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彭树星(武汉市东湖新开发区光谷第五小学 湖北武汉 430223)摘要:教师作为和学生相处最为密切的成年人之一,对学生的影响仅次于父母,同时也扮演着具有榜样性和示范性的角色,其言行对学生产生着直接影响。一个教师的心理不健康会直接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心理的的正常发展,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进而影响社会,其危害是不可低估的。长期以来他们没有受到重视,现在该是“直面”的时候了。本文就我们能够直接接触的教育系统中的诸多现象进行归因分析,以求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关键词:教育 教师 心理健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师又为本中之本。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因素,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
2、同时,也在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因此,我们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应该对教师心理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一、 教师心理健康的内涵。 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的看法认为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是人们普遍的看法。因此,“无病就是健康。”的看法一直被许多人认同。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TO)对健康作了界定: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是对健康较为全面、科学、完整、系统的定义。由此可见健康的基本内涵是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3、: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没有疾病,心理功能良好。二是维护心理健康的状态:有目的、有意识、自觉地、有计划地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教师心理健康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衡量: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情感稳定乐观,反应适度;3、意志品质健全;4、人际关系和谐;5、自我意识正确;6、社会适应良好;7、人格统一完整。可以将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概括为: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引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3、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
4、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出更适应得教学行为。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4、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正确使用语言,布置作业等。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具体表现在: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
5、不迁怒于学生。冷静地处理课堂情景中的不良事件。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二、 教师心理健康主要因素现状。 教师心理健康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工作环境、个人因素等。社会因素包括权威地位丧失,教育改革的挑战。过渡工作状态与现实回报之间的落差。职业因素包括角色冲突;教师缺乏足够的自主权;教师职业的稳定性与现实生存竞争危机的矛盾。工作环境包括工作环境单纯,教学工作评价单一。个人因素有人格因素,个人生活的变化,家庭原因及生活原因等。2000年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对辽宁省14个地方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51.9%
6、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自卑心态严重,此外,还存在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低等现象。许瑛国(1996)对北京市15所小学的554名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发现,有58.46%的教师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28.57%的教师工作中经常有苦恼,33.64%的教师在校内很少与人交往,40.15%的教师很少同校外人员交往。在上海、天津等地,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用同样的量表方法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得出的数据与辽宁省的情况十分接近。这些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不容乐观。教师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社会适
7、应不良;2、人际关系紧张;3、情绪不稳定;4、职业倦怠;5、心理疲劳;6、人格缺陷。三、 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教师心里不健康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若教师无法对来自社会、职业的压力作出有效的应对,就会出现心理行为问题,从而导致心理不健康。外界压力一发面来自传统文化的压力。对教师的要求就固定化为教师应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具有“人梯”精神。教师必定“为人师表”这种观念无形将教师职业理想化、完美化,使教师的精神负担高于其他职业的人群。另一方面来自教育改革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会儿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一会儿是综合实践活动,一会儿是研究性
8、学习,一会儿是校本开发,一会儿是课程改革,教师还未从一种改革中走出来,还未来得及适应又接着另一种改革,教师整天疲于奔命,而每一次的改革最终都要落到教师身上。再一方面来自教师职业的稳定性与现实生成竞争危机的矛盾。教师职业从它本身的特点来看,应是相对稳定的。而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教师职业的稳定性越来越收到了威胁,一些学校管理者时不时的把“待岗”、“下岗”作为一种管理的手段来威胁教师,使得不少教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大多数教师的职业稳定感已不复存在。自身心里素质主要有人格因素如,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二是个人生活的变化。三是家庭原因及生活原因如:子女的学习
9、、就业;家庭负担重;家庭成员的相互理解程度等。教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是塑造人的灵魂职业。提高教师的心理水平,应当受到全社会各行各业和每个学生、家长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四、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与提高,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心理工程,它需要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分别采取对策,运用各种措施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应对能力。一是社会支持:1、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强教师职业威望,重塑教师职业形象。2、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教师的地位,理解教师的苦衷,少说空话,多办实事。提高教师待遇,减轻教师过重的心理负担。改善工作条件,满足教师合理要求。3、不断引导驾驶更新教育观念,提
10、供知识、方法、手段的学习与更新机会,满足教师成就感的要求。4、提倡全社会为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为创造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使教师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桎梏。二是学校关心。1、正确认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高教师心理保护意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尽管近几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引起社会和一些学校的注意,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没有引起重视。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应将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校工作协调安排,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工程”。2、实施民主管理,积极创造和谐的心理环境。学校的心理对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定的影响。学校的管理方式是影响学校心理氛围和教
11、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领导应采取民主管理,尊重教师,鼓励教师的积极性,公平地对待教师,客观地评价并帮助教师搞好工作,使教师心情舒畅,干群关系融洽和谐。3、创造条件,满足教师合理要求,使每位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才干。4、尽量给每位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更多的教育改革信息,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和现代教育技术,还应创造条件使每位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5、合理运用并评价和奖惩机制,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务必做到公正、公开。在处理教师违反校规校纪问题上,既要按“法”办事,又要以“情”动人,使教师口服心服。6、切合实际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在职权范围内竭尽全力解决教师超负荷工作问题。7、定期
12、举办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也可聘请心理专家到校开展心理咨询,运用心理知识、方法和技术指导帮助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来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三是自我调适。1、要正确认识压力。在社会转型期,任何职业的压力都在加大,教师职业也不例外,我们教师要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从爱的教育中获得成就感。2、要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要自觉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来缓解压力,教师要学会大度达观,保持心理平衡,碰到不顺心的事情要能拿得起,放得下。3、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人生道路上,任何人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才会有不折不挠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才能处理好个人与社
13、会与现实的矛盾,才能减少或消除心理冲突或挫折。4、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既能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提倡在课堂上用微笑和赞许的目光鼓励学生,用赞扬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另外,教师适应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的合力作用,做好教育工作。5、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积极参加社会交往,将自己和谐的融入社会中,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乐于合群。6、主动调整自己的需要,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负,也不自贬,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接受现实,扬长避短。7、要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教师的工作既是体力劳动,又是脑力劳动,是非常辛苦劳累的,如果不科
14、学用脑,劳逸结合,合理分配精力,就会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8、要具备心理健康意识和技巧。要懂得自己才能救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要懂得善待自己,不要对自己苛求,不要因别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还要当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善于通过发泄、激励、补偿、转移、升华、暗示等方式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减轻压力,或化压力为动力促进本职工作。参考文献1霍克林:谈谈教师的心理健康载天津教育2000年第12期2章立早谈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载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第11期作者简介彭树星(Peng Shu Xing),男,1958.10,汉族,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32年。联系方式:1507127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