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5630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奉贤区】(五)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12分)送宗伯乔白岩序 (明)王守仁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而论学。阳明子曰:“学贵专。”先生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阳明子曰:“学贵精”。先生曰:“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阳明子曰:“学贵正”。先生曰:“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阳明子曰:“可!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

2、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阳明子曰:“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毋以老耄而弃予。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

3、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注:大宗伯:礼部尚书别称。阳明子:指王守仁。会稽山道家称“阳明洞大”,王守仁结庐其间,故自号阳明子。鸠:通“究”,搜求。僻:通“癖”,癖好。卫武公:姓姬名和,西周时人。国语楚语上载卫武公语:“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交警:以交情之深而忠告之。24. 下列完全符合王阳明为学主张的一组文字是:( )。(2分)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某也敢忘国士之

4、交警?A B C D25. 可填入第段方框中的虚词是()。(1分)A.矣 B.乎 C.哉 D.耳26.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这篇赠序是王守仁在他的朋友乔白岩先生将要前往南都时与自己论学后写的。B王守仁认为不管学习什么都是学习,只要真正做到“专”和“精”,“正”也就在其中了,距离“大道”也就不远了。C乔白岩先生认为自己喜好文辞优美的文章,写作时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并沉潜于诸史和百家著作,这就算是“精”了,可王守仁却并不认可这样的“精”。D乔白岩先生非常认同王守仁的为学之道,只是认为自己明白得太晚了。王守仁以卫武公的事例提出忠告并勉励他。27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

5、效果。(3分)28王守仁的为学主张对当今有何启迪意义?(4分)【答案】24.(2分)B 25(1分)C26(2分)B27(3分)运用整句(通过两组对偶句),又运用对比手法,突出“道”在追求专和精过程中的重要性。读来节奏鲜明,语势强烈。28(4分)答案要点:作者认为:做学问,要诚心诚意走在正道上,追求专与精;学无止境,做学问不应当受到年龄的限制(或:学无止境,做学问要坚持终身学习,生命不息,钻研不止)。(2分)在当今社会,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专与精的培养是盲目的,为了拿到各种证书不择手段地去钻营,偏离正道,这其实是无用之学,于个体和社会都是不利的。所以有警世启迪的意义。倡导坚守正道,终身学习。(2分

6、)【静安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答顾东桥书 明王阳明来书云:“所喻知行并进,不宜分别前后,即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之功,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之道。工夫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如知食乃食,知汤乃饮,知衣乃服,知路乃行,未有不见是物,先有是事。此亦毫厘倏忽之间,非谓有等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既云“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则知行并进之说无复可疑矣。又云“工夫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无乃自相矛盾已乎?知食乃食等说,此尤明白易见。但吾子为近闻障蔽,自不察耳。夫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后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食味之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岂有不待入口而已先知食味

7、之美恶者邪?必有欲行之心,然后知路:欲行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路岐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岂有不待身亲履历而已先知路岐之险夷者邪?知汤乃饮,知衣乃服,以此例之,皆无可疑。若如吾子之喻,是乃所谓不见是物而先有是事者矣。吾子又谓“此亦毫厘倏忽之间,非谓截然有等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是亦察之尚有未精。然就如吾子之说,则知行之为合一并进,亦自断无可疑矣。 (选自 王阳明传习录)注书:文中指信 吾子:尊称,您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 其 B. 然 C. 以 D.为22.根据第段文意,顾东桥来信向王阳明提出的自己对知行关系的看法是( )。(2分)A. 知行并进,不宜分

8、别前后B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之功C. 工夫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D. 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23.对“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之道”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知行)相互培育生发,无论内外本末,都是古人的原则。B(知行)相互培育生发,无论内外本末,这个原则始终贯通。C(知行)交叉培育生发,不分内外本末,都是一个原则贯通。D(知行)交叉培育生发,不分内外本末,一个原则始终通行。24.王阳明回复顾东桥,语气肯定,推理严谨。请从用词或句式方面举例分析。(4分)25.概括王阳明阐释知行关系的理由。(4分)【答案】(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21. B (1分)22. C

