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健康”二字是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了,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为了保持和维护身体健康,人们越来越讲究饮食起居卫生,注重养生之道,开始锻炼身体,营养配餐,注意保养然而,要保持现代人的健康,仅仅有健康的身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精神病学者麦灵格是这样定义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高效率,也不只要能有满足之
2、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俱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这表明,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的社会适应能力,乃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志。可见,在现代社会仅仅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不能算作健康,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还要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了维护当代居民和下一代的身体、心理的健康,就应该学习、了解有关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懂得心理卫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可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而且要从小抓起,从启蒙教育抓起。力求通过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3、还要针对少数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地辅导,使他们尽快的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一、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表现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推进,生活节奏日渐加快,人际关系日趋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同时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性格懦弱、孤僻,缺乏进取心,意志薄弱,没有自制力,胆小怕事,沉默寡言,做事没有
4、信心,心理欠缺,怀疑同学看不起他,别人在一起说笑,他怀疑在讥讽他,议论他;2、专门找别人的缺点、挑别人的毛病,讥笑别人,从不思考自己的短处;3、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他事漠不关心或蛮不讲理,从不考虑他人,平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遇事迁怒于别人,归咎于社会,产生一种反社会性的人格,颇具攻击性,一旦受到外界的激发,便会爆发出来,做出正常人认为不可理喻的事 ;4、生性激动,对所见所闻极易做出过激行为;5、孤僻离群,沉默寡言,自我封闭;6、异常活跃,常常不分场合过分地表现自己;7、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8、过于追求分数、名次,以至于心理失去平衡,表现考前焦虑不安、苦恼失眠,甚至在考场
5、上因过分紧张而晕场等;9、对于任何人、任何事都大大咧咧,满不在乎;10、凡事斤斤计较,生性多疑,过于敏感。类似以上的情形还有许多。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任他们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们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势在必行。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1、物质丰裕,有求必应。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粒糖,一个本的奖励就会欣喜若狂,比较重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现在物质丰裕,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对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
6、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表扬、鼓励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2、隔代抚养,宠溺过度。由于生活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小学生的父母整日奔波忙碌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同时由于照顾太多,宠溺过度,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发展,甚至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 3、期望过高,管教过严。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放纵。现代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众多父母的期望,这种期望致使许多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以下两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对子女要求过高,在教育方法上苛刻,甚至有
7、时不分场合当面训斥、打骂,要求绝对服从。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这样会使子女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压力过大,最终形成忧郁、孤僻、退缩、逆反心理。第二种态度是对子女娇惯溺爱,百依百顺,这容易造成子女自私自利、任性、蛮横、懒惰、依赖等不良心理。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 4、缺少玩伴,表现欲强。独生子女缺少玩伴,自我表现欲过强。在班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环境的改变,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没有交往的小伙伴,缺少交往活动,在班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小事,不懂得互
8、相帮助。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就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有得甚至闹得无法上课,他们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并看到他有能力。 5、重智轻德,教育不当。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一直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致使许多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智育,甚至以学生的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其实,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具有完美的个性和人格要比拥有智慧和能力更为重要。因为社会用人已不仅仅考核专业技能,却越来越需要心理素质较好的人才。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
9、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6、社会影响,冲击甚大。 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广泛和复杂的。不良的社会舆论导向、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往往使少年儿童在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面前感到无所适从,这对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害的。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经
10、济体制改革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西方一些不健康的影视内容流入,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辩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此外,青少年时期,尤其从小学五六年级这一年龄阶段,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
11、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度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有的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多与家长有关,中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师。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小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让孩子们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职责。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结合平日的工作谈几点做法:
12、1、环境感染法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是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能唤起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能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能充实小学生的生活,能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培养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学校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学校四季有树、三季有花,让学校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乐园。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共同创建一个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
13、由描绘。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有了物质环境,还要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除此,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
14、发展。2、情境熏陶法教育或教学情境(氛围)是软教育因素,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自觉、有计划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民主、和谐的教育或教学情境。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例如勤奋、文明、诚实、活泼的校训;尊师、守纪、团结、好学的校风;开拓、进取、严谨、求实的教风;乐学、善思、合作、探究的学风等。生活在这样的情境中,能够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良好风气的熏陶和影响。情境熏陶法的影响作用是根深蒂固的、长久的、甚至是终生的。3、榜样
15、示范法小学生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大。他们常常以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人物的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榜样,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的身上再现出来。研究表明,学生模仿最多的是自己的父母、老师和同学。教师的影响对学校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超过了父母的影响,有40的学生把老师作为自己理想人格的化身。所罗门教授说过:“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因此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榜样示范意识,重视自己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力求做到以身示教,有意识的以自己的自信、乐观、诚实、正直、积极进取、认真负责、锲而不舍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感染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其次,还
16、要以领袖、伟人、科学家和英雄人物为榜样,这些人都具有当代的理想人格,他们适应于广大中小学生渴望成才的愿望,可成为激励、鞭策其成才的精神力量。另外,还可选择童话、寓言故事、影视、人物传记里的典型人物做范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模仿。4、行为反思法反思是智者的行为,反思是成功的保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省自己的生活、目标、感情和过去的经验,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澄清自己的思想,学会反省自己,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设身处地的替他人着想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做抉择的能力。5、师爱陶冶法爱,不见火焰,却热度无限;爱,没有翅膀,却可以飞翔在人们的心间。事
17、实证明,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方法与手段。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
18、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要尊重学生、信守承诺,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6、说服教育法由于各种心理素质的形成都是以认识为基础的,无论是对积极的心理素质的塑造,还是对消极的心理素质的矫正,都要注意提高
19、学生的道德认识、判断和评价水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在遇到个人、集体生活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时,正确地识别与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做到既能正确地认识、评价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物,也能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为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适合的教育机智,恰当地运用说服教育法,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头脑中的错误或模糊认识,转变其错误观念,形成对社会、集体和人际关系的正确观念和态度。例如,陈思,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一次语文阅读竞赛中名落孙山,从此他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也累累下降。我并没有马上指出他的问题所在,而是采取了说服教育法,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我国体操运动员桑兰,伤残后并没有放弃学习,她以惊人的毅力,坐在轮椅上完成了学业。她勇敢的面对人生的不幸,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创造了奇迹,成为了生活的强者。讲完后,我告诉陈思:在挫折面前,不能退缩,要勇于面对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从此陈思果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学习,对待其他事情也能坚持不懈的去完成。总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们付出真心、真情、真爱,一切“从心”做起,我们就能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