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二三级心理咨询师冲刺笔记陕西省新育心理学校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知 正常成人记忆感觉和知觉情意心理特性心理过程 思维言语及想象需要和动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能力心理现象意识与注意 气质 人格 绪论观察法个案法实验法调查法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发展客观性原则 生理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人本主义原则方法取向学派 精神分析 完形心理学 行为主义 机能主义 构造心理学 1879发展简史 性格 能力和人格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认知 主要理论和人物1、 冯特1879 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
2、验室(构造)、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2、艾宾浩斯(长过去、短历史,记忆实验研究创始人)、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主要看重潜意识和性,人非理性的部分4、华生的刺激反应模式(S-R)(行为,早期巴甫洛夫、沃森);5、巴甫洛夫经典、斯金纳操作,6、魏特海默(格式塔心理学):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7、杜威、安吉尔(机能主义):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机能作用;8、人本主义:罗杰马斯洛(第三势力、第四浪潮):关心人的尊严和价值、马斯洛层次需要9、认知心理学:60年代,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皮亚杰麦赛尔:1962年认知心理学10、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坎农-巴德的
3、情绪丘脑理论、 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汤姆金斯-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11、智力结构理论: 斯皮尔曼(二因素)、 赛斯特(群因素)、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 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12、气质类型的各种学说: 体液说希波克拉(黄胆汁、血液、黏液、黑胆汁) 体型说克雷奇米尔(德国精神病医生) 血型说古川竹二 激素说伯曼(美国心理学家)13、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兴奋和抑制兴奋和抑制又有强度、平衡性、灵活性,三个基本特征。兴奋:神经活动由静或弱转为活动或较强的状态。抑制:神经活动由活动或较强活动状态转为静或弱的状态。兴活安胆多黏强;兴奋胆汁不平衡;安静黏液不灵活;抑郁抑制只有弱14、人格
4、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有特色;容格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卡特尔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奥尔波特特质创始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艾森克人格结构维度科斯塔和麦克雷的人格的大五理论:神经质、外倾性、经验开放性、宜人性、认真性 概念(需熟记)1.神经系统2.内分泌系统3.反射: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无条件反射: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如吃食物流口水,光照使瞳孔收缩等。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现实的具体的。如灯光和铃声第二信号系统:词和语言4、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
5、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5、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外部感觉:是由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有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叫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 感觉阈限高 感受性低 (需要比较强的刺激才能感受到) 感觉阈限低
6、 感受性高 (很弱的刺激就能感受到) 韦伯定律(1840):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差别阈限和原来的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I/I=K I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是一个常数,叫韦伯常数或韦伯分数费希纳定律(1860):感觉是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获得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在增长。S=KLgR S代表心理量R代表物理量 K是一个常数。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对暗适应:从亮处到暗处,开始什么都看不见。随着时间的延长,原来看不见的慢慢看见了,这是感受性提高的过
7、程。对光适应快,对暗适应慢,保护对暗适应就是设法不让视紫红质分解,戴上红色的眼镜。对光适应: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的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正后象和负后象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变化的现象。联觉现象:本来是一种刺激能引起一种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感觉。再来复习巩固一下:一、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例:对暗适应、对光适应。红光能保护对暗适应二、感觉后像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象。例:电灯灭
8、了,眼睛里还保留着亮灯泡的形象 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三、感觉对比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例:同时看两张明度相同,分别放在黑背景和白色背景上的灰色纸,黑背景上的灰显得更亮了,白背景上的灰显得暗了。例:红花绿叶配 闻了臭的再闻香的,香味更浓了。 吃完苦的再吃甜的,甜的更甜了。 摸过冷的再摸热的,热的更热了。四、联觉联觉:本来是一个刺激能引起一种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感觉,这种现象叫联觉。例:看到红色觉得温暖 看到蓝色觉得清凉 听到节奏鲜明的音乐会觉得灯光也和音乐一起在闪动视觉(一)视觉的适宜刺激视觉的适宜刺激
