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诗歌鉴赏【奉贤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_ 张先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注:中酒:喝醉酒。14.根据形式判断,本词的词牌名是( )。(1分)A.踏莎行 B.青门引 C.诉衷情 D.如梦令15.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还”则点出冷暖交替频繁。B第二句写词人独处庭轩,面对风雨吹打后的残红狼藉,更是万端愁绪袭上心头,无计自持,
2、只好以酒解闷,以致“中酒”。C第三句写词人在雕梁画栋处流连,被凉风吹醒,夜色浓浓、门户重重反衬出周边环境的宁谧,无限凄凉之感随醒而复炽。D全词融情于景,虚实交融,抓住“清明”的时令特征,营造了孤苦、寂寞、凄美的意境。16. 结合全词内容,赏析“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句。(4分)【答案】14(1分)B 15.(3分)C 16.(4分)例:词人妙用对比。下片写眼前寂寞庭轩,入夜后重门深锁,心情愈发沉重;而此时明月朗照,却送来别院秋千影动,今昔虚实对比,以乐衬哀,旧时往事历历涌上心头,秋千影动,荡秋千之人却渺然不知所之,此情此景,情何以堪?突出春日怀人之悲。【静安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
3、成1214题。(8分)夜渡湘水孟浩然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露气闻芳杜 歌声识采莲。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行旅时相问,涔阳何处边?注杜:杜若,芳草名。榜人:船夫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2分)A本诗是田园山水诗。B本诗是五言律诗。C颈联中“岸火”“潭烟”,紧扣了诗题中的“夜渡”二字。D尾联中的“时”表达了诗人想到涔阳与朋友相聚的急切心情。13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明快飘逸 B婉约含蓄 C质朴刚劲 D清淡自然14. 请赏析“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4分)【答案】(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12. A (2分)13
4、. D (2分)14. 傍晚的露气中飘荡着杜若的芳香,江面上不时传过来采莲女悠扬的歌声。两句分别从嗅觉和听觉的角度,紧扣“夜渡湘水”的特点,营造出香气飘荡,歌声悠扬的美好意境。 (4分)【黄浦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塞上曲 (唐)于鹄行人朝走马,直走蓟城傍。蓟城通汉北,万里别吴乡。海上一烽火,沙中百战场。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12从题材和体裁看,下列对本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A咏史诗 古体诗 B边塞诗 古体诗C咏史诗 近体诗 D边塞诗 近体诗13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一烽火”
5、与“百战场”形成对比,表现战争失败的残酷。B“发”“度”二字用比喻比拟手法,表现战事的急切迅疾。C作者善用叠词,描绘中原与塞上的春日景色,具有音韵美。D这首诗从语言风格来看,刚劲凝练,慷慨激昂,奇诡瑰丽。14紧扣“断君肠”一语,赏析本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5分)【答案】12.(1分)B13.(2分)C14.(5分)答案示例:本诗结尾以“断君肠”直接抒发忧伤苦楚,悲哀至极之情。前四句写万里辞家,远赴边塞,字里行间透出一股豪气。中间四句写边地见闻,通过对比表现战争的频繁,“发”“度”二字化静为动,表现战事的急切迅疾,为下文的抒情蓄势。最后四句声色结合,寓情于景,先写中原与塞上两地春日景色的清丽,再
6、写琵琶横笛的声调凄恻,以乐景衬哀情,更显战争之悲,全诗调动多种手法突显战争的伤感,很有感染力。【浦东新区】(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8分)浣溪沙宋 苏轼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时元丰五年也。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呵手镊霜须。【注】苏,苏醒(一说指苏轼自己)。镊,拔去。12.下列关于本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从内容上看,本词写于酒醒之后。B. 从词调体式来看,本词属于小令。C. 从押韵看,押平声韵,中途换韵。D. 从时间顺序看,本词采用了倒
