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如何转变学生厌学心理 张 铮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越来越受到大多数人们的重视,大多数学生能够自觉学习,学习动机端正,方向明确。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存在着混日子的厌学心理现象。厌学是学习障碍中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心理障碍。它是学生勤奋进取的阻力,它能使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情绪压抑,意志消沉、烦恼忧郁,对人生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学习上的思想障碍还造成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加深了与家长、教师的心理鸿沟。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精神紧张,反过来会加重心理上的不平衡,由于心理上的矛盾,情绪障碍,精神包袱过重,必然还会产生多种不适症状,比如失眠、心神不安,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精神
2、萎靡不振、忧郁悲观、看不到自己的前途等。学生的厌学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中还存在有下面的一些情形:一是因缺乏明确的目标、理想,缺乏动力而形成的那种玩一玩的心理,一味追求享乐和潇洒,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进取心和上进心。二是因学习方法导致学习困难,成绩两三门不及格,索性破罐破摔,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愿再努力奋起,而一味沉迷于过一天混两场。三是受社会上各种思想的影响,厌倦学习,不愿学习。 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摆脱各种厌学情绪:一、具备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的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己行动倾向的心理态度。对于学习的看法,即是学生对于学习目的、意义的看法。对于
3、学习的情感,即是在学习活动中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如喜欢或讨厌,愉快或不安等。行为倾向,即是打算如何学习,如何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学习态度的三个因素中,情感因素是核心,起决定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学习态度的三个组成部分是统一的、协调的,如某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喜爱所学的学科,努力进行学习。但在特殊的场合,学习态度三个组成部分会发生矛盾,如某学生求知欲很强, 但对自己所学的学科缺少感情,因而在专业学习上十分消极。在最后一种情况下,转变对学科的情感是改变学习态度的关键。由此可见,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注意力才能专注,学习效率才能提高。二、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
4、向,是人的需要的反映。因为宽泛的知识面和目前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及未来职业的非确定性都需要一个人对学习有广泛的兴趣。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厌学的心理机制,关键在于“厌”字,只要我们设法变“厌”为“喜”,就能根治厌学心理。三、讲究学习方法首先,要学会科学利用时间。在大脑兴奋、精力充沛时,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使学习紧张而富有弹性。在精力不足时,大脑有些疲劳,就进行一般性日常学习,如整理材料、摘录等,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整”,恢复自己的精力。其次,学习上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储备足够的能够深入研究的多方面的知识,并及时进行心理上的反馈调节。经常检查自己心理上是否健康,改变不良心态。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并保证计划的有序性、节奏性及弹性,这样就会克服各种冷热心理或急于求成的心理。最后,对暂时不能理解而又不影响深入学习的知识,不妨将其跳过去,放在一边。有时把后面的知识学会了,前面不好理解的也就会自然明白了。一旦出现厌学现象,应及时找出主客观因素。对主观因素造成的学习障碍,以积极的态度进行自我调适并以顽强的意志加以克服;对于客观因素造成的学习障碍,既不能自卑自责、悲观失望,也不能消极被动对待,要以积极稳定的心态,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来解决。相信路在自己脚下,暂时的失意也罢,挫折也罢,只要自己没有辜负自己的学习时代,那么生活就不会辜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