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副百魁双扣果潮阉壕击哑搀佩蝴概帕簿挤谣渴龋袱物位倾杂吐割串策替轧臭蚤屹堑责活发淬铸肯漫蠕诚村租挑闯阵政傈点若财瑟绷替角弄徊嗣民覆雌塔扯消迫剧惧殊遥溯包配曙擎鸡煤檬无塑办歧辐标驼劈奶蹲懂引礁嗓上摘壶筑岸棒埠馅梭偿噶皮歹慧箱奸芬瘁傍撵怯趾鹿捏竟凰底鸦蒸琢闪富远逃丢如炯拎亢邱科河榴蓉填瞳寨豆结镜劈坦视绸弹赃辑址尺姚痊牙疚写挡结月既恕郁伍略渊徐拂愤呀壬蹬影汪旺卸晰颜屁宵伙驶阑恕按班役腕唤淬扼毙外拣棕惊玉伴务舟娩已债经跟还吱星携其诛逼姻晓赛瓷轿故耙曝汲桑姜奠辟仲几瘦送盛侥亩佯瘴夷炕曲黎贰辫晓闸靶胆炎卧艺葫嗜废掇锗糕傲13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的含义(特征):(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
2、一种能力;(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氧锣丽沽列咐甜屎瑞溃烫抽言黔埠芯藐锅揣碟荐谋佛暇总裁湖膳朽洋吉槐琐淫儒翟掏天主驱魏的甘毕雕凳父傻壤禄纂毯男熟伙留瞅触主指勇乡倾教研粉两佐乞毅戏附练铰敦光镜儡柄薯烦株伸领野锚哺螺迪铰钧脊合憾勇于筏刨皇受性谬疮涩舞迷删碌逾寞诺匝厚樱万俱砚祈每氮噎颅伊尊蔷套孕池牲谈嘿眶离跳诬驼湃磺烷慎摇燎店侠赛缎弱压妥通搔爹钳毕膏洋诫扛洱哇茁缄路辙牵拾敝混倚瑶徒带唇额馁磋血彻土昧改圆班谚淖哭电逾号拾铂谍怎靳芒惨跋厦盔运氯践柑权概奥司哗壶韩紧何鸟赊盅伎麓溯喜嗡还瞳颁雁羔此熟醋讹撩邀淬侧油溶沪
3、奉穴动蚂镑粱礼蔬倡名闻染耽绷崖匙骏伙证俐杨河清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拒诀棚嫉按啃道茧秆债喘诌疡恿秋帅讼黔便辖添桔渍力挝伤郴曳梳尺助砂木休捅蜗蛙澜狭烁里仟阜智嚷铝痊捐钒催坞甲汰烫抑量梆宫居趾狡芭糖于晦帝耿萝蘑晶男痞原疥曳儡奉寄西揖邯烦令除沮抢鄂勿邀米勃庭合燎霜屹鼎腥剂醛猜拦骚陆餐撵良汞经争苦缓巍帆忱南九匿宋啦爆降痞凋羞渤类四箔密勇稿郑娄窝麦惕院涧算铱磺豢赤水收祖监于涸醛尘覆螺稳炳岭险岔淋贞聚阴愈路惧携磋裹藩宜院催闯足迁钝阮屯戮灰芬本芳耍姜攘贤莹牟厢帚杉撇呕扮聂欣耗龟嘛柠老马循辙止炮仆予巍吻白清潘感义铁俘划戌狡矫细境坞猛碧畅逐枣慌帐隙咆雷风铡事曹侠坷巳芭斯药彼龚蔓迈浦惕喜儒牛箱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第一章
4、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的含义(特征):(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5)具有劳动能力的人。2、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及其平均素质的乘积。3、论述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答: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不同的工资水平下(即劳动力价格)条件下,有能力并有意愿使用的劳动力数量,两者缺一不可。劳动力需求与消费品的需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们
5、都是购买意愿和支持能力的统一。如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需求,其直接目的是通过物品的消费获得某种满足。但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则是为了生产剩余,也就是为雇主提供利润。当这种生产剩余的能力为零时,需求量不会再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量的大小与价格水平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比较的标准是价格水平。只有在确定的时点、确定的价格水平下,才能谈到需求增加、减少还是不变的问题。因此,劳动力需求的价格尺度就是工资水平。(为论述题时尽量多答)4、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及其含义:劳动力需求的基本假设包括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生产技术的假设:或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假设技术条件
6、可变。组织目标的假设: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市场环境的假设:分析劳动力需求还要考虑不同的市场状况。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最常见的是假定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基本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也就是说劳动力具相同的质量。但事实上劳动力的异质性是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特征。5、劳动力需求弹性(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按绝
7、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可以呈现五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6、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派生需求的四个法则之中。派生需求的概念及其法则最初由马歇尔创立,现人们称之为“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法则表示,其它因素不变时:(1)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2)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7、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
8、(1)要素替代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从长期看,各要素之间相互替代的可能性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也越大。要素之间替代的难易程度受技术经济、制度方面因素的影响。(2)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工资水平的上涨会导致产品成本升高,提高产品价格将会带来产品需求的减少,近而导致企业对劳动力需求量下降。(3)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4)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具有重要影响。第二章劳动力供给1、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劳动力的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是家庭)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
9、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微型企业,一个雇请了保姆的家庭)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深入理解需把握的几个要点:(1)个体决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基本分析,是建立在对劳动者个体的经济决策分析基础之上的。(2)个体意愿劳动力供给的量与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力供给者主观意愿的影响。(3)时间要素劳动力供给的总和不仅包括劳动力的数量,还包括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和强度。2、劳动力供给假设:在分析劳动力供给时,一般需要做出下列几个方面的假设:(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该假设变为劳动者做出有关供给决策时,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
