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552335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 1 - 20202020 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共 150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 请把请把、卷的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时请按题号位置,在规定区域作卷的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时请按题号位置,在规定区域作 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第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共共 3636 分)分) 一、 (一、 (1212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3 3 分)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敝 。联想起于习惯,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 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 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 的人都依靠文料触机 幼学琼 林 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辞 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 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 、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 必是“ ”,叙离别不离“柳岸灞 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版 印刷还是“付梓 ”“刹 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 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 谓“滥 调”。一件事情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

3、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 斟 酌地使用它们,并且 。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 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 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 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来说,它引不起新鲜而 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 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 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 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尺椟 宣言里面挑一段 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1. 文

4、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流敝 (b ) 幼学琼 林(qi ng) 辞 藻(c ) B. 王嫱 ( qi ng) 柳岸灞 桥 (b ) 付梓 (z) C. 刹 青(sh) 举不胜 举(shng) 滥 调(l n) D. 斟 酌 (zhn) 倾 向 (qng) 尺椟 (d ) 2. 依次填入文中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新奇 春花秋月 自鸣得意 真切 B. 惊奇 春花秋月 自命不凡 真正 - 2 - C. 新奇 春风化雨 自命不凡 真正 D. 惊奇 春风化雨 自鸣得意 真切 【答案】1. B 2. A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

5、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里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结 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本题中, A项,流弊; C项,杀青,举不胜举(sh ng) ; D项,倾(qng)向,尺牍。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 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新奇,指新鲜特别。惊奇,惊讶奇怪。此处指新鲜,应选“新奇”。 春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春花秋月:指春秋佳景或泛指美好 的时光。此处指美好风景,应选“春花秋月”

6、。 自鸣得意,指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此处表示 得意,应选“自鸣得意”。 真切,清楚确实。真正,表示名实完全相符,确实,的确。此处强调确实,应选“真切”。 故选 A。 3.下列各句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 上海世博会还会对长三角地区以及全国有联动效应,酒店、会展等服务业将受惠最多,并 促进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 网络词语“刷朋友圈”表达的其实是“看朋友圈”的意思,“刷”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 “看”的动作,加大了表达的趣味性。 C. 多家共享单车公司面临困境,已有单车公司退出了市场,部分仍在运营的公司也面临着人 员离职、资金短缺、生存困难等诸多

7、问题。 D.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 - 3 - 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 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结构混乱,第一句主语为“世博会”,第二句为“服务业”,第三句省略主语,逻辑主 语为“世博会”,故主语被偷换。另外,还应将“有”改为“产生”。 B项,搭配不当,“加大”与“趣味性”不搭配,可将“加大”改为“增强”; C项,“人员离职、资金短缺、生存困难”并列不当。 故选 D。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

8、确的一项是 A.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离骚是楚辞的体表作,是 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B.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中的“句读”在古代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 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C. 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是我国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叫“五更”,也叫“五鼓”,即十二时辰 的“平旦”,是指凌晨 1 点至 3 点。如“夜夜达五更”“五更鼓角声悲壮”。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

9、题目解答时一般要 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 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 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叙事诗”错误,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项,“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错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 D项,“五更”是指凌晨 3 点至 5 点的时候。 故选 B。 二、 (二、 (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沟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也促进 了东西

10、方双向的文化交流。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好的时候,文化的交流会通过 - 4 - 官私渠道,畅通无阻;有的时候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因为政治或其他原因断绝了关 系,但文化是流动的,并不因为政权的敌对而完全断绝交流,文化的因子会通过其他途径输 入或传出。 从北朝到隋唐,中国与萨珊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的使者不断。相互之 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不论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 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人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波斯与中国的两种 文化在唐朝交融产生的成果,比如唐人制作的波斯纹样、仿金银器制品,又从长安传到新罗、 日本。 文

