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案例一、 内容解读科学课程内容标准在地球的物质固体和液体单元中要求让学生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在活动建议中提出:做水的溶解性实验。做水的溶解性实验对学生来说想必都见过,甚至亲手做过,但对于什么叫溶解,学生却很难说清楚。为此,开展本课题研究让学生会用实验方法区分水能溶解的物体和水不能溶解的物体,建设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从学生的角度体验和思考,即使学生的行为是明显失当的,也要看到其行为后面的合理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感受,才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1、课题目标(1)、认识水有溶解别的物体的性质,会
2、用实验方法区分水能溶解的物体的水不溶解的物体。知道怎样使物体在水中溶得快。(2)、初步会对溶解现象进行表达,获得对溶解、溶液等概念的认识。(3)、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4)、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做到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使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开放、宽松、积极。2、背景描述对于水的溶解性实验的现象学生是很熟悉的,在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溶解现象和不溶解现象的典型材料,给学生留下直观形象地认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用“溶解”、“不溶解”这两个词来
3、称呼这两种不同的现象;然后再引导学生把所获得的概念广泛联系实际,使知识得到进一步扩展,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在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溶解后,指导学生分组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糖的溶解?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提高其实验研究能力,并达到了促进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目的。二、材料器具1、 白砂糖,高锰酸钾,砂,纸,冷水,热水等2、 塑料杯,镊子,烧杯等三、设计意图小学生的认识组成是以直接认识为主的,让学生通过白砂糖、高锰酸钾、沙的实验直接认识溶解现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白砂糖、高锰酸钾
4、在水中的相同现象表述出来,从中得出溶解的概念。对于溶解现象,怎样使物体在水中溶得快,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已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这从内容上说已失去了对学生探求新知的好奇心,而本实验既是探索性实验,又是验证性实验,实验为对比实验,对于对比实验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是哪些条件是相同的,哪个条件是不同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试验方案,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这需要教师的指导。本课题是一个实验研究活动,活动可分二个环节展开。第一环节是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白砂糖、高锰酸钾、沙都是一粒粒的。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把白砂糖、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有水的杯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现象,找
5、出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相同特点,再把砂放入有水的杯中,比较其不同,从中得出什么是溶解现象,再让学生列举、质疑到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什么是溶解。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白砂糖实验是因为制糖水对小学生比较熟悉,加之观察现象时,如果学生说“糖没有”,可让学生想个办法证明糖还在水里。再用高锰酸钾,可让学生想一想:如果高锰酸钾这些微粒不是均匀地分散在水中,那会是怎样的结果呢?从而加深学生对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的理解。溶解概念的得出,是在学生观察白砂糖、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共同特点后,再跟沙在水中的现象进行比较而得出的,既增加了学生的直接认识机会,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二环节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想研
6、究的问题,而产生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内驱力。但很多情况下,学生难以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如怎样使老师吃到又香又甜的冰糖茶?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出了很多办法,为了使实验更有内力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活动中可激化矛盾,如在小烧杯里放冷水、冰糖,并不停地搅拌,在大烧杯里放热水、白砂糖,不搅拌,让学生看后主动提出意见不公平。那么要验证糖在水中是搅拌溶得快,还是不搅拌溶得快,实验该怎么做。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高锰酸钾试一试,交流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在刚才实验中哪几个条件相同?哪个条件不同?在研究溶解的快慢与水的冷热有什么关系时,可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
7、该怎么做?在讲解的基础上,学生小组独立实验。经过前两个实验,学生对对比实验已初步掌握,接着让学生自己证明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溶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最后,在小结的基础上,提出“怎样使物体溶得慢”,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创新教育实实在在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实验还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认为在水中溶的物体不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使学生认为不溶的物体变为可溶的等,即使学生处在矛盾之中。四、活动展开(一)、动手实验,观察、表达实验现象。1、 观察教师提供的物体:白砂糖、高锰酸钾(是一种消毒药品)、沙,这些物体是怎样的?2、 你们能否制一杯糖水
8、给老师,在制的过程中看到糖在水中有什么现象?分组操作,要求:小组要做到人人参与,分工明确。3、 取12粒高锰酸钾制一杯消毒液,看看高锰酸钾在水中有什么现象?白砂糖、高锰酸钾在水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4、 如果把沙放入水中又如何呢?我们把白砂糖、高锰酸钾在水中的这种现象叫做溶解。5、 你知道水能溶解哪些物体?6、 水里溶解了什么物体,就叫做什么物体的溶液。(二)、怎样溶得快1、 现在同学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创设吃又香又甜的冰糖茶,你有什么办法让老师尽快吃到)2、 教师激化矛盾,促进学生主动认知。你们都认为搅拌比不搅溶解的快,那我来试试。(小烧杯里放冷水、冰糖,并不停地搅拌,在大烧杯里放热水、白砂糖,不搅拌)3、 学生提出问题,并分组讨论,教师小结。4、 如果要研究溶解的快慢与水的冷热有什么关系?实验该怎么做?学生分组实验。5、 你们还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溶解?学生分组实验。(三)、小结、扩展。现在谁能告诉老师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老师较快地吃到冰糖茶。你还有什么问题冒出来?教学案例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把固体放到水利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