9、(2分)23. B (2分)24.“夫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后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此句中“必” “然后”“即是”“矣”四个词语气肯定, 推理严谨,解说了“知行并进”的统一关系。既云“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则知行并进之说无复可疑矣。又云“工夫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无乃自相矛盾已乎?此句用陈述句点出了顾东桥的两种说法。用反问句明确的指出了顾东桥说法的自相矛盾。语气肯定,反驳有力!(4分)25. 观点:知行之为合一并进理由:夫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后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必有欲行之心,然后知路:欲行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路岐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岂有不待

10、身亲履历而已先知路岐之险夷者邪?(4分)【黄浦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君 道 (元) 邓牧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而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生民之初,固无此乐乎,为君不幸,为天下所归,而不可得拒者,天下有求于我,我无求于天下也。子不闻至德之世乎?饮食未侈也,衣服未备也,宫室未美也,下民其分未严也。尧让许由而许由逃,舜让石户之农而石户之农入海终身不反,其位未尊也。夫然故天下乐戴而不厌,惟恐其一日释位而莫之肯继也。不幸而天下为秦,敛竭天下之财以自奉,而君益贵。焚诗书,任法律,筑长城万里,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不至,而君益孤。惴惴然若匹夫怀一金惧人之夺,其后亦已危

11、矣。天生民而立之君,非为君也,奈何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邪!彼所谓君者,非有四目两喙、鳞头而羽臂也,状猊咸与人同,则夫人固可为也。今夺人之所好,聚人之所争,欲长治久安,得乎?夫乡师、里胥,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然天下未有乐为者,利不在焉故也。 圣人不利天下,亦若乡师、里胥然,岂惧人夺其位哉!夫惧人夺其位者,甲兵弧矢以待,盗贼乱世之事也。恶有圣人在位,天下之人戴之如父母,而日以盗贼为忧,以甲兵弧矢自卫邪?故曰:欲为尧舜,使天下无乐乎为君;欲为秦,勿怪盗贼之争天下。嘻!天下之固何尝之有!败则盗贼,成则帝王。若刘汉中(刘邦)李晋阳(李渊)者,乱世则治主,治世则乱民也。有国有家,不思所以救之,智鄙相笼,

12、强弱相陵,天下之乱,何时而已乎!21可用同一个文言固定短语填入第段的两个方框处,正确的一项是( )。(1分)A孰若 B莫若 C孰与 D毋宁22下列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与其它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此天下所以难有也 B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不至C有国有家,不思所以救之 D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23下列对第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尧舜时,社会道德水平最高,百姓生活条件却很艰苦。B尧舜时,老百姓与君王之间没有什么严格的等级界线。C尧舜时,由于百姓拥护,做君王的也就没有厌烦之心。D秦朝后,君王横征暴敛,百姓受其害,整天惴惴不安。24分析第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25作者在第

13、段提出了“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的观点,以下事例是否能充分论证这一观点,请简述理由。(3分)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注】仲:指老二,刘邦的哥哥;刘邦排行老三。【答案】21.(1分)B22.(2分)A23.(3分)B24.(4分)答案示例:假设把圣人不在帝位上谋私利,与乡师、里胥一样无利可求类比,论述去私利,不用担心夺其位;再用被人觊觎和被人爱戴对比,论述为私的危害;通过假设、类比和对比论证的运用,无可辩驳的强调要想长治久安,就要像尧舜一样不谋私利才能实现的结

14、论。25.(3分)答案示例一:能够充分论证这一观点;作为国君的刘邦在宴群臣时,通过与二哥产业的比较,把天下看做自己的产业,以此为做君王的快乐;正因为这样,让天下人都觊觎君王所获得的利益,江山就难以巩固了。答案示例一:不能充分论证这一观点;把这段刘邦宴群臣时的记录作为论据不够完整,缺乏刘邦因强调私利而使江山不稳固的具体内容;所以以此论证作者观点是不充分的。【浦东新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兵政集训小叙周光镐今之谈兵者,必曰司马法。何至读孙、吴兵法,其无所习见于步伍行阵者,谬以李广简易、程不识烦扰为言,是将尽古人之法而刍狗之。 每见介胄之士,桓桓握槊,平居矜斗乐战,一旦俾之勒