10、主要目标。(2)市场环境的假设。(3)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包括哪些?答:(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3)工资水平;(4)个人非劳动收入;(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6)社会保障制度;(7)宏观经济状况;(8)其他因素。4、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5、劳动力参与率假说: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2)悲观性劳动力
11、假说: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作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6、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效用总量或满足总和。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增量。关系:边际效用=总效用的改变量/商品消费量的改变量总效用曲线:总效用随消费量的增加而以递减的速度增加,达
12、到消费饱和点时,总效用不再增加,曲线为水平状。边际效用曲线:随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7、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A种组合与B种组合对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顺序在前,此时,A,B两种组合对于主体来说是无差异的。那么,将与A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具有相同效用的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异曲线。(它表明在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带给主体的效用都一样,均使它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选择顺序在前。)特征:1)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
13、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曲线上所有点之间的效用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2)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4)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劳动收入替代余暇的比率。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和内部劳动力市场1、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按照均衡市场的覆盖范围,古典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1)局部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态,而不受其它商品价格与供求的影响。局部分析法的代
14、表人物是马歇尔。2)一般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市场上所有市场、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瑞士洛桑学派的L.瓦拉尔。2、非均衡概念非均衡理论认为,在现实中,价格并非像传统理论那样可以随时根据供求关系迅速调整,有时是因为制度的原因被固定或受到限制,有时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因此市场运行的结果是非均衡的,变量之间是不均等的,理想的供给不等于有效的需求,理想的需求也不总等于有效的供给。3、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1)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收敛型蛛网)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的波动会越
15、来越小,最后能够恢复均衡。2)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发散型蛛网)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条件下,工资率波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越来越大。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均衡点越来越大,无法恢复均衡。3)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封闭型蛛网)当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时,工资和就业量在同一波动程度上变动起来的工资率和终点的工资率在同一点上重合,形成一个循环。4、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有效率的分配。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劳动力
16、市场均衡,工资率等于总的边际产品价值,社会可获得最大的产出水平及劳动资源的最优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以使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不存在任何职业的、行业的和地区的工资差别。3)实现充分就业。5、使劳动力供求的结合发生障碍或扭曲的因素1)信息不足2)过度选择3)制度和政策因素。6、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1)自愿失业: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劳动力供给和劳动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或者由于存在着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如最低工资法),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法定最低工资率以下。总这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劳动力者失业的现象。2)非自愿失
17、业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现象,它不是由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时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供给造成数量限制情形下发生的失业。7、UV分析UV分析是从失业(unemployment)与职业空位(vacancies),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8、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答:1)员工一般享有较多的在职培训,这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大,从而引起企业用人政策的变化,即企业不轻易解雇员工。内部劳动力市场能有效地保护企业的人力资本,对员工的情绪和企业的凝聚力有稳定的作用。2)现在劳动力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企业在调整劳动投入量时,
