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结构及其培养.doc

上传人(卖家):清风明月心 文档编号:5529796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结构及其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结构及其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结构及其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结构及其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结构及其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结构及其培养 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途径现代社会的学生面临着不同以往的压力,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已经远远超过其他时期的压力。由于现代教育的特点,尽管在小学时期学生离高考还很遥远,可他们已被动地开始进入紧张的学生活动中,并且由于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他们幼小的心灵背上了沉重的学习和精神的双重负担。近年来,涌起教育改革的浪潮,教育界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减负呼声此起彼伏。可同时,高考制度未得到改革,高考制度一日不变,素质教育就不会是素质教育,它只会是应试教育的另一方式或者说是另一形式,应试教育就无法如金蝉脱壳般,变成素质教育

2、。再者,升学率的追求,使得各个学校视素质教育不顾,大搞题海战术,素质教育成了空头口号。高考的指挥棒不断地指挥着教师、家长与学生,他们的一切活动都以高考为中心,在此激烈竞争之际,各种提高班如雨后春笋,多如牛毛。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获得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家长们纷纷将孩子送去“深造”,毫不考虑孩子的身心状况,孩子只得整日忙碌在这个、那个班之间减负,成了施压。许多教师、家长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支配下,仅仅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而忽视了下一代优良品质的形成和优良人格的塑造。教师、家长的压力,使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背上了沉重的学习和精神的双重负担,这一时期,他们渐渐地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他们受到

3、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关于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他们幼稚的心灵不堪重负,这反过来严重影响着他们身体、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与成熟。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在学习竞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消极情绪对学生的发展有阻碍作用。一个人,如果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时间久了,就很容易导致心理不健康,终有一天,会一并爆发出来。就像一个盛水的杯子,水满了,还继续往里加水,水就会溢出来。要使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应该学会开导学生,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积

4、极向上发展。就像一个走夜路的人,他需要一盏为他指路的灯一样,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需要教师给他指引方向。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有一定的心理教育能力。长期以来,多数学校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忽视教师心理教育的培养,多数教师不能做到有目的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机地进行心理教育。应试者只能重视知识、技能传授,忽视心理教育,不重视智力开发、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造成学生素质片面畸形发展,学生心理问题增多,学生厌学,逃学,离家出走的现象常有发生。学生心理健康的高层次的标准,即是健全人格的标准。讲究心理健康,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捷。(三)心理健

5、康教育是实现现代健康的途径现代健康的观念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成长,就必须兼顾他们身体、心理两方面的健康成长、发育。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剧烈地变化。他们的身体、心理的健全发展需要重视心理健康。现代社会的学生是社会的人,是未来21世纪的主人。他们不仅需要有为社会作贡献的真才实学,更需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无疑对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对中小学生及时

6、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急迫任务。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对人生的意义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与生活环境保持良好的平衡和协调。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保护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由此,笔者认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要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节、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培养学生

7、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要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其尽快摆脱困境,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一个心理健全的人。(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和任务,可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1)智能训练。即对智力的不同构成因素,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2)学习心理辅导。即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3)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

8、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体察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等;(4)人际关系辅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并教给学生处理各种关系的技巧和原则;(5)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培养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而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坚强、独立性、进取心、耐挫折能力;(6)自我心理修养辅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自信心,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2、矫正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问题和行为问

9、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包括:(1)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2)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面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暴躁,忧虑;(3)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表象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4)身心患疾,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心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症。3、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小学时期是学生心理潜能开发的一个较佳时期,因此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小学心理健

10、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三、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结构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能力是符合活动的要求、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教育能力是符合教育活动的要求、影响教育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心理教育能力是符合心理教育活动的要求、影响心理教育效率的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一)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途径划分 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使学生有良好的整体素质。整体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

11、化素质。心理素质是社会文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基础,而它又影响生理素质的发展;心理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能适应各种活动要求的普遍性的心理素质。 以心理教育的任务与途径为标准来分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应包括一般性心理素质及特殊性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一般性心理素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意志力、创造力、交往力等。 特殊性心理素质包括语文能力、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图能力、体育能力等,我们称之为学科能力。 1、一般性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包括: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的能力。观察力是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良好的观察力对学生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观察力的培养,要求

