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区域活动中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常规【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我国的独生子女人数也在增多。现阶段,许多家长及教师对幼儿良好日常常规的培养不够重视,而良好的日常常规是幼儿成长阶段中必须培养的基本素质。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从培养幼儿良好日常常规的必要性、指导原则及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常规,旨在为幼儿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关键词】 区域活动 良好日常常规 培养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我国的独生子女人数也在增多。许多家长及教师忽视了对幼儿良好日常常规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孩子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日常常规是幼儿成长阶段中必须培养的基本素质。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
2、该重视利用园内的区域设施,开展区域活动,以养成幼儿良好的日常常规。一、重视环境创设,开展区域活动。幼儿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都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在现阶段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中,有多种多样的区域,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常规区域、特色区域及主题区域。常规区域主要包括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角色游戏区(如娃娃家、理发店、超市、商店、医院、餐馆、交通岗、小记者、小警察)、阅读区、益智区、语言区、科学区、感官操作区、沙水区、运动区等。特色区
3、域也就是与别的幼儿园不同的、比较独特的区域。这种特色可以是地域特色,也可以是园本、班本特色的体现。主题区域指伴随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建构相应的主题环境。主题环境可以体现在墙饰上,也可以体现在区域环境上。主题区域即是将主题目标、主题活动内容物化在区域材料当中,引导幼儿在区域的自主活动中实现主题目标。总之,区域活动是幼儿形成观察兴趣、激发探索欲望、提高能力技能、积累认知经验、学习交往合作的载体,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幼儿园必须重视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创设利于幼儿主动游戏的环境,结合幼儿游戏特点有目的地投放材料并结合幼儿需要不断更新材料,给予幼儿有目的性的指导,以游戏伙伴的身份指导幼儿的游戏,使孩子
4、快乐健康地进行区域游戏。二、明确日常常规,养成良好习惯。(一)了解何为日常常规常规是指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所以常规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培养规范的日常常规是十分必要的。幼儿的常规,是指幼儿的日常行为规范,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又逐步加深的过程。要想科学、合理地组织幼儿的一日行为,并使其形成规范,是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引导和建立。日常常规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发展学习适应能力。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5、。(二)良好日常常规的培养1.培养良好日常常规的重要性良好的生活常规是开展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规则,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提高幼儿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同时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幼儿终身受益。同时,良好的常规利于为孩子实际操作服务,为了满足幼儿独立自主的要求,在班级常规的指定上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如我们给每个孩子的箱子上、椅子上、毛巾架上、水杯架上都贴了孩子们的名字,并且把区
6、角的物品上都贴上了标签,自从有了这些名字和标签,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就能自己安放得整整齐齐了,而且给我们教学活动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如开放式的区域环境,让孩子有玩、能玩,区域里的规则图示在区域值日生的带领下走能如实执行了,而且用餐的时候也会有值日生帮忙监督与打扫,从此班上杜绝了你追我赶的坏习惯。2.培养良好日常常规的原则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常规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确保幼儿能够在区域活动中有所收获,养成良好的习惯。主要的原则如下:首先:设立规则明确、要求统一。良好的常规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两位老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们就有了标准,如搬椅子的姿势一定要两边手,听到哪种音乐就坐在
7、哪种线条上。其次,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小班幼儿收玩具,总是随便乱放,玩具筐里的玩具跟什锦菜一样,每一种都有,老师具体提出要求并做示范,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块一块地拿。幼儿学会轻放的方法后,我再逐步要求幼儿快,并学习收得快的方法:两只手同时收;将几块相同的积木叠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帮别人收等等。最后,要注意常规设立目标的循序渐进。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如培养幼儿穿脱折叠衣服的常规培养,建议的实施是这样的。幼儿上学期的培养目标是:认识自己的衣服和正反,会脱衣服,知道放在固定的地方。下学期的培养目标是:在老师帮助下会穿脱衣服,初步学会扣纽扣,初步有放
8、整齐的意识。幼儿的生活常规的培养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这样的,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提高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另外,还建议采用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的常规。在培养和训练孩子们正确洗手环节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在区域活动中,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我很注重情感教育,经常与孩子谈“爱”,我们把“爱”融进一天活动当中,如吃饭好、睡觉
9、好、来园不哭、有礼貌的孩子,老师经常会说:“宝贝,真乖,老师爱你”。我还注意捕捉幼儿在园一点点的进步,及时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扬他,亲亲他的小脸或摸摸他的头以表示鼓励或奖励小贴贴。3.培养良好日常常规的方法在了解培养良好日常常规重要性及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培养的正确方法:(1)用心付出,收获真实我觉得对孩子我们应做到“五心”,提高孩子对老师的信任度,增强幼儿的信任感会很大的益处,我们所说的“五心”是指:“爱心、细心、耐心、关心、恒心”。在幼儿园里,我们要想把班级常规培养好,就得用上面这几种“心”来对待孩子,从而提高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与喜爱。另外,对于一些较有个性的幼儿来说,强硬的态