11、化交流所能达到的深远程度常常是出乎我们今人意料之外的。在唐朝有个叫杨良瑶的, 在德宗贞元元年,受命出使阿拉伯半岛的黑衣大食,他从广州出发,走海上丝路,经过三年 多的时间,完成联络大食、夹击吐蕃的政治使命,返回唐朝。杨良瑶聘使大食更为重要的结 果,是给唐朝带回来珍贵而完整的海上丝路的航海日记,这应当就是贾耽记录下来的皇华 四达记中从广州到缚达(巴格达)的路线,而晚唐入藏法门寺地宫的一批伊斯兰系统的玻璃 器,或许也和杨良瑶的聘使大食有一定的联系。 杨良瑶从海路出使大食的背景,是因为吐蕃乘唐朝安史之乱,攻占了唐朝的河西领地, 并向西域进军。由于吐蕃和唐朝的敌对情形,像杨良瑶这样的政治使节很难经陆上丝

12、路去往 西方。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贞元六年沙门悟空从天竺回到长安之后,中印之间的交往就完 全断绝了,晚唐五代时期西北兵荒马乱,也没有任何交往的记录。其实许多历史没有被传世 文献记录下来,我们今天可以通过出土文书再现某些历史真相。敦煌发现的汉藏语文献材料 告诉我们,晚唐五代直到宋初,中印之间僧侣的往来、经本的流通等佛教文化的交往始终未 断,因为吐蕃也同样信奉佛教,所以佛教僧侣的往来并没有受到阻碍,他们仍然肩负着文化 交流的使命,奔波在陆上丝绸之路上。 文化的流动性极强,不仅在中国与西方之间,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东渐朝鲜半岛与日 本列岛,由于奈良正仓院和韩国、日本古寺院收藏品的大量保存,这方面的例

13、子很多,我们 也不断从传世典籍和新发现的石刻史料中找到新的印证。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但由于学术研究的训练和背景不同,中国学者更多关 注于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虽然我们目前在更遥远的中亚、西亚没有看到类似新疆古代遗址 出土的汉文典籍资料,但撒马尔罕壁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文、阿拉伯文文献对中 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西渐的深 度和广度。 - 5 - (节选自文史知识 ) 5.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无论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丝绸之路,都起到了沟通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交往 的作用,都促进了东西方

14、文化的相互交流。 B. 由丝绸之路实现的文化交流还能以某国为基点发散传播,如唐人学习的波斯文化内容又会 传到新罗、日本等其他国家。 C. 唐朝的杨良瑶出使大食为唐朝带来了一批伊斯兰系统的玻璃器皿,而波斯文、阿拉伯文文 献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也有记录。 D. 在奈良正仓院和韩国、日本古寺院的收藏品以及传世典籍和新发现的石刻史料中,都有证 据证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东渐现象的存在。 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关系好国家,文化交流会畅通无阻;关系不好的国家,文化交流也不一定会断绝。 B. 中国与萨珊波斯关系友好时, 有着较多的使者来往、 政治声援以及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等,

15、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C. 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比海上丝绸之路路程艰险,唐代的杨良瑶才选择从海上丝绸之路到达黑 衣大食完成政治使命。 D. 虽然我们在中亚、西亚还没有看到类似新疆古代遗址出土的汉文典籍资料,但也不能否定 中国文化西渐的深度和广度。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中国与萨珊波斯的文化交流方面,不仅有着金银器的物质文化交流,也有着景教等精神文 化的交流。能说明两国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 B. 杨良瑶给唐朝带回来珍贵而完整的海上丝路航海日记,说明当时文化交流达到的深远程度 出乎我们今人意料。 C. 我们通过出土文书以及敦煌汉藏语文献等材料,能够证明沙门悟空从天竺回到

16、长安后中印 间的交往完全断绝的观点是错误的。 D. 中国学者更多关注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导致人们缺少对中国文化西渐的深度和广度的认 识。 【答案】5. C 6. C 7. D 【解析】 【5 题详解】 - 6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 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 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C 项,“唐朝的杨良瑶出使大食为唐朝 带来了一批伊斯兰系统的玻璃器皿”错误,文章第三段“而晚唐入藏法门寺地宫的一批伊斯 兰系统的玻璃器,或许也和杨良瑶的聘使大食有一定的联系”