7、叙。13.下列对本词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不记”二字以幽默风趣的笔法表现了词人醉意朦胧的状态。B. “雪晴”一句转入虚写,表现了词人由雪景引发的美好愿望。C. “翠袖”一句运用比拟,写出了酒席上女子婀娜柔美的姿态。D. 这首词上片明快,下片深婉,相反相成,艺术表达富于变化。14.联系整首词,赏析画线句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4分)【答案】(三)(8分)12.(2分)C13.(2分)C14.(4分)画线句通过酒宴中呵手拔去白须的细节(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既衰老忧愁,又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与酒席上明艳美丽的年轻女子形象形成对比,表现了词人“但愿人饱我愁无”的忧民情怀和对人
8、生老迈的感慨。【闵行区】【松江区】(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野航为范子俊赋明袁凯 一舸夷犹野水边,渚禽沙鸟各纷然。 幽花满棹初维岸,春水连堤忽上天。世上风波终未已,江南烟雨正堪眠。他日匏尊留我饮,更凭孤鹤问坡仙。注袁凯:松江华亭人,元末明初诗人,因说实话,不断地遭朱元璋批评,多次请求归乡而不允。夷犹:从容之意。维:系。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纷然”写出了水边禽鸟从容飞起的样子。B.“春水连堤”描绘出一幅风波险恶的画面。C.“江南烟雨”营造了烟雨蒙蒙的冷清氛围。D.“坡仙”借用了赤壁赋中苏轼的形象。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
9、分)A.慷慨激昂 B.幽默诙谐 C.恬淡自然 D.刚劲凝练14.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4分)【答案】(三)(8分)12.(2分)D 13.(2分)C14.(4分)前四句借景抒情,通过对野舸从容、禽鸟纷飞、幽花满棹、春水连天的优美恬静的画面的描写,(1分)表达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第三联以世上不止的风波和江南堪眠的烟雨对比,(1分)第四联化用赤壁赋中的典故,(1分)表达了诗人想远灾避祸,(1分)以及对逍遥自由的生活的向往。(1分)【长宁区】【嘉定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苏轼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衣步月
10、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注此诗作于元丰二年徐州任上。炯:光明,明亮。青蘋:一种生于浅水中的草本植物。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诗多次换韵,不符合律诗的一般要求。B本诗写初春之景,乍暖还寒,故言“春风恶”。C“明月入户寻幽人”是喻指友人夜访。D“争挽长条落香雪”道出雪中赏花的兴致。13.以下评析不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A由首句观之,天上有明媚之月,花下有幽居之人,绮丽之中略带凄清之感。B最后两句写的不是月下之花,而是想象中的凋零
11、之花,寄寓了人生命运的感慨。C本诗将写人、写花、写月、写酒四者揉为一体,又穿插写来,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D本诗情景交融,人因物而情迁,物因人而生色,句句景语都或明或暗地透出忧愤之情。14.“炯如流水涵青蘋”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是写月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加以赏析。(4分)【答案】12 A13 D14答案示例:二者都是先写月光再写月影。写月光都以水喻月光,以水的清澈喻示月光的明亮。写月影都以水草设喻。只是前者以“青蘋”喻杏花之影,后者以“藻荇交横”喻“竹柏”之影。二者都通过巧妙的比喻营造出明净、空灵的意境,表现出此刻安闲自适的心境。【崇明区】(三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咏怀(其十四)(魏)阮籍开秋肇凉气,蟋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微风吹罗袂,明月耀清晖。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注释】肇:初始。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从内容来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B从形式来看,本诗是一首格律诗。C“蟋蟀鸣床帏”采用起兴手法触发情感抒发。D“晨鸡鸣高树”采用虚实结合手法描写环境。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1分)A高亢豪放B蕴藉深沉C清新雅丽D平实质朴14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答案】(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
