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心理学原理中的幼儿心理因素进行查找与分析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所产生的原因作业内容:一、攻击性行为的含义心理学中把攻击性行为定义为他人不愿意接受的、出于敌意或工具性目的的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污蔑)。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于攻击性行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身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表现,一般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抓人、咬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等。从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性可以分为两类:敌意的攻击和工具性的攻击。敌意攻击是有意伤害别人的行为,如一个男孩故意打一个女孩子,
2、惹她哭,这时敌意攻击;但如果男孩子只是为了争夺女孩子手中的玩具而打她,则属于工具性攻击。从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来看,前者比后者要严重得多,更需要幼教工作者的关注。所以我们要注意观察,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正确认识和分析攻击性行为的性质,寻找出原因,及早采取措施,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二、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1、生理因素。从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的父母身上可以发现攻击性倾向甚至攻击性行为。这些行为因素可能遗传给幼儿,使幼儿本身就具有攻击性倾向。幼儿的心理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家长在许多方面过分限制和束缚幼儿。案例1:我们班的阳阳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接受能力非常强,这
3、让老师们都很喜欢,可是也经常有小朋友报告:“老师,雨轩打我;老师,雨轩欺负我”,经过多次教育都不见成效。后来从他爷爷口中得知,雨轩经常受到他爸爸的束缚。雨轩爸爸对雨轩的管教非常严厉,可以说雨轩在家,动不动就会受到一顿打:调皮了挨打;没拿到奖状挨打;没得到五角星挨打;甚至老师有时候向他家长提出雨轩在幼儿园犯的小小的错误也挨打。雨轩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其心理受到限制,并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可能导致雨轩产生攻击性行为。2、同伴的影响。幼儿一生当中,玩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玩伴也会给幼儿的发展带来影响,孩子之间在一起相处时,会很容易出现相互模仿,打闹、抢夺等情况,幼儿在相处时,当发现有的幼儿通过打人、抢夺等
4、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时,其他幼儿也会模仿,用同样的方式去达到更多的目的。案例2:林林是我们班个子最小的一位孩子,很瘦弱。从入园开始,他的注意力都在玩上面,集体教学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甚至他说妈妈送他来幼儿园就是为了“玩”。可是上中班上学期的时候,他的行为完全对人无害,但是到了中班下学期,他就开始出现攻击性行为,甚至有时候,老师跟他谈话,或者批评他的一些不当行为,他会攻击老师。纠其原因,原来是受我们班的捣蛋鬼星宇的影响。每次星宇攻击人的时候,林林总是笑着起哄,并模仿星宇的动作,久而久之,这种模仿的动作,成了他自己*的攻击性行为。3、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与家庭的环境和
5、家长的教育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此时正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的初始阶段,是个性形式的奠基时期,家长太过溺爱的教养方式,往往促就了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形成。案例3:皮皮的爸爸妈妈老来得子,生了皮皮,且皮皮是他们的独子,两人对小刘特别溺爱,到中班了,都不让皮皮走着来幼儿园,而是拉着辆“扭扭车”,送小刘来幼儿园。每次皮皮在园犯了错误,我们跟家长交流的时候,皮皮的家长从来不责备孩子,只是象征性地说:“以后不能这样了”。淡淡的一句话,马上就从皮皮的脑海里飘走了,之后,他就愈加大胆,随便什么时候,是要他乐意,就打旁边的小朋友一拳,或者小朋友经过绊他一跤。虽然发生这种事的时候,老师们每次都要教育一番,可是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还是用放任的方式处理,这就更助长了皮皮攻击同伴的气焰。4、大众媒介的影响。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把更多的时间给了电视、电脑,但是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大都充斥着许多暴力、复仇的镜头,而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常常因好奇、刺激而模仿,对于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