17、,文章表述是“或许”有联系。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中,C 项,“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比海上丝绸之路路程艰 险”错误,文章第四段“由于吐蕃和唐朝的敌对情形,像杨良瑶这样的政治使节很难经陆上 丝路去往西方”,可见路程艰险不是杨良瑶选择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原因。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 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

18、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本题中,D 项,“中国学者 更多关注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导致”强加因果。 故选 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 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 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 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 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三、 (三、 (1515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岳渎经 唐李

19、公佐 贞元丁丑岁,陇西李公佐泛潇湘苍梧。偶遇征南从事弘农杨衡,泊舟古岸,淹留佛寺。 江空月浮,征异话奇。 杨告公佐云:“永泰中,李汤任楚州刺史时,有渔人,夜钓于 龟山之下。其钓因物所制, - 7 - 不复出。渔者健水,疾沉于下五十丈。见大铁锁,盘绕山足,寻不知极。遂告汤。汤命渔人 及能水 者数十,获其锁。力莫能制,加以牛五十余头,锁乃 振动,稍稍就 岸。时无风涛,惊 浪翻涌。观者大骇。锁之末见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高五丈许, 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人不可近。久乃引 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顾视人焉,欲发狂怒。观者奔走。兽亦徐

20、徐引锁拽牛,入水 去,竟不复出。时楚多知名士,与汤相顾愕栗,不知其由尔。乃渔者时知锁所 ,其兽竟不复 见 。” 公佐至元和八年冬,自常州饯送给事中孟简至朱方,廉使薛公苹馆待礼备。时扶风马植、 范阳卢简能、河东裴蘧皆同馆之,环炉会语终夕焉。公佐复说前事,如杨所言。 至九年春,公佐访古东吴,从太守元公锡泛洞庭、登包山,宿道者周焦君庐。入灵洞, 探仙书。石穴间得古岳渎经第八卷。文字古奇,编次蠹毁,不能解。公佐与焦君共详读 之:“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禹怒,召集百灵,搜 命夔龙。桐柏千君长稽首请命。禹因囚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乃获淮、涡水神, 名“无支祁”。

21、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 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 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禹授之章律,不 能制;授之鸟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鸱、脾桓、木魅、水灵、山妖、石怪,奔号 聚绕,以数千载。庚辰以战逐去。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 流注海也 。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 即李汤之见,与杨衡之说,与岳渎经符矣。 (选自鲁迅编选唐宋传奇集 ,略有删改) 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汤命渔人及能水 者数十 水:游泳 B. 稍稍就 岸,时无风涛 就:靠近 C. 其兽竟不复见

22、见:看见 D. 原隰 之远近 隰:低湿的地方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夜钓于 龟山之下 臣诚恐见欺于 王而负赵 B. 加以牛五十余头,锁乃 振动 尔其无忘乃 父之志 C. 乃渔者时知锁所 某所 ,而母立于兹 D. 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 是寡人之过也 - 8 -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 B. 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 C 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 D. 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

23、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 11.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描述无支祁的一组是 其钓因物所制,不复出。 白首长鬐,雪牙金爪。 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 禹怒,召集百灵,搜命夔龙。 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禹授之章律,不能制。 A. B. C. D. 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 杨衡告诉李公佐,他在任楚州刺史时,遇到过无支祁。 B. 无支祁外貌像猿猴,但是并不是山神,而是水神,能生活在水下。 C. 无支祁力量很大,不能轻易驯服,但是被庚辰制服。 D. 李公佐在阅读岳渎经时,知道了关于无支祁的记载。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24、)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 (2)文字古奇,编次蠹毁,不能解。 (3)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 【答案】8. C 9. C 10. B 11. D 12. A 13. (1)怪兽也慢慢地拉着锁链,拽着牛沉入水里,最终不再出来了。 (2)书上的文字古老奇特,编排的次序被蛀虫毁坏,不能够理解。 (3)庚辰制服无支祁以后,人们都画着他的像,想免除淮河上波涛风雨的灾难。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 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 词的词性来判断。 本