15、兵统卒,冥然且不知攻守之大致 。嗟夫!天地间事必有法,无文武巨细精粗一也。国家诸制大备,凡刑狱钱谷典章,靡不时广厉而饬新之。惟兵法则寥寥,二百载未见有施之训肄者。岂真以千万年承平,无所庸于武事也?亦不然矣。夫南北边鄙晏然不语兵,脱一旦有事,则蓄之不豫,求之仓卒,将安施之?余猥有事于西南夷,率所辖戍卫武弁子弟,属有司群而教之。问古之兵政书,云边鄙地无有,且不知田穰苴与孙、吴诸家为何物。即其书在矣,太史公谓“其文少闳廓深闷”,故且未暇用也。李唐以后,类多伪书,难以尽用。间阅经传子史诸家,凡有切于兵戎之事者,摘其要,汇为三卷,名曰兵政集训,出而梓之。匪徒以广荒陲之耳目,亦因以自考所事,庶几不悖于古人

16、成训与否。夫兵非易谈也,上将用之以道,中将用之以法,下者用之以幸。若不知有法,行且悖道,乃遽使之婴旗鼓,登坛坫,推毂以出,何异委爱子于庸医,以封疆为博进,必无幸矣。古今士大夫,于司马、孙、吴兵法为谈者非不多,然其善用者,不少概见。故赵之长平,马之街亭,非不知法,不知道也。古今得失鉴观,或者其在斯乎?(选自周大理明农堂集)【注】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比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则、耶 B且、矣 C故、也 D或、耳22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不要将爱子交给庸医,否则如同作战不讲兵法一样不幸。B.如果懂得兵法,且用兵合“道”

17、,往往能获得意外成功。C.下等将领用兵,期望侥幸取胜,必然会导致战争的失败。D.上等将领往往懂得兵法中的道,故能锐意进取开疆拓土。23. 下面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3分)学者循其迹,悟者超于神,故未有不习而能悟者。A.第段末尾B. 第段末尾C.第段末尾D. 第段末尾24.分析第段所用说理方法的作用。(4分)25.概述作者编写兵政集训的意图。(3分)【答案】(五)(13分)21(1分)【C】22(2分)【C】23.(3分)【A】24.(4分)将对待“刑狱钱谷典章”和兵法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1分),凸显人们忽视兵法的现状(1分);借一旦发生战事的假设(1分),进

18、一步突出日常不注重对兵法的学习和演练就无法应对突发事件的危害(1分)。25(3分)帮助开阔边疆将士的眼界;检验自己的军事行为是否合乎古人的成训;借鉴古人的得失,使当今将领指挥用兵能既知用兵之法更知用兵之道。(答对其中1点得1分,2点2分,3点满分。)【闵行区】【松江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清心亭记曾巩嘉佑六年,尚书虞部员外郎梅君为徐之萧县。改作其治所之东亭,以为燕息之所,而名之曰清心之亭。是岁秋冬,来请记于京师,属余有亡妹殇女之悲,不果为。明年春又来请,属余有悼亡之悲,又不果为。而其请犹不止,至冬乃为之记曰:夫人之所以神明其德,与天地同其变化者,夫岂远?生于心而已矣。若

19、夫极天下之知,以穷天下之理,于夫性之在我者,能尽之,命之在彼者,能安之,则万物之自外至者,安能累我哉?此君子之所以虚其心也,万物不能累我矣。而应乎万物,与民同其吉凶者,亦未尝废也。于是有法诫之设,邪僻之防,此君子之所以斋其心也。虚其心者,极乎精微,所以入神也;斋其心者,由乎中庸,所以致用也。然则君子之欲修其身、治其国家天下者,可知矣。今梅君之为是亭,曰不敢以为游观之美,盖所以推本为治之意,而且将清心于此,其所存者,亦可谓能知其要矣。乃为之记,而道予之所闻者焉。十一月五日,南丰曾巩记。(选自曾巩集)21.第段方框中应填入的词是( )。(1分)A.哉 B.矣 C.也 D.已22.对第段理解不正确的

20、一项是( )。(2分)A.梅君在嘉佑六年担任萧县县令。B.梅君改建东亭来作为休息场所。C.作者因妹亡女殇之悲两拒写记。D.作者终写此记因梅君再三邀请。23.对第段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交代了梅君建造此亭的缘由。B.肯定了梅君建造此亭的用意。C.阐释了作者为政治国的理想。D.照应了文章标题,收束全文。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神明其德与天地同变化不在于心。B.穷尽天下道理者不会被外物所累。C.君子做到了清心就可以为政治国。D.梅君造此亭可见其知清心的重要。25.梳理第段的行文思路。(4分)【答案】(五) (13分)21.(1分)A 22.(2分)