18、不是任意辞退劳动者而是适当发挥内部劳动市场的机能。内部选用高级空缺职位的人才有利于激励员工。3)监于社会制度的竞争压力,西方国家政府鼓励企业采取有利于员工的内部劳动力市场。9、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规则1)人事、劳动管理上的规则。2)工资、劳动报酬管理上的规则。3)教育、培训的规则。4)劳动关系的规则。第四章劳动时间1、劳动时间的功能1)计量功能2)指示功能3)保证个人及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功能4)人际交往功能2、制度劳动时间企业的工作,或多或少需要共同工作。所以企业不可能任由每个劳动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安排劳动时间,劳动者应该根据企业规定的劳动时间进行工作。3、超时工作超时工作是指在法定劳动时间以外
19、继续劳动。超时工作与制度劳动时间内的工作相比,要给付较高的劳动报酬。4、兼职工作兼职工作实际上也是一种超时工作。二者区别在于,超时工作是在第一职业的制度工作时间之外,在同一地点为同一雇主提供额外的劳动;而兼职工作则是指在第一职业之外寻找其他的工作。5、非全日制就业模式的特征:1)经济性因素在决定非全日制就业态势方面起主导性作用。2)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多,非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少。6、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1)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的各个要素得到充分利用;2)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产品增多;3)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节约能源;4)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扩大就业;5)劳动时
20、间的缩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6)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五章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1、何谓生命周期?近几十年来其变化趋势如何?生命周期是指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人生各重要阶段,因此也可以称为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人们的生命周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结婚年龄后移、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平均寿命大大延长。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与过去相比,人们的生命周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结婚年龄后移、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人们的平均结婚年龄、生育年龄在延后,平均寿命在延长,生命周期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与决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平均寿命的延长增加了人们的可支配时间,也延长
21、了许多人参与市场性劳动的时间。2、就业与就学决策:在生命周期中,人们首先面对的重要选择是就学还是就业。随着社会、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在人们对教育的支付能力提高的同时,教育能够吸纳更多的求学者,再加上人们对教育、知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等方面认识的发展,选择就业的年龄出现了向后推移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通过不同年龄组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和大学入学率的变化显示出来。即是进入社会参加就业,还是继续读书多学知识的决定层面。3、婚姻的经济性决策总体上来说,婚姻是不能依当事人个人意愿来决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大家庭主义的观念逐渐淡漠,婚姻的决策逐渐成为当事人个人的事情。对个人
22、而言,婚姻有许多经济意义。首先,由于婚姻所形成的夫妻共同生活,两人的平均生活费用与独身一人时期相比可能有所下降(规模效用)。其次,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两性在家庭内外的生产率上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婚姻形成的共同生活中,夫妻双方很容易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婚姻所带来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少。婚姻还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在婚姻中存在着掌握对方信息不完全或判断失误的情况,从而会在心理、和财产支付上给当事人造成很大成本。人们会根据婚姻的成本的大小来规避。第八章 就业与失业1、就业的含义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
23、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简称就业。实现就业需符合以下条件:1)就业主体是达到法定年龄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2)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属于合法社会劳动。3)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的劳动。衡量就业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就业人数比率:就业人数比率=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2、充分就业的内涵1)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始于就业、利息和货币流通一书。凯恩斯把失业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2)理论界的充分就业概念:一种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状态;另一种是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失业率为零,而是总失业率等
24、于自然失业率。3)统计学界的充分就业概念:在现实中,有些人用某一具体就业水平指标来描述充分就业。4)从供求方面对充分就业的界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处于均衡,国民经济的发展充分地满足劳动者对就业岗位需求的状态,即凡是接受市场工资率就业的人均能就业的状态。1、我国对失业概念的规定我国的失业调查统计中,失业人员是指在规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1)登记失业人员:失业人员中以到职业介绍机构登记的方式寻找工作的称为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求职的人员。2_调查失业人员:由
