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课堂心理气氛的优化 【摘 要】 课堂心理气氛是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感活动状态,新课程下课堂采取与学生心理上接近、相容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教学,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从而达到令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 课堂 心理气氛 影响因素 优化策略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既能提高人的各种心理机能,也能降低各种心理机能,活动效率对心理状态的依赖程度的变动幅度高达70%。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
2、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区别,这些必然会影响学习效率。课堂气氛作为课堂学习发生的背景,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与个性实现的中介因素。课堂是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养世纪人才的中转站。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氛围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的体验、学习注意力有很大差异。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呈现很大差别。轻松愉快团结合作的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
3、智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自信的品质,在这种心理气氛下,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积极主动。且容易受到“社会助长作用”的影响,能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综合、联想、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这样使学生建立信心,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得到体现和发展,形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学习的自主能力,这对人的一生都很重要。而压抑紧张焦虑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师生、生生之间缺少交流,学生情绪低落、思维压抑、如果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压力来维持学习活动和产生教学效果,即使能掌握一定的课本知识,但缺乏创
4、新精神和自主精神,其后果不仅是效果低下,更不利于甚至阻碍学生自主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不利。综上所述,课堂心理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格发展以及社会化进程。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教师是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下面我就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一谈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和优化。一、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有时缺乏良好、和谐的心理气氛,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所致:(1)教师心理状态不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大的。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态度,人格和情绪,无不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本人
5、如有人格缺陷或神经质,即使他有丰富的学识,态度认真,仍会引起学生情绪上的纷扰及学习上的困难。教师只有有了健全的人格,则学生的学习气氛和情绪才会是和谐快乐的。教师的心理状态是课堂心理气氛的核心。教师心理状况不佳,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感到一种精神压力,思维的积极性因而受到束缚,这就很难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配合教师或与教师保持默契。教师心理状态不佳在许多方面是由客观原因所致,如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学校领导、同事对自己评价不高或对待不公;偶发事件处理不当或者学生调皮,成绩不好,等等。这些冲击,使教师情绪低落,思维零乱,课堂上爱发牢骚或把心中的愤懑迁怒于学生。(2)教师除了是知识传授者”“严格管理
6、者”“形象楷模”等角色外,还要扮演学生的“心理调节者”或“心理医生”的角色。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其教学能力影响着课堂心理气氛。教师的讲解生动宏亮,表情丰富,语言流畅,教法灵活多样,教学情境富有创意,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体现较强的教育机智和调空能力,与之伴随的必然是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3)学生的心理状态较差。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心理气氛的重要基础。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积 极配合教师,除教师方面的因素外,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有:有些学生性格内向,稳重、冷静、沉默寡言,甚至自我封闭。这类学生由于不竞不求,教师怎么讲他就怎么听,虽然他们在作业和考试中的成绩也许能过得去,但课堂上往 往不愿表现出与教师的默契
7、和配合。肠腆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出胆怯。他们也许对教师所讲的知识的理解较为透彻,但上课时却总是低着头不敢发言,怕讲错被人耻笑而丢面子,声音颤抖,手足无措,想好的话或答案经常忘却。一些学习惰性较强的学生,满足于低水平的维持状态,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他们不预习新课,很少复习旧课懒于开口,不求甚解,上课根本懒得同教师配合,学习上更无创新精神。有的学生可能平常上课思维积极,发言踊跃,但有时因课外的干扰使其在课堂中不得集中注意力,人在教室里坐,思想却还在课堂之外,一见被老师抽问,便答非所问。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心理状态不佳都会对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产生严重影响。倘若教师、学生两方面同时存在问题,则
8、教师便会对学生感到厌恶,学生也会对教师反感。这就会导致出现紧张与对抗的心理气氛。二、优化课堂心理气氛的策略。1. 崭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教育流派纷呈,各种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能总是亦步亦趋,今天学习某一个名师,明天又模仿一个教学模式,这样我们将永远是一个二流的模仿者,不可能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有人说得好,越贴近时代越容易被时代所淘汰,贯穿时代是最重要的。教育活动是我们展现自己个性的舞台,我们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生命形态、情感世界、人文思想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变成一场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同时,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认真钻研教育心理,考察与研究教与学在环