9、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mm)之间的电磁波,这一段的电磁波也叫光波。(二)视觉器官锥体细胞呈圆锥状,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在强光下起作用,所以叫明视觉器官。锥体细胞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这是明视觉。明视觉颜色细节锥体细胞杆体细胞呈杆状,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敏感,所以叫暗视觉器官。杆体细胞只能物体的明暗和轮廓,这是暗视觉。明暗轮廓暗视觉暗视觉(三)颜色视觉1.颜色的特性色调取决于光的波长。明度取决于光波的物理强度,光越强,看起来越亮。饱和度取决于色彩中灰色所占的比例,灰的比例越大,饱和度越小,反之饱和度越大。2颜色混合色光的混合是相加的混合颜料的混合是相减的混合3.色觉异常按
10、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色觉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的差别来“辨认”颜色的。 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二、 听觉(一)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感受性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由于外耳道的自然共振频率在3000赫兹左右,加上中耳机械传到的特点,使得人们在听阈范围内对1000Hz4000赫兹的声音最敏感。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音的听觉。(二) 听觉器官(非考试重点) (三) 听觉的特性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音色由声波的波形
11、决定。嗅觉、味觉、平衡觉(静觉)、皮肤感觉和运动觉(动觉)非考试重点。注意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八、内脏感觉(机体觉)内脏感觉的性质比较模糊,定位也不准确,还具有放射的性质。九、痛觉(非考试重点)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时产生的感觉。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中都有痛觉。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所以具有生物学的意义。痛觉最难以适应。不怕疼反而会减少疼痛带来的痛苦。越怕疼则越会觉得疼。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的特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知觉的的种类:空间、时间、运动、错觉 大小知觉 眼睛的调节作用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 肌肉运动线索 方位知觉 双眼视轴辐合 1对
12、象的重叠 距离知觉 2线条的透视作用知觉种类 时间知觉 单眼线索 3空气的透视作用 4明暗、阴影 双眼线索 5运动视差 运动知觉 错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记忆 定义遗忘记忆过程回忆保持保持再认识记种类表象 记忆再现记忆系统(3个) 1形象记忆 2情景记忆 3情绪记忆 4语义记忆(语词逻辑记忆) 5动作记忆记忆及记忆过程 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记忆: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记忆的种类:形象、情景、情绪、语义、动作记忆记忆的过
13、程:识记、保持、回忆(再现);再认和遗忘;遗忘及遗忘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艾宾浩斯自己给自己做记忆实验,他用的记忆材料叫无意义音节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表象的定义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表象的特征和作用表象的特征: 直观形象性、 片断不稳定性、 可操作性、 概括性。想象:想象就是运用已有的表象,对其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表象。 直观形象性 片断不稳定性 可操作性 概括性直观形象性+概括性=感知 思维三个记忆系统的定义 (非考试重点
14、)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及相互联系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造成,或因干扰造成。 干扰又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三个系统的差别:容量时间编码是否能被意识到瞬时记忆920比特4秒图象、声象否短时记忆72 组块可扩大容量1分钟听觉、形象、语义是长时记忆无限(相对)1分钟形象、语义否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系列开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或首位效应。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的智力过程:
15、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况思维的种类:形态:动作、形象、抽象;答案的方向:辐合和发散定势: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它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和态度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想像: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来源于表象,对表象的加工和改造,分无意想像(梦)和有意想像(写作、画画)。语言: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语言又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则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
16、直接经验,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潜意识:在当前并没有意识到的信息,但它却保持在记忆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它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一种心理活动的状态,不是一个心理活动和意识活动的过程。注意的广度:简单任务5-9个,互不关联的字母:4-6个注意转移和注意分配需要: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动机: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有意识动机:能意识到自己行为活动动机,即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目的的动机