12、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从事物的特点入手,从各个方面去分析事物。比如观察某种动物,教师就要告诉学生,首先要观察动物的外表,包括皮毛等;其次要观察动物的行为,并记录下来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记忆力的能力。学习效果好不好、效率高不高,与学生的记忆力有着重要的联系。无论学习什么样的资料,如果没有很好的记忆力,学生就无法记下所学的知识,一切努力也就白费了。要在相同的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成绩,学生就该具备良好的记忆力。良好的记忆力,除了与自身方面有关,还与记忆的技术技巧有着相当大的关联。作为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教给学生有效记忆的方式。例如,圆周率3.14159,很多教师就能告诉学生

13、用“山顶一寺一壶酒”来记忆,这样的记忆方法形象生动,学生很快就能记下。 (3)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能力。想象力是个人发挥自己才华以挖掘一切有用知识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能给人以智慧、给人以信心。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是一个人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地去想象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事情,不要认为学生“胡思乱想”会影响学习、误入歧途,教师应当认可学生切实有益的想象,不要极力压制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的思维圈制在小小的范围中,这对学生的发展毫无意义。 (4)培养学生思维力的能力。思维力是学生解决学业问题所必须具备必须的能力,灵活的思维力有助于

14、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以个人的智力去完成比较困难的任务,总结经验,不断进取,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意志力的能力。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工作中,人总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要解决困难,不仅需要有智慧,还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力。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意志锻炼”,组织学生参加登山活动等,培养学生耐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学生会受用终生。 (6)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能力。创造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力的培养有利于知识的掌握。鼓励学生自己

15、动手,制作出自己喜爱的作品,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创造。 (7)培养学生交往力的能力。任何一个学生,都不是孤立地生活在真空之中的,他的成长,不可避免地要与父母、邻居、亲友、同学、老师、社会上各阶层的人打交道。学生的生活较为单纯,加之年龄较小,往往不会处事,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相信自己,建立良好的自信感和成就意识。因而,教师应学会利用较恰当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教师对学生要抱有希望,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产生期待效应。多鼓励,多帮助,多称赞。不要轻易批评、指责、讽刺。学生一旦有了被信任感,就会有积极向上的激情、战胜困难的信心。教师不要偏爱一部分学生

16、而忽视另一部分学生。如果这样,势必使这一部分学生有被疏远被讨厌感,那么,这就不利于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8)培养学生情绪情感的能力。情绪情感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积极的情绪情感,让人兴奋,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去;消极的情绪情感,让人萎靡不振,整日唉声叹气,不思上进,不求进取。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引导他们把精力集中到学习、文体、科技活动中去;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解除神经的过分紧张,促进生理上的内分泌系统的适度平衡。避免压抑、恐惧、紧张、狂热、急躁,以产生有益身心和学习的激情;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情趣,通过音乐、绘画、书法、体育、文学欣赏

17、等活动来陶冶他们的情操;帮他们找到情绪不健康的原因,弄清是否存在惧怕的危险或威胁;让他们把心灵中的积郁忧虑倾吐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在健全的积极的情绪中生活和学习,以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9)培养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个性心理是个人的性格特征,个性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个人获得成功的必要。性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不良的性格特征往往成为心理疾病的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于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让学生形成勤奋、勇敢、坚定、果断、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乐观向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爱祖国、爱人民、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良好

18、性格的同时,像狂妄自大、残忍暴虐、骄傲自满、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怯懦自卑、畏惧困难、郁郁寡欢、嫉妒猜疑等不良情绪就会得到预防和克服。 (10)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取得某种成绩,也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可同时,他们尚未发育成熟的心理使他们不能够很好地分析或者盲目自信,或者盲目自卑-这些都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发育,他们需要外人的帮助,正确地分析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得失,正确处理后果,将会给学生指引一条光明大道。 (11)成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能力。学习和心理健康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在片面强调升学率的风气影响之下,教师也难免重

