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案例分析1、拾柴取暖(40页)这种现象体现了心理学中的“人格的成因” 这一理论。人格的成因受四个方面的影响,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和自然物理因素。特别是(生物遗传因素是人格中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对人格的影响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家庭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上,本案中甲乙丙出生在不同的家庭中,家庭环境因素导致他们对这件事的不同处理方法,甲_乙_丙_。综观本案,说明很多因素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2、双生子爬楼梯现象(53页)这种现象体现了心理学中的“生理成熟对心理发展的影响”这一理论。个体出生后,身体各部分及各器官的结构和机能
2、还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的生长、发育才能达到结构上的完善和机能上的成熟,这种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成熟。生理成熟对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本案中G仅训练2周就赶上了提早训练6周的T的水平,(照案例写)。综观本案,说明心理发展的过程与生理发育特别是神经系统和脑的发展密切相关, 如果机体尚未成熟,在没有达到生理成熟水平之前,即使给予某种训练以掌握某一机能,也难以取得相应的效果。综观本案,说明生理成熟对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制约作用3、二战中诞生的婴儿他们比正常婴儿小,同时有很多死胎。(54页)这种现象体现了心理学中的“孕妇的身体健康状况对胎儿的影响”这一理论。胎儿出生前在母体内的9个月的成长状况受到母体的机能状
3、态、营养、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本案中这些孩子的家庭都经历了战争中的严重饥荒和其他压力,这些孕妇在战争环境中不但事物营养的不到保证,而且他们的情绪也及不稳定。综观本案,说明妇女在妊娠期间要特别注意身体健康,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母体的营养不良会影响胎儿身体和智力发育。4、某女42岁生子,孩子17个月查出弱智(55页)这种现象体现了心理学中的“母亲的生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这一理论。关于母亲的生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两种情况:超龄和低龄。关于超龄,一般认为,生育的最适合年龄是20多岁,35岁通常被认为是超龄的界限。过了这个年龄危险将明显增加。本案中母亲年龄偏大,属于超龄孕妇,分娩困难、产出低体重儿、死
4、胎、低智儿童等的几率均高于正常产妇。综观本案,说明妇女要选择在最佳生育期内在妊娠。只有在最适合的年龄段生育,对胎儿和孕妇都是最好的,超龄和低龄生育会对胎儿产生不良的影响。5、药物对胎儿对胎儿的影响(55页)这种现象体现了心理学中的“药物对胎儿对胎儿的影响”这一理论。一般认为,孕妇除非再不得以的情况下才用药,但要小心掌握计量并选择作用类似、影响较小的药。几乎所有药物对发展中的胚胎或胎儿都有潜在的影响,其中作用大小依据使用的剂量、次数、时间及其药物本身的性质而定。许多药物偶尔单独使用并无明显的伤害,但是若同其他药物同共同使用,增加剂量就会产生影响。本案中上千名孕妇在怀孕的前两个月服用了大量的反映停
5、,产出了大量的有缺陷的孩子,这说明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很大。综观本案,说明妇女在怀孕期间,要慎用药物。6、初中生性成熟(93页)这种现象体现了心理学中“性的成熟与道德、法制观念的矛盾”的原理。从生理上看,性成熟的开始是少年发展的显著特点。由于性的成熟,必然会引起心理上的重大变化。近年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年性成熟的时间比过去普遍提前1-2年。少年性成熟的时间短,接受的有关信息刺激又越来越多,性意识的觉醒与要求发展越快,起冲击力就越大。纵观本案.,由于少年年龄小,认识水平低,道德与法制观念薄弱,加上少年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感情易冲动,自制力不强,长长可能置道德和法制不顾,
6、因此很容易犯这方面的错误。由于初中心理学的发展特点存在这一矛盾,就决定了这一时期容易造成青少年犯罪。7、初学打字的人,总是一下一下的打,刚入学的儿童写字也是一笔一画的(186页)这种现象体现了心理学中的“运动技能形成的特征”这一理论。运动技能形成的特征有三个方面:动作的连续性、协调性和完善性。动作的连续性是指动作技能形成以后,在完成某种动作时,动作和动作之间是连贯的,没有明显的停顿,所有的动作是连续完成的。本案中,初学打字的人,总是一下一下的打,刚入学的儿童写字也是一笔一画的,这说明他没有达到动作的连续性。综观本案,说明动作的连续性是运动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8、初学驾驶的人,在变速过程中出现打
7、齿轮的现象。(186页)这种现象体现了心理学中的“运动技能形成的特征”这一理论。运动技能形成的特征有三个方面:动作的连续性、协调性和完善性。动作的协调性是指在完成某种动作时,动作和动作的方向具有一致性。综观本案,初学者手脚配合不熟练,这样在变速过程中便出现打齿轮的现象。当驾驶技术熟练以后,手脚的配合都是为了同一目的,开起车来便轻松自如了。9、考试焦虑(278页)这种现象体现了心理学中“考试焦虑”的原理。考试焦虑的表现是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张,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焦虑症时初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很多原因都可以引
8、起,比如:学校的统考;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映的人格基础:遇事易于紧张、胆怯,对困难情境做过高程度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这些人格倾向可称为焦虑品质。教师和家长应给予这一阶段的学生多关心,爱护,减轻心理压力,减少焦虑的产生。10、考试失利从此情绪低落,老师采取说服教育(285)王岩成绩优秀,一次物理竞赛中名落孙山,从此情绪低落,成绩下降,心理辅导老师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给他讲了两个故事启发王岩思考在挫折面前,积极行动应该是什么?这种现象体现了心理学中“说服教育法
9、”的原理。各种心理素质的形成都是以认识为基础的,无论是对积极的心理素质的塑造还是对消极的心理素质的矫正,都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判断和评价水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每个学生个别的心理差异,发挥教育者的教育机智,恰当地运用说服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头脑中的错误或模糊认识,转变其错误观念,形成对社会、集体和人际关系的正确观念和态度。纵观本案,心理学老师采取说服教育法,使学生在挫折面前,没有丧失信心,而是积极行动,树立自信。11、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待,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这种现象体现了心理学中的“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待,导致学生不同变化”的原理。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待,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上;其次表现在学生的各种行为和学业成绩上。积极期待使学生努力学习和也其他一些良好行为;而消极期待易使学生放弃努力并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导致学生成绩下降。再次表现在师生关系上。受到积极期待的学生愿意与教师接近;而受到低期待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逐渐疏远。纵观本案教师的期待在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