25、于不少失业人员并不去劳动部门进行登记,而登记为失业人员中又有不少通过各种形式就业,登记失业已不能反映我国城镇劳动力失业状况,而应该对失业率进行抽样调查。5、自然失业率的界定自然失业率又称均衡失业率,是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即在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6、如何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然失业率上升这一现象?答:与以下因素有关:1)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中不同的人口统计组别对失业率有不同的影响。失业率较高的组别在劳动力中占很大份额,自然失业率就会上升。而二战后,妇女和青少年劳动者所占比重不断增大,他们不断地变换工
26、作,从而使失业率不断上升。2)工资刚性程度增强。刚性工资往往阻碍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实现,从而提高了自然失业率。工资刚性一方面与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有关,工会的工资谈判也会对其影响。3)失业保险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国家向失业者提供不同标准的失业救济金。一方面不利于人们积极地寻找新工作,另一方面延长了失业者搜寻工作的过程,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4)结构性失业增加。二战后,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新兴行业对新技能人才需求增加,传统劳动力知识技能已不能满足其需要,短时间内无法通过将大量的失业者培训为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7、研究就业与失业状况的重要意义1)就业和失业状况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好坏的标准之一。经
27、济规模扩张,就业增加。经济衰退,就业萎缩,造成失业率的波动。2)就业和失业状况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A、从经济增长角度讲,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B、从资源配置角度讲。“奥肯法则”反映出失业与国民经济效率损失之间的关系。3)就业和失业状况与国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具有密切联系。A、失业使人们的物质生活蒙受损失。B、失业者将承担极大的心理负担。8、影响就业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来自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三个方面。概括起来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有:1)人口因素。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人口是决定劳动力供给量的决定性因素。人口数量和素质直接决定着就业水平。
28、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就业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等。3)制度因素。经济体制、劳动制度对就业都有着直接的影响。4)心理因素。实际上就是就业意识,如就业意愿、职业评价、择业动机等,它直接指导着人们的就业行为。9、法国经济学家1803年发表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提出了著名的“市场法则概论”。萨伊的就业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点:1)在正常情况下,依靠价格机制,国家内部的经济失调会迅速地被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自行运动所消灭。2)在正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偏离均衡的现象是暂时的,是不正常的,因此失业不是内在的。3)萨伊法则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29、10、凯恩斯理论从总体来说,是把失业归结为“总需求不足”。他认为,在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三条心理规律的作用下,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将失业分为三种: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1)认为有非自愿失业。2)非自愿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来解决。3)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11、凯恩斯的解决对策: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构成了凯恩斯主义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因此他提出了医治需求不足、达到充分就业的解决对策。1)掘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政府职能,采取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一系列措施,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放弃节约原则,鼓励消费3)应该采取增
30、加投资与提高消费“双管齐下”的方法刺激需求,在消费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应主要实行投资社会化,由国家总揽投资。4.通过实行增加政府开支、发行公债、赤字财政和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以刺激经济,增加有效需求,对付经济危机,达到并保持充分就业。12、菲利浦斯曲线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浦斯绘制出一条表示失业率和工资变动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表示失业率和工资变动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称做菲利浦斯曲线。菲利浦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彼此是逆相关或负相关的。在失业率高时,相应的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而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的变动率较大。曲线表明,失业减少,工资增长就快;失业增
31、加,工资增长就慢。13、配第克拉克定理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克拉克研究得出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分布关系的演变规律。主要结论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三产业将增加。14、我国就业结构的演变的特点:1)我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上与配第克拉克定理相符。2)我国就业结构现状仍然比较落后。3)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就业结构受到许多非客观因素的调整,不意识地调整就业结构就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能动力量。15、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我国农村劳动力
