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生心理.ppt

上传人(卖家):清风明月心 文档编号:5531705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关的调查表明:“初中有4.5的中学生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中小学生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性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人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的心理测试发现:“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中小学生的比率在10以上的项目,初二有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6项,初一除上述6项外还有“焦虑”1 项

2、。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症状等9个项存在问题的学生比率平均在11.11。”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小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20.5的人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当今青少年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当今青少年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八化”:(1)缺乏远大的理想,理想的异化;(2)不能吃苦耐劳,不能经受风雨,思想的退化;(3)不懂得感激生活、感激父母,情感的荒漠化;(4)缺乏信念支撑,精神的软化;(5)沉湎于电子游戏和网上聊天,课外生

3、活的低俗化;(6)身体虚弱,体质的弱化;(7)性格脆弱,心理的贫瘠化;(8)厌烦学习,课外读书的卡通化。案例:2004年初春,云南大学校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凶杀案,该校一名大学生残忍地杀害了四名室友。随着案情的展开,凶手杀人竟是因为室友怀疑他打牌作弊!案发之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全面调查,她研究了此案所有相关材料,访问了办案人员,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发现了很多真实的东西,她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据了解,马加爵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心理严重,不善言辞

4、,很少与同学来往,平常酷爱上网去欣赏暴力、恐怖、色情图片、小说,报复心较重。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暴露出了我国青少年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中小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中小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还有,中小学生性发育的提前,而学校教育跟中小学生青春期成长脱节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小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感,但又不知如何

5、解决。新时期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表现在三大类:一是学习问题。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有两种现象:首先是恐惧:目前,虽然都在谈“减负”,但学校课业任务仍旧繁重,竞争依然激烈,父母的期望值始终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一位男生谈到,自己平常学习不错,偶尔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但一到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的地步。其次是厌学:厌学是目前中小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学习差的同学。二是交际问题。这也是中小学生

6、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首先是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小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小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其次是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小学生讲到,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认为他为朋友的付出不够多,使他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有个别小学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对校园生活感到厌倦。再次是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谐,使小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有位女生家庭不和,父母经

7、常吵架,大打出手。他不愿呆在家里,不愿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三是情感问题。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初中生的心理、行为特点 初中阶段是儿童向青年过渡时期,初中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年龄阶段是身心发展突变的时期,不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特殊矛盾。初中生心理上最突出的特殊矛盾是:渴望独立自主与成人管教的矛盾;

8、个人活动的欲望与集体行为准则的矛盾;个人活动能量大与其认识水平低的矛盾。1、初中生独立性增强到了初中,学生们在班集体里的活动已不需要老师象小学时那样事必躬亲。在教育者的启发下,靠自己的干部对班集体进行领导。不愿随父母走亲访友,喜欢独立活动等。2、初中生的个性进一步发展初中生一般都担负着一定的社会工作,在社会上有一个特定的角色。他们在学校中锻炼和培养了自己许多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同学友谊感、工作责任感和义务感等。家长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教育措施。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不要把他们当小孩子对待,要尊重他们合理的建议和要求,有些事情要和他们商量,并听取孩子的意见。但又不能把孩子当做成熟的青年来对待,要给

9、予他们关心和正确的指导。3、初中生观察人和事的自觉性逐步增强,精确性日益提高 要带领孩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注意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对观察力的指导,强调观察时所采取的态度及正确的观察方法,明确观察目的性,知道观察什么,怎样看待观察到的种种社会现象,怎样把这些现象与道德原理联系起来,使孩子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4、初中生各项能力得到发展。初中生判断和推理比较周密,理解能力明显提高,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很不成熟,主要缺点是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有时毫无根据地争论,在论据不足的情况下还固执己见,怀疑一切,考虑问题容易犯绝对化的错误。对人对事容易有偏激情绪,常常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思维发展的缺点主要与知

10、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还未发展完善有关。5、初中生情感带有冲动性,意志较为薄弱在初中阶段进行“挫折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挫折教育是一堂必修课。“自古英雄多磨难”,丢掉幻想,才能在挫折面前心情坦然,要具有心理耐挫力,少一些挫折后的失望,多一些成功的喜悦。挫折是兴奋剂,激发人的进取心,也是镇静剂,使容易头脑发热的孩子冷静下来。6、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突出初中生既能自觉评价自己,又力图在任何场合中表现自己。但为了表现自己是强者,有时会出现一些冒险行为。我们家长对自己孩子评价要恰如其分,要教育他们全面地看待别人和自己,学会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逐步学会分析问题。法国启蒙运动的猛将卢梭

11、曾讲过:“青年时期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危险时期”,自青春期始中学生的身体虽已发育成熟,然而在智慧、认识、情绪调控、社会经验等方面,仍延续儿童不成熟的水准,由于生理方面的加速发展,使得他们的个人需要、人生理想、生活信念和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应付环境的行为方式与心理体验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青少年过渡时期心理矛盾性 1、自我发展和自我控制力的矛盾,青少年在寻求独立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不再向以前那样崇拜、追随父母和老师了,对他们过多的呵护,过高的要求,过分的照顾,过多的干预,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逆反行为,表现出难以驾驭和不服从管教的趋向,在心理学上,我们把这种逆反心理称为“心理上的抗拒