25、题中, C项, 其兽竟不复见: 那个怪兽终究再也没有出现。 “见”通“现”, 出现。 - 9 -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解答此类题目 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本题中, A项,于:介词,在;介词,被。 B项,乃:副词,才;代词,你的。 C项,所:名词,处所。 D项,也:表肯定;表判断。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 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

26、步缩 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 核对一遍。划线句的翻译是:大禹治水,三次到桐柏山,狂风四起雷电大作,石头呼号树木 悲鸣,神怪五伯兴波作浪,天老起兵作乱,因此不能疏通河道。“禹理水”是主谓结构,结 构完整,“三至”三次到,联系紧密,应在“三至”前面停顿,排除 CD;“五伯拥川”“天 老肃兵”都是主谓结构,语意联系密切,分别断开,排除 AD。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 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题干要求选出“全都属于描 述无支祁

27、的一组”。不属于描述无支祁的内容;属于正面描述无支祁的内容; 属于侧面描述无支祁的内容。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 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 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本题中,A项,“杨衡他在任楚州刺史时,遇到过 无支祁”错误,张冠李戴,李汤担任楚州刺史时,遇到过无支祁。 故选 A。 - 10 -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

28、、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 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徐徐,慢慢地;竟,最终。 (2)古奇,古老奇特;编次,编排的次序;蠹毁,被蛀虫毁 坏。 (3)图,画。 【点睛】文言虚词要“三抓”, “三抓”是指: (1)抓重点。 考试说明要求掌握文言虚 词共 18个,一定要个个落实,从常用意义和非常用意义方面比较区别,把握常用意义和用法, 照顾特殊意义和用法,可以采用多义比较的方法,同类集中。 (2)抓课文。虚词的考查方式, 多为选择题,每个选项两个句子,一般必有一句出自课本。根据这一特点,考生应立足课本, 结合经典例句,归纳整理,可收

29、事半功倍之效。 (3)抓落实。对于典型用例,经常复习,防 止遗忘。比如该题中每组中有一句话出自课本,必须将课内的文言文抓实了。 参考译文: 唐代贞元年间的丁丑年,陇西人李公佐乘船游览潇湘和苍梧,偶然遇见任征南从事的弘 农人杨衡,在一个古老的河岸边停船休息,在佛寺里逗留。那时江面空阔,月亮倒映在水中。 两人谈起一些奇闻异事。 杨衡告诉李公佐说:“永泰年间,李汤担任楚州刺史时,有个渔夫夜间在龟山下钓鱼。 他的鱼钩被东西挂住了,不能拉出来。渔夫善于游泳,迅速潜到水下五十丈深的地方。他看 见一条大铁链,盘绕在山脚,寻找不到铁链的端点。于是报告给李汤。李汤派那个渔夫及几 十个善于游泳的人,去打捞那根铁链

30、。这些人力量不够,提不动,又加上五十多头牛去拉, 锁链才晃动,渐渐被拉到岸边。当时并没有风浪,却突然狂涛翻涌,观看的人们非常害怕。 只见锁链的末端出现一只怪兽,样子有些像猿猴。白色的脑袋上披着长长的毛,雪白的牙齿, 金色的爪子,猛地登上岸来。身高五丈多,蹲坐的样子像猿猴。但是它的两只眼睛不能睁开, 呆坐在那里好像什么都不知道。眼睛鼻子里像泉眼一样向外流水,口里的涎水腥臭难闻,人 们不敢靠近。过了很久它才伸长脖子打个呵欠,两眼忽然睁开,目光闪亮如电,环视周围的 人,好象要暴发愤怒,观看的人四散奔逃。怪兽也慢慢地拉着锁链,拽着牛沉入水里,最终 不再出来了。当时楚地很多有才智的名人,与李汤互相看着十