21、C23.(3分)C24.(3分)D25.(4分)首先分析了如何做到虚心,(1分)接着分析了如何做到斋心,(1分)然后分析了虚心、斋心的作用,(1分)由此得出其对修其身、治其国家天下的价值。(1分)步步推进,思路清晰。(1分)【长宁区】【嘉实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盖公堂记 苏轼始吾居乡,有病寒而咳者,问 医,医以为虫,不治且杀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饮以虫药,攻伐其肾肠,烧灼其体肤,禁切其饮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且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漂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

22、三易医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医之罪,药之过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辅。今子终日药不离口,臭味乱于外,而百毒战于内,劳其主,隔其辅,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完而食美矣,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从之,期月而病良已。甲。吾观夫秦自孝公以来,至于始皇,立法更制,以镌磨锻炼其民,可谓极矣。萧何、曹参亲见其斫丧之祸,而收其民于百战之余,知其厌苦憔悴无聊,而不可与有为也,是以一切与之休息,而天下安。始参为齐相,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

23、正堂而舍盖公,用其言而齐大治。其后以其所以治齐者治天下,天下至今称贤焉。乙。吾为胶西守,知公为邦人也,求其坟墓、子孙而不可得,慨然怀之。丙。师其言,想见其为人,庶几复见如公者。治新寝于黄堂之北,易其弊陋,重门洞开,尽城之南北,相望如引绳,名之曰盖公堂。时从宾客僚吏游息其间,而不敢居,以待如公者焉。丁。夫曹参为汉宗臣,而盖公为之师,可谓盛矣。而史不记其所终,岂非古之至人得道而不死者欤?胶西东并海,南放于九仙,北属之牢山,其中多隐君子,可闻而不可见,可见而不可致,安知盖公不往来其间乎?吾何足以见之!注释: 曹参:西汉开国功臣,继萧何后汉代第二位相国。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是( )。(

24、1分)A. 其 B.于 C.诸 D. 之22.对第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第一次医生认为病人腹中有毒虫,如果不医治,他会杀人。B.第二次医生认为是热病,开凉药,结果上吐下泄不能饮食了。C. 第三次回头去找原来医生医治,用奇药,结果多种毛病发作。D. 最后一次听乡里老人建议退而休之,对症治疗,病完全好了。 23.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2分) 昔之为国者亦然 A甲 B乙 C丙 D丁24.根据第段,概括曹参以盖公言治国的原因。(4分)25.从语言特点角度分析第段两句画线句的作用。(4分)【答案】(五)21 C(1分)22 A (2分)23

25、A(2分)24 (4分)答案示例: 盖公认为治国之术在于重视清净,人民自然安定。(1分)曹参亲见百姓在秦朝严刑峻法统治下遭受的摧残,(1分) 战乱后幸存,不可驱使百姓乱作为 (1分),曹参当初采纳盖公言使齐得到了大治(1分)。接替萧何为汉相后,因此用休养生息的同样政策治天下(1分)。(每点1分,答对1点给1分,给满4分止)25(4分)答案示例:两句都是反问句式(1分),前一句表达对道德修养极高的盖公的赞美仰慕(1分),以及对历史未记载盖公结局的遗憾的自我宽慰。(2分)后一句表达期待见到、招致胶西一带如盖公一样隐士的愿望。(1分) 评分说明:句式1分,作用3点3分。25(4分)答案示例:两句都是

26、反问句式(1分),前一句表达对道德修养极高的盖公的赞美仰慕(1分),以及对历史未记载盖公结局的遗憾的自我宽慰。(2分)后一句表达期待见到、招致胶西一带如盖公一样隐士的愿望。(1分) 评分说明:句式1分,作用3点3分。【崇明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送蔡元振序曾 巩古之州从事,皆自辟士,士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尽相得!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辄去也。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守之不治,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噫!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不惟其

