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终孔子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所采纳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C.他的学说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他的思想不感兴趣2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提到:“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两者对道家思想高度肯定的主要依据是道家( )A.哲学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的理念影响深远C.经典
2、著作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D.对世界本原进行了深入探讨3“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4论语学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体现的孔子主张有( )天人感应德治 以礼治国以法治国A.B.C.D.5关于中国古代不同思想理论的集大成者,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孔子B.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荀子C.理学集大成者是陆九渊 D.心学集大成者是王守仁6“凡治天下,
3、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赞同此话的有可能是( )商鞅韩非子李斯庄子A.B.C.D.7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A.“为政以德”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8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B.
4、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D.荀子“人之性恶”的儒家思想9山海经海外北经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下列选项与材料中所表述的中心意思相符合的是( )A.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0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又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11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界状况之间的关系分析是
5、( )A.正确的B.根本错误的C.片面的D.表面的12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眼中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为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 )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具有了伦理教化的功能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13“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此语蕴含( )A.变革进取的精神B.公平公正的理念C.自由平等的思想D.推行刑罚的原则14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提出“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6、这位思想家属于(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15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亚里士多德喜欢带着学生在吕克昂学园林荫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讲课和讨论学问。材料表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很重视( )A.学生德行B.教学方法C.教学效果D.教育目的16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下列主张或言论,符合其“礼”的思想是(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遵循“忠恕”之道C.为政以德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7针对春秋时期“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A.仁者爱人
7、B.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18有学者研究论语后认为,孔子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该学者进而认为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的学说弥补了孔子很少讨论的“群体的仁”。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19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20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
8、互依存的D.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说:“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智)者动,仁者静;知(智)者乐,仁者寿。”读孔子的这段话,使我想到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思想不同的由来。从孔子的时代直到19世纪末,中国的思想家们从来没有到海上冒险的经历。在现代人看来,孔子和孟子所住的地方都离海不远。但是在论语里,孔子只有一次提到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孟子提到海的话也同样简短。他说:“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孟子也只是望海惊叹,并不比孔子好多少。材料二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们不仅生活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之中,还
9、生活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之中。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公元前480前222年)和今日世界在很多方面都颇为相似。当时中国分裂为许多封建的小国。每个小国都把“耕战之术”作为国家的要务。最后,“七雄”中的秦国,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占优势,得以战胜其他六国,从而使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政治统一。材料三农民靠土地生活,而土地是无法挪动的,地主阶级出身的读书人也无法离开土地。一个人若没有特殊的才能,他无法离开祖辈生活的这片土地,他的子孙也只有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传统中国把社会关系归纳成五种,即君臣、父子、昆弟、夫妇、朋友。其中有三种是家庭关系,另两种虽不是家庭,却也可以被看做是家族关系的延伸。中国的祖先崇拜
10、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世代居住在一个地方的一族人,他们追溯首先在这地方定居的祖先,敬拜他。祖先成为家族的共同象征这样一个象征是必不可少的。材料四希腊人就围绕着城邦而组织其社会,与中国社会制度形成对照,中国社会制度可以叫做家邦,因为在这种制度之下,邦是用家来理解的。在一个城邦里,社会组织不是独裁的,因为在同一个市民阶级之内,没有任何道德上的理由认为某个人应当比别人重要,或高于别人。但是在一个家邦里,社会组织就是独裁的,分等级的,因为在一家之内,父的权威天然地高于子的权威。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1) 简要概括材料一的基本思想。(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古代中国和希腊哲学产生和发
11、展的经济条件有何不同?(3)根据材料三、四,比较古代中国和希腊社会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形成不同特点的原因。答案1.C2.D3.D4.B5.D6.A7.D8.B9.B10.B11.A12.B13.A14.B15.B16.A17.B18.B19.B20.D21.(1)基本思想: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哲学品格,古代中国是大陆国家,造就了喜“静”、喜“寿”的哲学品格;古代希腊是海洋国家,造就了喜“动”、喜“乐”(乐观向上)的哲学品格。(2)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古代希腊以商立国,靠商业维持其繁荣发展,故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海外贸易的拓展。(3)不同特点:古代中国社会组织形式以家族共同利益为基础,家族制度是其核心,具有独裁性、等级性和权威性;古代希腊社会组织形式以城市共同利益为基础,城邦制度是其核心,具有民主性、平等性。原因:社会政治制度是一定的经济条件的产物,而这些条件又是其地理环境的产物,古代中国和希腊社会政治制度不同的原因主要是两国的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