13、题。(8分)12.C13B14. 一二句借景抒情,一入秋而凉气生,蟋蟀悲鸣床帏,抒发内心悲凉之慨;三四句直抒胸臆,抒发有感于外物而产生的由盛转衰的深沉忧伤;五六句通过反复叙说内心无所倾诉,突出内心的悲愤之情;七八句以微风清冷、月光凄凉进一步衬托作者内心的无限悲凉;结尾两句借晨鸡晓鸣之时吩咐车夫驾车归去的叙述,表达了远离纷扰现实的愿望。评分说明:怎样表现3分;作者的情感2分。【青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12-14 题。(8分)诉衷情 (宋)仲殊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注】仲殊,俗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尝
14、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篆香:又称百刻香,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12.下列关于本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上阕1-2句描写春风吹衣,杨花飞舞的美好景象。B.上阕3-4句写水波荡漾、绿树掩映、黄莺齐鸣的喧闹景象。 C.下阕1-2句描写晚上刚回寺院看到的清幽寂静的院落屋子。D.下阕第3句描写月亮朗照的背景下作者撞钟、焚香的情景。13.对本作品的评价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清婉自然 B.深沉含蓄 C.凄清落寞 D.空灵深沉14.本词中出现了两次表示时间的词“晚”(春晚/晚初归),请结合具体语境作赏析。(4分)【答案】(三)(12-14)
15、(8分)12. B. (2分) 13. A. (2分)14.“晚”交代了特定的时间背景“春天的晚上”和“很晚了才回到寺院”;由于这个特定时间带来的特定的情境“独自一人”在宁静的氛围中漫步西湖欣赏清丽的美景;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轻松愉悦、闲静安适、从容自在。(4分)【普陀区】(三)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4题(8分)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注】淑气:和暖的天气;黄鸟:即黄莺。蘋:一种多年生水草。12. 对这首诗所属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 酬和诗 B. 怀古诗 C.
16、五律诗 D. 近体诗13. 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3分)A. 精巧生动 B. 质朴平易 C. 委婉含蓄 D. 典雅庄重14. 王夫之认为,画线部分没有融情入景。你是否认同这一看法?请结合全诗具体内容作分析。(4分)【答案】12. B13. A(选B得1分)14. 情感概括1分,景的特征提炼1分,情景关系分析2分。言之成理即可。【宝山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临江仙寒柳 (清)纳兰性德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注释】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悼亡之
17、作。 相关:关心。 湔(jin)裙:溅湿了衣裙。这里用柳枝姑娘的典故:柳枝姑娘向男友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溅裙来相会。12.这首词押韵字数正确的一项是( )(1分)A.4 B.5 C.6 D.81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杨花飞絮飘泊零落,又遭冰雪摧残,以物喻人,形象写出凄苦命运。B.“春山”往往比喻女子眉毛,这里指代女子,由咏柳引出怀念之人。C.两人无缘相会,而“梦断”之后连梦中的欢会也不可得,更添愁苦。D.“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14.鉴赏上阕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4分)【答案】12.C(1分)13.D(3分)14.“疏疏”正面描写寒柳萧条、
18、稀疏的形态,又以“憔悴”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五更寒”“明月”写出夜阑天寒,明月映照的环境,侧面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写明月关心寒柳,运用拟人手法(移情),更表现作者对寒柳的挚爱之情(也可以说:以树喻人,寄托词人的深切怀念之情)。(4分)【杨浦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12从体裁角度看,本诗属于 。(1分)13以下评论适合本诗的一项是( )(3