10、度往往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孩子会总与老师对着干,比如说:让他把桌上的饭粒捡到盘子里边,他却偏偏不捡,不管怎么教育他,说他,都会无济于事,有时候他着急了往往还会冒上一句:“我就不捡,我就不喜欢你!”这样一来,让老师听了往往觉得伤心,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要用爱心去博得幼儿的信任,就可以更好地进行常规的训练及培养。教师要让幼儿觉得环境是宽松的,幼儿园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什么东西在哪里,小朋友都知道。大人不用在旁边指手划脚的,孩子就会知道他们是可以自主的,不必看大人的脸色行事。这时候,他们是主角,而不是老师。如果这时教师在旁边指挥幼儿,幼儿就会特别紧张,怕做错事,反过来教师越是相信幼
11、儿,他们就会越放松,越容易形成良好的常规。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一旁观察幼儿,就会发现自主活动中的孩子们是很“真实”的,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的许多问题。(2)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幼儿园孩子都有爱模仿的天性,教师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管是电视里的还是现实中的,不管是人类还是小动物,孩子有时候都会刻意的去模仿。也许有人认为孩子爱模仿的天性与常规的培养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在幼儿园里孩子是最爱模仿老师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因此,老师平时的一些好的、坏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平时所讲的话,和一些口头禅都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并学会,孩子的年龄小,对事物的好坏分辨能力较差,所以老师
12、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话语都会给孩子的常规培养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这一点,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的严谨有序。(3)反复练习,形成习惯让孩子在愉快的活动中和反复中自觉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静止的常规和强压的常规是违反幼儿本性的,也是阻碍幼儿发展的。正如蒙台梭利所说的“我们并不认为当一个人像哑巴一样,默不做声或是像瘫痪病人一样不能活动才是遵守纪律的,他只不过是一个失去个性的人,而不是遵守纪律的人。”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时也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法,尽量让幼儿在活动中自愿的、愉快的形成良好的
13、常规。比如在训练幼儿小声讲话时可以玩“小花猫说话”和“传真”的游戏。幼儿一日常规的每一步是老师所教的,都是老师一句一句告诉幼儿该怎么做,并且给予正确的示范,这是每一位老师曾有过的经验,但往往却忽略了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所教的常规习惯必须要反复的进行,经常渗透幼儿在园生活的每一个时间段,比如:在组织孩子排队时,常常会出现你推我挤或是吵闹的现象,我们在给予孩子提醒或者禁止的时候,效果总是不太理想。采用反复重来的方法让幼儿按要求去做,第一次不行从来,第二次不行再重来;如此反复的练习,直到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为止。时间一长,班级的孩子们就都适应并遵守这一规则。通过这几点可以看出,常规训练中教师的榜样和方
14、法是极为重要的。教师是幼儿的领导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领导者,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努力钻研各种课题,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常规环境,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当然,常规训练中所用的更好方法还有待我们更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所以每个幼儿园教师,都有义务根据幼儿本身的各种变化,从幼儿日常生活入手不断的进行探索,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机会让幼儿掌握有关良好生活常规的知识、规范行为,让他们愉快有序的生活,并在活动中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良好的日常常规是开展幼儿其他各项活动的基础。在幼儿区域活动中,认真培养良好的日常常规是每个幼儿教师的基础工作。我们制定出了合理的培养方法,那么
15、如何长期保持呢?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需要从以下几点来思考: 首先要时时以身作则,给予幼儿规范的形象熏陶。如每天给孩子一个干净的教师,教师的物品摆放整齐,教师间的交流亲切温和,渐渐地,让孩子在这种示范中得到影响。其次,教师要用心观察不断改进。当你关注每个孩子的动作、表情、言语,你就会发现孩子需要什么。另外,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对幼儿问题评价做到准确、精练,使幼儿逐步形成能积极、专注参与活动好习惯。而且还可以根据课程设置中的原本课程,把文明礼仪特色月中的内容与主题相结合,开展相应的活动,并使其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幼儿各方面素质,促进幼儿的
16、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孙岚岚:构建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发展J,教育科研论坛,2009年第11期;2李湘:科学构建幼儿园区域活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3左文玲: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新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4年第5期;4樊红霞:幼儿园区域活动要实现两个转变J,甘肃教育,2008年第12期;5丁海东:幼儿区域活动中指导策略的运用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年第11期;6陈华:幼儿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引进与咨询,2004年第12期;7张晓琳,赵春梅,杨冬玲:浅论幼儿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互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8刘永华:如何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观察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9周宏:区域活动中幼儿常规培养策略J,早期教育,2011年第1期;10夏建玉:如何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体现教师的支持性J,考试周刊,2011年第71期;11龚慧娟: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课程教材研究(幼教研究),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