31、分惊恐,不知道这个怪兽的由 来。只有渔夫当时知道锁链所在的地方,那个怪兽终究再也没有出现。 李公佐在元和八年冬天,在常州为去朱方的给事中孟简饯行,廉访使薛苹在旅馆招待他 们,礼节周全。扶风人马植,范阳人卢简能,河东人裴蘧,都住在同一个旅馆。大家在炉旁 - 11 - 围成一圈,交谈整宿。李公佐又说起前面那件事,像杨衡说的那样。 到了元和九年春天,李公佐出访古时的东吴,跟着太守元公锡游览洞庭湖,登上包山, 住在修道者周焦君的屋子里。他们进入灵异的山洞,探寻仙书,在岩石的孔穴中得到古时候 的岳渎经第八卷。书上的文字古老奇特,编排的次序被蛀虫毁坏,不能够理解。李公佐 和周焦君一起详细地研读这本书。书上

32、说:“大禹治水,三次到桐柏山,狂风四起雷电大作, 石头呼号树木悲鸣,神怪五伯兴波作浪,天老起兵作乱,因此不能疏通河道。大禹发怒,召 集百种神灵,找来夔龙命令它出战。桐柏山神千君长也来叩头请求参战。大禹于是囚禁了鸿 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等神怪。这才捉住了淮河、涡水中的水神,名字叫“无支祁”。 无支祁善于回答别人的问话,能分辩长江淮水的深浅,以及平原和低地的远近,它的样子象 猿猴,小鼻子,高额头,青色的身躯,白色的脑袋,金色的眼睛,雪白的牙齿。脖子能伸一 百尺长,力量超过九只大象,搏斗、攻击、腾跃,奔跑迅速敏捷,身体轻灵飘忽,很快就跑 得听不见看不见了。大禹把它交给章律,不能制服它;把它交

33、给鸟木由,也不能制服它;把 它交给庚辰,才制服了它。鸱鸟、脾恒、树精、水神、山妖、石怪,奔跑号叫聚集环绕着无 支祁,数以千计。庚辰用武力把它们赶走了。他给无支祁的脖子上锁上大铁链,鼻子上穿上 金铃,把它迁到淮阴的龟山脚下。使淮河水永远安然地流到海里。庚辰制服无支祁以后,人 们都画着他的像,想免除淮河上波涛风雨的灾难。 这样,李汤看见的,和杨衡所说的,都与岳渎经上的记载相符了。 第第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共共 114114 分)分)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2本卷共本卷共 1111 小题,共小题

34、,共 114114 分。分。 四、 (四、 (2323 分)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邺都引 唐张说 君不见魏武 草创争天禄,群雄睚毗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 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 漳河曲。城郭为墟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旁高冢多贵臣,蛾眉 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注】此诗作于公元 714 年,作者贬相州刺史期间。魏武,指魏武帝曹操。213 年曹操封 - 12 - 为魏王,定都于邺。天禄,天赐的福禄,后多指帝位。汗漫,漫无边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睚毗相驰逐”形容群雄虎视眈眈,逐鹿中原的态势,

35、突出了曹操“草创”事业的艰难和 他削平群雄、统一中原的决心与气概。 B.三、四两句,在“昼携壮士破坚阵”的金戈铁马紧张激烈战斗后紧接“夜接词人赋华屋” 的场景,凸显曹操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 C.“城郭为墟人代改”,一笔跨越了五百年,从前六句对历史的回顾转到眼前的现实景象, 从怀古转到慨今。 D.这首诗从体裁来说属于乐府诗,从题材来说属于咏史怀古诗。本诗运用对比、衬托、 借景 抒情等艺术手法,富有表现力。 (2)“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指出“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 (1)B (2)描绘了一幅繁华富庶(繁茂葱郁、兴旺

36、发达)的画面;邺都缭绕在西山的南面,漳河边 桑树、榆树连成一片无边无际(邺都城邑规模之大和周围树木的繁茂) 。 (3)对邺都(铜台、铜雀台)昔盛今衰(世事沧桑、富贵不常、盛衰不常)的感伤之情, 对曹操英雄不再的缅怀与感慨之情,表现出诗人被贬后壮志难酬的内心苦痛和愤懑之情。 【解析】 【详解】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 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 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