19、分)A.苍凉萧索 B.欢快明朗 C.旷达豪迈 D.宛转低回14本诗运用了顶针的修辞,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中出现的两处连接的“城头”等。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答案】(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12.古体诗(1分)13.C(3分)14.(4分)诗中多处运用顶针,如城头、凉州、琵琶、故人(1分,除“城头”外须再写出至少两处连接),重复渲染了域外风情、戍边苦楚、友人情深(1分,须与举例匹配,写出至少两点),还形成流畅回环/衔接流畅/回环往复音韵之美的效果(1分),最后表达出不畏艰难,依然要建功立业的豪情(1分)。【徐汇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20、(8分) 鹧鸪天 辛弃疾 石壁虚云积渐高。溪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雨花零乱,却爱微风草动摇。呼玉友,荐溪毛注。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注玉友:此处指酒;溪毛:溪边的野菜。12.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A村居即事B早春喜雨C山居春雨D田园杂兴13下列对本词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2分)A豪放雄阔 B质朴清雅 C含蓄隽永 D绮丽飘逸14下阕紧扣“野老相邀”展开描写,请加以赏析。(5分)【答案】12.(1分) A13(2分) B14(5分)下阕围绕野老邀我作客展开描写。先描写饭桌上老人劝酒夹菜,突显老人待客的热诚;再写老人拄着藜杖出
21、门迎接“我”,在雨中躲避着行人辨认“我”,等看清后已然过了桥头。通过听觉、视觉、嗅觉描写展现待客、迎客场景,把野老相邀作客的过程表现得极具画面感且富有生趣。评分说明:劝酒场景分析1分,迎人场景分析1分,人物特征1分,手法表达效果1分。(手法:场面,动作,视觉听觉嗅觉,镜头组接,定点换景等都可以)【金山区】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5题。(8分) 上巳召亲族(南宋)李清照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注】这是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13下列关于本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分)
22、A.本词的词牌名是江城子。 B.本词属于长调。C.本词风格豪放,语言清丽。 D.题目中的“上巳”是指中国民间传统节日。14下列对本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长安”借代汴京,词人梦及,可见其忆念之切,但一个“空”字表达其无奈失望。B.“为报”二字点明了春天的消息是从他人处听来的,而不是词人自己的游春所见。C.“花光月影宜相照”中的“宜”字表达了词人对美丽春色的无比喜悦和向往之情。D.下阕中的“草草”和“恰”字看似率直,其实是词人极婉转、极沉痛心情的流露。15.联系全词,赏析画线句。(4分)【答案】三、8分13.(1分)D14.(3分)C15.(4分)词人把“花”拟人化,“花莫
23、笑”就是不要笑我老大不小还插花,与末句“可怜春似人将老”紧接,(1分)“春将老”暗喻“国将沦亡”。(1分)联系全词,写出了词人强颜欢笑的内心痛苦,表达了词人对春天即将逝去、自己年华已逝、国家已经沦丧的无奈和伤感之情。(2分)【虹口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别州民白居易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一无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注】长庆四年(824)五月,作者杭州刺史任满。临行,州民送行,作此诗惜别。周初召伯关怀人民,常在一棵甘棠树下审理争讼案件。后来人民对这棵甘棠树加以保护,并作诗歌颂,这就是诗经召南甘棠。杭州春雨多,秋雨少,常
24、闹旱灾。长庆四年春天,白居易发动州民,修筑西湖周围的堤岸。12.以下评价适用本诗风格的一项是( )(2分)A.沉郁顿挫 B.含蓄隽永 C.平实质朴 D.清新俊逸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遮”和“满”两字,描绘百姓送别诗人的盛况。B.颔联用了用典和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的自谦自惭。C.颈联直接道出百姓受“税重”与“旱田”的双重压迫。D.尾联 “唯”字,体现诗人能为百姓做一点事的自豪感。14.赏析本诗中官员的形象。(4分)【答案】12. C 13.D(尾联的“唯字,道出了诗人的无奈。对杭州刺史白居易而言,虽然他曾于钱塘湖修筑堤坝,疏浚六井,预防旱涝之灾,但人为之祸难凭一己之力改变,是以这一唯字,包含着诗人的无奈,同时还有谦虚之意。)14.本诗刻画了一位爱民恤民,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形象。诗歌开篇描绘乡亲送别的盛况,表现乡亲的热情与不舍,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在任期间,是一位深得民心的好官;接着分别用了典故和对比的手法,表现诗人的自谦自惭,以及官民相惜之情;同时以直白犀利的语言指出了中唐时期百姓遭受在税重与旱田的双重压迫,暗含着对统治阶层盘剥民众的谴责,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最后表达自己虽为官吏,只能预防天灾,而对人祸无力的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