9、境条件制约下互动时学生所产生的心理现象。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而且要充分掌握学生学习或心理发展的许多规律,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相对稳定的状况与水平。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创新型教师来讲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敏锐、深刻的思维为前提,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客观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需要教师有充沛的精力、顽强的意志和完善的个性品质去不懈地探索和钻研并时时感染学生及周围一切有关的人;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注意力、反应敏捷的心理品质,去捕捉瞬息万变的信息和准确把握与学生沟通的有利时机;
10、还需要教师具有适应环境和能够与人协调关系的能力,使创新教育和教学改革不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由此可以看出,创新教育要消耗教师较大的心理能量,以承受各种压力和风险。一个情绪经常波动、个性脆弱和谨小慎微的教师,是经不起创新教育考验的。同时维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也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心理气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自觉激发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首先,教师应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即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其次,教师应满腔热情地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教师一句热情而富
11、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再次,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这可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分析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二是要消除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在认知、情感、动机、兴趣、注意、意志、性格、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障碍。3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要对学生无条件积极关注,特别是所谓“差生”,当受到教师的厚爱和情绪的感染熏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上进心和自信力,这种变化,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在课堂学习中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氛围。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去关爱学生,了解学生
12、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和情绪状态,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并且,引导学生共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心理氛围,切实提高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变量。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教师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
13、,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产生共鸣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课堂中出现某种心理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说明,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它还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体验学生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缩短因教师的权威、地位、角色而产生的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以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师爱
14、是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长久动力源泉。因此在调控学生学习行为过程中,通过施以情感影响,通过情感投资来形成共同的情感基调,采取与学生心理上接近、相容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教学,使师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令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这样,优化课堂心理气氛就能水到渠成了。4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生生合作关系。儿童与成人最大的差别之一就是具有较多的情绪性,教师的行为与情绪对学生的感染力极强。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情感处于积极进取还是消极趋向,首先来自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如果教师经常使用命令、威胁、提醒、惩罚等手段,就会使学生心理上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在课堂上就会由于害怕失败,没有自信等心
15、理压力厌学、怕学,课堂上不敢发言,使思维受到压抑。教学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响应,教育就可能异化为“训兽式”的活动,自然不可能形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只有创立一种宽容、平等、民主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才能使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充分展开认识活动,积极独立地思维、想象和创造。因此,在课堂课间就经常用“你的意见很好。”“你想得比老师好。”“我们按照你的方法来做。”“你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真了不起。”“你是一个聪明的同学,你看这样是不是更好。”此类接受、同意、赞美、商量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回答和发现,把学生看作是共同解决问题的伙
