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珍爱青春 品尝幸福-关于农村中学“学困生”心理健康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珍爱青春,品尝幸福。在农村中学,“学困生”的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要求我们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必须重视。“学困生”由于智商差异,学习态度、教育环境的不良等缘故,导致成绩低下,因此屡遭批评,其自尊心减退,情感淡漠,情绪低落,学习缺乏自信心,所以常常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表现出对抗心理。针对“学困生”这一不良心态,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来探究其心理健康状况,培养和提高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一、落实和完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要
2、求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价功能要由过去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不仅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在学生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多个不同的侧面和视角去评价学生,从正面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要充满期望地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时时刻刻的进步与成长,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以促进所有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的发展。将原来等级制评价中“不及格”或“太差”一类的评价词语改换为“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词语来衡量“学困生”作业成绩的评价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内部状态(心理状态)不是自发的,是在教学环境影响下出现的。实践证明:原来那种对
3、“学困生”的作业成绩评价一味地采用“不及格、太差”等词语,虽然能让他们从“望分生畏”的心理压力中摆脱出来,但一个个表示强烈思想感情且语气加重的“太差!重写!不及格!”等词语同样不同程度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只是将阿拉伯数字改为文字形式的“换汤不换药”的评价对“学困生”来说仍是无济于事,其自卑、无望等消极情绪消减无几;而现在对凡60分以下的“学困生”作业一律采用“加油!使把劲!有点进步!”等词语评价,再加上一些刺激性的作业批语:“同学,你这次作业多对了两道题,老师真为你高兴,希望你以后更认真细心点,争取多对三道、四道行吗?老师相信你会成功!”这样,能让学生从激发、鼓励性
4、的无声语言中不仅看到自己的差距,而且让他们通过这些词语的“透视”似乎看到了老师那亲切、信任和鼓励的目光,从而变“自卑”为“动力”,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都自发处于一种健康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自我调控学习心理,达到师生情感的和谐与默契。我们还可利用“鼓励性评语”根据“学困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家庭环境、个性特长、学习态度等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精心雕琢”,让他们找到自信,看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希望;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激发和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二、开展“学困生”进步评奖活动,点燃成功火苗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
5、学困生”中开展评奖活动,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这一导火线,帮助他们点燃“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学习欲望,而且这种欲望比其他学生,特别是比优等生燃烧的速度会更快,程度会更深,时间会更长,因为他们对于老师给予肯定和表扬的期望值很低,甚至为零。这样,既点燃了他们企盼成功的火苗,又让他们饱尝了成功的快感,迅速将他们由“自暴自弃、消极低落”的角色推向“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竞争角色之中,从而纠正、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感情偏差。在活动始末,学校每月分年级召开一次“学困生”会议,即教育、汇报、表彰。“教育”就是学校领导分年级先对他们集中进行一次“导热”似的心理辅导谈话,采用“心理咨询”等方式了解
6、、追溯他们学习困难的原由,从而“对症下药”,同时建立个人档案小卡,由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主要是班主任)进行详细观察、记载,当他们明确了开展“学困生”进步评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后,针对他们不同的情况,提出各自前进的小目标,让他们从此在同一起跑线上能进行公平竞争。“汇报”(一学期两次)就是通过一个月的教育、观察、了解、记载,学校组织他们对各自的变化,哪怕是微乎其微,并给他们再次提出新的前进小目标。对于那些即便暂时毫无进步者,也要对他们那种敢于当众“表白”,认识不足的勇气和胆量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这样,能帮助他们在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下明确目的,端正态度,克服困难,改正不足,诱导和发挥其自我教育的激情
7、和潜能。“表彰”就是在教育活动中,对“学困生”确实进步较快的进行评比奖励,并在全校师生中召开表彰会,当众颁奖,让他们也能像优等生一样在全校师生面前“风光”一番,并通过领导一番鼓励的话语,让他们在难忘、隆重的颁奖大会上体会到付出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更让他们这种被点燃的成功火苗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越烧越旺。三、建立“手拉手”辅助网络,营造互助氛围在采取“评价、评语、评奖”措施的同时,各班将在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建立“一帮一”、“手拉手”辅助网络,在“手拉手”活动中,让优等生辅导“学困生”释疑解难,温故知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拦路虎”,克服消极、畏难情绪。组织形式多样帮扶活动,表现在课堂上和课下
8、的任何在校时间,上课时学生可以自己调换座位,不同学科可以找不同的同学,和学习优秀生在一起研讨,创造“学困生”学习有利平台。而“学困生”则发挥其各自的长处,影响和带动优等生参加文体、社会实践、家务劳动等活动,让学生在这种平等互助的心态下,建立“团结向上、互助友好”的班队集体,营造一种互帮互学,积极进取,共同提高的良好学习竞争氛围。此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设立“心语Email邮箱”和“悄悄话聊天室”,教师不定期单独和学生对话,由于“学困生”自卑感较强,不敢或不善于在公众场合下将自己心中的想法、需求、委屈、疙瘩等表露出来,这就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设立“悄悄话信箱”,可以帮助他们毫不隐瞒地倾诉烦恼,表达需求。通过老师“个别交谈、当众解答”等心理辅导形式,让他们各种健康的需求得到满足,各种委屈的心理得到消除。总之,通过对“学困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能加深师生感情联络;能使他们自我调控学习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最佳学习心态,促进自我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发挥各种良性刺激的迁移功能,达到求知与做人的和谐统一,全面提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2013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