17、叫有意识的动机。无意识动机: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叫无意识动机。内在动机: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动机叫外在动机;外在动机: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兴趣: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绪情感变化维度:对情绪、情感所固有的特征的度量,这种度量可以从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这
18、几方面来进行。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和遇到危险情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意志: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动机冲突的形式:双趋式、双避式、趋避式、双重趋势避式;人格:包括人的气质和性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独特性 整体性人格的特性 稳定性 功能
19、性 自然和社会的统一;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智力是指人的认知能力,这种能力是人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例如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影响能力的因素:遗传决定论(高尔顿)和环境决定论(华生)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气质的特性:感受性和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指向性;四种典性的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性格
20、的态度特征 静态结构 性硌的意志特征性格的结构 性硌的情绪特征 性硌的理智特征 动态结构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一、研究原则:价值中立、系统性、伦理二、研究方法:观察、调查、档案三、主要理论和人物1、霍兰德三阶段,哲学思辩(19世纪上半叶之前)、经验描述(20世纪初)、实证分析2、经验描述1908,英麦(独孤)美罗斯3、勒温B行/P个/E处/f函4、奥尔波特:1924年社会心理学教科书、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5、巴甫洛夫学习三机制:联(想)强(化)模(仿);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四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6、霍曼的社会交换理论:五
21、命题(成功、刺激、价值、剥夺与满足、侵犯与赞同)7、符号源于詹姆斯、米德,最早还是布鲁默符号:语言、文字、记号、动作、姿势8、早期精神分为五:意识无意(识)、力必多;快乐和现实、生与死;本我自我还超我本我、自我与超我:本我-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自我-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超我-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作用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在正常情况下,三者相对平衡,个体能得以适应环境和现实。9、新精神霍妮“文”,沙利文的人际关系、10、海德:归因创始人(态度平衡理论、改变态度遵循费力最小原则、态度平衡P-
22、O-X);凯利归因折扣;11、罗森伯格发展了一个自尊量表;詹姆斯1890提出了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负12、侵犯理论:弗洛伊德侵犯是性本能或生本能和死本能;洛伦茨侵犯是本能保护;多拉德的挫折侵犯学说、伯克威茨认为挫折到致的结果是愤怒,班杜拉认为侵犯行为是习得的。13、凯尔曼(美)态度三阶段(服从、认同、内化)14、霍夫兰德态度转变模型:传递者沟通信息、-目标(接受者)-情境15、费斯廷格认知失调论: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护态度的三因素一致;失调原因:两矛盾(逻辑和观念)、一冲突(文化价值)、一相悖(新旧经验)16、安德森(美)六品质:两真(真诚、真实)两诚(诚实、忠诚)一理(理解)、一信(可信)主
23、要内容概念1、社会心理学: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一门学科。2、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要点:社会行为。3、社会行为: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与个体的习见行为,以及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4、社会化: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它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再社会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
24、的再教化。l 生活依附期:13至25年l 社会化的分类:语言、性别角色、道德、政治5、社会角色: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l 角色失调形式:角色冲突、不清、中断、失败6、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l 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7、镜我:自我概念是他人判断的反映。我们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自我概念是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我的。8、身份: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