37、达了怎么样的思 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 “凸显曹操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错误,凸显曹操从容、儒雅的气度。 故选 B。 小题 2: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 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概括画面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解答本题,首先概括画面特 征,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二句,主要描写曹操在生 产、建设方面的功绩,是一幅繁华富庶的景象。邺都城池委曲环绕,表明魏国建筑雄伟,后 -

38、13 - 方坚固;农桑林木沿漳河层层密布、“汗漫”无边,说明其农、林生产的发达。 小题 3: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 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 求整理出答案即可。这是一首怀古抒怀之作。结尾“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二 句直抒胸臆。“试上”二字表现了诗人欲上而又犹豫的心理人事变迁,景非昔比,诗人 要登上曹操所建铜雀台一览胜

39、迹,但又怕“铜台”因为“人代改”而“为墟”,引发自己更 多的惆怅。等到登上“铜台”,果然见出邺都的一切繁华都成为历史,只留下秋风凭吊英雄。 “愁杀人”三字是饱蘸感情的点睛之笔,深沉而强烈地表现出诗人悲壮的凭吊心情,将一腔 不泯的雄心遥寄千载,表现出诗人被贬、壮志难酬的内心苦痛和不平之情。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 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 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 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

40、用 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 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2)心非木石岂无感?_。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 (5)在登高中,“_,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从时空的角度,表现了诗人 杜甫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 (6)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提出了秦国应当爱惜六国的人民的观点,他认为,秦国如果做 到了这一点,就能“_,谁得而族灭也

41、?”。 【答案】 (1). 挟飞仙以遨游 (2). 吞声踯躅不敢言 (3). 赢得仓皇北顾 (4). 又有 清流激湍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 - 14 - 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 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 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 字、 通假字, 还有虚词等。 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 挟、 遨

42、游、 踯躅、 仓皇、 激湍 、 常作客、递。 五、 (五、 (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农民走在田埂上 芦苇泉 他终于直起腰。这是一片无边的稻田。他那样弯着腰,向左右扩展、向前移动的姿势, 已经持续很久了。他长长地舒了口气。他朝远处看,远处是蒙河黑色的树林,那片树林子太 大,太茂盛,就像一片黑夜。他的头发是湿的,大滴的汗顺着脸往下淌,一直淌进衣服的里 面。他的左手臂抱着大把的青草和稗子。他像忘了自己一样,仍是朝远方的那片树林看,就 像盼望着一件事情的发生。比如一个人突然走出来,比如一群鸟“哇”地一声飞起,又落下, 比如里面传出一声沉闷的枪响。我们也许还不太了解他,

43、不过是刚才的那条鱼,让他想起了 一条大河。那条鱼打着他的左脚,快速地游走了,碰到稻子时弄出了“啪啪”的挣扎声。他 没有去捉它,相反却站起了身。这条鱼显然是从河里和河水一起流进来的,只不过在刚进入 这片稻田的时候,它比一条小蝌蚪也大不了多少。它几乎有两寸多长了,真是奇迹。好长时 间,他的脑子里只有那片流水。他还听到了那种好听的流淌声。他还看见了一群鱼,像影子 一样在水里一闪一闪的鱼。他想鱼的命运可真叫命运,如果不来到这片稻田,仍旧在河里, 也许都见到海了。他重新弯下腰,向左向右向前移动 他今年 54 岁,不远处的村庄里,有他的一所房子,十一棵树,一个妻子,一个儿子, 一个女儿。他不喜欢城市,甚至

44、可以说他敌视城市。他一共去过两次城里,两次都是去卖西 瓜。他的西瓜那么好,可城里人就是有眼无珠,说这个不熟,那个不甜,左挑鼻子右挑眼, 一大堆瓜一个也没卖上好价钱。每一个瓜都是他的好孩子,都是他一眼一眼地看着长大的, 没有一个次的。后来,为了避免和城里人打交道,他就把瓜直接批给那些瓜贩子,不再去城 里受煎熬。城市是另一个世界,他在城里行走,要多么别扭有多么别扭,怎么走也走不好, 走的总是和别人不一样。在城里,他是多余的,那种反差,和城里人的反差,让他生出了一 种被追逃的错觉。在城里,他是逃出来的。回到村庄,他沉思了很多天,自己就这么没有出 息?但没有办法,他始终没有消除那种对城市的恐惧。他清楚