27、同守之同。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可乎不可也?州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责,己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则举其政,其孰为立异邪?其孰为侵官邪?议者未之思也。虽然,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故曰,亦势然也。今四方之从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幸而材从事,视其政之缺,不过室于叹、途于议而已。脱然莫以为己事。反是焉,则激。激亦奚以为也?求能自任其责者少矣。为从事乃尔,为公卿大夫士于朝,不尔者其几邪!临川蔡君,从事于汀,始试其为政也。汀诚为州治也,蔡君可拱而坐也;诚未治也,人皆观君也。无激也,无同也,惟其义#而已矣,蔡君之任也。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亦蔡君之任也。可不懋$欤? 其行也,来求吾文,故序以送之

28、。【注释】从事:州郡长官之僚属。 义:同“宜”,适宜。 懋:勤奋。21填入第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1分)A岂哉B况乎C其邪D庸乎22下列对第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以古今对比手法,突出当今“从事”不自主的处境。B“议者”所持之论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原其势”。C“从事”举政是其职责所在,无所谓“立异”“侵官”。D以连续的追问,强调“从事”应该欢喜地承担责任。23文章第段的论述在第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做简要分析。(4分)24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做“从事”尚且如此,担任朝廷要职后会更不堪。B担任公卿大夫者也如“从事”一般不以政事为务。C做“从事”与公卿

29、大夫,都应该主动担负其责任。D担任公卿大夫于朝,承担着高于“从事”的职责。25本文对时弊的针砭非常尖锐,语言表达上却体现出“平和”特征,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案】(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21.A22.D23.第段通过古今对比论述“从事”参与一州一郡的政事是其应尽的职责,不能够惟上是从。第段在第段论述的基础上,阐述当今从事们不能自任其责的现状:要么惟太守是从,要么空发牢骚。并进一步提出甚至是在朝堂之上的官员也是如此,从而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朝执政者。评分说明:第段论述概括1分;第段论述概括1分;层次推进分析2分。24.B25.本文批评了宋朝官吏不能勇于任事、尽职尽

30、责的风气,以及从事与州守不能相融相洽的弊端,针砭时弊,态度尖锐。但作者在表达过程力求平和,如文章多用虚词调节语气,起到舒缓情感作用;再如在关键处多用反问句,如“可乎不可也”“其孰为立异耶”,均比单纯的从正面用肯定语气来表达更舒缓;另外,用语委婉,如“不尔者其几邪”,在含蓄的表达中包含着对当朝吏治的鲜明批判态度。评分说明:针砭时弊内容概括2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青浦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5题。(13分 醉乡记 (清)戴名世昔余尝至一乡陬,颓然靡然,昏昏冥冥,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目为之眩,心为之荒惑,体为之败乱。问之人:“是何乡也?”曰:“酣适之方,甘旨之尝,以徜以徉,是为醉

31、乡。”呜呼!是为醉乡也欤?古之人不余欺。吾尝闻夫刘伶、阮籍之徒矣。当是时,神州陆沉,中原鼎沸,而天下之人,放纵恣肆,淋漓颠倒,相率入醉乡不已。而以吾所见,其间未尝有可乐者。或以为可以解忧云耳。夫忧之可以解者,非真忧也;夫果有其忧焉,抑亦不必解也,况醉乡实不能解其忧也。然则入醉乡者,皆无有忧也。呜呼!自刘、阮以来,醉乡遍天下。醉乡有人,天下无人矣。昏昏然,冥冥然,颓堕委靡,入而不知出焉。其不入而迷者,岂无其人者欤?【注释】乡陬(zu):偏僻的地方。酣适:畅快舒适。以徜以徉:安闲自在。刘伶、阮籍:俱为西晋人,名列“竹林七贤”。刘、阮纵酒放诞,蔑视封建礼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常以醉酒保全自己。陆

32、沉:指国家陷于灾祸。其不入而迷者:不入醉乡并且不昏迷慌惑的人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1分)A.矣 B.焉 C.也 D.耳22.对第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第段首先写“我”到醉乡时的醉酒般的真实感受。B.第段首先写“我”看到的醉酒之人的醉酒表现。C.第段具体描绘了醉酒对人生理、心理的伤害,奠定了情感基调。D.“醉乡”是一个可以痛快喝酒、大饱口福、安闲自在的地方。23.对文中、段的“呜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第段的“呜呼”承接第段的醉乡之说表达了强烈的惊讶之情。B.第段的“呜呼”承接第段的醉乡之说表达了豁然开朗的喜悦之情。C.第段的“呜呼”表达了对