19、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这往往不利于学生真正成才。教师在学习方面对学生的心理培养,就是要首先一视同仁,有一颗公正的心,不偏爱、不自私、不袒护、不放弃差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主动进取的精神,保护他们学习中的自尊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将来的继续深造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顺利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着某些心理问题,这对学生的发展的极其不利的,必须及时地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开展心理教育课,将会促进学生的发展。 (13)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家长的态度

20、与教育方式无疑对学生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功地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环节。通过交谈,告诉家长学习不仅为了成绩,更为了能力的提高,考试不完全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成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到的一切。 (14)评估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能力。正确评估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及时调节学生的心理,为学生的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是教师应掌握的手段。 (15)在学科教学和活动课教学中培养一般心理素质的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科教学和活动课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应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

21、会有效学习;科学安排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内容,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以一颗公正的心去评价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不自私、不袒护、不放弃差生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主动进取的精神,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2、特殊性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语文能力的能力、培养数学能力的能力、培养音乐能力的能力、培养绘画能力的能力、培养体育能力的能力,即学科心育能力的培养。 学科心育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科心育能力由学科心育设计能力、学科心育课堂教学能力和学科心育评价能力等构成。 (1)学科心育设计能力。学科心育设计能力就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用系统方法,根据心育的任务和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

22、,确定学科心育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分析评价其结果的能力。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目标明确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是教师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又一要求。 (2)学科心育课堂教学能力。学科心育课堂教学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灵活应用心育的有关原则、方法、模式,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巧妙安排教学程序,有效调控课堂,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心理的自主构建的能力。学科心育课堂教学能力是课堂导入、讲授、提问、演示、板书、组织、反馈、结课等技能与能力的综合。要提高学科心育课堂的质量,全面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学科心育课堂

23、教学能力。 (3)学科心育评价能力。学科心育评价是判断学科心育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手段。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学科心育评价包括教师对自己学科心育活动的评价和对他人学科心育活动的评价。通过学科心育评价,反思学科心育过程,可以了解教师“教”得怎样,教学是否成功,教学成功在哪、失败在哪,进而适时调整学科心育目标,改进学科心育教学。一个具有较强的心育能力的教师,能根据学科心育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学科心育计划,选择适宜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主动地进行自我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实施相应的调节,从而减少教学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合理性,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的质量。 学科心育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学

24、能力,教师具备了较强的学科心育能力才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育因素、全面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从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的角度划分 如果对各种心理教育能力进行概括,找出一般的因素,从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的角度进行分类,那么,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包括以下内容: 1、敏锐的观察力。要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必须及时而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力求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更好地对学生加以评价、指导。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心理活动的,人的心理活动,看不到摸不着,要想很好地了解一个学生的心理活动,只能通过他表现出的各种外显行为进行推测和分析。因此,教师必须善于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去了解学生

25、的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是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2、良好的记忆力。教师不能只限于观察学生的行为,固然了解了学生的所作所为,如果没有良好的记忆力,就无法与学生对上号,也就无法与学生沟通,一切观察学生以对学生加以评价的努力就白费了。要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价、指导,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对每个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信息有牢固的记忆力和必要的储存,做到知名、知人、知情,做到将学生的姓名与本人对上号,为教育活动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灵活的思维力。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学生有着很大的主观能动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善于抓住学生的思路,那样,教师才能正确地作出教育

26、决策。要对千变万化的心理活动作出准确的判断,教师就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就要有透过外显行为间接推断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推理能力。 4、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对认识的补充作用、想象的超前认识的作用,意味着对教师预见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发展方向与趋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想象力丰富的教师,善于为学生的心理发展作出明确的规划,预料可能出现的后果,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5、过人的组织力。一节课是否能上好,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项活动能否成功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有效地组织学生。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要有条不紊的进行,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6、高超的创造力。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多变