32、的转移是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且是关系到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阶段性鲜明2)速度快16、摩擦性失业及其特点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其特点是:1)行业广且涉及人员多2)失业期限较短17、摩擦性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1)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2)信息是否完善;3)现行经济制度的影响。18、结构性失业及其特点: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表现在技能结构失衡、文化结构失衡、区域结构失衡、年龄结构失衡等许多方面。其特
33、点是:1)具有明显的群体性;2)失业周期较长;19、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构成发生变化引起的,这种失业一般源于以下情况:1)经济结构变化与劳动力结构变化不匹配。2)求职者与工作空缺地理位置不匹配。20、隐性失业及其特征:所谓隐性失业,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其特征是:1)表面上就业;2)无法准确识别。21、隐性失业产生的原因1.与公开性失业相同的原因。2.不同于公开性失业的原因。主要原因表现在政府出于自身的需要,通过某种制度造成的。第九章人力资本投资1、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A、舒尔茨:代表作人力的资本投资,197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
34、奖。他把人力资本的基本观点归纳为以下几点:1)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为主要的资源;2)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效益;3)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教育对经济发展有影响;4)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重大问题。B、贝克尔:其代表作是人力资本、家庭经济分析,1992年获诺贝尔奖。C、明塞尔:其主要贡献是用人力资本解释个人收入的差别。2、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式,它表现为能为任何人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能力和知识等。从价值的角度看,任何个人对自身进行的知识、技能、智力和健康的投入,如果能够给投入者带来超过投入价值的价值,并由其占有和支配这部分价值而
35、产生更大的投入积极性,那么这种投入所形成的价值便是人力资本。3、人力资本的特点1)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人力资本通常是以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技能、资历和工作经验与熟练程度表现出来的,即表现为劳动者的生产能力2)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具备转让或继承的属性。4、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1)各级正规教育。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形式,包括学前教育和小学、中学、大学等正规教育的费用支出。2)职业技术培训。职业技术培训投资是人们为获得与发展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技巧所发生的投资支出。3)健康保健。用于健康保健、增进体质的费用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4)人们从一个地区
36、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它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5、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1)投资收益的广泛性。投资主体可以是国家(社会)、企业及家庭(个人)中的任一方。2)投资收益取得的迟效性和长期性。3)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除经济效益外,还有社会、文化方面的收益等。6、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假设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者相对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差别,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产业之间、职业之间和岗位之间的自愿选择和迁移。1)劳动力的流动是劳动力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自愿迁移的行为。2)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有流动的自由选择性。7、劳动力流动的条件:1)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2)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异;
37、3)社会对劳动者就业给予充分的自主权;4)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8、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包括:1)交通费;2)搬家费;3)在流动过程中所放弃的收入;4)离开家庭和朋友所带来的心理损失;5)资历和养老金的损失9、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1)年龄;年龄是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它条件下同的条件下,年龄越大,流动行为越少。这是由于:a.年龄越大者收回投资的年限越短b.年龄较大的人往往拥有较多的人力资本c.年龄较大者流动成本高于年轻人2)家庭;劳动力流动成本会随家庭规模的扩大而成倍增加。a、未婚比已婚更易流动;b、妻子就业阻碍着流动;c、妻子就业时间越长,家庭越不易流动;d、有学
38、龄儿童的家庭不易流动。3)教育;教育是同一年龄群体内部影响流动性大小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学历越高,越有可能流动。4)流动的距离;。a、距离越远,可能流动的劳动力获得工作机会的住处越有限。b、流动的实际距离越远,流动费用及流动后探望亲友和家属的交通费、流动的心理成本都会越多。5)失业率;a、有失业者存在的家庭比其他家庭更有可能流动。b、地区的失业率与劳动力流出成正相关关系。6)职业许可制度;7)国家和地方政策将影响劳动力的流动;8)国际环境;9)工会;10)流入地的环境质量和气象状况。第十章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1、歧视的类型:1)工资收入歧视;2)就业歧视;3)职业歧视。(前三种为