25、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9、自尊: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10、社会知觉: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自己的客观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不包括想象、判断等过程。11、图式: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它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如果脑中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式,则要形成另外图式。12、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称为首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也较大,因为它在时间上离认知者最近故称近因效应。13、光环效应:在第一印象形成中,认知者的好恶评价是重要维度。最初的倾向性印象好似一个光环套在其上,使他的其它品质也
26、因光环影响反射出类似色彩。如个体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印象,会对他的人格品质倾向于肯定评价。这类现象叫光环效应。14、刻版印象与定型: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版印象。如果刻板印象是针对某一群体成员则称定型。15、印象整饰:亦称印象管理。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16、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17、控制点: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观点。认为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控制点在个人之内部,称为内控者,反之为外控者18、社会动机: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
27、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由人的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自然动机;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人的社会动机是其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19、动机过程: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过程称为动机过程20、成就动机: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即个体在广泛背景下,追求成功与成就的动机。亲合动机、权利动机、侵犯动机、利他行为21、抱负水平:代表个体的一种愿望,与个体实际成就可能有差距。22、利他: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又不期待任何回报的行为。23、态度: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客体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它
28、具有评价性。l 态度的特点: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l 态度的成分: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成分,ABC模型l 态度的属性: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外显度l 态度的功能:工具性、自我防御、价值表现、认知功能l 态度的形成:依从、认同、内化24、人际关系:人与人在人际交往中建立的直接心理上的关系。25、人际吸引: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l 人际吸引的因素:熟悉与邻近、相似性、互补、外貌、才能、人格品质26、人际互动:指人际相互作用。l 合作: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的一种行为。l 竞争: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
29、目标的行为。27、沟通: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l 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形式。l 大众沟通,亦称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影视、报刊、网络)中介的沟通过程。l 沟通的结构:七要素:信息源、信息、通道、接受者、反馈、障碍、背景l 正式沟通网络:链式、轮式、园周式、全通道式、Y式l 非正式沟通网络:流言式、集束式、偶然式l 人际距离:公众(12-25)、社交(4-12)、个人(1。5-4)、亲密(018英寸)l 自我暴露的四个程度:情趣爱好、态度、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隐私28、从众:个体在群
30、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即个体的意见与行为与群体中多种人相符合。l 从众的类型:真从众、权宜从众、反从众29、社会促进: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也称社会助长。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隐含在场、想象在场。l 结拌效应l 观众效应l 优势反应强化说30、社会惰化:与社会促进相反,个体与他人一起活动时,其效率比单独活动时更为低下的现象,也称社会抑制。31、模仿: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模仿是人们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32、暗示: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体
31、语以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l 暗示的分类:他人和自我暗示;无意和有意;直接和间接;暗示和反暗示l 影响暗示的因素:权力、威望、地位、魅力;独立性差和缺乏自信心;客观环境;33、社会感染: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它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l 特点:双向性、爆发性、接受的迅速性34、爱情:个体对异性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l 特点:依恋、利他、亲密l 发展阶段:取样与评估、承诺、互惠、制度化爱情的三角形理论:亲密爱(喜欢)、激情爱(迷恋)、空洞爱(承诺)各年龄阶段生理心理发展对照表年
32、龄期年龄阶段性的特征认知社会性婴儿期0-31、主要动作:手的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2、动作规律:方向性和规律性1、习惯化范式和优先注视范式;2、思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动作思维3、3岁词汇1000;4、3岁完整句5、3岁儿童可以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1、 微笑的三阶段;2、 6-8月怕生;3、 三种气质类型4、 依恋的类型5、 主我和客我幼儿期3-61、游戏理论2、特点:婴儿亲子、幼儿象征性、儿童规则性游戏1、6岁词汇30002、记忆:3岁3个,6岁6个3、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形象思维1、 开始有自我评价能力;2、 第一反抗期童年期7-12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中年级之后游戏作用降低1、 记忆:
33、5-9个,达到成人2、 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3、 向抽向思维过渡;10是转折期4、 守恒:5、 7-8岁能按长短序列排序。1、 自我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2、 亲子关系:父母控制(6岁)、共同(6-12岁),儿童(12)青春期12-161、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矛盾;2、第二加速发展期;3、 月经初潮13岁,遗精14-15岁;4、 1、 记忆:112、 思维处于形式运算阶段;3、 逻辑思维(内容和形式分离)1、 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心。2、 第二反抗期青年期17-351、成人,承担社会义务;2、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成形;1、 思维主要表现在运用上;辩证思维2、 青年思维发展的三阶段:二元、相对
34、、约定性阶段。1、 稳定的自我确立;2、 普兰格的6种价值观:理论、经济、审美、社会、政治、宗教;中年期35-60、40-651、更年期:女45-55,延续8-12年;男50岁。1、40岁后视听觉感受性下降;2、记忆更关注事物本质的结论性信息;1、 人格变化:男女同化;2、 老年期60-心理变化观:老年丧失观和毕生发展观1、 视觉和听觉先老化,其次是味觉和痛觉;50岁开始,60明显;2、 记忆:50开始,70明显,再认能力下降不明显。1、 适应退休的四个时期:期待、退休、适应、稳定期;2、 死亡的5 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
35、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发展的规律。一、 研究方法:横断、纵向、交叉二、 主要理论和人物1、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l 认知四:感知(0-2)、前运(26、7)、具运(6、711、12)、形运(11、1214、15)l 道德三:前道德判断(4-5)、他律道德判断(4、5-8、9)、自律道德判断(8、9-)2、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五阶段:口(0-1)、肛(1-3)、前(4-5)、潜(6青)、生殖(青)3、埃里克森人格八:婴儿前(02)、婴儿后(24)、幼儿(47)、童年(7-12)、青少年(12-18)、成早(18-25)、成中(2550)、成晚(50死亡)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婴儿前期
36、)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自主 羞耻 (婴儿后期) 意志品质 主动 内疚 (幼儿期) 目标品质 勤奋 自卑 (学龄期) 能力品质 同一感同一性混乱(青少年期) 诚实品质 亲密 孤独 (成年早期) 爱的品格 繁衍 停滞 (成年中期) 关心品质 完善 失望或厌恶感(成年晚期) 智慧、贤明品质4、柯尔伯格道德三期六阶段:三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阶段:一服从、二比较、三好孩子、四秩序、五契约、六道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6、维果斯基的文化发展理论l 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 最近发展区:已达到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l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 最佳有效期:在
37、发展的快速期即将出现前的一段时间l 教材和教法应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7、影响和制约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l 遗传决定论l 环境决定论l 二因素论l 环境主体相互作用论8、关于发展心理学人物理论总结(1)准备:达尔文、福禄贝尔(2)创始:普莱尔(3)遗传:高尔登(4)环境:华生(5)认知:皮亚杰(7)情欲:弗洛伊德(8)人格:埃里克森(9)先天成熟、生成语法:乔姆斯基的生成转换语法理论(10)皮亚杰道德三阶段、环境主体相互作用(11)斯金纳、班杜拉后天学习(12)艾里克森自我同一性(13)柯尔伯格道德三期6阶段(14)维果斯基:文化发展理论、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1岁以内尚无自我意识; 1周岁末有自我
38、意识的萌芽:把自己与环境区分开来; 2岁3岁左右 “我”的使用,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2、词汇的发展n 词汇量:每天2个词n 3岁:1000n 4岁:1600n 5岁:2200n, 6岁:3000童年期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 依从性集合关系期(一二年级):依从教师 平行性集合关系期(三四年级):团伙 整合性集合关系期(五六年级):依从伙伴 五、六年级是伙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4、青春期的心理矛盾现象l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l 心理断乳与希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护的矛盾;l 心理闭锁性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l 要求独立自主与依赖之间的矛盾;l 自以为是与常常出现自卑感之
39、间的矛盾。身心症状:支气管哮喘、心脏神经症、肠道运动失调、神经性食欲不振、不安神经症、口吃、厌学、失足行为、自杀5、第二反抗期:依赖与自主、亲子冲突l 两个反抗期的共同点:l 新旧关系体制的转型:平衡被打破l 独立自主性l 不同点:l 第一反抗期: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l 第二反抗期:独立自主的要求是全面的,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6、守恒:数概念和长度是6-8岁、液体和物质是7-9岁、面积和重量是8、9-10,容积是11-12岁。7、习惯化范式: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优先注视范式(刺激偏爱程序,范兹) 特殊的观察小屋 以注视时间为指标8、气质是个性特征的最初表现,也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明显而稳定的个性发展基础。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类型说托马斯、切斯(1974,1982)婴儿气质理论 容易型(40%) 困难型(10%) 迟缓型(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