其自然原因是_ _ ,社会原因是_ _(3)和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甲地区农业生产具有的突出特点是_ 、_ 。(4)简要说明箭头A、B、C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5)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6)材料2中的D地区是我国沼泽分布最广的地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32、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分析回答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和自身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吸

13、引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左下图)材料二、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右下图)。国际市场国际产业珠三角材料三、长江三角洲地区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1) 在珠三角模式的形成过程中,该地区面临的国际经济背景是什么?(2分)(2) 根据材料二,简述19802002年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3分)(3) 有一位深圳网民发

14、表了一篇谁抛弃了深圳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些跨国公司将驻华总部从深圳迁往上海。这说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4)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城市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5)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升级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有哪些?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乙地位于松嫩平原地区,丙地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地、耕地和林地,图示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因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答案】1.D2.C3.D【解析】根据框图所隐含的信息:牧草、野猪、狍子等事物,该地区有牧场分布并靠近山地或林区,所以位于松嫩平原。该地区

15、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副业)综合发展,而且畜牧业、林业等的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工业的发展,沼气工程的建立使物质得到充分利用,使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 【答案】4.B5.D【解析】第6题,从表中可知,该地的耕地比重在减小,林地、草地比重在增加,因此该地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第7题,由上题可知,在低山丘陵区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 【答案】6.B7.C【解析】黑龙江所处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是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由于垦区地广人稀,人均占有耕地多,所以成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热量不足导致这儿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单季水稻的生长期较南方产区长,质

16、量高。 【答案】8.A9.A10.C【解析】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答案】11.A12.D13.A【解析】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主要的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以我国的东部地区较为稠密,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看,我国目前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图中面积最大的主要城市化地区是我国的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短缺是

17、制约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4.A 15.C【解析】第16题,城市是人口聚集场所,人口、产业的高度集聚,排放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城市环境恶化。第17题,生态城市的绿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尤其是市中心区。第18题,注意题干要求的是生态破坏,A、B、C三项均为环境污染。 【答案】16.B17.A18.D【解析】第19题,从图中的数值信息看,a指标是指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该项指标我国与国际通用标准相差不多;b指标为农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该项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通用标准,说明我国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最多,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反映出我国的二、三产业比重较低;c指标为城市化水平

18、,反映出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还较低。第20题,我国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总体上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工资成本所占的比重较大。 【答案】19.C20.C【解析】图示区域位于辽宁西北部,为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相对较少,从图中数字的变化可知,自1979年2005年间,该地的湖泊面积缩小,耕地面积增多,是围湖造田而导致的,必然会导致水生生物物种减少,旱涝频率增大,空气湿度减少,土地的灌溉面积增加,出现土地次生盐渍化,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今后必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参考答案】21A22C【解析】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正在经历第二个阶段

19、,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其工业化的推动下,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答案】23A24D解析:本题组考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发展及措施。第3题,广东地区无石油资源分布,与其他几个工业区比较技术力量也不突出。第4题,考查工业集聚的效应。第5题,实现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应有充足的原料保障,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答案 :25C 26B 27.C 【 解析】:第28题,根据图示可知,城市化速度比工业化速度快。第29题,读图可知,阶段工业化水平下降,但城市化水平还在继续上升,说明此时的人口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如选项中的现代服务业。答案:28.D29.D30

20、、C31、解析:第(1)题,主要分析比较影响甲、乙、丙三地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状况。甲地纬度高,热量不足;乙地位于西北内陆,水资源不足;丙地位于江河的中下游,洪涝灾害频繁。第(2)题,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众多,地块小,土壤黏重;社会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发展经济作物占用大片耕地。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态环境,应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粮食种植,故需要从东、中部地区运进粮食。第(4)题,从加大科技投入,保护农业生态,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1)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甲人均耕地多热量

21、不足乙 水资源不足丙光热、水充足(2) 河网稠密,地块小、土壤黏重、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 (3)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4)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地区优势。(5)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农产品的加工力度,提高附加值;利用饲料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6)降水多,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有冻土层,使地表水不容易下渗。32、(1)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外转移(2)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后降(或变化较小),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3)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由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4)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大;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分)(5)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国内腹地范围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题.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