27、的,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心理活动,每个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是千差万别的,要使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这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很强的创造力;要富有灵感,善于抓住教育的机遇,使学生获得心理发展的成功感,对自己的心理发展充满信心,那样,心理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了。这对心理教育实施来说是必要的。 7、及时的监控力。心理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复杂多变的心理,心理的多变性决定了教育的多变性。教育有法,但无定法,对一个人进行教育该采取什么决策,是没有现成的法则可依的,教师必须要有探索精神,努力搜寻有效的教育措施,促进教育的有效进行。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相互影响,教

28、师要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具有正确的评价能力,及时进行调控,学会从学生的表现中归纳出对教学有用的信息,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方法,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部分,能否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在于教师是否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接受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把握教材的能力等。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执着。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现代生活的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升学的激烈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

29、抑。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发展水平受教师心理整体结构的制约。因此,要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该增强教师的心理教育意识。教师要有自觉进行心理教育的需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动机;有正确的心理教育观。 现代教师心理健康的内容包括: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情感,高尚的行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全的个性。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应力求做到: 1、教师应该以正确的价值观看待问题。教师应学会调节心态,提高心理素质。教师要实际看待教育事业的意义,教育是

30、为了培养人才,而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而激烈竞争。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劳动,教育事业即崇高又艰巨,教育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当有随时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不可以知难而退,对教育事业要执著。面对各种问题,势必会引起一些心理问题和带来一些压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及时调节,及时释放压力,适当地放松自己,工作不应成为教师生活的全部,教师应培养业余爱好等来舒缓紧张的神经,使身心得到调节。 2、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应该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感染学生。一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往往得到学生的爱戴与敬仰。学生很愿意接受自己所喜欢的教师的建议,最大程度地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这对发展学

31、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来说,无疑是极有意义的。爱是动力,也是追求。 3、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原则。教师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同时还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身为人师,教师时刻起着榜样的作用。教师应当塑造自己的心灵美,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一个好形象。这看似简单的行为,给学生很大的启示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立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4、乐于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了解自我,接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要别人尊重自己,实现自己要尊重别人。要学会谦虚与自信共存。适当的谦虚,会让人更乐于接受自己;适当的自信,回给自己多一些勇气。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缺点,看到人性的差别,以平常心来对待他人,不要依

32、自己的准则去衡量与要求别人。要学会知足,不要给自己定下过高的目标,否则只会自寻烦恼。一个成功的教师往往乐于交往、善于与社会上的人士交往,调整自己的社会角色,保持自身与社会的平衡,将自己和谐地融与社会之中;善于与同事、家长、学生建立融合的人际关系。成功的教师能以各种方式影响每一个学生。 5、个性体现着一个人的特点。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无疑是不可估量的,学生每一时刻都身受教师的感染。一位优秀的教师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极力控制自己。健全的个性是教师树立良好形象的前提。教师应该培养良好的个性。通过自我认识,正确自我评价。要自我监督,避免个性偏离正常。 (二)社会、学校采取相应措施 据教师需求调查报告表

33、明,很多教师有希望社会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条件的需要;有希望社会能够充分重视教师的身份地位的需要;有希望提高教师物质待遇的需要等。21世纪是知识竞争的时代,学校教育应当受到各个有关部门的重视,因此,社会、学校应当制定各种政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深化教育改革,减轻教师的升学压力和心理负荷,减少教师为追求升学率而作出的许多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行为;学校领导要注重沟通协调的方法,以服务的态度对待全体教师,讲求公平公正原则,尊重教师合理的意见,务必做到让教师心服口服;改善学校教育环境,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抓好学校精

34、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及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关系,改进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协调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加强班级集体建设,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五、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原则 做任何事,要想有效地进行,就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能力由多种因素构成,培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就要使教师的各个因素与教师自身素质协同发展,各种因素互补互助。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一个整体结构,结构越完

35、整,功能就越完善。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协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其它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几种因素互相补充,促进整体发展 2、发展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教育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教育就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获取与领会知识的过程总会使自身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信息组织的过程,因而是循序渐进的。培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不能操之过急。 3、实践性原则。能力的形成不能光靠理论,必须通过实践的作用,才能促进其形成与发展、才能适时改进、积累经验。培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要在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之后适时参与心育实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身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运用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结构及其培养.doc)为本站会员(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