33、“醉乡遍天下”的强烈震撼和无奈之情。D.第段的“呜呼”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强烈的担忧之情。2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3分)而荒惑败乱者,率指以为笑,则真醉乡之徒也己。A.第段末尾B.第段末尾C.第段末尾D.第段开头25.分析第段划线部分的论证思路。 (4分)【答案】(五)(21-25) (13分)21.C. (1分) 22.A. (2分) 23.B. (3分) 24. C.(3分)25.(4分)划线句群采用层层剥笋的手法表达了三层意思:一、醉乡不乐;二、醉乡不能解忧。三、“入醉乡者,皆无有忧也”。首先用刘伶、阮籍之徒为例说明喝醉并不快乐;其次针

34、对“醉酒解忧”的说法批驳,用分析说理的方法说明真的忧是解不了的,真有忧也是不需要解的;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进入醉乡的人其实都是无忧的”。【普陀区】(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5题(13分)与人论谏书唐杜牧某疏愚怠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每见君臣治乱之间,兴亡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则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是以谏杀人者

35、,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是以每于本事之上,尤增饰之。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慎勿食。果食之,必死。”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此乃常人之情,世多然也。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上不说。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36、。”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有删减)21. 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 夫 B. 然 C. 则 D. 故22. 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谏者为了斗气,常夸大君王的错误。B. 谏者为了斗气,常变本加厉地进谏。C. 君王为了斗气,常夸大自己的本事。D. 君王为了斗气,常变本加厉地去做。23. 对第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扣住“常人之情”的“常”进行举例论证,事例典型。B. 以虚构的

37、生活对话,类比臣子的谏诤之道,论证严谨。C. 运用对比,鲜明地突出了谏言夸大而不合常理的危害。D. 借助引用,证明因劝告进谏而招麻烦的情况比比皆是。24. 第段的论述在第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3分)25. 杜牧的文章以富有气势著称,请以第段为例加以赏析。(4分)【答案】21. B22. D23. C24. 第段以汉成帝纳谏的例子论证了循常之说比迂险之言更容易产生劝导效果,第段则由朋友骨肉间的规劝推论到君臣尊卑间的劝谏,进一步指出旁引曲释的重要性。25. 参考角度:多用整句,铺陈夸张,多用四字句和数词等。(举例2分,赏析2分)【宝山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38、 锦帆集序 (明)江盈科锦帆泾者,吴王当日所载楼船箫鼓,与其美人西施行乐歌舞之地也。阅今数千年,霸业烟销,美人黄土,而锦帆之水,宛然如旧。姑苏吴治实踞其上,此水抱邑治如环。乙未之岁,余友中郎袁君来宰吴,殚力图民,昕夕拮据,憔悴之众赖以顿苏。逾明年,君以过劳成疾,上书乞归,凡七请乃得解政去。君性超悟,深于名理,才敏妙,娴于词赋。第一行作吏,都成废阁。间或触景起兴,感事摅辞,有所题咏撰著,越二年,亦遂成帙。其行也,友人方子公稍稍裒次付诸梓,问题于君,君自标曰锦帆集。盖不佞尝诣吴署谒君,君指此水骄余曰:“是锦帆泾也,吴王霸业之余,我乃得抚而有之,不亦快哉!”而其实君鞅掌簿书,飧沐几废,劳与余等。余因

39、叹曰:同一锦帆泾耳,当吴王之时,满船箫鼓,及吴令之身,两部鞭箠;吴王用之,红姝绿娥,左歌右弦;吴令御之,疲民瘵黎,朝拊暮煦。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操有穷之具,游无尽之间,而能与之俱不朽者,其惟文章?君诗词暨杂著载在兹编者,1大端机自己出,思从底抽,摭景眼前,运精象外。2嗟嗟!后霸业而尽者,此水乎?与此水而俱无尽者,兹集乎?3夫君齿最少,异日名山之业,未可涯涘。4乃锦帆独托兹集以传,倘亦吴王有知,乞灵中郎之笔,不靳西施为君捧砚,而令掞藻见奇有如是耶?余所莅治,百花洲在其前,而余日沾沾刑名簿书,不能有所题咏撰著,俾此洲托以传