16、伴、合作者,允许并欢迎学生超越老师,这样就会使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和自信,勇气自然随之高涨,慢慢地在学习中就能学会独立思考,积极解决问题的习惯也会逐渐形成。同时,教师也要特别注意生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的培养,这对形成学生整体自主性,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一个班级里总会有一些学生各方面表现较好,此类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赞许多了,也就很容易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学习跟不上的学生产生高高在上的感觉,这样就会使后进生产生一种自卑感,从而压制了这一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勇气。作为教师就要尽一切可能发扬学生间的平等互助精神,让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也能在课堂上得到表现,被肯定并赞许
17、的机会,逐渐在树立这些学生信心的同时,也树立他们在同学面前的自信。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教师有意无意中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很深的影响,教师应善于调控自己的言行,才能与学生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合作关系,使学生真正乐学、爱学、要学。5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生积极、合作的学习情绪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制约着个体的心理活动。许多孩子学习上不去,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一些合理的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那么他们就不可能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动机,也不可能与同学一起建立良好的课堂协作气氛。每个孩子都有渴望得到老师的赞美、喜爱、同学的肯定及引人注意受、受人尊重及得到成功的需要,这却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
18、那些成绩、纪律较差的中下生往往容易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而忽视他们的长处。合理的需要不能满足,也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只会让老师、同学更觉得这些学生表现较差,而他们自己也会破罐子破摔。据一项调查显示,在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中,竟有90%的人是由于课堂上没有人愿意倾听他们的发言,他们的思考方式,因此才会有这样的表现。这说明这部分学生还是很有潜力可挖的。孩子的成功是要靠成功来推动的,教师应注意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得到成功体验的机会,尊重孩子的回答、及时肯定,为孩子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发扬学生间平等互助的合作精神,以满足儿童成功、被尊重的心理需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我价值
19、的实现。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就常创造条件让同学们在交往中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在别人发表意见时,其它同学都要认真听取,并帮助校对形成小组意见。例如在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一课中,我就利用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因为这节课的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较好,有很多同学已经不学就会做了,因此我开始上课就把例题呈现了出来,让同学独立练习,然后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如果有同学错误,就要负责纠正错误,如果四人小组全对了,就可以继续下面较难的题目,但是要求做一题小组内要交流一次。启发每个学生整理自己的意见,并在小组中表述出来,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哪个小组讲得既准确又完整。集体交流时教师不
20、指名个体发言,而是请第几小组回答,学生的发言代表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每个同学都表现出了很大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共同讨论,共同进步,从而产生成就感和愉悦感。产生对待学习的积极心态,才能为营造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创造条件。6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恰当运用教育机智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要做到这点,教师需要具备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教育机智。简单地说,教师的教育机智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要自如地驾驭课堂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掌握教学机智。面对课堂发生的
21、意外事件,要保持良好课堂心理氛围,教师必须镇定、理智、宽容,要泰然处之,善于捕捉教育情景的细微变化,迅速地采取恰当措施。优秀的教师常常能够把握教态,控制学态,巧妙地随机应变、机智引渡,利用突然发生的情况,或创设新的情景把教学活动引向深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教育机智是教师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是教师的心理教育艺术与教育才能的综合反映,它突出表现为教师对突发事件敏锐、迅速、准确的判断和灵活、机智、巧妙的处理。在教育机智中既包含了教师的善于观察和善于分析,也包含了教师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热情和智慧的统一。教学过程是一个控制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作为教学过程活动中的主体
22、学生,他们的认识水平、道德情感各不相同,因而在教学过程活动中各种意外的情况随时都可能出现。如何把课堂上的意外情况及时引导到教学的艺术构思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应有冷静理智的自制、自控力。课堂上,我看见A同学在吃口香糖,我十分恼火,想狠狠地训斥他一顿,可仔细一想,不能影响其他同学,我克制了自己,我说:“请A同学为我们谈谈想法好吗?” A同学慌忙吐去口香糖面带愧色,课后A同学走到我跟前说“对不起,我以后一定会改。”“相信你一定会做好”我说。“谢谢老师。”听了这声“谢”,我感悟到:面对“意外”的情况,必须冷静地对待学生,保持心理上的平衡,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情境,乐意接受教育,纠正偏差
23、的行为。洛克说过:“你要他的心理接受你的教导,或者增加知识,你就应该使他保持一种空闲澄清的气性,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正的文字,如同你不能在一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一样。”这种沉着冷静,有效控制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保护学生的自尊,从而使学生的自尊心转化成为一种自信心,这就是教育机智,它的运用与发挥有利于师生心理的协调,有利于课堂良好心理气氛的形成。总之,课堂教学是一种充满丰富感情色彩的活动,营造课堂心理氛围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可以看作是教学移情的结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心理氛围。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更加主动地学习,从而发挥出自己的学习潜力,培养起敏捷的思维,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