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班主任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既有学校的教育因素,也有家庭社会因素,在众多的因素中,班主任是否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和心理卫生状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不仅要求班主任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而且要求班主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班主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直以来,我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智育层面,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足、性格孤僻和人际关系紧张等行为倾向,于是老师
2、更多的是抱怨学生不求上进、缺乏自尊,埋怨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了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形成。事实上,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与教师的人格、性格等心理素质是密不可分的。如果班主任的心理素质不够好,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就不会有良好的行为表现,因此反而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美国教育联合会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宽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结核或其他危险性传染病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因此,班主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对取得理健康教育良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因素。如何加强班主任
3、心理素质的修养:班主任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主要应当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班主任首先要有奉献精神。班主任工作内容是复杂的,任务是繁重的,责任是重大的。教育学生要花很长时间,但教育效果具有隐蔽性,甚至还出现“有教无果”或反复无常的现象。班主任工作的回报是学生得到发展,而自己却可能“一无所获”。因此班主任要有高尚的奉献精神、对学生强烈的爱心、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这是班主任开展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也是班主任对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工作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予以指导和教育,这对班主任来说将要放弃自身的许多利益,如果缺
4、乏奉献精神是不可能做到的。2、班主任工作需要耐心、信心与恒心。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困难和挫折,克服这些困难和挫折,需要足够的耐心、信心和恒心。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最大的困难主要有:一是对学生的教育花费了大量心血,而学生却依然如故,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改进,达不到预期效果。二是付出没有回报,对于班主任来说,付出辛勤的劳动总是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但有时候,自己所做的很多工作是不为人知的,有时还可能会遭到各种不公平的待遇。面对各种困难,如果是缺乏耐心和恒心,就会在工作中出现“虎头蛇尾”。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具有耐心,持之以恒,才能把学生教育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
5、康发展。3、班主任要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的情绪和态度对教育效果的影响非常大。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采用合理的态度,恰当的方法来解决。学生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大多具有逆反心理,如果班主任遇到学生犯错时,不分青红皂白就大发雷霆,学生容易形成抵触情绪,势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损害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班主任应该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不因自己的不稳定情绪扰动学生的情绪,特别是在心境不佳的情况下,要注意控制和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切不可把学生当作个人不良心境的“出气筒”。班主任是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承担者和实施者,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高低是推进和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跨世纪人才的有效途径,班主任应加强自身修养,尤其是努力加强心理素质修养,为培养新时期的合格人才做出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