40、也,则百花洲之遭,不逮兹泾远矣。假使西施有灵,问江郎梦中之笔安在,不佞无辞置对矣。【注释】中郎袁君:袁宏道,字中郎。 昕夕:朝暮。 一行作吏:一旦做了官。废阁:废弃搁置。 摅(sh):抒发。 裒次:搜集编排。梓:刊印。 两部鞭箠:喻上级部门的责令督促。 掞(shn)藻:铺张辞藻。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矣 B.乎 C.焉 D.耳22.下列对“锦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以锦帆历史起笔,寄寓物是人非,引出下文。B.锦帆是袁君任职之所,袁君因此而充满自豪之情。C.袁君以锦帆为书名,意在寄托对世事沧桑的感慨。D.作者祝愿袁君此书与锦帆之水一样能够永久流传。

41、23.下面的句子是第段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2分)取而读之,言言字字,无不欲飞,真令人手舞足蹈而不觉者。A. 1 B.2 C. 3 D. 424.下列对第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自嘲自叹表达赞美袁君之情,语调诙谐而又曲折有致。B.以自己“不能有所题咏撰著”对比袁君“有所题咏撰著”。C.以自己治所不能借文章得以传扬对比锦帆“托兹集以传”。D.以想象将来西施责问袁君与如今西施为袁君捧砚作对比。25.简要分析第段画线部分说理的逻辑性。(4分)【答案】21.B(1分) 22.C(3分) 23.B(2分) 24.D(3分)25.首先,以吴王之乐与吴令之苦作对比

42、,突出苦乐悬殊之大;接着,笔锋一转,人生与苦乐都是有限的,而只有自然山水是无尽的,以自然山水来消解人生苦乐的差异;最后进一步推断,有限的人生中,能够与无限的自然山水同样不朽的大概只有文章了,以文章不朽弥合人生与自然的矛盾。三层意思层层深入,论述文学创作的意义。(4分)【杨浦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4分) 山舍示学者书 归有光 有光疏鲁寡闻,艺能无效。诸君不鄙,相从于此。窃以为科举之学,志于得而已矣。然亦无可必得之理。诸君皆禀父兄之命而来,有光固不敢别为高远,以相骇眩。第今所学者虽日举业,而所读者即圣人之书,所称述者即圣人之道,所推衍论缀者即圣人之绪言,无非所以明修身、齐家、治

43、国、平天下之事,而出于吾心之理。夫取吾心之理而日夜陈说于吾前,独能顽然无概于中乎?愿诸君相与悉心研究,毋事口耳剽窃。以吾心之理而会书之意,以书之旨而证吾心之理,则本原洞然,意趣融液;举笔为文,辞达义精,去有司之程度亦不远。 近来一种俗学,习为记诵套子,往往能取高第。浅中之徒,转相放效,更以通经学古为拙,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山寂寞之滨,其不为所嗤笑者几希。然惟此学流传,败坏人材,其于世道为害不浅。夫终日呻吟,不知圣人之书为何物,明言而公叛之,徒以为攫取荣利之资。要之,穷达有命,又不可必得。其得之者亦不过酣豢富贵,荡无廉耻之限,虽极显荣,只为父母乡里之羞。愿与诸君深戒之也。【注】顽然无概:顽固不化

44、而不知大略。酣豢富贵:贪图富贵。21.可填入文中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矣 B.焉 C.尔 D.也22.第段加点字“之”在文中指代 (3分)23.“以吾心之理而会书之意,以书之旨而证吾心之理”在文中强调( )(3分)A. 人与书应当相辅相成。B. 人与书应当相通相融。C. 读书应当有益于修身。D. 读书可以使本心洞明。24. 上文两段论述角度不一,请加以分析。(4分)25. 选择一个角度,分析本文的现实意义。(3分)【答案】(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5分)21.A(1分)22.以记诵套子获取功名利禄。(3分)【抄原文“习为记诵套子,往往能取高第”亦可】23.B(3分)24.(4分)第一段从正面论述(1分)读书应以真实的领悟为首要目的,然后才获取功名/人与书应当相通相融(1分);第二段从反面论述(1分)社会上以套路获取功名的恶劣风气,要深以为戒(1分)。正反角度使论证更有力。25.(3分)【角度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