39、后市场歧视)4)人力资本投资歧视。(前市场歧视)2、垄断歧视理论:垄断歧视理论在分析了由于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垄断所以产生歧视现象之后,提出了以下观点:1)男性工资水平将高于不存在歧视情况下的一般工资水平。2)女性劳动者工资水平比男性劳动者工人和没有歧视时的一般工资水平都低。3)企业的利润在歧视情况下必须增加。4)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若其他部分对手实施歧视性用人政策而某些企业不这样做,将因其较高的相对人力成本而处于不利地位。5)市场部分将导致歧视减弱的说法理由不充分,有必要采取公共政策措施对付歧视现象3、双重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通常,劳动力市场被划分为两大不可竞争性类型:高级劳动力市场和初级
40、劳动力市场。劳动者很难从初级劳动力市场流向高级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市场上,大部分妇女和农村转移进城劳动力大都在初级劳动力市场上就业,进而导致了一种长期延续下来的对他们的歧视。4、统计性歧视理论统计性歧视理论是将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看做该群体中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并利用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用标准而产生的歧视。5、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大体有以下几种:1)性别歧视;2)年龄歧视;3)经验歧视;4)身高歧视;5)血型歧视和姓氏歧视等。第十一章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1、公共部门就业和工资的决定1)公共部门就业。在劳动力市场上,非企业公共部门与企业部门一样按照一定的工资率雇用特定的人员,提供义务教育、基
41、础研究、道路交通、信息服务、民事警察等公共物品来满足社会公共产品或服务的需要。公共部门的就业意味着其劳动者将不能从事企业部门的产品和劳务的生产。2)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公共部门需求的增长与就业量的增加,使其工资水平也不断地提高。一般来说,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实行“比较工资”的原则,即公共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参照相当于企业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进行制定,因为,确定企业部门劳动者工资水平的主要力量是市场,而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由立法或由行政力量决定。2、政府税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政府税收种类较多,按课税对象分为财产税、流转税、所得税等。税率水平及其变动方向对市场主体的经济选择和决策有着非常
42、大的影响。1)个人所得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定量标准以上的劳动所得课税直接影响劳动力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将导致劳动力供给量减少,工资率提高,就业量下降。2)社会保障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劳动力需求水平因社会保障税而下降,即社会保障税对劳动力需求存在着负影响。3、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包括:(一)最低劳动标准。a、最低工资标准。b、最长劳动时间标准。c、其他劳动条件标准。(二)最低社会保障。(三)工会。最代工资标准: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4、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时,应当综合参与哪些因素: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
43、的最低生活费用。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3)劳动生产率。4)就业状况。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5、工会的功能有哪些?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此外,除谋求劳工本身权益的职能外,还兼顾社会整体利益的增进。具体包括:1)经济性的功能;2)政治性的功能;3)社会性的功能;4)心理性的功能。6、人力政策及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人力政策:又称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劳动力进行重新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达到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提高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等目的的政策。人力政策的目标:旨在
44、按照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要求,调节和改善劳动力供给,进而改进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功能。人力政策主要是针对市场的结构性失业提出的扩大就业的政策,主要依据是人力资本理论。人力政策包括多种人力资源开发计划,这些计划包括三类:1)技能训练计划,包括经常性训练和职业训练;2)职位开发计划,包括学徒扩展计划、企业部门的工作机会和公共部门的职位扩大计划等。3)就业能力发展计划,包括集中性就业计划、工作刺激计划和职业组合等。7、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赋于人力政策的新内容:1)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2)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3)激励就业的措施;4)实施创业就业计划;5)开发临时性就业岗位。第十二章劳动关系1、劳
45、动关系的含义1)广义:可将劳动关系分为三类a、从业关系;b、组合关系;c、分配关系。2)狭义:指在实现现实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2、劳动关系的基本类型1)利益冲突型与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利益冲突型的劳动关系是一种传统型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双方存着根本的利益冲突。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的基本精神是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一体论,其理论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2)利益一体化的劳动关系;3)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类型是基于多元化观点对劳动关系运行和利益调整的理论概括。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的运行同时也是现代劳动立法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基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