12、”2、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青少年性机能的成熟导致性意识朦胧。表现为:性心理开始发展,对异性产生好感,爱慕之心,追求异性,特别是性道德品质的发展滞后与性心理的发展,导致青少年心理和道德准备不足,因此,在异性关系处理、早恋问题的对待上出现困惑与失衡。3、新的独立需要与原有心理活动的矛盾。由于青少年“成人感”的出现,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希望自己独立支配自己的学习生活及交往方式的心理更为强烈,希望父母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希望得到与成人一样的平等地位,但他们经济上未独立,心理上发展未成熟,以及自身学习生活的需要,使他们仍然需要向父母、家庭其他成员以及学校、老师寻求帮助,从而产

13、生了独立性与依赖性之间的矛盾与痛苦。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及其动力机制问题 关于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及其动力机制问题,中国心理学工作者大多是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加以考察的,概括起来说:1、先天遗传素质是人格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但只能是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可能性;2、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格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而人格的发展又是通过在儿童和中学生的活动中产生的矛盾运动之中实现的,儿童和中学生人格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依赖一定的前提,儿童和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反映和适应客观要求而产生了新的需要,这一新的需要与其原有的心理状态之间便产生了矛盾,对这一矛盾的处理与解决,推

14、动了他们人格的发展,随后的人格就会在此矛盾运动过程中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和飞跃。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由于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因而制约心理健康,造成心理偏差、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因素也是极其复杂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w 一是本体因素。本体因素是个体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主观的因素。中学阶段是个体发育的鼎盛时期及性成熟时期。生理上的成熟使中小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水平有限,有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挫折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中小学生面临种种心理危

15、机,并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w 二是家庭因素。从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之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中小学生健全心理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家庭内部成员关系和睦融洽,孩子性格开朗乐观,适应环境的能力会更强。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中小学生健全心理的基础。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以及家庭变迁,出现

16、意外事件等。w 三是学校因素。学校是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中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某些地方应试教育还十分严重,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强度的学习要求,高频率的考试,双休日加班加点补课,强烈地刺激着中小学生稚嫩的心灵。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了一些违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使中小学生的心理

17、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中小学生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等等。另一方面,中小学生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了心理上很大的痛苦。还有校风学风不振、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中小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w 四是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有广泛性、复杂性和持久性。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中小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

18、盾、冲突、竞争加剧。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中小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二是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二是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l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由学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实用教材,非毕业班双周一节,可采取情境导入,讨论辨析、传授训练等方法,循序渐进,系统传授初步的心理卫生知识。毕业班采取专题讲座方式,有针对性地围绕小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灵活进行,重点突破疏导,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指导中小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对全体中小学生进行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三是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三是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l 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设立心理问题信箱,定时开通心理咨

19、询热线,开设心理自助餐,订阅有关报刊,购买有关书籍,中小学生自由阅读,自我寻求答案。建立心理档案,开展经常性的定期的心理检查及咨询服务。学校对已发现有心理危机或有家庭病史的同学,要注意追踪了解、交谈,帮助他们建立克服危机的信心,特别是要与家庭配合起来,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工作。购置常用的心理训练、测试仪器设备,提高中小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协助教师科学准确地掌握心理问题。有计划地组织心理问题问卷调查,认真统计分析,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加强心理指导。总之,通过咨询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因人疏导,因材施教。四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四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l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

20、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的主渠道。一方面各学科教师要强化课堂教学中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既结合学习内容训练中小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记忆、注意等智力心理,发展中小学生智力,又结合教学工程激发中小学生学习兴趣、情感,锻炼中小学生学习意志,培养中小学生个性,促进中小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健全发展。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中小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积极主动,以减轻中小学生心理压力,消除中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此外,根据生源情况,学科教学中要注意面向后进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对后进生的情感投资,从行动上接近和爱护后进生,挖掘、发现闪光点,保护积极性,给予表扬鼓励,用引导代替斥责,用

21、提醒代替讥讽,从而增强他们良好的非智力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智力心理素质。五是建设高素质的五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教师队伍队伍 l 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高尚品质是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全面和谐的跨世纪人才,学校教师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教师的衣着、表情、言谈举止的风度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可能直接给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高素质的教师在教育中,能给中小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中小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教师无声的语言悄悄打动中小学生的心,达到效仿疗法的目的。只有这样,中小学生才能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健

22、康地成长。六是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六是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l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努力提高家长素质。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或召开专题家长会,介绍学校心理健康内容与方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介绍心理咨询案例,分析特点,指导心理疏导方法,也可以进行家访,共同疏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困惑。通过以上工作,使亲子关系和谐;顺其所思,与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用其所为,促其所成。l 国内外学校教育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学校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严重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THE END!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我国中小学生心理.ppt)为本站会员(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