45、地记得,城里人目光的冷漠, - 15 - 他们把钱扔到地上抱走西瓜时的蛮横劲头。那时他浑身哆嗦,就像一棵草独自站在一片庄稼 地里,那么孤独和耻辱。他做错了什么?他不知道。他只想逃走。 一会儿,他就在一条田埂上走着了。田埂上长满草,一只草叶子般的蚂蚱飞起来。他 赤着脚,卷上去的裤腿湿了的部分,溅上了几星泥。他把草集中起来。然后坐在上面,掏出 他的旱烟袋,抽烟。他黑红色的脸上,放着一种光芒,眼睛里像有一个世界,身体里藏着的 力量在等待着什么。他给我们的印象是,没有一点苍老的感觉,就像 20 岁的演员,扮演一位 50 岁的农民,那种老也是掩饰着的老,是装出来的。他那么自然,一点也不孤独,一会儿看 看

46、自己的脚,一会儿看看稻田,远处的村庄就像不存在一样。其实,此刻他正在想着村庄, 想着等到秋天把这片稻子弄回去时的喜悦场面,想起了粮仓,想起了妻子的手,想起了孩子 们的傻笑。他笑了,那种笑是从里面一点点地笑出来的,好像从昨天就开始在深处或远方笑 了,今天才笑出来。他磕去烟锅里的灰烬,重新把烟袋别到腰上,那姿势像极了一位将军在 别一支手枪,也有那番威武。尊严!我看到了他的尊严,这种尊严似乎是天生的,谁见了谁 都会敬畏的。然而,在城里,他的尊严呢?他把尊严留在了村庄,留在了庄稼地里。这种尊 严原来是带不走的,是只属于村庄和土地的。 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他又在那片稻田里,用那种姿势移动了。那是一架机器

47、,一点 一点地向前,没有大的动作,也不会消失。在他站起身来的时候,又一堆草抱在了他身体的 左边。他看到了那辆邮车。他竟能从邮车的速度上,看出了今天这辆车同往日的不同。他又 躬下腰,但不多会,他就站直了,朝村庄看。他几乎不是在劳动了,也许他累了,或是饿了。 但他仍能准确地把稗子从稻子中分辨出来,拔出来,一会又是一抱。村庄那边跑出一个人, 像一只风筝,一晃一晃的,被风刮着。他早就认出来了,那是他的女儿,她考上大学了,肯 定考上了。用一种优美的舞蹈跑在路上的人,一定是有了幸福装在心里的人。女儿告诉了他 这个好消息。他只不过是笑了笑,并没有走出稻田。女儿站在田埂上扬了扬手中的信。他想, 女儿有福了。继

48、而又想到,女儿要走了,就要失去她了。女儿的快乐和他的快乐,有些是一 样的,有些却不同。他自然地想到了城市。但他却没生出一点痛苦或去阻拦女儿的感觉。他 在心里替女儿高兴。 “爸爸,咱回家。” 他却摆了摆手,说:“干完这点,我就回去。” 他又弯下腰,向前移动了。 绿油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把他托起来,想让他飞,但他却紧紧地抓住那些草,抓 住一棵,松开,再去抓另一棵,永远也不离开这片土地,永远也不飞起来。天黑了,那个移 - 16 - 动着的影子,还在移动。接着,我们看到了大地上空的星星。 16. 下列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 的两项是( ) A. 文中第段写到“那条鱼打着他的左脚,快速地游走了,碰到稻子时弄出了啪啪的挣 扎声。他没有去捉它,相反却站起了身”。他没去抓它是因为他要去抓后面出现的一群鱼。 B. 作者喜欢用数量词凸显他语言的感染力。比如文章第段交代,在不远处的村庄里,“有 他的一所房子,十一棵树,一个妻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表现他和村庄的深厚感情。 C. 文章第段,作者从这位农民把烟袋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